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世纪中叶,距今140年以前,正当资本主义步入自己的“黄金时代”,资产阶级举着香槟酒和葡萄酒为资本主义的“永恒”而干杯的时候,无产阶级已经作为一个“自为的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虽然它还未成熟到能够夺取政权和掌握政权的程度。年轻的无产阶级思想家马克思和  相似文献   

2.
第一章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 名词解释 过渡时期:从无产阶级专政建立时起,到无产阶级用不同的方式把资本主义私有制和个体劳动者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使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基本建立止,这段时期叫做从资本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需要这个过渡时期是由客观经济条件:决定的。 赎买:是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对资产阶级的生产资料采取有偿办法实行国有化的政策。实行赎买政策可以更好地利用资本主义工商业,有利于国计民生,有利于对资本家的政治思想改造。  相似文献   

3.
一、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启迪 马克思、恩格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运动,提示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他们认为无产阶级夺取政权至少要有两个条件:一是资本主义灭亡,社会主义胜利要以高度发达的生产力为基础;二是资本主义的灭亡与社会主义的胜利必须在全世界同时实现,至少在英国、美国、法国、德国等生产力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实现。依据上述条件,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以后,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国家进行了设计──即建立一个实行公有制、平均分配、计划调节的社会。 列宁发…  相似文献   

4.
一马克思关于过渡时期的理论是产生在垄断前的资本主义时代,并且是建立在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基础之上的。当时,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社会主义革命必须在所有资本主义国家,至少在几个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中同时才能取得胜利。他们认为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不可能立即建立社会主义社会,需要一个革命转变时期或过渡时期,这个时期的国家只能是无产阶级的革命专政。  相似文献   

5.
1921年中国共产党在上海诞生了,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中,在许许多多方面继承、坚持、捍卫、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主义作出了重要贡献。本文仅略谈毛泽东思想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两个问题。 一、毛泽东思想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无产阶级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而建立自己的统治”①,列宁在《国家与革命》中指出:“资产阶级国家用无产阶级国家(无产阶级专政)代替,不是通过‘自行消亡’。根据一般规律,只有通过暴力革命。”②因此,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夺取国家政权,翻身和解放的根本道路,这是无产阶级革命的一般规律。 马克思在资本主义发展时期认为,无产阶级革命不可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胜利,而要在大部分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取得胜利。恩格斯在《共产主义原理》一文中指出,共产主义革命不能单独在某个国家内发生,“单是大工业建立了世界市场这一点,就把全球各国的人民,尤其是各文明国家的  相似文献   

6.
面对 19世纪末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恩格斯从两个方面探索了新的历史条件下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新方式。一方面指出 :利用资产阶级民主制和普选权进行合法斗争是“一件新的武器———最锐利的武器中的一件武器”。另一方面 ,恩格斯依然强调“无产阶级不通过暴力革命就不可能夺取自己的政治统治 ,即通往新社会的惟一大门”。恩格斯的这些探索对 2 0世纪东西方的社会主义运动都产生深远的影响。 2 0世纪东方的社会主义运动沿着暴力革命的路径继续探索 ,用暴力手段打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 ,取而代之的是无产阶级国家政权。本文称这种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方式为“制度代替”方式。西方社会主义运动则沿着利用资产阶级民主制和普选权的路径向前探索 ,并建立了适合西方国情的理论框架。本文称这种代替资本主义的方式为“价值代替”方式。这两种方式将在 2 1世纪的社会主义运动中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7.
(一) 一九二○年,列宁写道:“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社会主义者应怎样进行斗争,这并不是困难的任务,并且它早已解决了。怎样想象出一个发达的社会主义社会,这也不困难。这个任务也巳经解决了。”(《列宁全集》第30卷第299页)列宁讲的发达社会主义社会,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中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以及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后得出的结论。它是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中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以后,经过短暂的过渡时期,进入的社会主义社会。发达的社会主义社会有哪些特征呢?从马列主义的经典著作中来看,我认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既能动地反映社会存在 ,又必然能动地作用于社会存在。它在推动社会主义向前发展的历史运动过程中 ,发挥着多方面作用 ,其基本功能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 促进生产力发展  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马克思、恩格斯早就指出 :无产阶级在夺取政权和实行了对资本的剥夺以后 ,必须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列宁在十月革命后也明确指出 :“无产阶级取得国家政权以后 ,它的最主要最根本的利益就是增加产品数量 ,大大提高社会生产力。”( 1) 社会主义是一种高于资本主义的社会形…  相似文献   

9.
由革命导师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之一。它科学地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客观规律,阐明了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必然性和必要性,研究和解决无产阶级如何夺取  相似文献   

10.
面对19世纪末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恩格期从两个方面探索了新的历史条件下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新方式,一方面指出:利用资产阶级民主制和普选权进行合法斗争是“一件新的武器-最锐利的武器中的一件武器”。另一方面,恩格斯依然强调“无产阶级不通过暴力革命就不可能夺取自己的政治统治,即通往新社会的惟一大门”。恩格斯的这些探索对20世纪东西方的社会主义运动都产生深远的影响,20世纪东方的社会主义运动沿着暴力革命的路径继续探索,用暴力手段打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取而代之的是无产阶级国家政权,本文称这种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方式为“制度代替”方式。西方社会主义运动则沿着利用资产阶级民主制和普选权的路径向前探索,并建立了适合西方国情的理论框架,本文称这种代替资本主义的方式为“价值代替”方式,这两种方式将在21世纪的社会主义运动中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11.
中学八、九年级近代史课程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马克思和恩格斯发现了作为资本主义掘墓者和共产主义社会创造者的无产阶级的世界历史作用。无产阶级的出现和发展壮大是人类社会历史上的重要一页,历史科学应该首先对它加以注意。对无产阶级在资本主义社会里的状况和无产阶级的阶级斗争进行详细的研究,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制定科学共产主义理论的出发点。教师在说明无产阶级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的政治地位和经济状况的时候,应该告诉学生:无产阶级不仅仅是一个受苦的阶级,他同时也是一个为谋求自身解放而斗争的阶级。正如列宁所教导,战斗着的无产阶级能够“自已援助自己”。高年级学生应该对工人阶级和工人运动的各种组织形式以及对工人运动从破坏机器到为建立无产阶级  相似文献   

12.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伟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创立的。马克思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贡献是伟大的和多方面的。马克思是无产阶级的思想家,他认为自己毕生的任务就在于从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出发,科学地分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阐明无产阶级作为资本主义掘墓人和新的共产主义社会建设者的伟大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认为,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胜利的—条道路,但是也不排除通过和平道路取得政权的可能性。1847年,恩格斯在《共产完义原理》中指出,“能不能用和平的方法废除私有制?答:但愿如此,共产主义者也会是最不反对这种办法的人。”①1872年9月8日,马克思在荷兰阿坶斯特丹大会发表演说:“工人总有一天必须夺取政权,……但是我们从来没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共产党宣言》,作为无产阶级革命政党公开说明自己的观点、目的和意图的“周详的理论和实践的党纲”,以新的世界观叙述了“关于共产主义新社会的创造者无产阶级所负的世界历史使命的学说”。而“马克思学说中的主要的一点,就是阐明了无产阶级这个社会主义社会创造者的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作用”。正是无产阶级推翻旧制度、建设新社会的革命作用符合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要求,注定了资本主义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同样不可避免的历史命运。因此,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谱写的这曲共产主义的歌中之歌,开辟了无产阶级解放斗争走向胜利的光辉前程。  相似文献   

15.
1871年法国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在巴黎建立工人革命政府以后,对无产阶级专政机构和企业、事业单位中工作的一切公职人员实行了崭新的薪金制度。在我国国家职工的工资制度进行重大改革的过程中,重温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对“巴黎公社薪金制”的阐述,深刻领会“巴黎公社薪金制”的实质精神,对于我国国家职工工资制度的改革与创新有重要启发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一、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必须创新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关于未来社会国家的设想主要内容有两点:一是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即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讲的从资本主义社会向共产主义第一阶段(社会主义社会)过渡时期的国家是无产阶级专政;二是生产资料归全社会所有。不仅消灭了剥削阶级,而且消灭了阶级和阶级差别,也就不需要国家这种实行镇压的特殊力量了,即消灭了作为国家的国家,社会主义仍存在的“国家”,不是本意义上的国家(政治国家),而是“非政治国家”,国家实行阶级统治的政治特征不复存在。实践经验已证明,马克  相似文献   

17.
一、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必须创新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关于来来社会国家的设想主要内容有两点:一是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即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讲的从资本主义社会向共产主义第一阶段(社会主义社会)过渡时期的国家是无产阶级专政;二是生产资料归全社会所有。不仅消灭了剥削阶级,而且消灭了阶级和阶级差别,也就不需要国家这种实行镇压的特殊力量了,即消灭了作为国家的国家,社会主义仍存在的“国家”,不是本意义上的国家(政治国家),而是“非政治国家”,国家实行阶级统治的政治特征不复存在。实践经验已证明,马克思对政治国家的消亡进程设想过于急速,没有预  相似文献   

18.
(一) 按照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设想,社会主义革命将同时在几个或所有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取得胜利。在他们看来,社会主义的任务“仅仅在于把生产资料转交给生产者公共占有”。(恩格斯:《德法农民问题》,《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第302、303页)。而这种生产者的公共占有的形式,则表现为单一的国家所有制,如同他们在《共产党宣言》中明确指出的那样:“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地增加生产力的总  相似文献   

19.
综述邓小平同志的用人思想唐琦玉用人问题,历来被马克思主义者所重视。马克思、恩格斯揭示了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客观规律,指明了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解放道路,他们也全身心地观注着无产阶级使用、“造就全面发展的人”,以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列宁在领导俄国...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来,在研究马克思的不断革命思想时,有同志提出了这样一些看法,说无论马克思或恩格斯把不断革命的概念,始终只用于民主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除此而外再没有在任何别的意义上使用过它;说马克思的不断革命仅仅是无产阶级政治革命的一种策略,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不断革命就再不适用了。我们认为,这些说法都值得商榷。不断革命,或者说不停顿的革命,是马克思最早在1843年写的《论犹太人问题》一文中提出的。在这篇标志着马克思成为共产主义者的著名论文中,马克思认为,只有“宣布革命是不停顿的”,才能使社会摆脱私有制和金钱的统治,实现人类的解放。继而,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844年写的《神圣家族》一书中,又一次使用了不断革命的概念。但是,第一次比较系统论述马克思的无产阶级不断革命思想的,则是《共产党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