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电视剧是电视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文化的熏染下,中国电视剧具有了其有别于其他国家电视剧的显著特征,本文试图从历史文化的角度,剖析出中国电视剧独特的审美特征与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2.
电视剧与历史叙事--对电视剧《太平天国》的文化批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静 《现代传播》2002,(6):68-70
本文试图清理电视剧《太平天国》在历史叙事中蕴涵的现时文化的诸多矛盾 ,探讨无法抗拒的全球化文化逻辑对当代中国历史电视剧的影响。以费孝通先生提出的“文化自觉” ,检讨中国电视剧建构的历史叙事进行艺术创造的可能性和方向 ,以及对保存中国文化传统和影视文化独立性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3.
司洪岳 《东南传播》2012,(8):113-114
历史题材类电视剧是中国电视剧中极具特色的一个类别,其创作题材与中国传统历史文化息息相关,因而自电视剧诞生之初,此类题材便备受专业人士的关注,而生长于传统文化下的收视大众亦对其青睐有加,尤其近年来,历史题材电视剧在大众中持续"升温"。针对这一现象,本文从电视剧市场的两大群体,即电视剧制作者以及收视大众两个方面分析此类电视剧热播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梁馨月 《视听》2016,(11):23-24
少数民族历史题材电视剧作为我国亟待保护的文化链条之一,对传统文化的传播和继承至关重要。本文通过对少数民族历史题材电视剧现状的分析,探索其文化视角下的基本属性与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5.
中国电视剧与民族叙事审美文化传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静 《现代传播》2002,(1):77-80
随着消费观、娱乐性、商业色彩的渗透和冲击 ,中国影视文化面对挑战。本方着重对中国电视剧所承继的民族叙事审美文化传统进行了历史和现实的观照 ,并通过对一些电视剧叙事文本的解读 ,分析了中国叙事审美传统在中国电视中存在的形态和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认为,历史题材电视剧成为当代艺术家精神投入的创造性作品,深受广大观众的热忱欢迎与潮流追捧,不仅在中国社会产生了广泛的传播力、影响力与共情力,还引起了专家学者的激烈争议与文化批评,其中《大秦帝国》《三国演义》《大明王朝1566》《雍正王朝》《走向共和》等是代表作品。优秀历史电视剧中蕴含着丰富多样的创作价值,这些创作价值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在追求艺术高质量时代,我们更要继承发扬优秀历史电视剧的创作理念,并发挥其重要的艺术感化与批评作用。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建筑,拥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和辉煌的建筑成就.本文从中国古代建筑历史文化的背景和韵意、表现特征等方面对中国古代建筑历史文化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8.
杨红玉 《兰台世界》2010,(12):59-60
中国古代建筑,拥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和辉煌的建筑成就。本文从中国古代建筑历史文化的背景和韵意、表现特征等方面对中国古代建筑历史文化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9.
蔡帛真 《新闻世界》2014,(2):167-168
中国古代人民从哲学、历史、人文等多个领域创造出古代色彩文化系统——"五色论"。近年来的历史题材电视剧不仅追求对历史原型的准确还原,同时更注重了传统艺术文化的历史再现。本文结合多部电视剧的剧情内容,分析历史电视剧中色彩文化在权力生产与阶级序列上的艺术实践。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电视湘军崛起的背景下,湖南本土制作或参与制作的以历史题材为主的一系列质量较高的电视剧,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征.湖南历史题材电视剧的创作理念和审美表现体现了湖湘文化与历史想象的整合,形成了"沉雄顿挫"的创作风格.其创作的独特性既标志了湖南电视剧在国内电视剧领域中的重要地位和影响,又为我国当今历史题材电视剧的创作提供了多方面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冷凇 《声屏世界》2012,(3):17-19
面对人口十几亿、电视台千余家、经济飞速发展的泱泱电视大国,梳理中国电视文化时便不能不顾及新的历史语境和文化语境而自圆自说,要清醒地认识到后现代主义对中国电视审美文化潜移默化的渗透与影响。无论在电视还是其他文化艺术领域,后现代主义的表现永远不是一成不变的具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在讲述中国现代革命历史上表现出独特且日趋成熟的风貌。这类电视剧从叙事形式上看,在强调现代审美方法的运用的同时,注重对民族文化资源的挖掘和借鉴;从叙事肌理上说,以家国思想的伦理化表达,在个体、家庭和国家三个层面上形成历史表达的连续性;从文本意义生成上说,围绕人民性和党性的一致性展开国家政治认同的建构。  相似文献   

13.
要让世界读懂今天的中国,必须读懂中国的历史文化.本文立足国际传播学,以历史文化的国际传播为研究对象,采用量化统计,对比分析的方法,从传播媒介、传播内容、传播力度等方面进行观察与讨论,探求中国历史文化的国际传播策略,为把握好基调,更好地推动中华历史文化走出去、走进去,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京杭运河始于秦,兴于隋,盛于唐宋,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工程之一,运河以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被誉为“古代文化长廊”、“古代科技库”、“名胜博物馆”、“民俗陈列室”,其历史遗存是研究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绝好实物资料,是中国享誉世界的重要历史人文景观,是中国悠久文明的历史见证。  相似文献   

15.
民族文化传承中档案资源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在自己发展的长河中,形成了优良的历史文化传统。这些传统,随着时代变迁和社会进步得到扬弃和发展,对当今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刻的影响。记录着中国悠久历史和璀璨文化的档案资源,是无法与中国历史传统、中华民族文化相隔绝的。我们需要置身于历史文化传统大环境中,对档案资源的建设问题进行理性的思索。在全球文化出现均质化趋势的今天,如何理解和认识文化的多元性与民族性?如何把握档案在民族文化传承中所扮演的特殊角色?如何从民族文化传承的角度去规划档案资源建设?本文立足于这些问题展开论述。一、…  相似文献   

16.
周玉乔 《视听》2022,(2):44-47
历史题材电视剧《清平乐》以宋仁宗赵祯为主角,演绎了宋人群像,表现了传统文化影响下角色因关系失衡而陷入的文化困境,全面细致地构建了宋仁宗以"平衡"思想为核心、以"天下平宁"为导向的政治哲学,对传统文化进行了从"民本"到"人本"的价值重塑.传统文化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可资汲取的重要资源."平衡"思想启发我们...  相似文献   

17.
孔永红 《兰台世界》2016,(6):105-107
中国历史论著卷帙浩繁,虽穷毕生精力也难读其万一。但中国历史蕴含着丰富而又优秀的文化资源,值得汲取和借鉴。吴泽先生是对历史的教育和普及作出重大贡献的学者之一,一方面,吴泽认为历史的教育,是传播历史文化的重要途径,所著《中国社会简史》成为青年学者和普通大众的学习教材,在社会上广泛流传;另一方面,吴泽还考察了历史通俗读物,认为演义与小说有着不同的内涵,并希望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文学理论和史学理论,谱写出一部具有传统民族风格的中国历史通俗演义,供社会普通大众阅读等等。吴泽对历史教育与普及的关注、践行、支持和建议,值得深思,具有积极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8.
历史是人创造的。人创造历史总是在一定的思想文化指导下进行。本文主旨就是研究思想文化在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一体现在传统思想文化中的两种主要精神从理论价值、历史作用以及现实意义三方面考虑,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可以划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体现人文精神,另一部分  相似文献   

19.
我们常说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实际上,我国少数民族文化在中华文化的整体构成和发展延续中都曾出现令人担忧的局势。在电视剧市场红海中,以少数民族为底色的传奇故事,民俗风情,文化符号找到了与商业嫁接的可能性,在同质化严重的市场中,少数民族题材的电视剧发展意义非凡。在电视剧面临市场艺术双重考验的前提下,对于少数民族历史传奇电视剧的讨论显得愈有其价值和意义。随着国家政治环境不断宽松,新的剧作人物观念悄然形成。影视作品中正面形象去神化的塑造趋势使传统"高大全"的扁平人物形象逐步退出历史舞台。同样,反面人物的形象塑造也呈现出对"人"的价值判断和内心精神世界的关注与思考。本文对少数民族题材历史传奇电视剧的反面人物塑造进行相关论述。  相似文献   

20.
现如今,戏说历史电视剧已经成为一种时尚潮流,掀起了一浪高过一浪的热播现象,由此也说明当下社会已成为电子媒体传播为主要手段的大众传播的天下.本文基于传播角度对戏说历史电视剧进行分析,对这种热播现象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