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谭嗣同是戊戌变法运动中一位杰出的历史人物。《谭嗣同》这篇传记记载了他参与戊戌变法的始末,颂扬了他为变法而献身的壮烈事迹和崇高精神。戊戌变法是我国近代史上一次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运动。这个运动的发生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从一八四○年鸦片战争起,帝国主义侵略势力的炮舰撞开了中国的大门,腐朽的清王朝割地、赔款、开辟通商口岸,中国逐步丧失了一个独立国家的地  相似文献   

2.
戊戌变法作为中国近代历史上最重要的变法运动,它的失败引发了百年来国内外学者的不断讨论与研究。过去的研究大多将失败归结为资产阶级经济基础薄弱或是维新派政治上的软弱等原因。从科举制视角分析戊戌变法失败原因,可以为戊戌变法研究提供新的角度。  相似文献   

3.
从1895年5月康有为等发动“公车上书”、揭开变法运动的序幕,到1898年9月戊戌政变发生、变法运动宣告结束,这是戊戌变法时期。这期间,湖南被称为“最富有朝气的一省”,在整个戊戌变法史上具有一定程度的典型的意义:一方面是湖南士绅倡办新政较早,最初与康有为等并没有建立联系;清政府“诏定国是”之后,湖南当局颇致力于贯彻清廷颁布的某些改良措施,并且在短时期内做出了成绩;另方面,湖南顽固派与维新派的斗争在当时各行省中是比较突出而且是异常激烈的。因此探讨湖南地区变法维新的情况,实有助于进一步了解戊戌变法远动的全貌;并可探讨湖南在近代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4.
在帝国主义侵略和封建势力压迫下所产生的戊戌变法运动,是一次具有资产阶级政治要求的自上而下的改良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它是中国资产阶级登上历史午台的第一次演出,是一次具有反帝反封建性质的爱国运动,是中国人民思想的一次大解放。毛泽东同志曾多次把戊戌变法和太平天国、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北伐战争、抗日战争等并列,并把它们分别看作是中国人民在不同时间和不同程度实行反帝反封建,建立一个独立  相似文献   

5.
戊戌变法也被称为百日维新,其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有很多历史学者认为,这次变法运动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维新派过于软弱无能。但笔者却认为,戊戌变法之所以失败,主要是由于维新派所采用的策略不当,急于求成。  相似文献   

6.
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知识分子———资产阶级维新派,为挽救中华民族的危机,使中国走上发展资本主义道路而进行的一场自上而下的改革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以资产阶级维新派知识分子为主导,幻想通过改革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以达到挽救民族危亡的近代爱国主义运动。从此,近代爱国主义的内容发生了质的飞跃,反对封建专制,倡导民主科学,主张发展资本主义等成为中国近代爱国主义的主流,戊戌变法标志着中国近代爱国主义运动发展到一个崭新的、更高的阶段,是中国近代爱国主义的升华  相似文献   

7.
戊戌变法是刚刚诞生的稚弱的中国资产阶级(上层),在中国近代史上干的第一件大事。它是一次爱国运动,是一次进步的改革运动,也是一次影响深远的思想解放运动,为即将到来的资产阶级革命准备了某些条件。因此,它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和作用是不能抹杀的。然而严酷的历史事实又告诉人们,风行全国一时的变法运动,的确以它悲壮的失败而告终了。时至今日,人们还不免为之慨叹:如果戊戌变法也象日本明治维新那样,一举成功,中国也不至于一直落后挨打,今天也不必费这么大的劲来补发展社会生产力这一课了。感叹  相似文献   

8.
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知识分子发展的划时代历史事件,对中国近代知识分子群体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拟从中国近代知识分子群体形成的内在动力、必要前提条件和主要标志三个方面来探讨近代知识分子群体的形成与戊戌变法的关系,以此纪念戊戌变法一百周年。  相似文献   

9.
1898年发生的戊戌变法运动,距今已经六十年了。学生学习这一运动的历史,是有一定的教育意义的。我愿把自己教学高级中学课本中国历史第三册中的“戊戌变法经过和失败”这节课的一些体会谈一谈,希望得到同志们的指正。 (一)我怎样根据教学大纲的精神分析教材,确定这节课的教学目的、教学重点和教学方法。大纲对戊戌变法运动发生的历史条件,变法的目的和性质,变法的历史作用和失败原因都做了简要的说明。需要我们考虑的是如何根据大纲的精神分析教材,确定这节课的教学目的,然后再根据这节课的教学目的确定课堂教学的重点和方法。上一章“民族危机的加深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的教学,已经充分地全面地阐述了戊戌变法运  相似文献   

10.
戊戌变法作为清末重要的历史事件和改革运动,对中国近代政治制度所产生的影响是深远的.在这场变法运动中,倡导改革的政治理想及救国主张逐渐打破人们旧有的思想观念,引领了传统政治的近代转型.与此同时,戊戌变法开启了中国近代制度变革的先声,对清末乃至民国审计与监察制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进言之,这场政治思想运动也给当下中国的干部监督以深刻的启迪和警示.步入新时代,必须不断深化领导干部体制改革,完善现行审计与监察制度;努力加强专业执法干部管理,严格执行审计与监察制度;着力杜绝"能人腐败"现象,强化审计与监察两大监督理念;发挥审计与监察两种制度共同监督的力量,积极推进清官廉吏体制建设.  相似文献   

11.
1898年的戊戌变法,是一场具有爱国救亡性质资产阶级改良运动。代表民族资产阶级利益的资产阶级改良派,为了救亡图强,摆脱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发展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倡导并进行了变法运动。谭嗣同是这场运动中的左翼激进分子,他政治思想中的民权思想与封建君权思想根  相似文献   

12.
戊戌变法是中国社会在鸦片战争结束近六十年之后第一次深刻的、涉及到社会各个方面的大变革。然而,这场本应是顺乎天意民愿的变法最终以失败而结束。文章通过分析维新变法运动中改良派的分化阐述其失败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史上资产阶级变法运动,同时也是真正具有近代意义的思想启蒙运动。变法期间,维新派创办的《时务报》是当时影响最深远、销售量最大的一种刊物。梁启超曾说:“甲午挫后,《时务报》起,一时风靡海内,数月之间行销至万余份,为中国有报以来所未有,举国趋之,如饮狂泉。”而梁启超在《时务报》连续刊载的“变法通议”更是其中影响最大一文。为此,梁启超得到“舆论界天之骄子”之美名。他在维新变法运动中启迪民智方面功绩也确实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14.
戊戌变法是刚刚诞生的稚弱的中国资产阶级(上层),在中国近代史上干的第一件大事。它是一次爱国运动,是一次进步的改革运动,也是一次影响深远的思想解放运动,为即将到来的资产阶级革命准备了某些条件。因此,它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和作用是不能抹杀的。然而严酷的历史事实又告诉人们,风行全国一时的变法运动,的确以它悲壮的失败而告  相似文献   

15.
戊戌变法与中国近代社会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先进知识分子-资产阶级维新派,为抚救民放危亡、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而进行的一场自上而下的改革运动。在戊戌变法时期形成的较完整的西学观、教育观、国家观以及近代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群体,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近代化和全面进步,从而主导了中国近代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16.
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吏上一次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运动,这就决定了戊戌变法必然是“自上而下”的行进向度,“自上而下”与变法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否定“自上而下”就等于否定变法本身。变法、改革与革命都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基本形式,不能以成败论其道路的合理性,戊戌变法的失败与“自上而下”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其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它是一次不成熟的改革运动。  相似文献   

17.
在六十年前,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掀起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改良主义运动——戊戌变法运动。这些改良主义者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反对清朝政府专制,也反对洋务派官僚的“官办”工业。他们要求发展“商办”工商业,成立议会,改变封建专制政体,使中国成为一个能够抵抗帝国主义侵略的富强的国家。在明显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政治纲领未出现以前,改良派的这些主张应该说是最进步的,是有利于当时中国工商业的发展的。戊戌变法运动虽然由于改良派的软弱而失败,但这个运动却给中国开辟了新的局面,戊戌变法运动是推动中国社会发展的进步运动。  相似文献   

18.
1888——1898年,清朝统治更加腐败,帝国主义国家更疯狂侵略中国,中国民族危机深重.为了改变现状,挽救祖国的危亡,资产阶级维新派首领康有为十年中七次上书光绪帝,使维新变法运动步步走向高潮.对于康有为的七次上书,中学《中国历史》第三册戊戌变法一章中仅提到第一、二、五次.为此,本文对康有为的七次上书作些简述.第一次上书(1888年12月10日):1888年,康有为再次到北京参加乡试.  相似文献   

19.
为纪念戊戌变法100周年,中国史学会与常熟市人民政府联合举办的“戊戌变法与翁同”全国学术研讨会于98年9月20日至22日在翁同解的故乡常熟召开。来自北京、上海、天津、广东、云南、贵州、河北、安徽、江苏等9省市的专家学者和海内外的翁氏后裔近50人参加了会议。与会代表围绕戊戌变法的性质、历史影响和翁同与戊戌变法的关系及翁同与有关人物的关系等专题展开了讨论。关于戊戌变法的性质、历史影响。与会代表对戊戌变法的性质、历史地位作了公允的评价,充分肯定了它对近代中国的发展所起的历史影响。他们指出,戊戌变法是一场近代中国挽…  相似文献   

20.
戊戌变法为为中国近代的发展在一定意义上探寻了出路.纵观世界历史的发展,与我们临近的东亚国家日本早在当时的三十年前也进行了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即日本明治维新.明治维新是受到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以西化和现代化为目标,由日本明治天皇建立新政府,最终确立君主立宪制政体的一次成功改革.戊戌变法与明治维新之间有着太多的相同之处,但其结果却大不相同.本文就以中国近代史为切入点,通过工业文明的发展来对比与研究中国戊戌变法与日本明治维新之间的相同点与区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