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获知始于生疑。疑,即疑问,疑惑;亦日疑义、疑难。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若能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充分地调动学生善于质疑、设疑,启发他们排疑、解疑,帮助他们消除学习心理上的障碍,逐步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就能促进他们顺利地运用旧知识来同化新知识,跨越知识间的难度障碍。从指导学生感知、认知、获知的原则出发,运用“四疑”教学法,即“自学质疑——精讲释疑一讨论排疑——练习解疑”,以“疑”来组织课堂教学,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相似文献   

2.
“五疑式”教学法是一种以疑问为引线,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索的教学方法。其教学过程可分为“自学生疑—讨论排疑—点拨解疑—练习化疑—创造质疑”五个基本步骤。其中“创造质疑”一项,要根据教学的需要设置,不可强求一律。下面仅以《林黛玉进贾府》的教学为例,对“五疑式”教学法及其运用做一些说明。一、自学生疑学生初读课文,了解大意,并对课文的时代背景及字、词、句、篇等提出疑问,然后利用工具书等参考资料自行解决一些问题。弄不清的都勾画出来,待下一步讨论排疑。初读课文后,学生提出了以下几个问题:(1)林黛玉和贾…  相似文献   

3.
阅读教学的“五疑式”,是一种以疑问为引线,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索的教学结构。其主要教学过程,按探究问题的伸延顺序,可分为“自学生疑——尝试排疑——启发释疑——练习解疑——创造质疑”五个基本步骤。这五个基本步骤环环相扣,互相联系,既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突出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较好地处理了教与学的关系。其中“创造质疑”一项,应根据教材的需要而设置,不必强求一律。见下面的“五疑式”阅读教学结构示意图。现以《鸟的天堂》一文的教学,谈谈“五疑式”  相似文献   

4.
怎样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是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必须不断探索的课题。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引入设疑式教学方式,将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设疑式教学是以贯彻启发式原则为宗旨,着重解决学生认知领域问题的以设疑、澈疑、质疑、解疑为课堂教学重要线索的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5.
教学实践表明,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才能更好地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语文教学要教给学生针对文本不同情况质疑的方法;教师要通过“研疑”“、择疑”和必要的“设疑”引导学生深入学习,把“解疑”落到实处,达到认真研读课文,全面思考、深入理解,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开启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6.
数学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巧妙设疑,引导学生质疑解疑,就能有效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效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提高。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以下四种方法进行引导质疑。  相似文献   

7.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在小学语文教学的预习环节,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生疑、解疑,这样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同时,有效的课前预习能够与课堂学习时的质疑、解疑无缝衔接,提高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8.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所谓“设疑”,就是在教学中教师提出学生未曾想到或虽有认识但似是而非的问题,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达到教学目的方法。特级教师于漪谈自己的教学经验时说:“教学过程实质上就是教师有意识地使学生生疑、质疑、解疑,再生疑、再质疑、再解疑……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王建忠 《物理教师》2009,30(2):20-21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所谓“设疑”就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主动地提出学生未想到或虽有认识但似是而非的问题,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达到教学目的的方法.某特级教师谈自己的教学经验时说:“教学过程实质上就是教师有意识地使学生生疑、质疑、解疑、再生疑、再质疑、再解疑……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并不止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更重要的帮助他们学会观察、善于思考,进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设疑、激疑、质疑”正是我们根据教学实际和不同层次的学生实际所采取的教学方法。“设疑”———是通过教师提问的方式直接导入讨论,其作用一方面有助于集中学生对观察某一实验或讨论某一问题的注意力;另一方面有助于学生逐步提高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如,在组织学生进行“草木灰中提取钾盐”的实验中,我要求学生回答:①该实验中哪些步骤使用了玻璃捧,其作用是什么?②浸草木灰时用水量不宜过大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设疑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正宁一中赵芳规○中学语文教学○“学而不思则罔”,“疑是思之始、学之端”。教师在教学中恰当地运用设疑、质疑、解疑,进行启发式教学,则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这一方法要求教...  相似文献   

12.
本文作者以桑代克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在数学教学中,运用“尝试错误”的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率。本文对试验课的过程和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认为让学生在错误中学习,创设设疑质疑解疑、参与合作互动的空间,是强化知识联结和记忆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3.
“设疑解疑法”就是设置疑问,解答疑难的教育方法;设疑解疑的操作要经过各疑─设疑─问疑─解疑四个环节;设疑解疑法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4.
《学周刊C版》2017,(12):60-61
信息化环境下,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创新初中信息化课堂教学模式,可以在“提出任务—设疑、创设情境—质疑、自主学习—多疑、协作学习—解疑、意义建构—答疑”五个环节中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培养初中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5.
“学贵知疑,疑是悟之机。”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如何教会学生质疑,引导学生解疑,是素质教育中值得探导的课题。设疑——导趣兴趣是学习的潜在动力,设疑是激趣的有效措施。数学中抓住契机,巧妙设疑,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例如,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新课伊始,单刀直入:“用数字1、4、7能组成多少个(数字不重复的)三位数?”待学生组成147、174、417、471、  相似文献   

16.
郑志杰 《教育导刊》2004,(17):48-49
本作以桑代克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在数学教学中,运用“尝试错误”的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率。本对试验课的过程和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认为让学生在错误中学习,创设设疑质疑解疑、参与合作互动的空间,是强化知识联结和记忆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7.
实施"五步式"教学法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步式”教学法是激发数学基础较差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和发展其能力的有效途径。具体实施步骤是:设疑激趣、感知素材、讨论解疑、归纳整理、巩固开拓。  相似文献   

18.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坚持启发性原则,提问设疑,强烈刺激学生的学习情绪,活跃思维,产生积极的求知欲望,这是课堂教学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因为“疑”是探求新知的起点,也是激发学生学习的支点。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要注意从“疑”入手,巧设悬念,启发思维,引导学生质疑、解疑的能力。但是教学的实践证明,简单的问答式提问法,不但不能激起学生思维波澜,反而会使学生的思维器官遭到抑制。那么如何运用提问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达到启迪智慧,发展思维的目的呢?  相似文献   

19.
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认识过程。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事实上,爱提问题的学生就是善于积极思考、富有创见的学生。教学实践告诉我们:教会学生质疑问难,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一、设疑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疑”是思维的开端,是创造的基础,教学过程中若能抓住时机,设疑引导,促使学生存疑、质疑,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二、质疑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质疑”是一种手段,目的是培养学生敏捷地、主动地、灵活地、独创性…  相似文献   

20.
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汲取—讨论”的教学模式,能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激疑—讨论”的课堂教学模式,是指以激疑为准备,以讨论为主线,以教师适当的点拨、概括为支点的一种实施素质教育的小学数学新授课教学模式,这种模式有四个教学环节,具体是复习导入—设疑激思—讨论解疑—掌握运用,其中以设疑激思、讨论解疑为核心。近几年来我们运用这种模式深感课堂教学效果明显,教学质量和学生素质有较大的提高,下面我谈谈自己在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