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托里拆利实验是初中物理教学中必做的演示实验 ,做好该实验要有较高的实验技能 .原实验滴加水银时不容易挤走细玻璃管中的气泡 ,倒置时手要接触有毒物质 ,一不小心水银还会四处溅溢 ,既污染环境又会混入气泡 ,且实验误差较大 ,因此有些教师干脆不做这个实验 ,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为了操作方面 ,笔者在教学中对这一实验作了如下改进 .一、实验器材一根长约 80 cm左右两端开口的细玻璃管 ,三角漏斗 ,乳胶管 ,血管钳 (或铁夹 ) ,原演示器的刻度尺和支架 .二、实验步骤1.连接装置如图 1所示 ,向三角漏斗内注入水银 ,直到水银面达到右边的细玻璃管…  相似文献   

2.
在中学物理实验中,经常要在细玻璃中用水银柱封闭一定质量的气体。填装水银的通用的方法是把漏斗放在管口处,然后把一根细铁丝通过漏斗插入玻璃管里,再用小试管盛水银从漏斗灌入。用这种方法装水银,常常会出现这样一些情况:当玻璃管内径较  相似文献   

3.
九年义务教材初中物理第一册中的托里拆利实验装置,在长约lm,一端封闭的玻璃管里装满水银,操作费时且不易将管中空气排除干净.用漏斗装水银容易泄漏,水银是有毒的,有伤口的手指接触水银容易中毒.我们对实验装置作如下改进,可以避免上述问题,有利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4.
托里拆利实验是初中物理的一个必做的重要演示实验,此实验要向细长的玻璃管中灌装水银,手要接触有毒物质,操作既不方便又浪费时间,还容易引起水银四处溅溢,既损失了水银,又造成环境污染。为了克服这些缺点,我对原实验演示器作了改进,效果很好。1演示器的改进a.如图1,制作一个颈长为90cm左右的长颈分液漏斗,代替托里拆利管。制作方法是取一分液漏斗,接上一段普通的托里拆利管,即成。b.用有双孔瓶塞的广口瓶代替原演示器的水银槽,广口瓶中装有水银。c.一孔插长颈分液漏斗,另一孔插自行1.长颈分液漏斗;2.自行车气门…  相似文献   

5.
方法 1 器材 :准备长约 1m一端开口另一端封闭玻璃管一支 ,两端开口漏斗型玻璃管一支 ,长约 15 m橡皮管一根 ,水银、玻璃杯长约 1.5 m细铁丝一根 ,1m长刻度尺一把。操作过程 :首先把橡皮管两端分别套在玻璃管和漏斗玻璃管上 ,使三者连成一条长管。其次 ,把水银倒入长管里面 ,使水银刚达到漏斗玻璃管即可 ,再用细铁丝插入其内来回运动排出水银中气泡 (见图 1)。最后 ,把玻璃管封闭端向上竖起 ,同时使漏斗玻璃管口正向上 (见图 2 )。图 1 图 2观察现象 :玻璃管中水银下降 ,当降至两管水面高度差约 7cm时 ,水银不下降 (用刻度尺测量 )。讨论产…  相似文献   

6.
托里拆利实验是初中物理的一个必做实验,此实验要向细长的玻璃管中灌装水银,投触有毒物质,操作很不方便c我对此实验作了改进,效果很好。l实验装置1.加附图制作一个颈长为如cm以上的长颈分液漏斗,代替托里拆利管。长颈分液漏斗的制作方法是取一分液漏斗,接上一段普通的托  相似文献   

7.
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物理教科书中第十一章《大气的压强》中有一个必做的重要演示实验———托里拆利实验。该实验传统的做法存在以下几大缺点 :①向细长的玻璃管中灌装水银 ,既不方便又费时间。②排出残存气体十分困难。③实验操作中容易引起水银四处溅溢 ,既损失了水银 ,又造成环境污染。④手要接触水银 ,而水银有毒 ,操作很不方便。为克服以上缺点 ,我对此实验作了如下改进 ,效果很好。1 装置介绍改进的实验装置如图 1所示图 1 托里拆利实验装置1、橡皮塞  2、长颈分液漏斗  3、橡皮管接口 4、有机玻璃盖  5、水银  6、底…  相似文献   

8.
托里拆利实验是初中物理教学中必做的一个重要演示实验 .此实验必须向细长的玻璃管中灌装水银 ,手要接触有毒物质 ,操作既不方便又浪费时间 ,还容易引起水银四处溅溢 ,既损失了水银 ,又造成环境污染 .为了克服这些缺点 ,笔者对原实验演示器作了如下改进 ,效果很好 .图 1托里拆利演示器一、演示器的制作( 1 )如图 1所示 ,制作一个颈长为 90cm左右的分液漏斗 1来代替托里拆利管 .制作方法是在分液漏斗下端接一段普通的托里拆利管 ,接口密封 ;( 2 )用有双孔瓶塞的广口瓶 3代替原演示器的水银槽 ,广口瓶中装入足够量的水银 ;( 3 )一孔插长颈分…  相似文献   

9.
托里拆利实验是初中物理的一个必做的重要演示实验,此实验要向细长的玻璃管中灌装水银,手要接触有毒物质,操作既不方便又浪费时间,还容易引起水银四处溅溢,既损失了水银,又造成环境污染.为了克服这些缺点,我对原实验演示器作了改进,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10.
由于空气看不见、摸不着,所以大气压强是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尤其是大气压强的测定.传统的实验方法是直接在一端开口一端封闭的玻璃管中灌满水银进行的.多年的数学中发现学生对此实验不易理解,总认为水银是由老师灌入管中的,很难向学生说明管中的水银是外界大气压支持着的,为了分散难点,消除学生疑问,为此对该实验作了如下的调整.其一,让学生观察一个物理现象:请一名学生将带有胶塞的玻璃管插人装满饮料的瓶上,让这位学生喝饮料,结果无论如何也喝不到,学生对此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争先恐后想试一下,先后叫几  相似文献   

11.
分析 做托里拆利实验时,先用水银灌满玻璃管(玻璃管长度大于760mm),将玻璃管里的空气全部排出,再用手指堵住玻璃管开口的一端,然后将其倒立过来,慢慢地将开口的一端浸入水银槽里,再移走手指.  相似文献   

12.
托里拆利实验能直观地测出大气压的数值,但通常的托里拆利实验演示器存在着灌水银困难、水银不易回收、浪费大、测量误差大、对人体不安全、耗时费力等缺点,严重影响教学的进展。为了解决以上问题,笔者进行了如下改进。改进一:制造水银灌注装置原来的灌注方法是把一根干净的小竹签(或纱包线)插入玻璃管底,用胶头滴管吸取水银,沿小竹签徐徐注入玻璃管中;这种方法易产生气泡且灌注时间长。改进后利用了如图1装置,其中A为尖嘴导管,B为橡胶管(起即灌即停的作用),C为广口瓶,D为吸耳球。使用时在瓶中装入适量的水银,盖紧橡胶塞并倒立,轻轻挤压吸…  相似文献   

13.
方法1 器材:准备长约1m一端开口另一端封闭玻璃管一支,两端开口漏斗型玻璃管一支,长约15m橡皮管一根,水银、玻璃杯长约1.5m细铁丝一根,1m长刻度尺一把.  相似文献   

14.
托里拆利实验是初中物理的一个重要演示实验,它对于学生理解大气压数值很重要.但笔者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发现,按教材方式做本实验有不少弊端:(1)向管内灌水银劳神费力;(2)水银在常温下易蒸发且有毒性,令人望而生畏,以致不少教师以讲代做;(3)即使做过本实验,仍有不少学生不相信是大气压支撑了玻璃管里的水银柱.究其原因:一是学生认为,大气压对槽里水银的压力是向下的,怎么说是大气压向上支撑了玻璃管水银呢?二是学生看到的不是大气压使水银柱上升的过程,而是下降的过程,再加上教师的唠唠叨叨,往往把学生搞得晕头转向.  相似文献   

15.
在初二物理课中,做托里拆利实验的演示时,玻璃管的内径越细装水银难度越大。下面介绍向内径约为1.5mm的玻璃管里装水银的快速方法(附图)。将盛糖的小塑料袋底部的一角。用玻璃管捣透,用细线把袋角  相似文献   

16.
自制托里拆利实验装置湖北省南漳县巡检中学(441531)孔庆福九年义务教材初中物理第一册中的托里拆利实验,在托里拆利管中装水银时,操作费时且不易将管中空气排出干净,使测量数值不精确。水银是有毒的,用漏斗装满水银容易泄漏,有伤口的手指接触水银及水银蒸气...  相似文献   

17.
托里拆利是意大利的物理学家和数学家.他在物理学方面的最大贡献是设计了著名的“托里拆利实验”,证明了真空的存在,并第一个准确地测出了大气压强的数值.一、实验器材长约一米的一端封闭另一端开口的玻璃管、水银、水银槽、刻度尺等.二、操作步骤在玻璃管中灌满水银,将管口用手指堵住,并将玻璃管倒立于水银槽中后放开堵管口的手指,使玻璃管竖直在水银槽中,待管内水银面下降到一定高度不再下降时,用刻度尺测出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约为76cm.简记为“灌~堵~倒~插~放~竖~测”三、注意事项1.实验所用的玻璃管必须洗净并干燥…  相似文献   

18.
吕燕萍 《物理教师》2000,21(2):48-48
有不少物理题出得很妙,把一些已知条件隐藏在题目中,学生往往因没有牢固掌握物理知识而发现不了,从而错解题目,下面想通过几个例题的分析,说明如何挖掘隐藏着的条件. [例1]在标准大气压下做托里拆利实验,玻璃管处于竖直位置时,管内的水银面比管外的水银面高出75m.如果将玻璃管倾斜放置,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是: A.等于 75 cm. B.小于 75 cm. C.大于 75 cm. D.无法判断. 分析;由于课本中有这样一段话;“如果将玻璃管倾斜放置,玻璃管内水银柱的长度增加了,但是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19.
人类很早就知道空气的存在,但对大气压强的认识却比较晚.大气压强的大小,是1644年由伽利略的学生托里拆利的一个著名实验测定出来的.并发明了气压计,表明大气压可用水银柱的高度来量度.为纪念这一科学成果,将他做的实验命名为托里拆利实验.托里拆利实验如图1所示,实验过程为;用一根长约1米的一端开口的玻璃管,玻璃管中灌满水银,用手指封住开口端,倒插在盛有水银的水银粮中.玻璃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就等于大气压强的大小.为什么玻璃管内水银柱产生的压强等于大气压?有以下几点原因:一、由于玻璃管原来装满水银,倒插入水很…  相似文献   

20.
高中物理“气体性质”一章的教学中,理解掌握并运用气体实验定律和气态方程来解决问题是教学的重点,难点是各种变化状态下压强的确定。如何正确引导学生突破这一难点就成了教学的关键。在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的前提下,运用“推理法”使问题从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学生在理解应用物理规律方面也将有一个新的飞跃。一、用“推理法用析等温变化中水银柱的移动1·如图,竖直插入水银槽中的玻璃管上端封闭,下端开口,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差为h。如果大气压不变,将玻璃管缓慢向上提升时管内水银柱将如何移动?如果玻璃管不动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