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民本思想是中国古代儒家的重要思想,也是苏轼的重要思想。苏轼一生对民本思想有充分的论述,他身体力行,在王安石变法期间直接上书反映民众疾苦,用诗文来反映民众的疾苦,并在地方为官时因法便民,帮助老百姓解决生活上的困难。究其牢固的民本思想原因有三个:一是受我国古代先贤民本思想的熏陶;二是受其父民本思想的影响;三是本人的性格和人生经历所决定了的。  相似文献   

2.
民本思想是儒家学说的核心思想之一。王庭珪作为一位有责任心的士大夫,民本思想贯穿其人生命运沉浮之中,主要体现在向皇帝、重要大臣上书,反映社会问题的忧国忧民思想;用诗文反映民间疾苦,以期得到在位者重视;痛斥不良官吏庸俗,不作为;任地方官时,施政便民。王庭珪的民本思想的缘由:身受儒家传统和先贤民本思想的影响、家庭教育的影响、个人性格和人生经历的影响。所以王庭珪是一位有责任心的士大夫典型。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起源甚早,苏轼继承和发展了先贤的民本思想并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民本思想深刻影响着苏轼的文学创作心态,并进而影响到他具体的诗文创作,研究苏轼的民本思想为我们研究苏轼的文学创作提供了另一条道路。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起源甚早,苏轼继承和发展了先贤的民本思想并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民本思想深刻影响着苏轼的文学创作心态,并进而影响到他具体的诗文创作,研究苏轼的民本思想为我们研究苏轼的文学创作提供了另一条道路。  相似文献   

5.
民本思想或者说民本主义,是中国古代政治思想中民主性精华的核心。这不仅是因为民本思想在中国古代政治思想民主性精华的内容中居于主导地位,而又更因为民本思想以外的其他内容大都由它衍生和引申。民本思想是中国古代政治家与思想家对民众认识的最有价值的理念。征诸历史,凡是民本思想高扬的时代,也是古代各朝代执政者制定的政策既反映百姓的愿望,又反映历史发展要求的时代。不过,应该指出,它却不能与近代的民主思想划等号,封建制度下不可能孕育近代的民主思想。  相似文献   

6.
王禹偁出身孤寒,后虽为宦十九载,却有长达十二年的时间为下层官吏。其间王禹偁亲身感受到了民众的疾苦,加之受其所学影响,也坚定了其为民谋利、为民直言的民本思想。受此思想影响,在宋初文坛上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王禹偁通过文学作品来表达自己的心声。  相似文献   

7.
儒家民本思想及其对我们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本思想,中国古代历史上将民众视为治国安邦根本的政治学说,是一种关注、重视人民利益的政治学说。它是中国传统政治哲学的基础,也是其根本与核心。在中国传统的政治思想文化中,儒家民本思想一直处于极其重要的地位。借鉴和学习儒家民本思想的精华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民本思想与以民为本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贾丹 《天中学刊》2005,20(1):11-15
民本思想萌芽于殷商至西周时期,一直存在于中国古代与近代社会之中.以民为本思想体现在毛泽东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中、邓小平的"三个有利于"思想中、江泽民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确立的科学发展观中.民本思想和以民为本思想的共同点是:二者都重视民众的作用、都是对"官"提出的要求、都是为了富民;民本思想和以民为本思想的本质区别在于:两者都注重民的作用,但是民的地位不同;"官"与"民"的群体性划分的实质不同;实现利益的主体不同.  相似文献   

9.
江世平 《上饶师专学报》1991,11(1):88-90,110
民本思想是近代早期思想家提倡政治变革的思想武器。龚自珍同情民众疾苦,对“君权神授”观提出质疑,憧憬民众所建立的新王朝。林则徐在政务活动中以民众观为准则,提倡民心可用,号召民众抗御外敌。魏源通过著述论证民众观,敢于批评君主,提倡重民,重臣轻君。他们的开明政治观在当时有积极作用,但还不是人民主权的民主思想。  相似文献   

10.
苏轼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文学家和诗人.同时,他又是一位颇多见识的政论家.他一生几度沉浮,屡遭坎坷,对民间疾苦深有了解,所以许多思想和主张反映了一定的社会现象和要求,人口论就是其中之一. 苏轼的人口思想,主要见于《苏东坡集》卷三《策  相似文献   

11.
民本思想是中国古代社会政治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中国古代社会安邦治国的重要政治思想。民本思想的阶级局限性应该批判,但从文明的传承角度来看,我们应该借鉴民本思想中的积极因素。民本思想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主要在政治文明的继承性、民族性、结构性三个方面有着契合。通过对这三个方面契合的分析可以发现,在政治文明的价值本旨上,民本思想对我们树立以民为本的政治理念、建立以民为本的政治制度、维持以民为本的政治秩序、实现以民为本的政治目的有着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2.
萌芽于三代而形成于春秋之际的民本思想,是我国古代政治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作为记载这一时期历史的“信史”——《左传》,比较集中而深切地反映了这一思想,章通过对左传中民本思想的考察,阐述了春秋之际民本思想中关于神、民关系和君、民关系的认识,以及处理这种关系的思想,指出:民本思想的出现,有其深刻的社会历史原因,是社会进步的标志之一,但其本质仍是为了维护统治阶级的既定秩序。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尽管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形式和内容,但都把民作为社稷的根本和施政的基础,承认和重视民众在社会政治、经济和道德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中国几千年发展的历史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民众确实是国家的基础和根本,民心向背决定着国家的兴衰成败、社会治乱和民族存亡。中国的民本思想是中华政治明的瑰宝,具有丰富的思想精华和智慧资源。然而它作为统治阶级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中国共产党提出的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与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由于社会历史条件不同、主体不同、宗旨不同,因而具有本质的区别。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局面的进程中,我们既要传承中国传统化中民本思想的精华,又必须实现历史性超越,赋予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以新的内容、新的原则和新的精神。  相似文献   

14.
“民本”思想是古代中国最重要的政治思想之一,它滥觞于夏商,发展于西周,澎湃于诸子之学,它对古代中国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周初的民本思想是诸子民本思潮的直接导源,在民本思想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对现代的民主建设也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丁伟民 《考试周刊》2012,(57):27-28
中国古代民本思想是影响中国治国安邦大业达几千年之久的政治思想,它承认、重视民众在社会政治、经济和道德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这对坚持以人为本地构建和谐社会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素有重民爱民的民本传统,思想家很早就认识到民众在政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并期望君主推行仁政,这种观念成为唐甄直接的思想资源。唐甄继承了这样一传统,以此为基、以三代之治为摹本构建了他的理想王国。  相似文献   

17.
民本思想是儒家政治哲学的核心价值,是一种重视民众在社会生活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重要地位的思想。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历史上曾为调和社会阶级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发挥过重大作用。虽然儒家的民本思想有局限性,但是今天,我们重新挖掘儒家民本思想的文化内涵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仍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8.
民本思想是儒家政治哲学的核心价值,是一种重视民众在社会生活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重要地位的思想。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历史上曾为调和社会阶级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发挥过重大作用。虽然儒家的民本思想有局限性,但是今天,我们重新挖掘儒家民本思想的文化内涵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仍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9.
苏轼民本思想主要源于《尚书·夏书·五子之歌》“民为邦本”的思想。民不仅是国家兴衰存亡的根本,也是君权赖以存在的基础。因此,苏轼一生都主张执政者要结人心、减赋税、让百姓先国而富。在这种思想观念的支配下,他终身为官的实践,始终致力于为老百姓解困救难,做了不少利民、惠民的实事,并由此受到民众的普遍爱戴。  相似文献   

20.
重民思想是中国古代人民群众观的核心范畴,其在与民本思想互证、互补与互融的同时,更对民本思想有着统摄作用.重民思想由重人思想派生,重人思想不仅仅派生重民思想,还派生重君思想,以人为本不仅仅通向民本,更通向君本,民本始终从附于君本.先有重人重民思想,后有民本思想,重民思想较之民本思想具有更宏阔的解释力,其在实际政治运行中的实现程度远远高于民本思想的实现程度;因为民重,才有了重民思想的发生,关于民本的各式言说是对重民思想的多面相表达,重民思想长期存在并作用于中国古代社会的多重领域,影响深远弥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