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鸿生火柴厂创建于1920年,是苏州地方建立较早且具规模的民族工业企业之一,创始人是爱国民族工商业实业家刘鸿生。他深感中国人总是受外国人的气是因为没有自己的工业,决心为国为民做点事,创办中国的工业企业,而鸿生火柴厂的创办正是他迈出的第一步。他由一个洋买办转向一位实业家。他与杜家坤等人以12万元起步,在苏州择地建厂,将"提倡实业,以仿造洋货为推广国货之先导"作为办厂宗旨。面对竞争与  相似文献   

2.
清末状元张謇是中国近代实业家、政治家、教育家,但大多数人并不知道,他在新闻报业、图书出版业方面也做出了卓越贡献,并与马相伯、于右任、史量才等名家私交甚笃。与新闻出版业的渊源张謇(1853~1926),字季直,号啬庵,生于今江苏省南通海门常乐镇。他主张“实业救国”,是中国棉纺织领域早期的开拓者,一生创办了20多家企业,370多所学校,  相似文献   

3.
百年企业 招商局,这个常常被人误解为政府招商引资部门的单位,其实是一家类似于“同仁堂”的百年老字号企业。它最早的名称是“轮船招商公局”,是李鸿章在1872年创办的中国第一家民族航运企业,今天看来,也是洋务运动仅存的硕果之一。招商局早期投资创办了很多实业,有堪称“中国第一”的中国通商银行、天津电报局、上海纺织厂、开平煤矿等,这些实业在各自的领域都起了领头羊的作用,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相似文献   

4.
<正>卢作孚(1893—1952),祖籍重庆合川,是中国近代著名爱国实业家,也是杰出的教育家和农村建设理论家。同时,他还是中国近代少有的旅游家和旅游开发建设的倡导者、先行者。在帝国主义加紧对中国的侵略、国内军阀混战的20世纪早期,卢作孚却在思考实业救国的同时思考着中国旅游业的发展问题[1]20,并形成了颇有建树的旅游思  相似文献   

5.
黄奕住是近代中国著名的爱国华侨企业家,他积极兴办企业,提倡实业救国,发展民族经济。同时,他还热心教育事业,捐巨资兴办学校及师范班,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同时,他爱国爱乡,积极发展慈善事业,有着高尚的爱国情怀。  相似文献   

6.
他白手起家,勤工俭学,实业兴学,把一所简陋的农村小学办成了一所足可与城市学校媲美的融小学、初中、中职、成人培训、校办企业于一体的国家级示范学校;他先后获得全国劳动模范、影响中国改革开放30年十大杰出人物等108项荣誉称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相似文献   

7.
张弼士作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先驱,推动了近代中国铁路、矿山、现代农业及金融业的发展。同时,在国内兴办实业过程中,张弼士为中国近代实业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他的许多投资管理经验值得后人学习与借鉴。  相似文献   

8.
王谦  王丹 《档案时空》2018,(3):13-14
张謇(1853-1926),字季直,号啬庵,江苏南通人,清末状元,资产阶级实业家.他把实业和教育作为国家“富强之大本”.为了实现“实业救国”“教育救国”的主张,他在南通创办了大生纱厂和其他企业,又用工厂的利润办了我国第一所师范学校——通州民立师范学校.1903年,张謇到日本考察实业和教育,通过参观日本的博览会和博物馆,受到很大的启发,回国后便竭力倡议创办博物馆.1905年,张謇上书清朝政府学部和张之洞,建议在北京创建合图书馆与博物馆为一体的“帝室博览馆”.然而清政府却对他的上书不予理睬,最后他只好自己在家乡南通创办了一座博物苑.  相似文献   

9.
蔡智堪早年追随孙中山参加同盟会,反对封建制度。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激起他民族仇恨,坚决反对日入侵中国,一生具有传奇色彩。在上个世纪的几十年里,他反对袁世凯恢复帝制,拥护蔡锷将军入滇;秘密获取《田中奏折》,揭露公布日本侵略中国的阴谋;调  相似文献   

10.
明确报纸定位办出自己特色龙良贤由内部试刊到公开发行,由不定期出版到周二、周三刊和日报,再推出每日12大版。厂长经理日报创刊6年来,置身于中国企业管理层这片“热土”,颇受企业家们青睐。这是探索以报业引导创办实业,以实业发展推动报业的新闻改革之路所取得的...  相似文献   

11.
刘陈强 《新闻世界》2011,(6):129-130
《大公报》于1934年成功创办了《史地周刊》,并成为20世纪30年代中国史地教育变革的倡导者和传播者。该专刊为读者提供了自由发表学术观点的空间;揭露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本质,唤起国民爱国意识;阐述变革史地教育观念与方法的现实意义,为中国近代史地研究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2.
刘海林 《兰台世界》2014,(7):138-139
张謇是清朝末期的状元,并走上了办厂兴学的道路,他从"教育兴国"的思路出发,以极大的热情投身实业及教育实业。在近代中国,尚无一人创办过如此数量众多、门类齐全的职业学校,张謇堪称中国职业教育的开拓者。  相似文献   

13.
张謇是清朝末期的状元,并走上了办厂兴学的道路,他从"教育兴国"的思路出发,以极大的热情投身实业及教育实业。在近代中国,尚无一人创办过如此数量众多、门类齐全的职业学校,张謇堪称中国职业教育的开拓者。  相似文献   

14.
曲辰 《档案时空》2006,(5):33-33
谭延门(1880-1930),字祖安,别号畏公。清末进士,授翰林院编修。民国时期曾任国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长。他三次督湘,对发展湖南实业作出了一定贡献。民国元年(1912年),他第一次督湘,任湖南都督。上任伊始,即积极兴办实业,拨款20余万银元,先后在长沙新河创办“湖南模范缫丝厂”和在  相似文献   

15.
引言近代图书馆在上海出现,始于鸦片战争后。当时,进入我国的欧美传教士在上海先后设立了徐家汇天主堂藏书楼、图书总会(先后改名为上海图书馆、工部局公共图书馆、上海特别市图书馆、上海市立图书馆)、亚洲文会北中国支会图书馆、圣约翰书院图书馆等。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民族经济得到较快发展。国内一批知识界、实业界人士也为发展文化、促进实业,在上海创办了一批图书馆,影响较大的有:中华书局图书馆、东方图书  相似文献   

16.
吴百亨,原名培亨,原籍乐清,1896年12月出生于瑞安.家庭贫寒,放过牛,当过药店学徒,抱着实业救国的梦想,逐步走上创办民族工业的道路,成为一位有影响的民族实业家.  相似文献   

17.
黄菊盛 《档案与建设》2003,(3):35-35,39
南通医学院的前身私立南通医学专门学校,于1912年3月由清末状元张謇及其兄张鮞创办,是我国最早创办的高等医学院校之一。张謇一贯重视教育,他在自订年谱中说:“自见乙未马关订约,不胜愤耻,即注意实业、教育二事”。他还说:“父实业,母教育”。他本着“实业救国,教育为本”的宗旨,于19世纪90年代在南通办起一批工厂的同时,还兴办了师范、农业等学校。张謇认为:医之发达与否,有关民族之强弱,人生所需不可无医。他派学生熊省之去日本千叶医学专门学校学习。熊省之获学士学位回国后,即协助张謇、张鮞办起南通医学专门学校,设西医科,学制预科1年…  相似文献   

18.
日俄战争后,日本开始对中国东北进行政治、经济渗透。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东北的侵略野心激起了东北人民的强烈反对,也使得东北地区的爱国知识分子积极探索反日救国的良方。九一八事变前,以杜重远为代表的一些爱国知识分子倡导实业救国,挽救国家危亡。杜重远创办肇新窑业公司与日本的陶瓷企业竞争,挤垮了日本的陶瓷企业;他还领导奉天商民声援拒日临江设领的斗争,迫使日本撤销了临江领事分馆。以阎宝航为首的一部分爱国知识分子以奉天基督教青年会为基地,创立各种爱国团体,开展抵制日货斗争;同时,兴办平民教育事业,宣传教育救国。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先进知识分子被迫流亡到关内,其对日斗争也发生了质的变化。这一时期,他们的斗争不仅仅停留在反日爱国阶段,而是积极投身到抗日救亡的革命洪流之中。他们组织成立"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联络东北各地抗日义勇军,掀起东北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  相似文献   

19.
久所共知,张謇创办大生纱厂是“父实业”的开篇之作,在中国近代纺织业发展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也为规划建设“中国近代第一城”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大生纱厂创办后首先面临解决原料问题广泛动员城郊农民种植棉花仍不能满足工厂生产需要,张謇把眼光投向了海安东北部的围垦区《海安县志》有这样一段明确的记载:“民国初年,南通实业家张謇在李堡、角斜地区创办大赉公司,从启东、海门等地招雇农业工人在腰灶河以东至角斜场一带,开垦荒地,种植棉花,为大生纱厂提供原料……”  相似文献   

20.
蔡智堪早年追随孙中山参加"同盟会",反对封建制度.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激起他民族仇恨,坚决反对日入侵中国,一生具有传奇色彩.在上个世纪的几十年里,他反对袁世凯恢复帝制,拥护蔡锷将军入滇;秘密获取《田中奏折》,揭露公布日本侵略中国的阴谋;调查万宝山事件和张作霖皇姑屯被炸事件,为东北地方政府提供情报,损失家财,不怕牺牲,不愧为是一位爱国奇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