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张秀春 《考试周刊》2014,(49):19-19
浙江小学自三年级开始设置科学课程,要考虑小学科学到底学了什么?学生已经知道的到底有多少?很多初中老师没有整体了解过,作者刚开始教学时都是把学生当成没学过科学的学生。初中科学老师需要了解小学教材,优化初中科学教学。  相似文献   

2.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在小学课堂中,计算机得到了广泛应用,信息化技术逐渐融入小学科学课堂,受到了广大老师的喜爱与欢迎。在传统的小学科学教学课堂中,老师经常会利用讲授的方法进行教学,或者应用一些实验和图画,而信息化技术得到应用之后,小学科学教学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信息化技术可以使课堂教学质量得到明显提高,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的科学思维进行培养,从而为学生未来学习与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3.
老师在课堂上滔滔不绝、高谈阔论,而学生在课堂上充当老师的"忠实听众",这种现象究其原因是老师的思想还没有转变过来。为了改变这种教学模式,还学生主体地位,发展学生的个性,小学中年级一定要突出朗读训练,运用科学的训练方法,达到新课改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新课改给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科学课的教材和教学有一定的前沿性,"教"与"学"是一个整体,"教"是为了学生更好地学,"学"是为了老师更好的地改变教的方法,使老师与学生双方都能得到发展。其中《小学科学》的教学也是如此。一、科学课探究性教学要强化实验教学该以探究性教学为主;二、科学探究性教学要加强与现代化教育技术的整合。  相似文献   

5.
为了使小学数学高段教学得到有效性的提高,老师需要改变以前的教学观念,使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技巧,给学生营造一个生活情景,这样能够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有效的激发,加大对课堂教学的重视力度,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给学生正确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有效的引导学生进行课后的巩固练习。与此同时,老师也要不断地学习,使自身的专业知识不断地加深,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和素养。  相似文献   

6.
有一部分老师教到五六年级时发现,教材还是那个风格,学生还是那些学生,怎么越来越难教了?这个问题在很多科学老师中间具有普遍性,其实,这与我们的老师没有及时发现学生的变化和教材的变化,从而及时的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有关。当我们仔细观察学生、观察教材时会发现,  相似文献   

7.
著名的课程改革专家崔允郭先生说过:"教学有没有成功,并不是指老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老师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习没有收获,即使老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  相似文献   

8.
声乐教学是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音乐老师应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让学生在专业的、科学的教学环境下成功地得到音乐美的教育和音乐技能的素质教育。在音乐教学活动中,老师在注重情感教学的同时,也必须在声乐歌唱技能技巧上投入相当的精力。  相似文献   

9.
龚春华 《新课程研究》2010,(4):96-96,111
没有提问,没有课堂。从事小学语文教学的老师都有这样的印象,一节真正意义上的好课,不仅仅是老师表演得多么出色,更重要的是学生在与教师的互动中妙语迭出,把课堂导人一个妙语连珠的奇妙境界。但事实上我们也会看到,有不少老师的课堂经常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一是教师一问学生一答,整个提问形同走过场;二是教师问得简单学生答得简单,整个提问十分乏味;三是教师问的题目答案在书上都能找到,整个提问没有一点艺术性。  相似文献   

10.
班主任是班级各项工作的管理者和协调者,更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和激励者。本文在以下几个方面讨论了如何做好小学班主任,首先要在情感上亲近学生,了解学生,让学生发现自我后,信任老师、感恩老师、效仿老师,树立努力目标;其次要在理性上指定奋斗目标,明确努力方向,激发学生竞争意识及途径;最后,班主任必须得到各科授课老师和学生家长一致的支持和帮助。只有这样才能为我们的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顺利成长保驾护航,这是班主任顺利开展一切工作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中国教育学会小学科学教育专业委员会2007年年会中,我省泉州第二实验小学陈华珠老师现场执教的《运动与健康》一课得到现场评委和与会老师的基本肯定。回顾教学设计的整个过程,我们主要考虑了两个方面:一是根据会议的要求选择不好教的生命科学单元的课,作为攻关内容,力图将不好教的课上成有趣的、学生乐学的课;二是让年青教师展示科学教师应有的素质并得到锻炼。  相似文献   

12.
诗歌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重要的一部分。它包含丰富的语言感情和人文精神,能够陶冶学生情操。但是,在真正的教学过程中,语文老师对于诗歌教学并不够重视,花费课时较少,讲解不够细致,因而使得学生对于诗歌没有太多的重视,在学习过程中只是进行反复的阅读背诵,并没有去了解诗歌、欣赏诗歌。因此,主要对小学语文教材诗歌教学策略作简要研究,希望能够引起语文老师对诗歌的重视,从而帮助学生科学有效地学习诗歌,提升自我的文化素养。  相似文献   

13.
小学英语中途接班的情况在小学阶段时常会出现,这种情况会对老师和学生都形成一定的挑战。对于老师而言,老师对学生感到陌生,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不了解,并且在进行授课时,对课程的进度以及学生接受英语的能力没有很好的认识,继而就会影响到授课的效果和学生的成绩。对学生来讲,学生面对新老师,对老师的各方面不了解,对老师的授课方式接受起来有困难,学习效果差。以上这些挑战就需要老师尽快了解学生,掌握学生基本情况,调整授课方式,拉近师生间距离;学生要尽快适应老师,与老师的步调相一致,避免对学习产生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4.
在科学课刚开设时,有许多科学老师对于“探究活动是否一定要有结论”这一问题,是有些争议的,有一部分老师认为有没有“结论”都无所谓,只要有探究过程就可以了。诚然科学课非常注重“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科学发现的过程”,也就是“经历科学”或者是叫“体验科学”,但因为探究活动总是围绕一定的问题进行的。是有目标的,若没有结论,探究活动的意义就得不到充分体现。科学课决不是不要知识。因此暂时的迷茫过后,绝大部分老师都认识到科学探究活动一般而言是需要结论的。其实,《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在有关“科学探究”的分目标中就要求学生“能住已有知识、经验和现有信息的基础上,通过简单的思维加工,做出自己的解释或结论,并知道这个结果应该是可以重复验证的。”  相似文献   

15.
在五年级数学科学年检测试题中有一道判断题:12÷6=2,则2是12的约数。老师们集中评卷时,有一位老师愤愤不平地说:“根本不应该这样命题,课本中是没有这种教法的,只有说‘12是6的倍数或者6是12的约数’,而没有出现‘2是12的约数’这种说法,这样命题是超出教材范围的,是有意难为学生。”我想,这位老师愤愤不平的原因主要是教学观念问题,由于受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他认为只有教材中出现的知识才教,只有教材中出现的方法才讲授,时时处处担心“超  相似文献   

16.
在我们的科学课堂上,经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在兴致高涨的讨论或在实验结论取得后,突然有学生抛出一个你备课时没有考虑到的问题,常让老师感到左右为难。这些问题就是学生“生成”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的理念,新的教材和新的评价对广大小学体育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传统的体育教学是以教师、教材为中心,学生围着教师转,教师围着教材转。结果是老师辛苦,学生痛苦;学生喜欢体育,但不喜欢体育课;课堂看似丰富,学生体质下降。学生没有得到有效的发展。而新课程以"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最高宗旨,把学生看成课堂的主人,将学生全面发展放在首位,全体学生都有平等参与体育活动的机会,重视学生情感体验,养成健全人格。  相似文献   

18.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方式,更是科学学习的目的”。组织探究性学习,教师要引导学生自觉地把课堂学习与生活实践紧密联系起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精神,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对小学生来说,他们的探究活动是在我们老师搭好的框架的指导下进行,我们的指导将对学生的探究产生重大影Ⅱ向。所以作为科学老师,在帮学生打地基、搭框架的过程中,每一细节都要经过精心设计,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状况,营造各种适合学生探究的环境,那么,在小学科学教学实践中,如何让小学生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得到发展呢?现在就谈谈自己在任科学教学以来的点滴心得。  相似文献   

19.
课堂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主阵地,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渠道,因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每位教师不懈追求的目标。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并没有得到充分体现,究其原因是教师没有摆正自己的位置。教师要从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师身份四个方面入手探讨科学教学,夯实教学理念,凸显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20.
“现在开始做第八套小学生广播体操,原地踏步走……”相信,这首耳熟的运动曲大家一定都不陌生吧?不过,在这里笔者要说的不是学生做操的事情,而是排在队伍前面的班主任老师和站在后面的任课老师。仔细观察我们便会发现有的班级老师没有到场,学生在窃窃私语;有的老师是一副“严师”相,站在那里一动也不动;有的老师则很细心,随时监督着每一位学生,谁手伸不平或腿踢不直及时提醒一下;有的老师则三三两两聚在一起,轻声地议论着什么……学生做操的质量可想而知了。针对这种情况,笔者所在的学校将教师广播操内容改为学生广播操,由体育组牵头,带领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