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作为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下增设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其理论基础应在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其理论支撑的科学性应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人的本质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社会"灌输"理论。这体现出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价值观和方法论指导学科建设的精神。  相似文献   

2.
为深入学习十七大精神,贯彻落实中共中央16号文件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64号文件要求,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由西安交通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安理工大学和《思想理论教育导刊》联合举办的"全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博导论坛"于2007年11月9—12日在西安召开。本次研讨会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为主题,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武汉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山大学、复旦大  相似文献   

3.
试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学科内涵和建设思路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所揭示出的普遍的客观规律的理论表述所形成的基本范畴和基本理论的科学体系,就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作为一门学科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由文献研究、体系研究、现实研究、比较研究和教育研究等五个相互联系的方面(层次)构成的科学整体。只有坚持按照科学性和阶级性的统一、整体性和分科性的统一、理论和实践的统一、继承和创新的统一等原则来推进学科建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才能成为客观的论证的科学。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建设是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础。为了给"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提供直接有力的学科支撑,增设"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二级学科是十分必要的。"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有自己的学科定位,要大力加强"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二级学科建设。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我国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学科建设关系上一直存在诸多问题,如学科设置与理论整体性的冲突、学科与理论关系认识上的简单化与模式化等。为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的建设与发展,应以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深化为前提,以学科意识的强化为保障,勇于解放思想、突破创新,坚持与时俱进的原则。  相似文献   

6.
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有三项主要职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其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核心任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是学科支撑,教师队伍建设是根本基础.这三项职能是紧密联系、互相促进的"三位一体"的有机整体.马克思主义学院的"三位一体"建设,对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7.
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视域中的学科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建设中,要以一种自觉的态度和导向从宏观上确定本学科的性质,即要树立马克思主义学科的整体意识,从学科设置的角度、时空二维统一的角度来全面地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科学体系与科学精神;树立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归属意识,自觉认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在研究中要立足于历史的本真状态,尊重历史传统,并观照现实需求与未来发展。  相似文献   

8.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存在坚持马克思主义不力的情况,体现在学科定位、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教育教学、学科发展等多个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要旗帜鲜明地坚持马克思主义,根本在于既要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指南和学科方法论,也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为根本学科内容和研究对象。  相似文献   

9.
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建设中,为防止学科发展的边缘化和泛化倾向,应该树立明确的学科意识。除此之外,还要正确处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意识形态性与学科性的关系,加强科学研究,促进学科发展;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科体系、理论体系及课程体系的有机整体中,发挥学科体系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与其他学科的交流与对话;明确各个二级学科的不同研究界域,并关注各二级学科之间的密切联系,进行整体性建设。  相似文献   

10.
中共党史党建学学科的形成符合学科建设规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结合规律和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同时面向人才培养的使命任务、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重要责任与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研究的根本目的,其生成逻辑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有机统一。要在历史和现实的辩证统一中理解中共党史党建学的学科设置和内在逻辑。在理论与实践的辩证统一中把握中共党史党建学发展的基本进路,坚持党性第一的原则,依据“思路、基础、任务、目标”的建设逻辑,强化问题意识、建强学科队伍、加强人才培养、锚定服务实践,久久为功,推进中共党史党建学学科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