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新中国成立以来,民族教育事业就历来被视为整个国家教育事业、民族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教育政策作为规范和促进我国民族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公共政策之一,也因此成为我国教育政策与国家民族政策中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
《中国的民族》是初中地理《人口与民族》的第二节内容。内容包括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我国的民族政策。下面笔者从四个方面谈谈对这节课的设想。一、教材1.教材简析: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问题是地理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包括民族数目、主要少数民族、各民族的分布、民族政策四个知识点。本节内容是中国地理的总论部分,它为后面学习区域地理打下了基础,而且培养了学生的民族观念,并从理论上阐述了我国的民族政策,以加深对我国民族政策的认识。2.教材的重点、难点:民族是构成一个国家的重要因素,不同类型的国家对民族…  相似文献   

3.
语言是构成一个民族的重要因素,语言的统一,关系到国家与民族的统一,关系到文化精神的凝聚,关系到信息交流等。新中国建立之初,百废待兴之时,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高瞻远瞩,对语言文学的规范化抓得很紧,将它提到关系国家统一、维护民族尊严的战略高度,予以高度重视。毛泽东、周恩来在百忙中亲自筹组了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具体负责语言文字工作,任命德高望重的吴玉章同志任主任。《人民日报》为此发了社论。委员会成立后,按照党中央指示,迅即开始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于是,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普通话、推广简化字成为人们…  相似文献   

4.
民族语文教学的重要保证——谈我国中小学民族文字教材建设问题□沙玛·加甲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统一的社会主义国家,在55个少数民族中,除回、满等民族已通用汉语、汉文外,其余53个民族使用着80种以上的语言,有近30个民族有自己的文字,其中有20个民族与国外的...  相似文献   

5.
<正>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团结关系着各民族的共同发展与进步,关系着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前途与命运,关系着中华民族的伟大振兴。加强中小学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对增强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凝聚力和维护各民族的团结与国家的统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要在各级各类学校广泛开展民族团结教育。  相似文献   

6.
少数民族汉语课程建设新的里程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部新制定了《全日制民族中小学汉语课程标准(试行)》(以下简称《汉语课标》),这是中国少数民族汉语课程建设新的里程碑,是一件具有深远意义的大事。我国是以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作为通用语言文字的国家。在56个民族中,除汉族以外,其他民族多数都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交流。如何提高少数民族使用通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培养民汉兼通的少数民族人才,是关乎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和教育发展的一件大事,历来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教育部于1982年颁布的《全日制民族中小学汉语教学大纲》(以下简称《汉语教学大纲》),是我国针对少数民族汉语课程建…  相似文献   

7.
对编辑工作者而言,努力提高文字的规范能力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前不久,《咬文嚼字》主编郝铭鉴先生应江苏省新闻出版局之邀,给该省部分报刊编辑人员作了题为《努力提高文字规范能力》的报告,报告理论联系实际,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与会人员一致认为,这是一篇编辑工作者专业培训的好教材。为最大限度地扩大受益面,有关人员根据录音进行了整理,本刊现分期摘要编发如下,以方便大家学习。  相似文献   

8.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已有4000年多。汉族是我国人口最多的民族;共有十亿多人;约占全国人口94%左右.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汉族是我国古代华夏族同许多其他少数民族逐渐同化、融合形成的,东汉时期始称汉族。本文拟就民族的形成和华夏族──汉族的历史变化做简要概述,希望得到指正。一、民族形成的概念“民族,是历史上形成的、相对稳定的、以各自特点相区别的人们共同体。”“民族”一词在我国汉语中只有近代才开始普遍使用;虽然“民”和“族”分别使用很早就有了,但没有组成“民族”一词;也没有作为…  相似文献   

9.
加强民族知识教育树立崭新民族形象关于《民族常识》教材体系的探讨□靳东平我国是一个地大物博,历史悠久、人口众多的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在我国12亿人口中,汉族以外,还有五十五个少数民族,这些少数民族大多居住在边疆地区。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上,汉族在政治、经...  相似文献   

10.
我国自有史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秦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央集权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到西汉时期,中央集权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有了很大的发展.《史记·西南夷列传》不仅真实地记述了这历史事实,而且反映了太史公先进的民族历史观念;《史记·西南夷列传》不仅准确无误地记述了我国古代西南地区各民族的社会、生产、生活和风俗习惯,而且是一篇讴歌我国西南地区各民族的诗篇.  相似文献   

11.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每一个民族的礼仪都从社会、文化、价值观、信仰等方面反映了民族文化的精髓,我们的教育就是要弘扬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和民族传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激发他们热爱祖国的真情实感。全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也指出:“开展必要的礼仪、礼节、礼貌活动,对规范人们的言行举止,有着重要的作用。”可见,开展礼仪教育,进行礼仪规范训练,对儿童的健康成长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2.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国运兴衰,系于教育”,而民族教育又是我国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速度的快慢,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整个国家教育发展的快慢和水平的高低。香格里拉县是滇西北一个边远贫穷、以藏民族为主体、多民族聚居的国家级贫困县。藏族在祖国大家庭中历史悠久,勤劳勇敢,富有智慧。藏区教育也有自己的特点,但是,香格里拉县藏区教育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教育水平比较低,与内地的差距越来越大。一、藏区教育状况历史上,藏族是一个有自己民族语言文字的民族。据《迪庆州教育志》记载,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  相似文献   

13.
我国很早就是一个统一多民族的国家.中华民族的历史是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共同缔造的。各族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密切联系,友好往来,共同建设祖国、共同反对阶级压迫和外来侵略,是我国民族关系中的主要内容。秦朝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至两汉时期初步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隋唐是我国多民族发展的重要阶段,各民族迅速发展,对边疆地区的开发做出了重要贡献;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封建生产方式向边疆地区扩展,形成中华民族大融合的高潮;明清时期在统一政权下,各族人民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加强,统一多民族的国家进一步巩固。  相似文献   

14.
正【学情分析】《一起采集民族之花》是北师大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我们同有一个家》主题二的内容。教材呈现出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旨在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认识和了解中华民族的文化宝库。学生在学习本单元导入课《走进民族大家庭》时,已经了解到我国有56个民族、5个少数民族自治区及18个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地,对于我省部分少数民族的生活方式及文化艺术也有所了解。课前,我了解到该班有个别学生是回族人、土家族人。课中的回族饮食习惯这部分,可以让学生  相似文献   

15.
新中国民族教育政策制定的理论依据和现实依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新中国成立以来,民族教育事业就历来被视为整个国家教育事业、民族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教育政策作为规范和促进我国民族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公共政策之一,也因此成为我国教育政策与国家民族政策中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一、新中国民族教育政策制定的理论依据。新中国的民族教育政策是一个完整的公共政策体系。民族教育政策在内容上包括党和国家制定的发展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教育事业的方针、任务、目标、规划、具体措施等;在形式上表现为各种涉及民族教育的法律条款、条例、规章、决议、细则、指…  相似文献   

16.
早在1956年,国务院《关于加强国家档案工作的决定》中就明确指出,为了保证国家档案的来源和完整,要“全面推行文书部门立卷”。《高等学校档案部门业务建设规范》中强调:“部门、课题组立卷归档是高校档案工作的基本制度和基础。”随着国际国内档案分类学研究日趋深入,我国《高校档案实体分类法》诞生了,并成为统一规范高校档案从分类、立卷到排列、检索等工作的标准件文件。既推行文书部门立卷制度,又推行实体分类(以下简称“两推行”)是高校档案工作健康发展的基础保证。然而,从当前一些高校档案工作出现的不容忽视的现象看,“…  相似文献   

17.
《河北教育》2011,(1):F0003-F0003
“科教兴国”是国家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是我国保持可持续发展基础。国家级教育期刊《科技文摘报》专注我国的教育科技创新,以科技人文引领教育.关注教学教改创意。《科技文摘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主管,《科技日报》报社主办,《科技文摘报》刊社编辑出版,是国家一级教育专业期刊,国际统一刊号:  相似文献   

18.
在多年的语文教学中,我较好地处理了传道与受业解 惑之间的关系,努力做到教学与教育的统一。 一、以教材内容为切入口,融思想教育于语文教学之 中 1.充分利用教材,进行政治思想和道德情操教育 学习解说词《历史的抉择》,让同学们在深挚激昂感情 的反复朗读中体会邓小平伟大的历史抉择对我们国家的 前途和民族的命运具有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影响。 学习《向中国人脱帽致敬》、《冯督军怒斥洋人》,让学 生在领会谈话技巧的同时,深切感受到作为一个中国人强烈的民族自尊和热爱祖国的情感。 结合《求职信》、《推荐信》,对学生进…  相似文献   

19.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经过春秋战国时期的民族融合,到秦朝建立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以来,国家统一与民族融合,一直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两汉时期初步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隋唐时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巩固;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各民族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密切,各民族进一步融合,元朝大一统的出现,促进了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明清时期,在统一政权下,各族人民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加强,各民族之间形成了不可分离的关系.各族人民团结互助,为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新中国成立后,实现了民族大团结。在“一国两制”的旗帜下,祖国的统一大业,必将最终完成。  相似文献   

20.
从1988年起,历时八、九年,我用古文字(甲、金文)比照研读《周易》,间有所得,做了一些记录,如是革成《周易应字考释》、《通假字考略》、《周易三释》、《易经释信》、《易·讼考释及其他》等文,近二十万字,都已刊出,以便向专家们讨教。但做完这些文字考释工作后,感觉上总不那么踏实。一,当然是甲、金文的认读本身就是一个很漫长很艰难的过程,仅就目前所定读的字,用它来训释上古经典,显然是很不够的;二,即使文字的解释是对的,但也太过肤钱,例证也较为粗疏。这样的文字训释工作,尽管很不讨好,甚至诸多外设,但我想,作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