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宗教与人的关系十分密切;宗教化渗透进入了人类化的各种领域;宗教获得这种力量的原因在于宗教解决了人对终极问题的关注。人的定义是个众说纷出的话题,本以宗教与人的终极关注问题为视角点,给出了一种关于人的新的定义。  相似文献   

2.
美国宗教学家密尔顿·英格给宗教下的定义是:“人们藉以和生活中的终极问题进行斗争的信仰和行动的体系。”弗洛伊德曾经说:“宗教必须能驱除自然界的恐怖,必须能缓和人和残酷命运的关系,必须能补偿社会文化所强加的苦难和匮缺。”宗教根本上是一种心理体验或者自我心理愉悦,宗教于人的心理需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3.
从宽泛意义上说,人与宗教的关系是人与自己世界观的终极者的关系,因此这种关系具有一种必然性。人生存的过程性质,决定了人与宗教关系的变动不居和复杂性,并且,只有终止这种生存过程,才能从根本上消灭人与宗教的关系。人与宗教关系的质量取决于世界观的终极者定位,只有把宇宙的终极者作为自己世界观的终极者时,人才能获得最大实现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4.
综观历史上对"宗教"所下的定义,不下数千种.但从本质上说,宗教到底是什么呢?她是不是会伴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的发展而最终消逝于世呢?本文将宗教理解为精神上的"终极关怀".就形式而言,宗教是历史的产物,在人类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消亡;但就本质来说,宗教是"终极关怀",她将伴随整个人类社会.本文通过对马钰入道的个案分析,来探讨宗教存在的长期性.  相似文献   

5.
唐君毅是现代新儒家代表人物之一,是文化思想界的巨子,一生以儒学为文化研究与生活生命之旨归。他通过对宗教意识的重新界定开发出了一种即内在即超越的新宗教精神,并以儒学为本位以求建立一种世界新宗教,以为人们寻求一种安身立命之道,表现了他关注终极生命安顿的人文诉求。  相似文献   

6.
论宗教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宗教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然存在的客观现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特征之一.两者之间既有相容性,又有不相协调的方面.宗教对终极关怀问题的关注,以及它的道德教化作用,都依然有现实意义,但是宗教的消极意义也不容忽略.  相似文献   

7.
在人类社会世俗化的进程中,永恒的幸福始终是人们不懈追求的终极目的,而实现这一目的则是对人类终极关怀和终极意义的找寻和追求.随着科学和理性的发展,人类逐渐废黜了传统基督教信仰中一直以来作为人类终极关怀的超验的上帝,甚至高呼"上帝死了".然而在完全世俗化的今天,在"上帝之死"时代,人类应该如何寻求自身存在的终极意义和终级关怀?美国新教神学家加布里尔·瓦哈尼安独特地从宗教-文化的角度提出人类应该通过文化的革命,超越"上帝之死"的文化困境,关注"现世",追求作为"此世超越性"之典范的耶稣基督,从而追求人类存在的终极意义.  相似文献   

8.
美国宗教与政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美国是一个基督教国家。上帝是美国文明的终极依托。美国人把自己的事业看作上帝赋予的神圣使命。关国宗教是为政治服务的工具。恩典契约是美国民族的终极关怀。社会契约是美国人际关系的锁链。学校是传承美国基督教文明的摇篮。传教布道是传播美国文化的手段和途径。公民宗教是美国民族统一道德和国家意识形态。美国宗教与政治的关系是体悟美国文化的钥匙。  相似文献   

9.
作为文化形式的哲学与宗教,从产生动因看,两者都是满足人类精神需求的产物."终极实在"是两种文化形式蕴涵的永恒主题,但两种"终极实在"在表现方式、合理性及满足人类思维机能自由发挥的作用方式等方面都有区别.哲学与宗教都来自共同母体--原始神话,但由于产生的时代不同,决定了两者有许多区别.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中,两种文化形式既相互利用、相互促进,又彼此对立,相互竞争,表现出了在不同时期的一些不同特点.  相似文献   

10.
史铁生的作品中洋溢着深厚的宗教文化精神,尤其是对基督教文化的言说成为他作品中的一大亮点。在他的作品中,有着对人本的困境的关注,更有着对救赎的终极眷注。  相似文献   

11.
宗教信仰的本质是人们对真、善、美等最高价值理性存在的信仰,人的本性特征之一在于对自己有限性的超越,在于对最高价值理性等超越性的不懈追求,宗教的直观表象性特征易于满足人们对终极关怀这一超越性追问的需要。处于转型时期的中国社会必须重新评析宗教的本质,科学引导宗教健康地发展,有效利用宗教的社会教化功能。  相似文献   

12.
弗洛伊德关于宗教起源的心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宗教是人类精神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反映了人类对终极关怀的思考。而关于宗教的起源问题,则历来是学界争论较为激烈的一个问题。本文主要从心理学的角度,着重介绍了以弗洛伊德为代表的精神分析学派在这一问题上的独特视角。根据弗氏的观点,宗教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原始人的图腾崇拜,而这些又是人类潜意识中"俄狄浦斯情结"的产物。  相似文献   

13.
哲学诉诸理性,宗教诉诸信仰,科学诉诸实验。冯友兰先生对中国传统文化作了深刻的理性剖析后,认为宗教建构在迷信与形象思维基础之上,与科学相悖离,所获得的境界低于哲学的境界。于是,提出了以“哲学代宗教”的观点。这是中国文化史上一次重大的突破与发展。但笔者认为,他的观点是值得商榷的,“以哲学代宗教”在当下的境遇里,缺乏必要的社会和思想上的普世基础。在成事在人,谋事也在人的情况下,哲学是代替不了宗教的。哲学与宗教的关系应该是各司其职,在不同领域里给人们予温情脉脉的终极关怀,为人类精神提供“安身立命”之所。  相似文献   

14.
道教创教初期,奉老子为至尊的天神和祖师,并以老子的“道”为最根本的教理,庄子其人其书很少受到道教信徒的关注。但是,《庄子》在道教的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从道教的根本教理、信仰体系和方术三个方面探讨《庄子》对其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对认识的真正清晰的认识,必须从定义与诠释两个方面着手。从定义方面而言,认识不只是简单的反映,而是在生活中通过获取信息,对信息进行理性为主的加工改造,达到对对象的形象、观念性把握,以及更进一步通过一系列复杂的思维创新、再造出一个未知的形象———观念世界,并在生活中加以运用与验证的整个活动过程。同样,对认识的诠释也需要从生活的角度来进行。认识是生活的意识表现之一,生活是认识的基础、起源、全部的内容和最终的目的。认识论就是认识的生活论。  相似文献   

16.
自然科学家与宗教的关系成为时下的一个热门话题,"科学家信教"甚至成为那些护教学者的"杀手锏"。这正有力不过地表明了,科学的巨大飞速发展已经确实使得宗教的地位江河日下,宗教已经沦落到要攀附科学来谋传播,靠科学家的青睐而求生存,昔日至高无上的主宰不得不向"奴婢"低眉屈膝。"科学家信教"这一"杀手锏"其实是虚假的,因为没有一个自然科学家是依靠其宗教信仰而取得科学成就的,宗教信仰在科学家的科研活动中根本起不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简析科学家的宗教情结--兼论科学与信仰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学家的宗教情结是指科学家信仰宗教或者具有宗教情怀。在科学史上,大多数西方科学家都具有宗教情结。科学家的宗教情结主要表现为科学家信仰宗教和宗教精神及宗教情怀支配着科学家的人生。产生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根本的原因是人类精神生活的需要与宗教精神的契合,科学和宗教之间的某种一致性,科学自身的局限性和负面影响等。科学家宗教情结的本质是人类的形而上追求或者说终极关怀,反映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之间的互补性。科学家的宗教情结对于科学家的人生和科学活动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8.
卡西尔的符号学美学从人类文化学的角度出发,把艺术看作是一种人类文化符号形式。并赋予人功能性的定义,认为人是创造文化符号的动物,宗教、神话、语言、艺术是人类符号活动结果,是文化的不同符号表现形式。其中艺术作为人类文化符号形式之一,有其独立自主的价值。它通过能动的直观,借助感性形式,将对象世界客观化,发现符号背后的深层意味。  相似文献   

19.
简要回顾了我国传统民歌的发展史,阐述了民歌和民族声乐艺术应该将民族和通俗有机结合,借鉴西洋先进的声乐知识,在民歌作品和表现形式上进行创新,形成一种全新的民族艺术风格,以满足不同层次人们不断增长的文化需求.  相似文献   

20.
丹尼尔·贝尔是美国著名的哲学家和社会学家,《资本主义文化矛盾》是构成其综合思想体系的关键著作之一,它把宗教问题作为其支撑论点。对贝尔的新宗教观进行系统的梳理,有益于当代人生的终极价值和意义问题的研究和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