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日,我于南京仓巷旧书肆淘得一套民国初年的石印本《国朝名人手迹》,上面收录了清代姚鼐写于钟山书院的一幅书札《世说一则》,其文笔大气,书法率意,堪称杰作. 姚鼐(1731-1815),字姬传,一字梦谷,室名惜抱轩,世称惜抱先生、姚惜抱,安徽桐城人.清代著名散文家,与方苞、刘大櫆并称为“桐城三祖”.乾隆二十八年(1763)中进士,任礼部主事、《四库全书》纂修官等.年才40,辞官南归,先后主讲于扬州梅花、江南紫阳、南京钟山等书院40多年.著有《惜抱轩全集》等,曾编选《古文辞类纂》.  相似文献   

2.
《浪迹丛谈》十一卷《浪迹二谈》八卷 《浪迹三谈》六卷 梁章钜 梁章钜,字闳中,又字茝林,晚号退庵。福州人。乾隆四十年(1775)生,道光二十九年(1849)卒,年七十五岁。嘉庆七年进士。历任礼部主事,军机章京,礼部员外郎,湖北荆州知府,江苏、  相似文献   

3.
叶向高,明万历十一年(1583)进士,历任国子监司业,礼部、吏部侍郎,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内阁首辅.他历官三朝,两次辞职,是明朝著名政治家.鲜为人知的是,叶向高亦是藏书家、著述家,有着浓厚的文献情结.  相似文献   

4.
理藩院清代官署名。掌内外蒙古、青海、西藏、新疆及四川土司等地区的少数民族事务,咸丰十一年(1861)前并办理与俄罗斯、廓尔喀等国的交涉、通商及其入贡事宜。崇德元年(1636)七月初设“蒙古衙门”,三年六月更名理藩院,置承政、左右参政以及副理事官、启心郎等官,制同六部。顺治元年(1644)改承政为尚书,参政为侍郎,副理事官为员外郎,并增设堂主事、校正汉文官、司务、副使、笔帖式等职。顺治十六年(1659)改属礼部,以“礼部尚书衔掌理藩院事”、“礼部侍郎衔协理理藩院事”。顺治十八年(1661)复定理藩院官制体统与六部同,尚书入议政之列,位在工部之后,并置录  相似文献   

5.
陆鸿仪档案     
陆鸿仪(1880~1952),字棣威,苏州人,光绪二十九年(1903)进士,钦点翰林院庶吉士。1907年选送日本中央大学,攻读法律,宣统三年(1911)夏,学成归国。辛亥革命后,先后任北京政府司法部佥事,大理院推事、庭长,修订法律馆总纂、副总裁。1923年,因曹锟贿选总统,愤然辞职,南归故里苏州。  相似文献   

6.
明代南都金陵是明王朝的南方政治文化中心,人文荟萃,明代诸多诗人作家或籍贯、或宦游、或寓居金陵,与金陵之地域文化有着千丝万缕之渊源,金陵文学自是明代文学之重要构成部分.永乐迁都北京,南都金陵文学历经短暂的萧条、岑寂与复苏,于弘治、正德间日渐兴盛,文人社集蔚为大观.晚明大家钱谦益(1582-1664)在论及"金陵社集诸诗人"时称"弘正之间,顾华玉、王钦佩,以文章立蝉;陈大声、徐子仁,以词曲擅场.江山妍淑,士女清华,才俊翕集,风流弘长".①钱牧斋认为顾磷(字华玉)、王韦(字钦佩)为弘治、正德间金陵艺文活动的核心人物,也是这个时期金陵文学代表性作家,其生平事迹与艺文成就当为吾人研究明代文学关注的焦点之一.  相似文献   

7.
清王朝建立后,在北京皇城内设立了织染局,负责丝织品的织造与染色,以备宫廷使用.该局原属工部统辖,康熙三年(1664)改归内务府总管管理,其址在地安门内嵩祝寺后,即现在的织染局胡同.设官为:员外郎一员、司库一员、笔帖式三员、催总一员、库使六名、领催六名、办领催一名.  相似文献   

8.
范知欧 《历史档案》2011,(1):119-123
于慎行(1545-1608年),字无垢,一字可远,号谷山,谥文定,东阿(今山东平阴县境内)人.明隆庆二年(1568年)成进士,选庶吉士,历任翰林院编修、侍讲学士、礼部侍郎、吏部侍郎、礼部尚书,官终东阁大学士,赠太子太保.于慎行"学有原委,贯穿百家"①,集德义、文章、经济于一身,活跃于当时的政界、文坛和士林,是晚明著名...  相似文献   

9.
纪晓岚姓纪,名昀,字晓岚.生于1724年,卒于1805年.河北献县人.清乾隆十二年,他24岁中顺天府乡试第一名(解元),乾隆十九年,31岁中进士.历任侍读学士、礼部尚书(国务大臣)等职.是清朝著名学者、文学家.  相似文献   

10.
续资治通鉴长编 108卷 宋李焘撰 宋刻本 李焘(1115-1184),字仁甫,一字子真,号巽岩,眉州(今四川)丹棱人,绍兴八年(1138)进士,累官礼部部侍郎,进敷文阁学士兼侍读,同修国史.  相似文献   

11.
在北京市档案馆珍藏着一份光绪三十三年(1907)礼部尚书溥良为皇后千秋令礼仪事的奏折.奏折为汉文书写,长121厘米,宽25.5厘米.内容为皇后诞辰日祝寿的礼仪和程序.  相似文献   

12.
包公,名包拯,字希仁,安徽合肥人,生于咸平二年(公元999年),卒于嘉佑七年(公元1062年),终年六十四岁.包拯二十三岁举进士,先后任知县、监察御使、转运使、知谏院、知府、三使司和枢密副使,是宋朝的著名官吏,死后赠礼部尚书,谥孝肃公,后人尊称包公.  相似文献   

13.
温肇炘  温肇涵 《图书馆杂志》2003,22(6):80-80,F003
《佩文斋书画谱》是康熙帝玄烨在康熙四十四年十月初九日,命礼部侍郎孙岳颂、都察院左御史宋骏业和翰林院侍读学士王原祁等五人,历时三年,至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才纂辑而成的一部中国书画艺术的类书。全书共一百卷。计论书十卷、论画八卷、  相似文献   

14.
徐述夔,原名赓雅,字孝文,号蘧堂,扬州府东台县栟茶场(今属南通市如东县栟茶镇)人,生于康熙四十二年(1703),乾隆三年(1738)江南乡试中举。该科制艺题《行之以忠》,他因文中有"礼者,君所自尽者也"一句,礼部磨勘以为大不敬,罚停会试。遂隐居小镇,吟诗弄文,栟茶镇有他的一柱楼遗址。  相似文献   

15.
木增(1587—1664),字长卿、益新,号华岳、生白,纳西名阿宅阿寺。明代丽江府第十二任土知府木青之长子。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袭知府职,时年11岁。  相似文献   

16.
赵秉忠(1574——1626),字季卿,号(山其)阳,明青州府益都县人。万历二十六年(1598)中状元。授修撰,万历四十年典试江南,取士张玮、姚希孟、周顺昌等皆为一代名臣。迁侍读学士值经筵,累迁礼部侍郎,掌詹事府,晋礼部尚书。因忤魏忠贤,致仕归里。后坐刘钟英案被削官夺俸。天启六年(1626),赵秉忠在家愤懑而卒,年53岁。崇祯初年,朝廷为他平反,恢复原官,加太子太保,赐祭葬。1983年,在赵秉忠的家乡郑母村,发现他中状元的殿试卷,经青州市文物管理站魏振圣多次走访,赵秉忠的第十三代孙赵焕彬老先生将殿试卷捐献给国家,现存山东省青州市博物馆。据有关专家鉴定,殿试卷的纸张、绫子、文字、图章等都是原物。目前我国明代殿试卷存世很少,因此,这件殿试卷的发现,比较珍贵。该殿试卷为十九折册页,正文为工整小楷。试卷首页右上角有朱批“第一甲第一名”六个大字,下面盖有弥封关防长印。试卷系三层宣纸装裱,封面封底系金绫装裱。另外,附有赵秉忠及上三代简历,为毛笔仿宋体书写,共四折,有三处盖有朱红大方的“礼部之印”。现将殿试卷原文公布,供明史专家参考。  相似文献   

17.
本文关注以钱谦益、毛晋、冯班为代表的常熟藏书家对明代学风的反拨,从钱谦益的理论探索、"死校"法的兴起、汲古阁刊刻古籍三个侧面入手,详加梳理分析,借此重新思考明清学术转型。  相似文献   

18.
茅坤之子茅维生于明万历四年(1576),卒于清顺治元年(1644)至康熙三年(1664)之间,先不得志于科举,后遭遇诬陷和社会鼎革。所作凌霞阁杂剧既抒发了作者独特的时代感受,又寄予了其作为才子的风流情怀;艺术上,由于受南曲传奇流行和好友臧懋循戏剧观的双重影响,在坚持元杂剧曲体结构规则的同时,对元明北曲杂剧体制又有明显的突破,呈现出传奇化的状态。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古代乐律学上,“十二律”体系构成了理论和技术的基础。十二律即测试音高的十二根长短不同的竹管.其名称原有分歧,后来才逐渐统一为:(1)黄钟,(2)大吕,(3)太簇.(4)夹钟,(5)姑洗,(6)仲吕,(7)蕤宾,(8)林钟,(9)夷则,(10)南吕。(11)无射(yì),(12)应钟。单数律名称“六律”,双声称“六吕”,合称“六律六吕”。《周礼》一书中称“六律六同”,《国语》一书中称“六律六间”。十二律体系的形成经过了漫长的历程。关于远古时期的乐舞,《吕氏春秋·古乐篇》中有三人执牛尾,投足而歌的想象或传说。青海省大通县上孙家寨墓地出土的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陶盆,内壁上面着三组舞人形象,每组五人,手拉着手,化装跳舞,动作  相似文献   

20.
湖北省近二十年的出版科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吴永贵 《出版科学》2002,1(Z1):82-87
本文分别从以下六个方面对湖北省近20年的出版科研情况进行了历史总结:(1)湖北省出版科研的组织活动,(2)湖北省出版科研的园地建设,(3)湖北省出版科研的群众队伍,(4)湖北省出版科研的中坚力量,(5)湖北省教育部门的出版科研,(6)湖北省出版科研的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