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笑不笑由你     
党同伐异刚上大学时,新闻系的一些新生由于不熟悉环境而经常迟到。有位教授对学生迟到特别不满,并表明不接受任何理由。一天早上,一位女同学又迟到。教授显然十分不悦,质问那位同学为什么迟到。她战战兢兢地回答:“对不起,我排队买您编写的新教科书去了。”教授听后,目光扫视班上其余的人,问道:那么,你们为什么没有迟到?不懂就问放学后,嘉嘉拿着一份未及格的试卷给母亲看。母亲看后,不耐烦地说:“跟你说过多少遍了,不懂就问老师。”嘉嘉说:“我问过了,可老师就是不肯告诉我。”母亲气愤地说:“哪有这种事?什么时候!”“…  相似文献   

2.
什么是经典?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看法,每个人也自有每个人的经典。意大利作家卡尔维诺在《为什么要读经典》中说,经典不一定教给我们以前不懂的东西。事实就是如此,本期来稿中那些"经典的一句话",有些我也经常读到,却不曾认真想过,这次从大家优美的文笔和细腻的感触中我也得以重新体味,有所收获,甚至读出了一些新的东西。卡尔维诺在同一本书里还曾说过,每一次阅读经典实际上都是一种重读,在此,我也希望大家都能热爱你所热爱的,在青春的时光中细细品读经典,品味生活。另外,我也要特别提到北京石油附中高二(7)班的同学们,他们为本期栏目寄来了大量优秀稿件,每一篇都很精彩,然而限于版面,只能忍痛割爱,没有全部刊登。感谢你们的支持,希望继续参与!  相似文献   

3.
乔良 《学习之友》2012,(8):15-17
美国并不酷爱战争,但美国需要战争。过去20年里,美国是世界上唯一连打过四场对外战争的国家。为什么要如此频繁地发动战争?地球人不懂,恐怕美国人民也不懂,这些战争开战的理由都十分充分且冠冕堂皇,谁会把它们与一张轻飘飘的绿纸联系在一起?  相似文献   

4.
那是一所很有名望的大学,从我的演讲一开始就不断地有纸条递上来。纸条上提得最多的问题是——“人生有什么意义?请你务必说真话,因为我们已经听过太多言不由衷的假话了。”我念完这个纸条以后,台下响起了掌声。我说,你们今天提出这个问题很好,我会讲真话。我在西藏阿里的雪山之上,面对着浩瀚的苍穹和壁立的冰川,如同一个茹毛饮血的原始人,反复地思索过这个问题。我相信,一个人在他年轻的时候,是会无数次地叩问自己——我的一生,到底要追索怎样的意义呢?我想了无数个晚上和白天,终于得到了一个答案。今天,在这里,我将负责地对大家说,我思索…  相似文献   

5.
正关于"我讲了8遍学生还是不懂"的猜想日前,一位新教师向我抱怨:"校长,这个问题我都讲了8遍了,可学生还是不懂啊,怎么办?"我笑了笑,和他作了一些探讨。事后,教师的话始终萦绕在我耳旁,让我思索了很久。讲了8遍肯定有点夸张,但讲了多遍一定是事实。为什么教师讲了多遍学生还是不懂?到底是谁的问题?不妨来一个猜想。先说教师:1.教师在讲到第三遍的时候(尽管不是连着讲3遍),态度一定发生了变化,表情不再那么和蔼,一  相似文献   

6.
正去年看过蔡崇达的《皮囊》,黑狗达和阿太的故事已渐渐遗忘,但是老人说过的一句话,我一直记得:"肉体是拿来用的,不是拿来伺候的。""皮囊这个东西,你越伺候它,它就会越拖累你。"或许老人的人生奥义简洁又晦涩,让人懂又不懂,可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说到底也是很朴素的人生哲学。简而言之,不要"心为形役"。上了大学之后常常感到自己有些变化,渐渐走出之前的一些思想的条条框框,获得了之前未曾体验过的果敢,遇见事情不再那么小心翼翼地思索再三,先做了再说。  相似文献   

7.
站着看书的煎熬2010年4月,承载着希望的梦想,我跨入了上智大学的校门,满怀憧憬地迎接了我的第一堂课。然而收到的不是新鲜,而是巨大的压力感。一上来便是一些我从没见过的数字和表格,t值、f检定、SPSS……为什么别人懂的自己不懂?焦躁地怨天尤人。等冷静下来想想,没做过功课又怎么会突然开窍?对于一个统计学零基础的人,这些首先是我要克服的难题。而且研究生不同于本科生,自跨进门的那天起,就意味着告别了只带两只耳朵进学堂的听课方式。教授也不再是主角,指定一本书,让我们自己做PPT轮番演讲。在日本,选择读文科类硕士的学生并不多,因  相似文献   

8.
西子姐姐:不知为什么,我一到晚上,总是精神特别好,每天晚上总要在11点以后才能入睡。可一到白天上课,我就会感到十分疲倦。我知道这个习惯很不好,也很想早点睡,可总是难以入眠。西子姐姐,你能帮帮我吗?一个万分忧愁的男生章光辉哈哈,你和西子姐姐一样,是一只喜欢晚上工作的“夜猫子”!大作家福楼拜、巴尔扎克还有巴金爷爷也都是这样的。但数学家陈景润、诗人艾青却是喜欢早上工作的“百灵鸟”——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生物钟”。不过,作为一名小学生,因为白天有紧张的学习,所以“夜猫子”们必须作一些适当的调整。比如白天增加一些大运动…  相似文献   

9.
活了四十几年,别的不敢说,关于如何培养子女成才方面,自忖颇有心得。当初我对孩子的最大期望是:有健全而优秀的人格,有丰富的知识和处世的能力,有一二门特长。因此孩子一出世,我就有意识地对她加以培养。也许有人会觉得好笑,婴儿才出世,什么都不懂,怎么来教育呢?其实不尽然,恰恰0~2是教育孩子的重要时期。当时我不懂为什么人们在判断孩子聪明与否总与“天资”挂上钩,我没有总结理论,所持有的信念就是:我一定要竭尽所能让我的孩子学到最多的东西。我采取的主要手段是:说话。许多人哄孩子喜欢用一些简单的字句或叠词,甚至一些幼儿化的语句,以…  相似文献   

10.
我不懂     
我不懂, 星星在天空中总是一闪一闪的, 为什么坠落下来的却是一块陨石? 我不懂, 人们呼唤和平, 为什么还有地方战火纷纷? 我不懂, 人们常说保护大自然, 为什么还有人要破坏生态平衡? 我不懂, 我真的不懂, 这是为什么? 指导老师:郑宁湘我不懂@马兆玮$新疆钢铁公司二小二(5)班  相似文献   

11.
我一直好奇为什么苏东坡在黄州没有得抑郁症,或者说他怎么可以从抑郁中超拔出来?我们知道,现代人的生存压力越来越大了,房子、学业、职场、官场都让人觉得压力山大.抑郁的人也不在少数.如果我们能从苏东坡的人生经历中探究点什么出来,对当今的人们也是一件有益的事情.作为一名教师,我自己曾经在困境里待过,眼见过黑暗,知道总处在光明的人不懂夜的黑.人们在光明时要备好光源,否则等到处于黑暗时,才去找灯光就来不及了.  相似文献   

12.
张勇 《师道》2003,(12):14-14
凡从事教育工作的人可能都遇到过,有时学生提出的一些问题确实令人尴尬,比如“初恋”“热恋”“情欲”“肉欲”等。这些词语,课本上会遇到,许多课外读物里也常遇到。面对这类问题,许多教师总是感到左右为难,勉强解释,也不过似是而非。从教十余年来,这种现象我每年都发现过。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大致有三种情况,一方面是真不懂,一方面似懂非懂,还有一方面呢?本已懂,装不懂。有的学生为什么会明知故问呢?这大概与他们朦胧的“性爱意识”有关。多数中学生以及部分小学生,年龄大多在13—18岁,这是一个令人相当尴尬、心理冲突非常强烈的年龄阶段,…  相似文献   

13.
4月18日晴有梦想的人,在芸芸众生中,是会发光的。——题记幼时我一直不懂梦想为何物,也不曾拥有所谓的梦想。而却有无数个大大小小的白日梦。那时的我从未想过未来,从未想过我的梦想。后来渐渐地,我在人生这片森林中,穿过荆棘也淌过沼泽,我闻到过野果的芳香也尝到过河水的甘甜。  相似文献   

14.
新学期的第一课《不懂就问》,说的是孙中山先生小时候的故事。孙中山先生从小就养成了不懂就问的学习习惯,特别喜欢问“为什么”,所以他掌握了许多知识,成为了一位伟人。我平时也有许多不懂的事情,有时候我也喜欢不懂就问,但也有很多时候没问,所以有很多事情弄不明白,对有些知识我总是一知半解,没过多久就忘了。我对《不懂就问》这篇课文很感兴趣,我读了好多遍。今后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一定要不懂就问,从小养成好的学习习惯,为远大的理想打好牢固的基础,长大了,做一个博学的人。评语二年级的小朋友能写出这样的读后感,非常不错!你看,他小小年…  相似文献   

15.
<正>世界太大,生命这样短。要把它过得尽量像自己想要的那个样子,才对。我也总算是懵懵懂懂地尾随着别人的轨迹,拼命踉跄追逐了些路,才最终停下来,清楚地知道了,自己想要的是什么。英语谚语说过,一个人的牛肉可能是另一个人的草。我以前不懂,常追着爱吃牛肉的人跑,气喘吁吁,以为牛肉很好,后来发现,我其实喜欢吃草。  相似文献   

16.
天色渐渐暗了,除了车轮与铁轨的磨擦声、车厢之间轻微的碰撞声,软卧车厢里一片宁静。小时候,家里穷,用不起电灯,用不起煤油灯,连桐油灯盏也舍不得用三根灯芯,这迫使我养成一个习惯:睡觉之前,黑灯瞎火地、默默地把白天的功课温理一遍,记诵,思索,咀嚼(像牛的“反刍”),消化。旅途也不例外。叶圣陶先生以为我睡着了,拿过一条毛毯,准备给我盖上,我赶紧翻身起来道谢,告诉他我没睡着。他问:“想什么呢?”听了我小时候养成的习惯,叶先生感慨地说,逆境磨练人哪!“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你要是家境好,也许还养不成这么好的习惯呢。我说,学校里的地理…  相似文献   

17.
不懂     
我不懂:人类明明知道树木可以防御沙尘暴、洪水等灾难,却又为什么毫无节制地砍伐树木?我不懂:为什么女娲娘娘希望众生幸福,却又造出专吃老鼠的猫,让它们成为死对头?  相似文献   

18.
情侣石     
在那荒寥的客栈,你在我面前,你问我,为何你要一个人走?为什么我一个人?在这世上,为什么只有我一个人?我也曾一遍一遍问过。  相似文献   

19.
当我们仰望比尔·盖兹,当我们赞叹李嘉诚,当我们钦佩吴士洪的成功时,是否思索过这样的问题:一个人的成功源于偶然还是必然?事实上,论资质和天分我们未必技不如人,那么空间与人的差异在何处?或许,一些不以为意的细节可以解答我们的困惑。  你为什么不说请喝茶  叶眉到一  相似文献   

20.
美丽的约定     
小浩的数学作业几乎是班里出错最多的,粗心大意而致使的错误让他的作业本上排满了一个个红红的"×",这让那本来工整的书写显得苍白无力。找他谈过几次就是不见成效,得过"写字状元"的他为什么就不能认真算题呢?我思索着好的解决方法。自习课上,我选了几本优秀的数学作业向学生们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