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日本文学"白桦派"作家志贺直哉在其名作《在城崎》中,以独特的视角、细腻的笔触描写了在伤后疗养时所目击的三个小动物的死亡。蜜蜂,老鼠,蝾螈三者虽为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动物,在本文中却被赋予象征意义。从中体现出的是志贺直哉独特的生死观。同时在该篇作品中还隐藏有两个分界,即常态与非常态的分界,生与死的分界。  相似文献   

2.
日本文学“白桦派”作家志贺直哉在其名作《在城崎》中,以独特的视角、细腻的笔触描写了在伤后疗养时所目击的三个小动物的死亡。蜜蜂,老鼠,蝾螈三者虽为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动物,在本文中却被赋予象征意义。从中体现出的是志贺直哉独特的生死观。同时在该篇作品中还隐藏有两个分界,即常态与非常态的分界,生与死的分界。  相似文献   

3.
日本文学“白桦派”作家志贺直哉在其名作《在城崎》中,以独特的视角、细腻的笔触描写了在伤后疗养时所目击的三个小动物的死亡.蜜蜂,老鼠,蝾螈三者虽为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动物,在本文中却被赋予象征意义.从中体现出的是志贺直哉独特的生死观.同时在该篇作品中还隐藏有两个分界,即常态与非常态的分界,生与死的分界.  相似文献   

4.
志贺直哉在心境小说《在城崎》中通过对蜜蜂、老鼠、蝾螈的死的描写,讲述自己对于小动物的不同方式的死的认识,进而阐述一定的人生哲理:生死的静寂,生死的无常,生死的相对性,生死的偶然性。志贺直哉不但指出人与动物的命运在自然界中是不可预知的,而且指出求生是人和动物的本能,暗示人们无论处于何种逆境中都要不屈不挠,奋斗不息。作者还对残害生灵的粗暴行为从内心感到厌恶和鄙视。志贺直哉主张"生与死,并不是两极,这二者之间并没有那么悬殊的差异",这就是志贺直哉的生死观。  相似文献   

5.
国庆放假期间,小叔送我一只黑不溜秋的小动物,我仔细看了看,哦,是一只小巧玲珑的东方蝾螈!小蝾螈十分可爱,脑袋大大的、扁扁的,皮肤滑溜溜的,尾巴长而有力,前爪有四根指头,后爪却有五根指头,真让我吃惊。更惊奇  相似文献   

6.
小熊送礼     
有只老鼠,很狡猾,很会偷东西,连大花猫也没办法。一天,老鼠又想出了一个新花招,他向小动物们宣布:谁给我送礼,我就不偷他家的东西!小动物们害怕老鼠,不敢不送,他们一个个给老鼠送去了礼物。小免,送包饼干;小猪,送袋糖果;松鼠,送筐松籽;小猴,送篓果子……不一会,礼物堆成了小山。  相似文献   

7.
猫鼠鱼趣闻     
养鼠的猫 在缅甸仰光端低镇,一个农民在锄地时掘出一个老鼠洞,洞里有一窝老鼠,母老鼠被挖死了,却还有五只小鼠活着。农民把小鼠抓起来,拿回去喂家里的母猫。谁知母猫见了小鼠以后,不但不吃掉它们,反而生了怜悯之心,将自己的乳汁喂养它们,并让它们与自己的小猫一同玩耍。  相似文献   

8.
我与小动物     
老师: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养过小动物?是活泼可爱的小金鱼,还是漂亮机灵的小鸟?是淘气的小猫小狗,还是装作老实的小乌龟?仔细想想,我们的生活与小动物的关系真是十分密切啊。你愿意把你跟小动物之间发生的故事介绍给大家吗?先请看下面几个片段:不知什么时候,从门外闯进了几个不速之客———小老鼠。这下家里可遭殃了:小老鼠把米袋咬了个大洞,把白花花的大米洒了一地;钻进苹果箱里,把一个个苹果弄得“面目全非”;晚上看电视时,老鼠们你追我赶,开起了“田径运动会”。妈妈实在忍无可忍,去街上买了几块粘鼠板,晚上偷偷地放在角落里。第二天,从角…  相似文献   

9.
死,一个冰冷的字眼,一个让人不寒而栗的字眼,一个大多数人都不愿意触及的字眼,但是,每一个生命的伊始,亦是死的倒计时。就像是村上春树在《挪威的森林里》所说的那样:"生和死不是对立的,死是生的一部分,生就是随时孕育着死。"死,对于每一个鲜活的生命而言,都是确定不移的事情。当死亡不可逆转,我们该如何面对?虽然死亡确定不移,但我们将如何死去?带你去"找死",不是为了死,而是邀你一起,以一个坦然的心态、幽默的眼光来看待死亡背后的真相。或许,对死亡的沉思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一个新的远景,使生活中的琐碎和没有价值的东西变得更加微不足道,使我们能更好地迎接每一天。诚然,我们每个人都知道死亡已经写在人生的合同里,从心理和生理健康的角度来看,我们都不该总是刻意想着它,但是,如果给你一个机会,一个避免死亡随意性的机会,你,会接受吗?走吧,带你一起去"找死"!  相似文献   

10.
当写下本文标题时,笔者已感到了难以承受的沉重。此前,随着对青少年自杀现象的调查的层层展开及思考的步步加深,笔者曾一度陷入了欲罢不能的困境。一方面,一个个如花的年轻生命在风中匆匆而逝,来不及让爱他们的人和他们所爱的人对他们道一声“珍重”,说走就走了,只给曾留下他们青春风采的世界,一个令人思之泪下、念之悲悯的背影;另一方面,在我们这个崇尚“未知生,焉知死”的社会中,任何一点与死亡相关的信息,都会引起人们的恐慌和厌恶,何  相似文献   

11.
生与死     
何谓生?何谓死? 没有生哪有死?没有死又何从生? 生,并不是生命的起始;死,也不是生命的终止,而是生命的轮回,循环往复无始无终的轮回! 生,产生了对死亡的恐惧;死,产生了对生命的珍惜。只有生,死亡才如此可怕;也只有死,生才如此珍贵! 谁不想长生?谁又能长生?谁愿意逝去?而又有谁能不逝去?  相似文献   

12.
大槐树下,小动物们聚在一起听花脸猴子讲十二属相的故事。 爱听故事的小白鼠也悄悄地挤了进去。 花脸猴子说:"古时候,动物们选十二属相,让老鼠通知猫。可是老鼠觉得猫相貌堂堂, 虎头虎脑的,而且跑得快;而自己呢,五短身材,贼眉小眼的,跑得又慢,和猫相比一点 优势也没有。老鼠眨巴眨巴小眼睛,心想若是猫去了,自己可就选不上了。那怎么办呢?  相似文献   

13.
现在的孩子与小动物近距离接触的机会比较多。一些农村的家庭会养一些狗和猫来看家、捉老鼠;而城市家庭也越来越流行养小动物了,比如狗、猫、仓鼠、兔子、鸟等。小动物给人们带来益处和乐趣的同时,偶尔也会兽性大发,给周围的人带来伤害。  相似文献   

14.
活动背景一般说来幼儿都是比较喜欢小动物的,小班幼儿更是如此。而老鼠在孩子们心目中是个不受欢迎的动物,对它的了解比较少,但对于老鼠跑得快却非常感兴趣。根据孩子们的兴趣点和发展特点,我们生成了本次活动,旨在发展幼儿的运动能力并加深幼儿对老鼠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狄金森对"死亡"的理解独具一格。她笔下"不确定"的"死亡"不仅让"死亡"不再如谜般难解,也让世人对"死亡"有了多维度、全方位解读,从而客观对待"生"、"死",不再畏惧"死亡"。  相似文献   

16.
袁老师以她对小学语文教学深刻认识的慧眼,用她渊博的学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凭借对下一代永远不变的爱心和一丝不苟的精神,长时间默默无闻地为小学语文教材的改革作出了宝贵的贡献。新编的教材上没有她的署名,却凝聚着她的心血、智慧和创造。在编写二年级教材时,我们选了一篇《小猴过生日》。课文写小猴生日那天,小动物们送来了许多礼物。蚕姑娘送的是丝,蜜蜂弟弟送的是蜂蜜,小老鼠送来了一篮桃子。小猴收下了蚕和蜜蜂的礼物,却对小老鼠说“:我虽然喜欢吃桃子,但偷来的桃子不能吃。”我们原以为课文写得比较有趣,对学生也有一定的道德教育意…  相似文献   

17.
挑战者亮相     
OM誓言:让我成为知识的探索者;让我在未知的道路上漫游;让我用我的创造力把我居住的世界变得更美好!卢越、耿婷、田文、吕珂、吴未双、钟昊、黄正、谈韬、胡欣、刘星、戴冕以及安远县九龙小学四(6)班的同学挑战34号即兴题:人生中只有一次誅九江市东风小学卢越同学答:生、死、童年、青年、老年。誅南昌市百花洲小学耿婷同学答:每一个今天都只有一次。挑战35号即兴题:抓老鼠誅卢越同学答:把整个房子都装满猫。誅赣州市湖边镇实验小学田文同学答:放上一只黄鼠狼,让它的臭气把老鼠熏走。誅九江市永修县新城小学吕珂同学答:抓一只母老鼠放在屋外…  相似文献   

18.
蜜蜂     
有人认为蜜蜂只是种会蜇人的小动物,可在我心里它却是无私奉献的天使。蜜蜂有两只翅膀,通体呈黄色,身体上布满了灰色的斑点。在它的尾尖上有一根让人见了就害怕的刺。不过也不必害怕,因为蜜蜂只有在受到攻击的时候才会蜇人,蜇完人后,它自己的  相似文献   

19.
〖案例〗《我和动物交朋友》[教学过程] 一、说一说,营造愉悦氛围。师:小朋友们,在我们身边生活着许许多多非常可爱的小动物,你们喜欢吗?你最喜欢的小动物是谁?说说喜欢的理由。生:我最喜欢小白兔,因为它长着长长的耳朵,红眼睛,走路一蹦一跳的。生:我最喜欢小猫,因为小猫咪非常可爱,还会抓老鼠。生:我最喜欢的小动物是……学生踊跃地举起小手,想告诉大家自己喜欢的小动物。二、仿一仿,增加实际体验。师:小朋友们,能不能用动作来告诉老师和其他小朋友,你喜欢的是什么动物吗?王小锐,你来试一试。只见他从容地站起…  相似文献   

20.
敬畏生命     
弘一法师圆寂前,再三叮嘱弟子,遗体装龛时,在龛的四个角上各垫上一个装水的碗,以免蚂蚁虫子爬上遗体火化时被无辜烧死。读弘一法师的传记,每到这个细节,都被弘一法师对于生命深切的怜悯与敬畏之心所深深感动。上高中的时候,我家后院的墙洞里时常有大老鼠出来偷吃东西。不知为什么,我产生了一个残酷的念头,悄悄地躲在墙边,在老鼠出来的时候拿开水烫它。结果,一只大老鼠被烫得惨叫着缩进了墙洞,我不知它死了没有,但那时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残忍,因为“老鼠过街,人人喊打”,在人类的心目中,老鼠有一千个应该死的理由。然而,让我自责的是:两个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