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谈体育教学中学习兴趣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也是教学互作成功的重要因素。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古人还说:“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心理学也认为:“兴趣对人的认识和活动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学生的学习兴趣一经被激发,他们就会产生聚精会神的注意,愉快紧张的情绪及坚强的意志努力等,从而提高了活动的效果。”可见激发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影响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重要因素,那么,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相似文献   

2.
黄立忠 《精武》2012,(15):31-31,33
前苏联教育学家斯卡特金认为:教育效果取决于学生的学习兴趣;我目古代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也曾指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体育与健康课教学中,要使学生认真的上好每一节体育与健康课,提高体育与健康课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就不能仅仅局限在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培养学生的学科能力,而应注重对学生的情感因素的培养,激发学生对体育与健康课的兴趣,使之对体育与健康课“好之”、“乐之”,进而使他们自觉地、积极主动和富有创造性的参与到教学过程中。  相似文献   

3.
<正>兴趣是学习的催化剂,同时也是学习的主动力,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对学习有着神奇的内驱动作用,能变无效为有效,化低效为高效"。我国古代教育家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一个人的兴趣对他所从事  相似文献   

4.
体育教学兴趣之浅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功的体育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学生被动的参与,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带有主动、积极、愉快、满意的情绪色彩和向往的心情.因此,兴趣是学生学习并挖掘自己潜能的动力,在心理学上称之为内驱力,它对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推动学生的积极思维、意志努力和提高学习效果,都具有重要作用.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乐之”才能“乐学”.因此,体育教师在传授知识,培养技能的整个教学过程中,不可忽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一定要千方百计地利用各种手段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内驱力,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5.
徐建平 《精武》2012,(33):35-36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学习效果与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着重要的联系。在体育教学中同样如此,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对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意义重大。本文就首先概述了体育教学兴趣的影响因素和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兴趣的重要作用,然后就知何有效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提出了一些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6.
在体育教学中,合理、适时、新颖地运用好“导”,这将对激发学生兴趣,完善教学环节,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综合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一、诱导有位教育家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产生学习动力的源泉,学生只有有了兴趣才会积极主动地学习。所以教师首先应  相似文献   

7.
在体育教学中借以“情景”的作用容易触动学生的学习情感,从而产生跃跃欲试的情绪。古代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知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实践证明是如此,我们在上体育课的时候,只有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才会高高兴兴去练习,否则,只能是“唯命是从”,勉强应付,教学效果如何,便可想而知了。近年来,我在备课时注重“情景”,做了如下一些工作: 一、注意器械,场地的整洁,力求给学生提供一个较好的学习环境。如有一次上素  相似文献   

8.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旦将地理和旅游联系起来,几乎每一个学生都会对地理产生兴趣。这不是来自教育,而是来自强烈的好奇心。因此我们应根据地理课的特点,增添课堂趣味性,给学生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努力提高学  相似文献   

9.
当前,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方兴未艾,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适应学生兴趣和爱好,努力提高体育课教学质量。早至宋朝,教育家朱熹曾说过:“教人未见乐趣,必不乐学”。十七世纪西方伟大的教育先驱者夸美纽斯认为:“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教育环境的的主要途径之一。”日本体育心理学家松田岩男也指出:  相似文献   

10.
兴趣是人类认识事物和从事各项活动的心理倾向,小学生正处在接触知识,接触体育的开始阶段。先天经验缺失,兴趣的培养与激发往往决定着小学生未来的学习观及体育观。有研究表明,学生的成绩与学习兴趣呈显著的正相关。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最带有强烈情绪色彩的因素,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进行创造学习的欲望,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质量。一、小学生田径教学重在养成兴趣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最好的学习动力是对所学材料有内在兴趣。先师孔子就曾经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一种先天的能力,也可以通过后天诱导而不断加强。老  相似文献   

11.
董丽霞 《精武》2013,(17):110-111
兴趣对教学质量的影响是众所周知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好乐者。"没有愿望、没有兴趣、没有积极性去学习,就不可能有效地掌握知识,不可能提高教学质量。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帮助学生在学习上获得成功,使学生得到积极的情绪体验,把有效的课堂教学时间使用的更为科学合理,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2.
如何培养女生对体育课的兴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兴趣是一个人力求认识外在事物或从事某项活动的特点意向,兴趣受辖于“本我”,是一种带有自然和原始色彩的内在力量。“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这句话反映  相似文献   

13.
邓长志 《灌篮》2021,(3):30-30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强劲的学习动力。篮球运动在小学体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实际教学中,体育老师应积极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以此提高学生对篮球的学习兴趣,从而促进其篮球技能的提升。  相似文献   

14.
我们分院自1983年改普通体育课为排球专项课以来,迄今已增开至六项专项体育课。三年的教学实践证明:专项体育课不仅能发挥体育教师的专项特长,而且由于深受学生欢迎而充分地调动了他们学习和锻炼的热情,有效地推动了群体活动的开展。专项体育课好在哪里一、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主动积极性古人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  相似文献   

15.
<正> 一、“激发教学”的意义“激发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刺激的手段,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也称之谓“激发兴趣”。心理学告诉我们:兴趣对人的学习和工作都具有重大的意义。它能推动人去寻找知识,激励人去用心钻研,从而提高学习与工作的质量。可见激发与培养学习兴趣是教学得以成功的重要条件。兴趣与注意密切相关。兴趣常常是引起注意的重要源泉。兴趣越浓,注意力就越集中,越稳定。实践证明,体育教学中,如果是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即使练得满头大汗也不觉得累,甚至不愿下课。如果是学生不感兴趣的活动,则情绪不高,注意力分散,甚至  相似文献   

16.
兴趣对于人的活动有着重要作用。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学习兴趣是学习生活的重要动力。”因此,学生对冰上课的浓厚兴趣是提高冰上课教学质量的基础。笔者曾在一九八六年九月对刚入学的体育专业33名新生(其中农村来的新生占大部分)的调查中发现,有8人对冰上课无兴趣  相似文献   

17.
所谓教学艺术 ,就是能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的一套方法。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的桥梁是什么 ?那就是学生上课的兴趣。爱因斯坦说 :“兴趣爱好是最大的动力。”布鲁纳也说过 :“学生对学习材料本身有内在的兴趣 ,这是最好不过的动机。”可见 ,教学艺术很大方面取决于对学生学习兴趣的调动上。  “文似看山不喜平” ,课堂也是如此。短短四十五分钟的教学总是重复那几种教法 ,几种固定的教学模式 ,就会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 ,感到索然寡味 ,就是强打精神 ,时间长了也会恹恹入睡 ,哪还谈得上教学效果 ?好的课堂教学 ,应能让学生体会出 :横看成岭侧成峰 ,…  相似文献   

18.
对学校体育的育人功能,认识由来已久。清代教育家颜习斋说:“孔门习行礼射御之学,健人筋骨,和人血气,调人性情,长人信仪。”表达了体育与教育相融的思想。毛泽东主席在青年时代曾以二十八画生的笔名发表了《体育之研究》一文,指出:体育之效用不仅在于强筋骨,还可以增知识、调感情、强意志。解放后,党的教育方针明确指出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新一代。从此,体育的育人功能在实践中真正得得了重视和贯彻。  相似文献   

19.
课堂教学主要借助语言传递信息,课堂教学语言是教学信息的主要载体。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好的教学语言总是会有一定的“粘性”,会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的有意注意,这在体育教学中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20.
一、导“趣”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旦被引发出来,课堂气氛盎然,与教与学皆大有裨益。因而教师要善于通过不同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或故事开讲,引人入胜;或直观演示,导入情境;或幽默风趣,妙语解颐;或游戏导入,乐趣横生;或巧设悬念,扣人心弦……总之,要把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引到课堂上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动机,使之形成良好的心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