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年高考“3 X”型数学试卷理科第 1 9题(文科第 2 0题 )是 :设抛物线y2 =2px(p >0 )的焦点为F ,经过焦点F的直线交抛物线于A、B两点 ,点C在抛物线的准线上 ,且BC ∥x轴 ,证明 :直线AC经过原点 .一、试题的背景揭示该试题是《平面解析几何》(全一册 ,必修 )第 1 0 0页习题八的第 8题 :“过抛物线y2 =2px(p>0 )的焦点的一条直线和这条抛物线相交 ,两个交点的纵坐标为y1 ,y2 ,求证 :y1 y2=-p2 ”的改变题 .二、过抛物线的焦点弦的性质设抛物线y2 =2px(p>0 )的焦点为F ,经过焦点F的直线交抛物线于A、B两点 ,若…  相似文献   

2.
本刊 2 0 0 1年第 10期的文 [1]对 2 0 0 1年全国高考解几试题进行演绎与深化 ,得出 10个命题 ,读后颇受启发 ,但尚觉意犹未尽 .本文对这道试题作进一步的推广与引伸 .显然这道高考试题是《平面解析几何》(必修 ) 99页题 13的逆问题 ,为此 ,我们把这道试题完善为充要条件的形式 ,得到     图 1命题A1 设F为抛物线 y2 =2 px(p >0 )的焦点 ,经过点F的直线交抛物线于A、B两点 ,点C在准线上 ,则直线AC经过抛物线的顶点O的充要条件是BC∥x轴 .命题A1揭示了抛物线的焦点、顶点、准线之间的一个相关性质 .我们自然要问 :椭…  相似文献   

3.
1 题目与解法研究2 0 0 1年高考题 19(文 2 0 )题 :设抛物线 y2 =2 px(p>0 )的焦点为F ,经过点F的直线交抛物线于A、B两点 ,点C在抛物线的准线上 ,且BC∥x轴 ,证明直线AC经过原过O .     图 1证 1 如图 1,记x轴与抛物线准线l的交点为E ,过A作AD⊥l,D是垂足 ,于是有AD ∥EF∥BC .连结AC与EF相交于点N ,则|EN||AD| =|CN||AC| =|BF||AB|,|NF||BC| =|AF||AB|.根据抛物线的几何性质有|AF|=|AD| ,|BF|=|BC| ,所以|EN|=|AD|·|BF|…  相似文献   

4.
20 0 1年广东省高考数学第 2 1题 :已知椭圆 :x22 y2 =1的右准线l与x轴相交于点E ,过椭圆右焦点F的直线与椭圆相交于A、B两点 ,点C在右准线上且BC ∥x轴 ,求证 :直线AC经过线段EF的中点 .此题对一般性结论仍成立 ,还可以拓广到其它圆锥曲线 .拓广 1 已知椭圆 x2a2 y2b2 =1的右准线l与x轴相交于点E ,过椭圆右焦点F的直线与椭圆相交于A、B两点 ,点C在右准线上且BC∥x轴 ,求证 :直线AC经过线段EF的中点 (a >b>0 ) .     图 1证明 如图 1,记直线AC与x轴的交点为N ,过A作AD⊥l,D是垂足 .…  相似文献   

5.
在抛物线与直线的关系中 ,过抛物线焦点的直线与抛物线的关系尤为重要 ,这是因为在这一关系中具有一些很有用的性质 ,这些性质常常是高考命题的切入点 .本文对此作一些探讨 .不妨设抛物线方程为 y2 =2 px( p>0 ) ,则焦点F p2 ,0 ,准线l的方程 :x=-p2 .过焦点F的直线交抛物线于A(x1 ,y1 )、B(x2 ,y2 )两点 ,又作AA1 ⊥l,BB1 ⊥l,垂足分别为A1 、B1 .AB⊥x轴时 ,x1 =x2 =p2 ,A p2 ,p ,B p2 ,-p ,此时弦AB叫抛物线的通径 ,它的长|AB| =2 p .AB与x轴不垂直也不平行时 ,设弦AB所在直线的斜率为…  相似文献   

6.
在平面解析几何中 ,关于平行直线有如下结论 :设有两条平行直线l1:Ax By C1=0和l2 :Ax By C2 =0 ,则到这两条直线距离相等的直线方程为Ax By C1 C22 =0 .证明 设P(x ,y)是所求直线上任一点 ,由题设以及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 ,有|Ax By C1|A2 B2 =|Ax By C2 |A2 B2 .  因为l1与l2 在点P的两侧 ,所以有Ax By C1=- (Ax By C2 ) ,即 Ax By C1 C22 =0为所求的直线方程 .运用该结论可以得到一种求直线对称点的新方法 .例 已知A(- 2 ,4 ) ,求它关于直线l:2x- y -1=0的对…  相似文献   

7.
向量作为教材的新增内容 ,在处理某些解析几何问题时有独到之处 .然而笔者最近发现 :一些资料中的高考模拟试题对于这类问题的解答却仍沿用传统方法 ,不能充分体现新教材的特点 .为此 ,本文选取几例 ,用向量方法处理 ,以引起同学们的重视 .例 1 如图 1 ,过点A( -1 ,0 ) ,斜率为k的直线l与抛物线C :y2 =4x交于P、Q两点 .( 1 )若曲线C的焦点F与P、Q、R三点按如图顺序构成平行四边形 ,求点R的轨迹方程 ;( 2 )设P、Q两点只在第一象限运动 ,点E( 0 ,8)与线段PQ中点的连线交x轴于点N ,当点N在点A右侧时 ,求直线PQ的斜率…  相似文献   

8.
一道高考题的推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 0 1年全国高考数学试题 (广东、河南卷 )第 2 1题“已知椭圆 x22 y2 =1的右准线l与x轴交于点E ,过椭圆右焦点F的直线与椭圆相交于A、B两点 ,点C在右准线l上 ,且BC∥x轴。求证直线AC经过线段EF的中点。”参考答案是这样证明的 :设e是椭圆的离心率 ,如图 ,记直线AC与x轴的交点为N ,过A作AD⊥l,D是垂足。因F是椭圆右焦点 ,l是右准线 ,BC∥x轴 ,即BC⊥l,根据椭圆几何性质 ,得 :|AF||AD|=|BF||BC|=e。∵AD∥FE∥BC ,∴|EN||AD|=|CN||CA|=|BF||AB|,|FN||BC|=|AF||AB|,…  相似文献   

9.
在学习解析几何时,常常会遇到直线与线段相交时求参数范围的问题,这里先介绍一个简单结论,从而简捷地解决此类问题.定理 若直线l:Ax By C=0(A2 B2≠0)与P1(x1,y1),P2(x2,y2)为端点的线段相交,则(Ax1 By1 C)(Ax2 By2 C)≤0.证 设直线l与线段P1P2相交于点P(x,y),不妨设P不重合于P2,点P内分线段P1P2—的比为λ,则λ≥0,由定比分点坐标公式,得x=x1 λx21 λ, y=y1 λy21 λ.∵ 点P(x,y)在直线l上,∴ A·x1 λx21 λ B·y1 λy21 λ C=0,整理,得 Ax1 By1 C=-λ(Ax2 By2 C).…  相似文献   

10.
2001年高考数学理科(19)题、文科(20)题 试题设抛物线y=2px(p>0)的焦点为F,经过点F的直线交抛物线于A、B两点.点C在抛物线的准线上,且BC∥x轴.证明直线AC经过原点O. 本题考查抛物线的概念和性质,直线的方程和性质,运算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1 来源1.1 引用《平面解析几何》课本第101页8题: “过抛物线y2=2px的焦点的一条直线和这抛物线相交,两个交点的纵坐标为y1,y2,求  相似文献   

11.
本期问题图 1  初 1 2 3 . 已知点D1、D2 在△ABC的边AB上 ,且BD1=AD2 ,过点D1、D2 分别作BC的平行线 ,交AC于点E1、E2 ,点P1、P2分别为D1E1、D2 E2上的任意点 ,BP1交AC于N1,CP1交AB于M1,BP2 交AC于N2 ,CP2 交AB于M2 .求证 :AM1M1B+ AN1N1CAM2M2 B+ AN2N2 C =1 .(郭 璋 北京市朝阳区教育研究中心 ,1 0 0 0 2 8)图 2初 1 2 4. 如图 2 ,小正方形ABCD各边所在直线与大正方形A′B′C′D′分别相交于E、F、G、H、P、Q、M、N .求证 :EF +PQ =GH+MN .…  相似文献   

12.
锥体的体积公式为V =13 Sh(其中S是锥体的底面积 ,h为锥体的高 ) .由此可类比地得出抛物线y=ax2 (a >0 )与x轴及直线x =m(m >0 )所围成的曲边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为S =13 Lm(其中L为x=m时的函数值 ,即L =am2 ) .下面给出其初等证明 .图 1证明 如图 1 ,设抛物线y=ax2 的焦点为F(0 ,a4) ,准线方程为 y =- a4 ,直线x =m与抛物线y=ax2 交于点C ,与准线交于点B ,与x轴交于点D ,准线与 y轴交于点A .则梯形ABCF的面积为S梯形ABCF =12 m(a2 l a4)=12 m(34 a l) .矩形ABDO(O为坐标原点 …  相似文献   

13.
《解析几何》旧教材新教材中都有这样一道例题 :     图 1如图 1,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卫星的运行轨道 ,是以地心 (地球的中心 )F2 为一个焦点的椭圆 .已知它的近地点A(离地面最近的点 )距地面 4 39km ,远地点B(离地面最远的点 )距地面 2 348km ,并且F2 、A、B在同一直线上 ,地球半径约为 6 371km ,求卫星运行的轨道方程 (精确到1km) .如图 1,建立直角坐标系 ,使点A、B、F2 在x轴上 ,F2 为椭圆的右焦点 (记F1为左焦点 ) .因为椭圆的焦点在x轴上 ,所以它的标准方程为 x2a2 + y2b2 =1  (a>b>0 ) ,则 a -c…  相似文献   

14.
新编高中数学教材 (试验本 )在必修课第五章中增加了向量 ,此后向量的应用连绵不断 ,学生比较认同向量在平面几何与立体几何的应用 ,但对向量在解析几何中的应用还很陌生 ,其实向量的应用是不受学科分支制约的 .把向量用到解析几何学中 ,可以使很多解析几何题的运算不再纷繁复杂 .例 1 双曲线 x2a2 - y2b2 =1 (a >0 ,b>0 )的离心率e=1 52 ,点A与点F分别是双曲线的左顶点和右焦点 ,B(0 ,b) ,则∠ABF等于 (   ) .(A) 4 5°  (B) 60°  (C) 90°  (D) 12 0°解 不难得A(-a ,0 ) ,F(c,0 ) ,则BA =(-a ,-b) ,B…  相似文献   

15.
笔者在研究抛物线的有关问题时 ,意外地得到了抛物线切线的几个性质及其判定方法 ,现以定理的形式介绍如下 :定理 1 P是抛物线 y2 =2 px上一动点 ,M是点P在准线上的射影 ,F为焦点 .过P点的直线l是该抛物线切线的充要条件是直线l垂直于直线MF .     图 1说明 设P点坐标为 (x0 ,y0 ) ,则M(-p2 ,y0 ) ,F(p2 ,0 ) ,当P点为抛物线顶点 ,即 y0=0时 ,定理显然成立 ;当P点不为抛物线顶点 ,即 y0 ≠ 0时 ,充分性 由题设知直线MF的斜率   kMF =y0- p2 - p2=- y0p.因直线l⊥MF ,且P∈l,由直线方程的…  相似文献   

16.
未来需要创造型人才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当今数学的一个重要方向 .随着数学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 ,学案导学在教学过程中已发挥明显的作用 ,我们在撰写例习题课学案时 ,既注重教材这个丰富资源 ,又结合教学实际 ,借助于课本例习题 ,在培养学生创造思维和探索性思维方面作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下面是使用学案时对例题教学及深化过程的简录 .例题 斜率为 1的直线经过抛物线 y2 =4x的焦点 ,与抛物线相交于两点A、B ,求线段AB的长 .解题思路 设直线AB的方程为y =x- 1,代入抛物线方程 y2 =4x ,得x2 - 6x 1=0 .( )解得…  相似文献   

17.
2001年高考理科数学第19题(文科第20题) 设抛物线y2=2px(p>0)的焦点为F,经过点F的直线交抛物线于A、B两点.点C在抛物线的准线上,且BC//x轴.证明直线AC经过原点O. 这是一道源于教材,而不拘泥于教材的优秀试题.本文对它的来源、解法、推广、启示进行探索,挖掘其教育价值,以期对我们了解高考命题趋势,把握教学重点,正确处理教材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8.
20 0 0年高考第 2 2题是一道平面解析几何题 :如图 1,已知梯形ABCD中 ,|AB|=2 |CD|,点E分有向线段AC所成的比为λ ,双曲线过C、D、E三点 ,且以A、B为焦点 .当 23 ≤λ≤34 时 ,求双曲线离心率e的取值范围 .这里介绍用《几何画板》来探究这道题的过程 ,并谈一点想法 .1.首先是作出双曲线 ,找出点E( 1)如图 2 ,在x轴上取一点B ,作线段OB的垂直平分线 .( 2 )在OB的中垂线上取一点C .作B、C关于 y轴的对称点 ,得到点A、D .( 3)连结BC、CD、DA ,用直线连结AC .( 4 )以C为圆心、CB为半径画圆 ,交直线A…  相似文献   

19.
高考试题要做到“重基础、考能力”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如何对教材进行合理的利用、选择 ,特别对教材例习题的引申与改造则显得尤为重要 .下面就 2 0 0 1年全国理科试题几何部分 ,看看对课本例习题的选择 .《平面解析几何》P6 9习题 1 :“求下面各圆的方程 :(1 )过点A(5,2 )和点B(1 ,3) ,圆心在x轴上 ;(4)过点A(5,2 )和点B(3,-2 ) ,圆心在直线 2x -y=3上 .”若将两点改为 (1 ,-1 )和(-1 ,1 ) ,直线改为x y-2 =0 ,则为全国试题 2 .《平面解析几何》P1 30例 2 :“求圆心是C(a ,0 ) ,半径是a的圆的极坐标方程” .若将圆…  相似文献   

20.
许多资料上都有这样一习题 :命题 1 O为原点 ,OA、OB是抛物线 y2 =2 px  ( p>0 )的两弦 ,若OA ⊥OB ,求证 :直线AB过定点P( 2 p ,0 ) .证明略 .2 0 0 0年春季高考数学 2 2题就是由此题改编而成 .试题 设A ,B为抛物线y2 =4 px  ( p>0 )上原点以外的两个动点 ,已知OA⊥OB ,OM ⊥AB于M ,求点M的轨迹方程 .略解 由命题 1知直线AB过定点P( 4 p ,0 ) .∵OM ⊥AB ,即OM⊥PM .∴M点的轨迹是以OP为直径的圆 ,除去O点 ,即方程为(x- 2 p) 2 y2 =4 p2   (x≠ 0 ) .  如果我们把命题 1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