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论“白马湖文学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被忽略或遮蔽在文学史视野之外的“白马湖文学现象”,是发源于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的新文化实践,在上虞白马湖畔的春晖中学聚合形成,而后又在上海立达学园和开明书店得以承传和发展,而成为一种独具特色的文化与文学现象。平民启蒙主义构成了他们的文化内核,质朴动人则构成了他们独特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2.
“亚裔感性”是赵健秀等华裔美国文学先驱者追求的衡量亚裔美国文学的标准,表明了一部分亚裔作家为同胞在美国主流社会争取平等权利而做出的努力.  相似文献   

3.
作为五四大文学史上不可或缺的一页,五四文学翻译,不仅是一种翻译现象,还是一种文学现象,文化现象。五四文学翻译思考研究的重点应该体现在中国文学流变与外国文学的深层联系,即外国文学的哪些因素被中国作家所择取,如何择取、变异及中国化的过程;20世纪中国文学某些特征是在怎样的情势下,以什么为参照与样板而形成的,即辨析20世纪中国文学某些新传统之原型及其最初的积极意义和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4.
文学的自觉是随着文学的发展与兴盛,从文学群体、文学创作、文学风格、文学批评等方面渗透出的一种成熟表现。在观照古人的文学创作活动时,有一个重要的领域不可忽视,就是正史史臣对文学现象的反映和对个别作家乃至一代文风的记述与评价。在南朝四史即《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中,史臣记述南朝文学的各种兴盛表现时,意见详细而具体,评价亦趋全面而完备。因此,从这一角度来看,所谓“文学的自觉”有一个显著的成熟化、明朗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南阳作家群”的崛起是新时期中国文坛出现的文学现象之一。它的形成主要与这一地域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优越的地理条件,以及家们的不断努力、积极进取等多种原因分不开。这批作家的作品也鲜明地带有南阳地域文化的特征;乡土性与当代性、对淳朴民风与崇高人格的赞美、对历史文化的展示等。这些创伤特征也成为南阳作家在中国当代文坛的立足之本。  相似文献   

6.
山西地域性文学传统是“山药蛋派”作家创作风格形成的土壤,而“山药蛋派”作家又必然有赖于这一地域性文学传统而得以发展和延续。他们注意向民间学习,在文学样式和语言风格上追求平民化,通俗化,正是这一文学传统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7.
论当代“官场小说”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官场小说”的否定性评价已经成为批评领域对待这一文学现象的主流态度和重要特征。官场小说是作家面对转型期社会复杂矛盾所产生的现代性焦虑的一个表征,在对官场腐败、价值失范、人性异化等社会现实问题的反思、批判中隐含着对正义、公平、法制等合理化社会秩序的诉求,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8.
网络文学(在因特网上发表的文学作品)与传统文学(在纸质媒介上发表的文学作品)相比,优越性显而易见。主要是:原来危如蜀道、小似羊肠的发表渠道,转眼成了一条没有阻碍的通衢大道。如果“人皆可以为尧舜”属于不可企及的理想,“人皆可以当作家”则早已成为互联网时代的既成事实。你只要把大作往  相似文献   

9.
对赋的“歌功颂德”“劝百风一”等特征的研究,应立足于赋的本体,而不应仅从作家身份地位等外部条件去进行。基于此,本文从文字学、赋名称的来源、影响赋成为一种独立文体的几种文学体裁和早期的赋来剖析了赋与帝王间确实存在一种客观联系,这种客观联系使赋具有颂美的内在要求,并对赋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为何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人们对丁玲这位遭受不幸最多、遭受苦难时间最长的作家, 在她生前死后长达半个多世纪一直争论不休、见解千差万别? 这种现象是中国现代、当代具有代表性的一种社会历史现象,又是一种复杂的文学现象,同时, 也是丁玲内在的主观因素与外在的客观环境碰撞而导致的一种命运安排, 是主客观因素纠缠扭结而成的一个死结  相似文献   

11.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二十多年,可以说是美国文学的黄金时代。小说方面,除了德莱塞、菲兹杰拉德一些知名作家外,四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刘易斯、福克纳、海明威和斯坦贝克的主要作品,都是在这个时期发表的。这些小说家中,以海明威在欧美各国的影响最大。国际上一度出现所谓“海明威热”,他的作品一出版,立即风靡一时,海明威塑造的人物形象具有强烈的个性——“硬汉性格”;他那清新流畅的文笔、简治凝练的叙述、精确细微的描写和言简意赅的对话,在西方文学界构成有名的“海明威风格”,即“电报式”风格,在世界文学中独树一帜。海明…  相似文献   

12.
前一段日子,网络博客上骤起一场口水大战——姑且称之为“博战”。这场“博战”发端于一篇名为《“80后”的现状与未来》的评论文章,作者是文学评论家白烨。文中白烨对“80后”作家作了整体性的评判:“从文学的角度看,‘80后’写作从整体上说还不是文学写作,充其量只能算是文学的‘票友’写作。这批写手实际上不能看作真正的作家,而主要是文学创作的爱好者。”还说,“80后”作者的作品尽管进入了市场,但他们不具备成为成熟作家的条件,因此他还够不上资格进入文坛云云。这篇评论刊布于白烨的博客上之后,迅即激起反弹,“80后”作家韩寒在博客…  相似文献   

13.
“迷惘的一代”和“伤痕文学”这两个文学流派虽然出现在不同的国度,产生于不同的时代,但却有相似的创作背景和动机。“迷惘的一代”作家有各自独特的风格,他们的一些作品作为经典和名著而留存下来;“伤痕文学”由于思想性上欠深刻和艺术手法的幼稚,很少有作品作为经典留存。  相似文献   

14.
文学史上 ,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 :最能写好某一地的自然和人文古迹的 ,往往不是本地作家而是走马观花、匆匆而过的外地作家。古代孔子登一次泰山就有“登泰山而小天下”的名句 ,苏东坡也有“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之千古绝唱。今人余秋雨的匆忙的“文化苦旅”也留下了许多散文名篇 ,而我们广东历史题材的文艺创作 ,有影响的也多为外地作家、艺术家所为。怎样看待这种“走马观花”现象呢 ?这中间有个审美体验问题。审美体验即是古人所说的“感兴”、“兴会” ,哥德所说的“最强烈的瞬间”、“达到顶点的激情”的一种审美精神活动。…  相似文献   

15.
“五四”新文学与新写实主义文学一个明显的相似之处,是作家平民意识的普遍觉醒.这两个时期的作家,都将创作视线投向了生活在平民阶层的小人物的命运,着力表现他们生存的艰辛和困苦。然而,在相似的内容中,却表出了主题指向的相异性:“五四”新文学作家在表现生活灰暗面的同时,始终保持着积极乐观的精神品格。体现出拯救平民的理想主义激情。而新写实主义文学,则对这种拯救乎民的理想主义进行了反叛和消解。新写实主义作家与“五四”新文学作家相比,写作观念发生了一种根本的蜕变。在民主主义、人道主义价值观的烛照下,“五四”新…  相似文献   

16.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概念性质与意义的质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的论点是:1.“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概念的思考与成型是在1985年,二十世纪尚有十五年的文学现象没有被这一概念所涵括,更何这十五年中的沧桑巨变;2.“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概念的论证过程存在一个盲区:对百年文学发展的各种力量的横向关联注意不够,非主流文学现象的论述空缺被虚假叙事敷衍;3.“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理论体系在理论观念上是保守的,这种曾经成为时尚的话语逐渐向着保守方向蜕变,已经对学界发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7.
张平的创作一再引起强烈的反响,已经成为一种特殊的文学现象。“张平现象”的成因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即张平的作品适应了时代的需要,张平的作品满足了读者的渴望;张平是一位自觉自愿为老百姓写作的作家;张平的作品表现了强烈的情感。  相似文献   

18.
[小引] 你一定注意到了这样一种现象:一方面是文学的日益边缘化,一方面却是中小学生出书渐趋火爆。曾经令人猝不及防的“韩寒现象”已不新鲜,少年作家们形成了庞大群体,雨后春笋般涌现。这种被称为文坛“小鬼当家”的“低龄写作”现象,给教育界带来了强劲的冲击波,同时也引起了  相似文献   

19.
名句往往诞生于名篇,并流传千古。名句又往往因为其独特而强大的艺术涵盖力与辐射性,从而挣脱母篇的束缚,拓展自身的生存空间,成为某种艺术精神的反映。因此人们在对某一名篇进行无尽地咀嚼时,也在更多地咀嚼其中的名句。这是古往今来文学领域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琵琶行》中“此时无声胜有声”这一诗句,正是这样的名句。  相似文献   

20.
霍艳 《中文自修》2023,(9):25-26
<正>(1)文学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在成为综艺节目的新资源。比如最近,继刘震云作为嘉宾参加了一期《向往的生活》之后,《我在岛屿读书》更是邀请苏童、余华、西川等作家作为主理人,打造了一档以阅读为主题的节目。(2)这种现象之所以出现,源自近年文学界开始感到自己的封闭,努力寻求“破圈”的可能,通过与其他媒介相结合,诞生出文学播客、文学真人秀等新鲜事物,它们既是新的文学传播媒介,也是新的文学样式。然而,是不是作家走到台前,就意味着文学重新进入了大众生活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