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庆胜 《职业技术》2006,(24):115-116
一、引言 1.体育作为一项强国富民、增强体质、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的方法和手段,无论在哪一个时期都是不容忽视的。古代的书生,由于不经常参加体育活动,没有过硬的体质,被人形容成“弱不禁风”。解放以前,我国由于体育的不强大,被外国人称为“东亚病夫”。类似的事例还有很多。从这些事例中我们可以看到,体育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性,而在这种重要性中,群众体育的开展状况最能体现一个国家的体育水平,高职学校体育活动的开展正是体现了这种水平。  相似文献   

2.
体育教学历来是农村中学的一个弱项甚至"盲点".加强体育教学,是农村中学面临的一个很迫切的问题. 一、农村中学体育教学的现状 1.体育教学不被重视.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体育课往往是"讲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领导不重视,学生不爱学、家长不在意.而且,大多数人对体育教学的认识也有误区,认为体育课就是哄孩子们玩,玩好就行了.尤其是在相当一部分农村家长的观念中,存在着从事体力劳动就等于参加体育锻炼了,农村孩子"皮实",锻炼不锻炼无所谓的误区.这些都严重影响了体育课在学校工作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3.
张波 《班主任》2005,(8):29-29
前不久,<咬文嚼字>主编赫铭鉴先生到南京为34中的学生讲解语文基础知识积累的重要性时,举了一个生动的事例:在一个学生600字的作文里,出现了72个"死了",包括:"心里烦死了""功课紧张死了""热死了"等等.赫先生认为这是"语言贫血症".这话被国内各大报纸转载.对此,笔者是赞同的.但是,作为一名一线的教师,我认为事情不是这么简单--72个"死了"是学生现阶段心理压力的生动写照.时值新课程改革时期,这种现象应引起教师、学校和家长的警惕.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升,人们的社会环境建设水平更加高质量,人们的社会生活设施更加完善.物质生活的不断提升,使人们的接触到更多的食物,很多人由于饮食的不健康和缺乏合理的锻炼导致身体出现亚健康的现象,甚至是出现一些"富贵病",危害着人们的身体健康.随着亚健康现象的增多,人们越来越重视科学合理的运动,体育运动的方式受到到更多人们的欢迎,出现了很多社会性质的体育组织.人们可以在这些社会性质的体育组织中实现运动的同时结交到更多有着共同兴趣的朋友,但是很多体育组织由于没有被政府承认,很多活动的开展受到限制,影响着整体市民体育活动的开展.  相似文献   

5.
刘晓阳 《广东教育》2007,(7):149-150
学校体育课外活动从本质上讲是学校体育自身的"大课堂",是学校体育的"正业".由于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一个环节,那么作为学校体育"正业"的课外体育活动与终身体育有着天然的联系,对终身体育习惯、意识及能力的形成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笔者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法,对徐州医学院教师的体育活动状况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统计教据表明:不同年龄组的教师参加体育锻炼的目的、形式、时间等存在差异;多数教师对体育活动重要性有比较清楚的认识,但实际上由于工作繁忙参与不够:"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在教师的头脑中没有牢固树立;尤其是高职称教师中体育人口比例较低.针时这种情况,本文最后对如何在高校教师中广泛开展体育活动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7.
高职院校作为培养学生面向社会的最后一道程序,其各个方面都应引起重视,而体育活动作为一项增强国民身体素质的方法同样也是不容忽视的。况且,高职院校的体育运动水平基本上反映了一个国家群众体育活动开展的水平,而各种各样的体育活动形式是体育活动开展水平的真实体现。所以,在这些方面的考虑下,进行一次体育活动开展状况的调查。  相似文献   

8.
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07年5月7日,向全党全社会提出了<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一个涉及全国所有在校生的青少年群众体育活动--"阳光体育运动"应运而生.为切实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决定,从2007年起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中广泛开展"阳光体育冬季长跑活动".  相似文献   

9.
从学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活动的意义及对学校开展情况的分析等问题进行探讨,结合国家对学校实施阳光体育的政策性指导、体育教育新理念等问题,说明学校落实"阳光体育"活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以此保障阳光体育运动能长期、有效、顺利开展,全面落实素质教育,促进全民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正>近年来,全国各地中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并且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我们也不可否认大课间体育活动明显存在着城乡发展不均衡的现象,尤其是农村中小学由于受教育观念、活动内容、形式、组织管理、器材、场地等因素的制约,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本文就农村中小学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意义、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了初步探讨。一、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意义大课间体育活动既是贯彻学校教育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  相似文献   

11.
当前,随着体育教学改革逐步深入之际,由于旧教育观念带来的后遗症和在引进新教学理论中出现的消化不良现象,引发出一种体育课堂教学"活泼而凌乱"的流行病症.如何医治这种毛病,把体育课上得活而不乱呢?只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激发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才能把体育课上得"活而不乱,严而不死".  相似文献   

12.
<正>体育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促进幼儿身体发育、提高身体素质、提升活动能力和运动技能水平的重要途径。在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如何科学、系统地开展体育活动,是每个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一、开展体育活动的重要性1.增强体质,提升幼儿适应能力教师将游戏活动与体育活动相结合,依照科学的、系统的、有规律的锻炼方法,开展趣味性的体育游戏,能够强健体魄,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例如,  相似文献   

13.
目前,体育课堂管理松散、安全意识淡薄和"放羊式"教学这些现象的存在是不争的事实.这种"自由无序"的活动必将影响到体育课程目标的实现,乃至学生体育锻炼知识与技能的缺失.那么,在教学中该如何预防和矫正学生的那些自由行为,引导学生积极有效地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呢?笔者觉得除了需要学校的干预,提高教师对体育学科的认识以外,最主要的是体育教师自己要在课堂上下一番功夫,要用自己有效的课堂管理和优化的教学方式来规范学生的言行,吸引学生的"眼球".具体来说,体育课堂要做到"三化".  相似文献   

14.
作为数学教师,应认真反思学生计算过程中错误产生的成因,并把"错误"作为重要的教学资源和了解学生的切入点,形成系统性的及其矫正错误的策略。一、错误原因分析1.知觉直观性错误。为了更好地找到学生计算错误的原因,让学生真正地认识到计算的重要性,我在自己所教班级学生中开展了一项找计算错误原因的活动,让学生自己搜集在计算中经常犯错误事例,看谁找得认真,错因找得准。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同时错误的原因也被罗列出来:(1)题目抄写错误,书写潦草,格式不规范;  相似文献   

15.
据统计,在人的交往活动中,言语交际活动的比例占45%.可见具备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对人适应社会发展、终身发展是何等重要.由于种种原因,我们学生口语大多水平不高,很少有学生在面对听众时,能够落落大方说上几分钟得体的话,部分学生课堂一言不发,甘做"旁听生".这种尴尬的场景,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如何扭转这种现象,使学生在口语交际中积极参与交流,个个乐于表达,善于交际呢?  相似文献   

16.
高等师范学校(五年制)的体育教学无论是课程目标、维度目标还是水平目标都明确提出"师范毕业生要初步具备从事小学体育工作的能力".结合多年教学实践,笔者认为,从事小学体育教学能力包括许多方面,其中学习能力、教学能力、指导小学生开展课外体育活动和训练能力是其主要的三个方面.因此,如何提高师范生这方面的能力是高等师范学校体育教学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7.
正新课程下多元化体育活动,是根据学校现有条件和学生特点开展多种形式的体育活动,宗旨是让所有的学生活动起来,让所有的学生得到有效锻炼。在运动中成长,在运动中获得健康和快乐。一、开展多元化体育活动的原则1.以人为本,树立"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意识。实施体育育人功能,根据学生的发展需求,有效地设置和开展  相似文献   

18.
一、边远农村学校体育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1.家长对学校体育的功能认识有偏差.广大边远农村,因城乡的差别,"望子成龙"心切,为考取高一级学校为目标,对孩子参加体育活动不重视.据调查了解,社会上很多家长把体育教学与竞技体育混为一谈,一方面崇拜体育明星,另一方面却不让孩子参加体育活动,认为搞体育"出息不大"或"没出息".这些陈旧的观念影响着学校体育工作新观念的形成与发展,影响着体育教学的改革.  相似文献   

19.
论高校课外体育活动中运动损伤的产生与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课外体育活动是实现高校体育教育目标的一个重要途径 .但是活动中由于缺乏有力的预防措施 ,屡见不鲜的运动损伤正困扰着课外体育活动的正常开展 .所以只有在体育教学中传授有关运动损伤的知识 ,提出预防的措施、才可能使课外体育活动发挥真正锻炼身体、培养优秀品质 ,活跃校园文化生活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在以"轴对称图形"为载体的"同课异构"式的课堂教学研讨活动中发现:由于教师对教材和教学认识不到位,从而导致课堂教学"立意"不高.其实,这些问题在当前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鉴于此,笔者面对有关教师进行了一次"零距离互动式的教学交流".这种指导方式,可能是帮助教师正确认识数学和数学教学、发展程序性观念和丰富教学法知识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