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吐蕃统治时期(781—848),法华信仰在敦煌仍旧流行。除了敦煌文献中保存有吐蕃时期的《法华经》写卷外,敦煌石窟还保存了这一时期的六铺法华经变,莫高窟第361窟还出现了莲花塔式的多宝塔。这些都说明,中唐时期敦煌的法华信仰非常流行。此时的法华信仰,除了延续盛唐时期的功能之外,还增添了密教色彩,展现出法华信仰的进一步发展。本文通过对中唐敦煌文献和敦煌石窟法华资料的梳理,总结出法华信仰在这一时期的发展与特点。  相似文献   

2.
赤山浦(今石岛湾)是新罗航海贸易家张保皋在唐贸易最重要的联络地和中转站。为保佑其事业的兴旺发达和给生活在当地的新罗人进行佛事活动提供方便,张保皋在赤山村建造了一座法华寺院。赤山村一带是唐代登州地区新罗人口最集中的地区,他们主要是来这里经商贸易的新罗商人及其家属。勾当新罗所设置在文登县清宁乡。直属登州都督府,但也不能抛开文登县行事。所谓“管文登县清宁乡”,是指管理该乡的新罗人户,到“敕平卢军节度同军将兼登州诸军事押衙张咏勾当文登县界新罗人户”后,勾当新罗所管理的新罗人户便由清宁乡扩展至整个文登县。  相似文献   

3.
7-9世纪是中韩交流史上划时代的阶段。在这一时期,朝鲜半岛全面学习中国先进的社会制度,积极进行经贸往来,促进了韩国社会的飞跃发展和快速转型。隋及唐代早期两国经贸往来中朝贡贸易频繁,唐中后期民间贸易逐步发展并超过朝贡贸易,成为贸易的主体。频繁的民间贸易使两国航海和造船技术进一步成熟,并出现了中韩之间的海上直航。在此基础上,中外贸易的海上航线以中韩航线为北方起点,呈扇面向南、向西拓展,并由此开启了宋明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的先河。  相似文献   

4.
7—9世纪是中韩交流史上划时代的阶段。在这一时期,朝鲜半岛全面学习中国先进的社会制度,积极进行经贸往来,促进了韩国社会的飞跃发展和快速转型。隋及唐代早期两国经贸往来中朝贡贸易频繁,唐中后期民间贸易逐步发展并超过朝贡贸易,成为贸易的主体。频繁的民间贸易使两国航海和造船技术进一步成熟,并出现了中韩之间的海上直航。在此基础上,中外贸易的海上航线以中韩航线为北方起点,呈扇面向南、向西拓展,并由此开启了宋明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的先河。  相似文献   

5.
东丰 《初中生辅导》2011,(16):39-41
史载,饮茶当始于秦汉,我国是种茶、制茶、饮茶最早的国家,但先是以为药。《神农本草经》就记述:“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所谓“荼”,就是“茶”。三国、两晋时不但民间已有饮茶习惯,而且还传入了宫廷。至唐,  相似文献   

6.
梵语《法华经》及其研究[日]岩本裕著刘永增译一、关于《法华经》的原典《法华经》的原典,依古代印度的标准语,亦即书面语梵语(Sanskrit)所书写。梵语题名为《Saddharmapundarika》,其意思是“如白莲之圣教”,更明确地说则为“如泥土中...  相似文献   

7.
沅江三棒鼓作为一种有几百年历史的民间传统曲艺,曾在沅江市广泛流传,境内赤山岛最为盛行,探索其历史源流、表现形式和人文背景将有助于了解地方文明,进一步达到保护三棒鼓这种濒临灭绝的地方非物质遗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崇文抑武政策对北宋的外交产生了双重影响:对辽金夏三国,由于军队问题,战争多败,北宋通过赠送岁币、边境开放榷场的方式实行求和的外交政策;由于海外国家不对北宋直接产生威胁,尚文的北宋王朝从心理上更愿意以一种大国心态,通过民间贸易、朝贡贸易、文化传播的方式,对海外国家实行开放交流的政策。崇文抑武政策是北宋外交政策变化的深层次原因。  相似文献   

9.
安史之乱以后,唐政府为了报答回纥助唐平叛,与回纥保持了长达八十余年的绢马贸易,但是在唐政府内部围绕绢马贸易的马价及交易量产生了激烈的争辩,有人支持,有人反对,形成了众说纷纭的局面。文章以当时交易的马匹实际价值为切入点,探析唐与回纥绢马贸易的发展脉络及争议原因。  相似文献   

10.
唐王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经济繁荣发展的鼎盛时期,在海外贸易方面也开创了一个新,的时期,设置了市舶使,制定了有关海外贸易的管理规章和制度。泉州作为当时沿海四大贸易港口之一,未有文献明确记载其如同交州、广州一样设有市舶使,但据唐五代时期泉州港在海外贸易中的表现,及有关史料和考古资料相佐证:泉州在唐五代时期亦有了与市舶使职能相近的海外贸易管理机构,只是在设置时间和名称上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1.
《大连大学学报》2010,(2):F0002-F0002
中日韩三国是东北亚地区颇具代表性的国家,历史上的满清政府、德川幕府、朝鲜王朝均实行过闭关锁国政策;鸦片战争以降.三国渐次从锁国走向开放暨早期现代化的发展道路。从朝贡贸易体系到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东北亚国家发生了深刻的社会变革和经济转型,而开港在其中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质言之,“西力东侵”背景下的开埠,挑战与机遇并存。  相似文献   

12.
在三国文化的传播过程中,文艺是一种重要的传播方式。在传播主体与传播环境的影响下,文艺经历了史传文学,民间通俗文艺、历史小说,影视艺术等多种样式的变化。三国文化的传播与相关文艺形式的流变是一种不平衡的互动关系,在互动中既推动了文艺形式的繁荣,又促进了三国文化的传播。  相似文献   

13.
文章主要依据圆仁的《入唐求法巡礼行记》中的记载,对以新罗清海镇为据点的张保皋海上王国以及生活在山东、江淮沿岸的在唐新罗人的分布、活动进行了整理和阐述。在此基础上考察了9世纪东亚三国的海上交通、新罗的航海技术,分析了张保皋商团在东亚交流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作者走访了敦煌、楼兰、西域北道、西域南道、中亚以及印度等地,介绍了《法华经》在西域至中亚的影响力,梳理了法华思想的传播路径,指出传播《法华经》的重要据点是克什米尔和吉尔吉特,敦煌壁画中的"二佛并坐"图像的渊源在今天吉尔吉特的霍杜尔(Hodur)。  相似文献   

15.
在研究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秦、汉、三国时期的武术发展进行了深入的探索。认为秦、汉、三国时期对于中国武术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秦朝下令收缴天下所藏兵器,对民间采用禁武之策,然而军队中的习武活动仍然开展活跃。汉、匈战争进一步使统治者和民间社会更加认识到习武活动的重要性。东汉末年群雄蜂起,魏、蜀、吴三国形成鼎立之势,在重视武备的历史背景下使武术得到了迅速较快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宫泽贤治的作品《银河铁道之夜》被誉为只有大人才能读懂的童话,它里面的故事情节引人无限遐想。贤治信仰的法华思想,在他的作品中多有体现。本文从法华思想的介绍展开,分析了《银河铁道之夜》的乔万尼、康帕内拉、捕鸟人以及天蝎火这一象征,浅析法华思想对宫泽贤治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影响以及"法华文学"的魅力之处。  相似文献   

17.
隋代第280窟建于隋代晚期,本文对该窟比丘诵经图、菩萨乘象图、涅槃图进行了考察,提出比丘诵经图可能表示《法华经》中的妙光法师说法,菩萨乘象图则表示普贤菩萨守护《法华经》信仰者,而涅槃图则表示《法华经》为佛临涅槃时所说。这些壁画题材是研究法华信仰的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18.
冯梦龙的三言故事.多搜集整理记载民间流传之故事.却又并非是单纯机械的记叙.内中溶入了作者的加工和发挥。《李谪仙醉草吓蛮书》在唐、五代、宋时就有零星记叙.冯文承其故事大概.对其进行增、削、删、改.使文章跌宕起伏.增加了曲折性,极具浪漫主义特色.创造了以“奇”为特征和标志的小说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19.
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国的出国留学工作为国家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教育改革提供了丰富的人才资源支持。随着我国出国留学政策的不断完善和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的出国留学规模不断扩大.在外留学人员数量不断增加.并逐步成为一支独特的民间外交力量.为祖国的发展建设和对外宣传作出了积极贡献,为进一步完善出国留学政策.加强我国对在外留学人员的服务和管理工作,并不断提高、改善和完善对留学人员服务的整体水平,我刊特约教育部国际司出国留学工作处苗丹国调研员,根据其近期在西班牙、土耳其和意大利三国的考察,对新形势下在西班牙、土耳其、意大利三国留学的中国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较为深入的介绍。  相似文献   

20.
南岳慧思大师于《法华经》,具深信,发妙解,能实修,得证入,对天台智者影响非常大,后世尊之为天台宗先驱。他虽然对多部大乘经典都非常精通,但独对《法华经》具有终极、究竟的信心,而且还具有非常独特的体会,形成了非常高妙的见解。他以能入甚深禅定著称于世,尤以据《法华经》而修《法华经安乐行义》著名。他艰苦修行,得证法华三昧,临欲入灭之时,自谓得六根清净,入铁轮王位,表明他一生都是依持《法华》而修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