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企业转换经营机制,走向市场,依附于企业的企业报也必定要走向市场.如何走向市场?有两种作法,或两种观点.一种是,弱化企业报性质,走办社会报纸的路子,跻身报业市场,参与竞争.另一种是,坚持企业报性质,面向社会,按新闻规律办报纸,按市场规律搞经营.两种观点,两种作法,都以走向市场为目的.但从企业报这一特定报种分析,二者并不是“殊途同归”,而是“分道扬镳”.  相似文献   

2.
鲁贺  李曦 《新闻传播》2004,(5):70-70
所谓“体制外”报纸主要指晚报、早报及都市类报纸。这类报纸最初定位于“市民生活报”,主要是针对当时中国在计划经济下如何走向市场、在市场中生存和发展的现实情况提出并创立的。  相似文献   

3.
《平度日报》创刊于1980年6月1日,1993年前一直是周二报,过的是计划经济下靠财政维持生计的日子。自1993年,经过5年多的改革,当年的周二报已经发展成日报,发行量一直在3万份以上,在全省县市报中名列前茅,初步走出了一条以报纸为龙头,以广告、印刷、印刷物资经营、电脑经营和信息经营为支柱的报纸产业化之路。1998年,报纸荣获全省“十佳报纸”称号。只有解放思想,才能抓住机遇报纸要走向市场,特别是县市级党报要走向市场,比大报、城市报有更多的困难。我们认为这困难那困难,主要是思想障碍所造成的困难。发行靠党政,花钱  相似文献   

4.
一张报纸,特别是一张曾带有浓厚计划经济印记的报纸,要走向市场,就得实现经营的市场化,办报思维的与时俱进以及办报理念的创新。《大庆油田报·都市生活》的发展历程表明,只有从实际出发不断探索,更新观念,创新理念,才能不断提高办报质量,提高报纸的影响力,从而打开市场的大门,闯出市场化经营的新路。  相似文献   

5.
随着新闻出版体制改革的深入,报纸走向市场已成必然。在这个过程中,党报如何能够在市场中站稳脚跟,吸引读者、打动读者,增强报纸阅读率就是党报走向市场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市场化需求要求深度报道先行。  相似文献   

6.
梁敏俐 《新闻知识》2003,(12):48-49
报纸作为一种传媒,实行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必须走向市场。时下全国报纸已逾2000家,市场竞争已达白热化程度。而报纸要在这种竞争中立足,关键在于其广告经营的效果,因为报纸是要依靠广告才能够生存的。下面我们以优秀报纸的广告经营为例,对其广告经营中的一些有效途径作点探讨。  相似文献   

7.
一张报纸,特别是一张曾带有浓厚计划经济印记的报纸,要走向市场,就得实现经营的市场化,办报思维的与时俱进以及办报理念的创新。《大庆油田报&;#183;都市生活》的发展历程表明,只有从实际出发不断探索,更新观念,创新理念,才能不断提高办报质量,提高报纸的影响力,从而打开市场的大门,闯出市场化经营的新路。  相似文献   

8.
报纸是“新闻纸”,历来以发布新闻为主要职能。为什么近年来报纸总量骤增,这一职能却相对衰减了呢?细究起来,原因大致有三: 其一:“决策人”的注意力走偏。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后,报纸走向市场的呼声甚高。面对经费紧张、竞争激烈的现实,一些报社领导人把注意力重点转向了经营,或转向颇具市场竞争力的周末版及专刊的开发。一时间,扩版成风,广告大战,“周末”蜂起,专刊林立,在这繁荣的声浪中,报纸的知识性、趣味性确实明显增强,但是“报纸杂志化”的趋势却开始露头,新闻性相对减弱。在一些地方,“消  相似文献   

9.
中国的报业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一批报纸纷纷走向市场。在走向市场的过程中,华西都市报把是否加强舆论监督提高到事关报纸走向市场成败的战略高度而常抓不懈,把搞好批评报道、提高批评报道艺术作为新闻改革的突破口和“试验田”。现在,加强舆论监督,已成为报纸迈向市...  相似文献   

10.
承认报纸是商品,把报纸推向市场,对于文化娱乐类的报纸来说,并非难事。实际上这一类报纸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就进入了市场。但是对相当数量的党的机关报来说,究竟如何走向市场?党报在走向市场的进程中,如何把握好基调、主调和格调,如何处理好几个方面的界限关系?这些课题已经非常现实地摆在了我们面前。  相似文献   

11.
龙和南 《传媒》2002,(12):26-27
中国报业走向市场、从事产业化经营应该说不过20来年,但在这期间却创造了非凡的成就,无论是报纸的种数,还是报纸的发行量,都获得了巨大的增长。近几年,中  相似文献   

12.
元平英 《新闻三昧》2004,(10):40-41
在报纸改革的浪潮中,企业报逐步走向市场,全社会对报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样的形势下,企业报副刊编辑如何经营自己的版面,就成了亟待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报纸走向市场,越来越成为人们的共识。报纸应当走向市场,也必然走向市场。这是形势发展的需要,是市场经济的需要。本文探讨的是与报纸走向市场有关的几个具体问题。  相似文献   

14.
当前,我国报业正在走向市场,许多报社已经从提高认识、更新观念阶段,发展到实际操作、参与竞争阶段。报业如何走向市场?我认为应做好“三个围绕”的文章,即:围绕市场转,围绕读者转,围绕效益转。围绕市场转,按市场要求办。市场运行有其自身规律。只有遵循这个规律,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主动。报纸也是商品,既然是商品,就必须按照商品经济规律运作。当然,报纸作为特殊商品,还要遵循一些特殊规律。《申江服务导报》是解放日报社去年新创办的一份生活服务类报纸。该报创刊前,编辑部从报社给他们的500万元开办费中拿出120万元用  相似文献   

15.
报纸是一种特殊商品,既有物质属性,也有文化属性,报纸经营既要讲经济效益,更要讲社会效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报纸的营销,即发行必然要走向市场。因此,报纸的生产环节和流通环节都要遵循市场经济的市场法则,既要讲竞争,又要讲诚信;既要讲营销技巧和发行策略,又要讲以信用为本,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既要注重经济效益,更要注重社会效益:既要以巧取胜,更要以诚取胜。  相似文献   

16.
王少军 《新闻世界》2009,(7):123-124
目前全国有13家省级党报办有“农村版”。比较有影响、日子相对好过的多是那些初步走向市场的报纸,而这些农村版的一个共同点就是在报纸的“实用性、服务性”上下了功夫。可以肯定地说,农村版服务读者的水平、质量、广度、深度以及服务方式决定了报纸与读者的距离,影响着报纸走向市场的程度。现结合多年来的观察,谈一谈党报农村版的定位取向。  相似文献   

17.
平民化背后的媚俗倾向——对都市报报道风格的反思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张莺 《当代传播》2001,(4):85-86
90年代中期,中国的报业市场继“晚报热”之后,又兴起了“都市报热浪”。何为都市报?都市报是以报道都市生活为特色,“定位市民、彻底走向市场的城市报纸,即市民新闻报。”…….  相似文献   

18.
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办报人大胆解放思想,转换新闻观念,增强市场意识,提高报纸质量,既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也是报纸走向市场的内在要求。当前办报人转换新闻观念,增强市场意识,主要是树立和增强商品意识、信息意识、质量意识、竞争意识。  相似文献   

19.
我从事报纸编辑工作多年,对报纸编辑业务积累了一些经验,对编辑业务中的酸甜苦辣,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当好报纸编辑,办好“走向市场”的专业报纸等方面感触颇深。  相似文献   

20.
纵观目前的报纸市场,形势不容乐观——各种报纸的名目和版数越来越多,但报纸质量却与此成反比——越来越低。如何把报纸办到读者心坎上,我认为很重要的一点应该是:树立精品意识,实施精品战略。 随着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报纸已愈来愈走向市场,它无时不在接受市场的检验,接受读者对它的评判。在这种情况下,办报人员更需有精品意识、精品战略,才能使自己的报纸在激烈的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