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永霞 《海外英语》2011,(6):247-248
弗洛伊德认为恋父情结核心内容是女孩子渴望代替母亲,占有父亲的爱。基于此理论,该文分析了简·奥斯汀的小说《爱玛》,并且发现女主人公爱玛具有恋父情结。爱玛的恋父情结主要体现在她对母亲两个层面的意义的替代:现实意义的和象征意义的替代。作者在故事伊始就确定了第一个层面:深爱着父亲的爱玛早早就成为庄园女主管,完成了对母亲现实意义的替代。故事情节的铺陈逐渐揭示出第二层面的意义:通过嫁给父亲的替代人奈特利先生并且让他入赘到哈特菲尔德庄园,爱玛成就了她对母亲象征意义的替代,从而使她的恋父情结得到满足。  相似文献   

2.
演变的憎恶——奥斯汀三部代表作中母亲形象的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国学者D·W·哈丁发现简·奥斯汀对母亲存在憎恶之情,因此在她的笔下母亲毫无可爱之处。并且,奥斯汀的这种憎恶是有节制的。但是通过系统分析奥斯汀三部代表作《理智与情感》、《傲慢与偏见》和《爱玛》中的母亲形象,本文发现用"有节制"来形容奥斯汀对母亲的憎恶并不确切。事实上,在这三部代表作中,奥斯汀的憎母之情经历了一个演变的过程,即从《理智与情感》中有节制,有掩饰的憎恶到在《傲慢与偏见》中毫无掩饰的宣泄,最终到《爱玛》中对母亲完全的漠视与忽略。  相似文献   

3.
Emma选读     
奥斯汀是19世纪英国最早发表现实主义小说的女作家。她20岁左右开始创作,共发表6部小说:《理智与情感》、《傲慢与偏见》、《曼斯菲尔德花园》、《爱玛》、《诺桑觉寺》、《劝导》。下面就节选《爱玛》的第一章与大家共同分享!  相似文献   

4.
《傲慢与偏见》是英语女作家简·奥斯汀的代表作,. 出版于1813年。作者简·奥斯汀1775年出生于英国乡间一个牧师家庭,她从未接受过正规教育,但从小博览群书;她创作了许多著名小说作品,如《理智与情感》、《爱玛》、《曼斯菲尔德庄  相似文献   

5.
恋父情结在心理学上指的是小女孩儿自幼年形成的亲近父亲、疏远憎恨母亲甚至与母亲竞争抢夺父亲的一种复杂的情感。《飘》的主人公斯嘉丽在其特有的家庭环境中成长,恋父情结使其对父亲亲近依恋,对母亲则是一方面敬畏崇拜,另一方面极力反叛的复杂且矛盾的情感。斯嘉丽幼年成长的家庭环境以及其与父母双方特别是母亲的情感和关系,是斯嘉丽的恋父情结形成的重要原因,这种情结对斯嘉丽的性格和爱情婚姻都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简·奥斯丁(JaneAustin,1775—1817)在短短的一生中一共写出了六部完整的作品。这些作品基本上都是“真实地描绘了自己所熟悉的生活”,①自然也包括婚姻。以《傲慢与偏见》为代表的前期小说,包括《理智与情感》、《诺桑觉寺》、《曼斯菲尔德庄园》、《爱玛》与以《劝导》为代表的后期作品有着明显的不同。她的前期小说主要以与女主人公相关的外部因素──财产、全钱及社会地位等方面作为婚姻的主要内容,是当时的英国妇女为了生存、生活而被迫利用婚姻向社会抗争的真实写照;而她的后期小说则明显地表现出女主人公从对爱情的物质方面…  相似文献   

7.
秦晨 《华章》2013,(15)
简·奥斯汀是英国著名的女性作家之一,擅长对复杂情感的描写以及对日常生活中普通人物的刻画。奥斯汀式理想主义爱情观和婚姻观经常出现在她的作品。她对女性地位、教育、婚姻和权力等问题进行深入探究。在奥斯汀的作品中,女主人公在其他男性角色的陪衬下,展现出独立坚强却同样也有性格弱点的女性形象。《爱玛》与《劝导》是奥斯汀女性主义的重要代表作,具有极其重要的研究意义。本论文从女性主义角度研究《爱玛》和《劝导》,着重对比分析两部作品的女性主义主题、女主人公形象的刻画、女主人公的反抗意识、以及这两部作品中奥斯汀式理想主义婚姻观的体现。  相似文献   

8.
《傲慢与偏见》是奥斯丁最为流行的一部作品。故事跌宕起伏,爱情婚姻关系错综复杂。《爱玛》被评论家认为是奥斯丁最为成熟的一部代表作,情节构思巧妙,引人入胜。通过分析比对这两部作品中女主人公的爱情与婚姻,可以看出奥斯丁本人逐步成熟的爱情婚姻观。  相似文献   

9.
简·奥斯汀擅长从女性心灵深处探寻女性成长的规律。在她的名作《爱玛》中,奥斯汀从多个层面呈现女主人公爱玛的成长。与此同时,简·奥斯汀进一步将教育的重要性引入爱玛成长过程,实现自我的救赎,从而确立了其小说中主人公特有的成长模式。从这个角度来说,《爱玛》是奥斯汀一部独特的女性成长小说。  相似文献   

10.
为了透过《理智与情感》看简·奥斯丁的婚姻观,本文在对《情感与理智》这部享誉世界文坛的作品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对书中的女主人公埃利诺和玛丽安两姐妹的性格进行了重点的研究,通过介绍她们在恋爱中的不同反应以及两个主人公在书中最后的结局将理智和感情所带来的不同结果体现了出来,以《情感与理智》这本小说的主要内容为出发点对简·奥斯汀的婚姻观进行了介绍,同时为了探究这种婚姻观形成的原因,对简·奥斯汀所生活的时代背景和奥斯汀的成长经历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傲慢与偏见》中的四起婚姻的比较,指出简.奥斯汀的完美婚姻观:爱情、金钱和理智是完美婚姻的基础和保障。  相似文献   

12.
简·奥斯丁是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英国杰出的女小说家。在其短暂的一生中,她继承文坛前辈的优秀传统,以卓越的才能和优雅的语言天赋,创作了六部传世名作,即《理智与情感》、《傲慢与偏见》、《曼斯菲尔德庄园》、《爱玛》、《诺桑觉寺》和《劝导》。本文对六个文本作全面观照,着重分析其笔下的牧师形象,概括其男性观念及所表现出的女性主义意识。  相似文献   

13.
简·奥斯汀是英国19世纪著名小说家,作品主要关注乡绅家庭女性的婚姻和生活,其中,《傲慢与偏见》最受读者欢迎,作品中的主人公伊丽莎白与达西的爱情与婚姻也是学者热议的话题。文章试图从博弈论的视角,分析奥斯汀小说《傲慢与偏见》中的婚姻博弈,以阐释奥斯汀在该小说中对人物婚姻的布局和意图。  相似文献   

14.
曲静 《文教资料》2009,(11):35-36
小说家简·奥斯汀的《傲慢与偏见》以男女主人公的爱情纠葛为主线,描写了五桩婚姻。本文通过对小说中人物婚姻的分析,探究简·奥斯汀理想的婚姻观,并指出了小说的现实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15.
婚姻与爱情是人类社会永恒的话题,论文从理智与情感两个角度,分析奥斯汀在《傲慢与偏见》中的婚姻观,那就是:恋爱婚姻与财产和社会地位相互关联,但恋爱婚姻不能简单地取决于财产和社会地位,理想的婚姻应当建立在既有理智的选择又有情感的诉求的基础上;而只用理智考虑的金钱婚姻和只求情感满足的肉欲婚姻是不可取的,更不可能拥有婚姻带来的快乐。  相似文献   

16.
简·奥斯汀(Jane Austen),英国18世纪末19世纪初著名女作家。她虽未进过正规学校,但在家中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她一生住在乡间,生活圈子比较狭小,但她对乡村生活,尤其对乡村中产阶级生活观察细致入微,这在她的六部小说中(《理智与情感》)(sense and Sensibility),《傲慢与偏见》(Pride and Prejudice),《曼斯菲尔德花园》(Mansfield Park),《爱玛》  相似文献   

17.
简.奥斯汀是英国19世纪一个著名的女作家。她在《傲慢与偏见》里,探讨了形形色色的婚姻,揭露了某些为金钱、权利而结婚,和把婚姻当儿戏的丑恶现象。并指出:只有将爱情与理智相结合才能缔结美满的婚姻。  相似文献   

18.
《傲慢与偏见》是英国著名女作家简·奥斯汀的一部经典的浪漫小说。它以男女主人公的爱情纠葛为主线,描写了四起不同的婚姻。文章旨在通过对四种不同婚姻类型的比较来探析简·奥斯汀的爱情婚姻观。  相似文献   

19.
随处可见、犀利辛辣的反讽是奥斯汀小说最为人津津乐道的话题,在她的代表作《傲慢与偏见》中,奥斯汀更是将这一艺术手法发挥到了极致。笔者是从《傲慢与偏见》中的人物塑造入手,就奥斯汀这一特殊的艺术方法的应用进行深入分析,以期有助于大家对奥斯汀作品语言和艺术特色的认识和了解。  相似文献   

20.
婚姻与爱情是人类社会永恒的话题,而在描写这类主题的作品中,简.奥斯汀的《傲慢与偏见》一直以来受到人们的喜爱。在这本书中,奥斯汀通过描写四对年轻人的婚姻与爱情,表达了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本文从爱情、金钱与个性三个角度,阐述了奥斯汀在《傲慢与偏见》中的婚姻观,那就是:恋爱婚姻与财产和社会地位相互关联,但恋爱婚姻不能仅取决于财产和社会地位,正确的婚姻应当建立在相互爱慕、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并且双方的性格也会对婚姻是否幸福产生影响。她既反对为钱而结婚,也反对轻率结婚,强调婚姻中感情因素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