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允 《家长》2011,(6):9-11
现在如果有人问我,为什么我只跟爸爸一起生活,我会很坦然地回答他:“我的父母离婚了,但我依然是他们的孩子,他们都很爱我。”听到我回答的人往往会对我投以赞许的目光。其实他们不知道,在我开朗、阳光的外表下,也曾有一颗受伤的心。  相似文献   

2.
直接回答。父母认真思考,热情地回答孩子的提问,能增强孩子们的好奇心,扩大他们的兴趣范围。孩子提出的问题,在你可能理解的范围内,用正确的事实直接告诉他们。如问:“鱼在水里不痛苦吗。”应马上回答:“鱼在水里很快活。”再如,孩子指着父母的结婚照问:“相片上怎么没有我呀?”可答:“那时你还没生出来呢!等你长大了也可以照呀。”孩子不但能接受,还会对未来充满希望。  相似文献   

3.
主持孩子摔跤是司空见惯的事,但对孩子来说,是否“在哪里跌倒,从哪里爬起”,不仅是一次身体的考验,更是一种意志的锤炼。那么我们浙江大学幼教中心实验幼儿园的孩子们摔跤后是怎么想、怎么做的呢?他们从中体验到了什么呢?下面就让我们来听听孩子们的精彩描述吧。我摔了一跤就爬起来喽。如果摔得很疼,就叫妈妈抱我!(汪千瑞5岁)我摔跤了会受伤,吃个冰淇淋就好啦!(笑笑6岁)摔了一跤不哭,会增加抵抗力的!(甑凌俊6岁)摔跤以后,我马上趴下,汽车就压不到我了!(郑然5岁)摔跤让人知道什么是痛苦!(张肇夫7岁)我摔了一跤,头上出血了,会哭得很响!我很会…  相似文献   

4.
一年级的新生放学了,做父母的免不了要关切地问这问那,您经常向孩子问些什么问题?您是否问过:孩子,今天你高兴吗?孩子入学后,大概家长比较关心的是孩子的生活问题和学习问题,经常问孩子:“今天在学校喝水了吗?”“学校的饭好吃吗?”“老师留的什么作业?”而往往忽视了孩子的心理状况,很少有人会问孩子:今天在学校高不高兴?和老师、同伴在一起愉快吗?他们喜欢你吗?其实这些都是孩子适应新环境的关键问题。孩子的行为往往会受到情绪、心境的影响,如果在一段时间内心境不佳,则会影响其学习的效果和交往能力的发展。这是因为每个孩子的自我意识…  相似文献   

5.
父母要注意培养孩子对快乐的体验。在每一件小事上,父母都可以询问孩子的感觉,高兴不高兴,为什么?比如出去玩的时候问孩子:“你喜欢出来玩吗?高兴吗?”还可以问:“你跟妈妈在一起高兴吗?”父母也要经常把自己的体验告诉孩子,如“你能自己穿衣服,我很高兴。”要尊重孩子的意愿。有些事情大人觉得没意思,孩子却很喜欢;大人认为孩子会喜欢的东西,小孩得到了却并不高兴。有的父母给孩子买很贵的玩具,孩子却宁愿玩水、玩泥巴、提迷藏、过家家。所以,我们不要总把自己的好恶强加给孩子,要让孩子做  相似文献   

6.
班里的孩子大部分都很活泼开朗,但也有一些孩子郁郁寡欢。没有哪个孩子天生会是悲观的,悲观心理倾向的形成,更多是受到了后天的影响。有些父母、老师在评价孩子的时候,往往是否定性的,譬如:“他是个胆小的孩子,从来不敢举手发言”、“他是个调皮的孩子,根本就坐不住”。如果孩子老是受到否定的评价,长此以往,他会觉得自己“很坏”、“很笨”、“很不讨人喜欢”,会觉得“倒霉事总是发生在我的身上”、“都是我不好,事情才会这么糟”。孩子对自己、对周围的人失去信心,慢慢地就会形成悲观心理。不仅如此,孩子还有可能遭遇一些“不幸”事件,如…  相似文献   

7.
问:1郾如何启发那些沉默少语、不听老师话、不愿参加任何活动的小朋友?还有些“启而不发”者,该怎么办?2郾在课堂中提出一个问题后,有的孩子举手很积极,可是不敢叫他,因为他回答时会“跑题”,而且会讲很长一段故事,不请或打断他吧,怕挫伤他的积极性;请他吧,其他孩子会不听他讲的内容,纷纷讲话,影响课堂效率。该怎么办呢?3郾家长都希望孩子能发展自己的个性,但是在幼儿园中,老师面对的是全体小朋友,而且特别强调集体规则、集体意识的培养,这样会不会把孩子限制死了呢?4郾大班的孩子马上要上小学了,但是幼儿园里的活动很多,孩子的注意力不能很…  相似文献   

8.
婷婷是个漂亮而又文静的六年级女生,她觉得现在的父母太不理解孩子的感情了。婷婷为什么有这样的看法?婷婷在四年级时和班上一位男生很要好,一天放学后,她高兴地告诉妈妈,她很喜欢他。妈妈听后不容分说就把婷婷教训了一顿,她十分委屈,但又无处诉说。从那以后,婷婷的心里话再也不对妈妈说了。老师问婷婷:“你为什么会喜欢那个男生呢?”她回答说:“他成绩好,我有不懂的问他,他都帮助我。我想告诉妈妈,我不是早恋,可是她根本不听。”看来,婷婷与妈妈之间在接触异性小伙伴问题上的认识分歧,造成了母女之间的心理隔阂。专家点评:不少父母对孩子—…  相似文献   

9.
编辑方竹玲孙智正我丈夫安德鲁37岁,我也已经35岁了,我们还没有生育孩子。安德鲁的哥哥有3个孩子,妹妹也一样生了3个孩子,因此,安德鲁的父母很为我们着急。每当安德鲁的父母从新泽西过来看我们时,他母亲总是拉着我旁敲侧击,她会忘记自己“坚决不问我”的决心,忍不住问我:“你们不想要小孩吗?你们的婚姻不会有问题吧?”安德鲁的父亲很少说话,但我知道他也很关心这件事,他妻子是代表他们俩来问的。生养孩子的压力,使我们20多岁时,甚至到了30岁后,还是很犹豫究竟要不要孩子。刚开始的时候,安德鲁的父母对此事的关心让我很烦躁。我觉得这是我们…  相似文献   

10.
孩子与金钱,在传统的观念中这是两个没有关联的概念:孩子,意味着纯净,而金钱则意味着世俗。但是父母不可避免地会碰到与金钱直接相关的问题:当孩子看到小伙伴出入有小汽车接送,而自己却是由妈妈用自行车接送时,他会问:“妈妈,为什么我们不买汽车?”你会怎么回答孩子?当孩子提出一项购物要求,而你觉得这不在你的消费计划内或者已经超出你的消费能力时,你又怎么向孩子解释?当孩子长大些,有了自己的零花钱或者压岁钱,他不经过你的同意就买回了某个昂贵的玩具,你会如何对待……让孩子认识金钱,认识财富的真相,让孩子学会合理地消费,让孩子学会理财,这不仅仅是一种时尚,而且是一种需要。  相似文献   

11.
说起来都知道打孩子不好,有的父母亲打过孩子后常常会心疼得掉泪。可环顾四周,有几个父母不打孩子,又有几个孩子从没挨过父母亲打呢?“打是疼,骂是爱”,“这都是爸爸妈妈为你好”,这样的话从爷爷那儿传给爸爸,从爸爸那儿传给儿子或女儿。每个做父母的在打孩子的时候,都有足够的“非打不可”的理由,可平静下来,多多少少总会滋生一些懊恼。进而或许会想:孩子该不会怨恨我吧?用“打”来惩罚孩子是不是太残酷了?偶尔打一次可以吗?象征性地“打”孩子有效果吗?为什么有的孩子打也没有用呢……有这样那样的困惑并不足为怪,欢迎您来这里交交心,谈谈自己的想法、做法,来信来稿请注明“‘打孩子之我见’问题讨论”。  相似文献   

12.
有个小孩对母亲说:“妈妈你今天好漂亮。”母亲问:“为什么?”小孩说:“因为妈妈今天一天都没有生气。”—原来要拥有漂亮很简单,只要不生气就可以了。有个牧场主人,叫他的孩子每天在牧场上辛勤工作。朋友对他说:“你不需要让孩子如此辛苦,农作物一样会长得很好的。”牧场主人回答说:“我不是在培养农作物,我是在培养我的孩子。”—原来培养孩子很简单,让他吃点苦头就可以了。有一家商店经常灯火通明,有人问:“你们店到底是用什么牌子的灯管?那么耐用。”店家回答说:“我们的灯管也常常坏,只是我们坏了就换而已。”—原来保持明亮的方法很简…  相似文献   

13.
我是小学教师,孩子的爸爸也曾是中学教师。有人说,做教师的孩子是最痛苦的。因为身为教师的父母总要拿自己的孩子跟最优秀的学生进行比较,给孩子增添巨大的精神压力。但若你要问我女儿作为教师的孩子是否感到痛苦,她的回答肯定是否定的。女儿说的一句话总让我深深地感动:“妈妈,我很幸福!”我知道女儿为什么会说出这样的肺腑之言。”  相似文献   

14.
一天晨间散步,孩子们发现了一条蚯蚓。我想利用这个机会向孩予们介绍蚯蚓的再生能力,当即把一条蚯蚓切成两截说:“你们看,蚯蚓会不会死掉?”不料,我的话刚说完,孩子们便用惊奇的眼神望着我说:“利老师,你把蚯蚓切断了,它疼不疼呀?”有的问“它会死吧?大可怜了。”还有孩子对我说:“蚯蚓是农民伯伯的好帮手,  相似文献   

15.
一天晨间散步,孩子们发现了一条蚯蚓。我想利用这个机会向孩子们介绍蚯蚓的再生能力,当即把一条蚯蚓切成两截说:“你们看,蚯蚓会不会死掉?”不料,我的话刚说完,孩子们便用惊奇的眼神望着我说:“利老师,你把蚯蚓切断了,它疼不疼呀?”有的问“它会死吧?太可怜了。”还有孩子对我说:“蚯蚓是农民伯伯的好帮手,  相似文献   

16.
湖北武汉市的一个家长来信问:我孩子今年12岁,上六年级,成绩不理想,且做事畏畏缩缩。我们做父母的真是恨铁不成钢,忍不住每天都要说说他。可不知怎么搞的,我们越说,孩子成绩反而每况愈下,而且人显得越来越孤僻、自卑,整天不言不语,我们应该怎么办呢?A如果父母从“恨铁不成钢”的心理出发,经常说孩子“笨”、“动作慢、反应慢”,这会人为地加重孩子的自卑感。对于孤僻、自卑的孩子,父母要多些鼓励,少些指责。1.不要过于严厉,不要过多否定。如孩子长期处于缺少接纳和肯定的环境中,他就会怀疑自己的价值和能力。2.不要过高期望与过高要求。自…  相似文献   

17.
接待刚人园的孩子已经有了许多经验.回想这一段时间的工作,可以用一句话总结:痛,并快乐着。 “痛”.怎么说呢,刚入园时个别孩子哭闹很严重,一到班级的门口就像打仗一样。我相信每到这时所有的老师都恨不得多长两只手.给每一位因为离开父母而伤心的孩子一点温暖,去抱一抱、疼一疼。  相似文献   

18.
收音机里放出了“(口瞿)(口瞿)(口瞿)”的声音,父亲问孩子:“这是什么声音?”孩子回答:“蟋蟀叫。”过后,孩子捕蟋蟀心切,便拆开收音机,使闻讯而来的父亲大惊失色。评析:孩子好奇心强,知识经验贫乏,会经常出现“童心办蠢事”、“好心办坏事”的现象。许多家长都碰到过孩子拆闹钟、收音机、玩具等情况。当孩子把这些东西拆开又不能重新装配好的时候,家长该怎么办?许多父母往往先是感到震惊。接着把孩子训斥一顿,然后再设法请人修好,并对孩子成胁一番:“以后再不准拆了,再拆就……”其实,父母用不着发这么大的脾气,更不  相似文献   

19.
工作后,接触的许多独生子女使我深深感受到:他们聪明、可爱却普遍缺乏人情味。我曾对三所幼儿园的300名独生子女作了题为“你喜欢有个弟弟(妹妹)吗?为什么?”的抽样调查。结果,除17名幼儿没有回答外,仅84名持肯定态度。其中3/4的幼儿归因于“有伴一起玩”;超过2/3的幼儿选择了否定答案,其原因主要归为以下三类:1、弟(妹)会枪玩具。2、父母疼弟(妹)会不疼自己。3、弟(妹)会哭、撒尿、很吵、很脏。否定者归因于前两条的竟高达90%。有个男孩理直气壮地说:“要是妈妈生个弟弟,我就把他捏死,不让他把我的财产和游戏  相似文献   

20.
否定孩子成长的杀手对做了错事或学习成绩不好的孩子,父母的恼怒往往先用语言发泄:“你从小不学好,长大了是进监狱的料!”“天底下还有比你更笨的孩子吗?”也许父母没意识到,这些对孩子的否定性言论,其效果是很糟糕的。年龄小的孩子自我认识能力差,会相信父母的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