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2 毫秒
1.
我国水资源分布与生产力布局不相适应,京、津、华北水资源危机日益严重,制约了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从外流域引进水源。南水北调是国家资源优化配置的需要。其中线工程地理争件优越,能向京、津及京广铁路沿线社会经济发展重要地区自流供水,并可覆盖华北平原大部地区,机动性强。水源水质好,能满足城乡生活用水要求,新建供水渠道易于保护,汉江水量可靠并有长江干流作后备。是供水京、津、华北最佳方案。主体工程为续建丹江口水库,建汉江中下游补偿工程,兴建引汉总干渠及天津干渠。移民任务、工程量投资巨大。但可以提高汉江中下游防洪标准,改善供水区环境,缓解华北水资源危机,有深远的环境、社会、经济效益。经过论证工程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建议尽早决策付诸实施。  相似文献   

2.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实施后,对汉江中下游地区造成一系列影响。本文通过中线工程对汉江中下游的利弊分析,提出了促进汉江中下游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路是:以兴隆水利枢纽工程效益滚动开发其它梯级,形成梯级渠化体系,提高汉江中下游防洪标准;以引江济汉为主,补充汉江下游水源,发展汉江航道, 促进江汉平原的经济发展;狠抓水质污染控制,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加强水土保持力度,开展各种形式的生态建设。  相似文献   

3.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我国进行水资源优化调配,解决北方,尤其是京、津、冀地区资源性缺水的21世纪重大战略工程.其对于水资源调入区,不仅实现了水资源的优化配置供给,而且极大地促进该区域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对于调出区,由于汉江流域水资源量的减少,必然造成相应的一系列影响.通过剖析襄阳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实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襄阳市水资源利用的影响,提出了襄阳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有关区际协调问题的探讨,应突破目前较流行的南水北调中线区际协调的二维(受水区、调水区)系统,进一步把“调水区”维度一分为二——丹江口水库及坝上(简称坝上)和丹江库口水库坝下(简称坝下,又指汉江中下游),在此基础上构造由受水区(X)、坝上(Y)、坝下(Z)所组成的三维系统。在三维系统中,提出南水北调中线区际协调的关键在丹江口水库坝上;在比较研究中,指出区际协调、因势利导、顺势而为的结果有可能形成“南水北调中线经济区和经济带”;根据保护水源区的要求,并结合湖北省十堰市的实际,论述了设立水源保护区的必要性,提出了设立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保护区、加快对汉江——堵河流域水电资源开发、推进部西北武当山区创建有机农业示范基地、实施工程移民和生态移民并举等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5.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主要在十堰市,其水源区水质和水量基本达到调水要求,但水土流失、水体污染、移民安置、贫困与落后等问题影响工程效益,因此要保证"一库清水向北流",关键是确保水源区水资源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针对十堰市的水资源环境情况,论述水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相关性,分析水资源环境存在主要问题的原因,提出了水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6.
清江水布垭水利枢纽位于湖北省巴东县水布垭镇境内 ,是清江中下游干流三级梯级开发方案的最上一级工程 ,也是清江流域综合开发的龙头和滚动发展的重点工程 ,可作为三峡水利枢纽最近的调峰、调频、保障运行安全的备用电站 ,更是华中地区不可多得的骨干调峰调频电源。水布垭水电站不仅能给湖北、华中电网提供巨大的发电效益 ,改善电网供电质量 ,而且具有防洪、航运和振兴地方经济等多方面的综合效益。1 移民安置规划1998年 7月 ,湖北清江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水布垭筹建处委托长江水利委员会设计院 ,对施工永久占地 2 .2 4km2 红线范围内的…  相似文献   

7.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襄樊市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指从汉江的丹江口水库引水供给华北地区,合理配置我国水资源的21世纪特大工程。该工程实施后,对汉江中下游地区产生较大的影响。文章通过分析对汉江中游段襄樊市农业、工业、城市、生态环境、航运、渔业等影响的分析,提出了一些补偿性工程建设方案.以使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给襄樊市造成的影响降低到最低限度,保证襄樊市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来,武汉人口研究所工程性移民研究中心积极参与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性移民调查研究工作,承担了世行贷款项目、国家“九五”重点工程———北京至珠海高速公路湖北北段和湖北南段(项目Ⅲ和项目Ⅳ),内蒙古托克托电厂项目,湖北省荆门热电厂三期扩建的移民安置独立监...  相似文献   

9.
以走向保护区,亲近大自然为主题的"生态旅游"已成为国内外的热点旅游形式.涨渡湖是湖北长江北岸典型的淡水湖泊自然保护区,是长江中下游重要的生态敏感区,自然景观独特,生态地位突出.文章基于涨渡湖旅游资源、发展条件、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涨渡湖生态旅游空间模式,产品模式,管理模式和投资模式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0.
1 工程方案1.1 概述中国水资源分布不均,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南水北调是优化资源配置,解决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衡,合理利用水资源的特大型跨流域调水工程。根据长江流域综合开发利用规划,拟从长江上游调水入黄河供西北地区,称西线;从长江中游和下游引水到华北,分别称为中线和东线。三条线各有其主要的供水范围,现正积极准备尽快实施中线  相似文献   

11.
《大江北去》是鲁迅文学奖获奖作家梅洁的又一长篇报告文学力作,也是2007年中国报告文学界的亮点之一。从女儿般忧伤的江湾走来,梅洁怀着“无法告别”的故园之恋,以史诗手笔审视了北中国严峻的水资源危机,全景式地表现了鄂西北在长达半个世纪的调水工程中所付出的巨大牺牲和无私奉献,深情讴歌了调水源头人民强劲的韧性和卓越的创造,具有较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2.
随着汉江流域用水量持续增长,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取水于丹江口水库,水源将没有可靠保证,因此不得不规划由三峡水库取水、向丹江口水库补水的“补偿工程”。也就量说,所谓“中线自流调水工程”实质将转化辚“中线提扬调水工程”。众多事实说明,同时提扬调水工程,取水口选在湖北长湖比选在三峡水库,要更加经济、更加优越。  相似文献   

13.
文章通过分析工程对汉江中游段襄樊市有利和不利影响,提出襄樊应把握机遇,迎接挑战,加强生态环境安全规划、管理,进行生态建设;狠抓水污染控制,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加大水土保持力度,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林业、生态旅游业;以使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给襄樊市造成的影响降低到最低限度,保证襄樊市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汉江水文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江水文化是指汉江流域所孕育的水文化,是人们在汉江流域的社会生产生活中所产生的与水相关联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总和。它主要包括人们对流域内水自然资源环境的认识,从古到今对水的治理、开发、利用及产生的相应的生活习俗与信仰,与汉江水接触所遗存的历史轨迹,受水感染而产生的美学表现、哲理等。  相似文献   

15.
《大江北去》是中国作协重点扶持作品,是梅洁继《山苍苍,水茫茫》、《西部的倾诉》之后的又一长篇报告文学力作,也是2007年中国报告文学界的亮点之一。从女儿般优伤的江湾走来,梅洁怀着“无法告别”的故园之恋,以史诗手笔审视了北中国严峻的水资源危机,全景式地表现了鄂西北在长达半个世纪的调水工程中所付出的巨大牺牲和无私奉献,深情讴歌了调水源头人民强劲的韧性和卓越的创造,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6.
楚长城是楚国兴建的大型军事防御工事。它以山、城、寨、堡、塞为墙,以长江、汉水为池,以河南省西部的鲁阳关为"城轴",向东西两部展开,遍及河南、湖北、陕西、四川、重庆、安徽等6省10个县、市。鄂西北地区存在的近500处疑似楚长城遗址,到底是不是楚长城?从"楚长城"的发现及疑似楚长城遗址的争议、从鄂西北及相邻地区历史上发生的战事史实而论、方城方城山长城与楚长城之间的关联与区别、鄂西北地区疑似楚长城遗址不是楚长城的考古结论等四个方面,对鄂西北地区的长城文化资源进行考证,可以认为,鄂西北地区历史上可能出现过楚长城,但现在发现的疑似楚长城遗址是清代建造之防堵白莲教军的军事设施。  相似文献   

17.
在湖北境内的蜀道就是纵横延伸于川陕鄂豫数省、被近人称之为"南方丝绸之路"的汉水流域古盐道。这条大道既是人类生命起源和播迁的大道,也是人类文化与人类社会商业起源和发展的大道,同时,更是聚合东西、勾连南北各民族和经济文化的文化地理大道。由于其独特的政治经济、历史文化、军事地理地位,无论古今,都具有无限丰富和无比重要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8.
汉水文化史上八大文化整合现象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水中上游地区自古分属陕西、湖北、河南等不同的行政区域,文化差异性大,历史上有八大文化整合现象以不同的形式把汉水中上游地区整体粘合在一起,对整合汉水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