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例1 体积是1厘米~3的小钢球有多重?把它投入水银里,当它静止不动时受到的浮力多大?(取g=10牛/千克) 错解:钢球重 G=mg=ρ_钢gV =7.9×10~3千克/米~3×10牛/千克×1×10~(-6)米~3 =0.079牛。 钢球受到的浮力为 F_浮=ρ_(水银)gV_排=ρ_(水银)gV =13.6×10~3千克/米~3×10牛/千克 ×1×10~(-6)米~3 =0.136牛。 分析:处理有关浮力的计算题,需注意的问题之  相似文献   

2.
物理习题千变万化,但是某些问题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共性。突破一个典型问题,抓住共性进行分析,可以顺利地解决一类问题。请看下面典型例题。 例:体积为100厘米~3。的木块浮于水面,露出水面部分的体积为40厘米~3(g取10牛/千克),求: (1)木块受到的浮力为多大? (2)木块的质量为多少? (3)若将其投入某液体中时,浸没在液体中的体积变为75厘米~3,该液体的密度为多大?(湖南省98年初中毕业会考试题)。 分析与解答: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列出: 代入已知条件得:F_浮=1.0×10~3千克/米~3×10牛/千克x 60 x10~6米~3=0.6牛。根据漂浮在液面上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受到的重力的道理,可得到:G_水=F_浮=0.6牛,且G_水=m_水 g。  相似文献   

3.
例 1 月球对它表面附近的物体也有引力 ,这个引力大约是地球对地面物体引力的 1 /6,一个连同随身装备共 90千克的宇航员 ,在月球上重多少牛 ?(初中物理教材第八章习题第 4题 )解法一 :∵ 90千克× 1 /6=1 5千克∴G月 =mg =1 5千克× 9.8牛 /千克 =1 47牛解法二 :∵G月 =16G∴G月 =16mg =90千克×9.86牛 /千克 =1 47牛评析 :解法一和解法二结果虽然相同 ,但解法一是错误的。因为质量无论在地球上还是在月球上 ,都是不变的。例 2  1厘米3的水里含有 3.35× 1 0 2 7个水分子 ,一个水分子的质量有多大 ?解法一 :①一个水分子的体积V …  相似文献   

4.
题目:如果木块密度是0.5×10~3kg/m~3,那么1dm~3 木块在水中最多能托起多重的铁块而不下沉?(ρ铁=7.9×10~3kg/m~3) 错解:木块全部浸入水中受到的浮力是  相似文献   

5.
一、生搬硬套致误例1一桥墩在河水中的体积为20米~3,其所受浮力多大?错解F浮=ρ水gV排=1.0×10~3千克/米~3×9.8牛/千克×20米~3=1.96×10~5牛.剖析误解的原因在于没有弄清浮力的实质,生搬硬套阿基米德原理公式.浮力是浸在液体里的物体上、下两表面所受压力的差,方向向上.桥墩扎在河床中,下表面与河床紧密接触,不受水对它的向上的压力,因此不存在压力差,故所受浮力为零.二、主观臆断致误例2有一边长为10厘米的正方体铁块,浸没在桶里的水中,铁块受的浮力是多少?错解铁块在水中下沉至与桶底密接,下表面不受水向上的压力…  相似文献   

6.
力学检测题一、填空题1、单位换算:(1)54千米/时=——米/秒.(2)350毫升=——、米~3.(3)0.8克/厘米~3=——干克/米~3.(4)3.8厘米汞柱=——帕.2、甲同学的体重为490牛,他的质量为——千克;乙同学的质量为60千克,他的体重为——牛.  相似文献   

7.
一个题目往往有多种解法,用不同的正确解法求出一题目的答案,可谓殊途同归。请看下面这道题目: 容积为2立方米,高为1米的容器,盛满某种液体,所盛液体重为15680牛。求容器底所受液体的压强,(不计容器厚度) 解法一 液体的质量 m=G/g=15680牛/9.8牛/千克=1600千克。 液体的密度 ρ=m/V=1600千克/2米~3=0.8×10~3千克/米~3。 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 P=ρgh =0.8×10~3千克/米~3×9.8牛/千克 ×1米 =7840帕。  相似文献   

8.
在应用物理定律、公式解决实际物理问题时,常遇见某些物理量保持不变,只需研究其中某两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此时可以将已知量与未知量建立成比例关系来解决物理问题.这种方法称之为比例法.下面举例说明之.例1某实心铜雕的质量为445千克,现用蜡把它复制成大小一样的蜡制品,求需多少千克蜡?(ρ铜=8.9×103千克/米3,ρ蜡=0.9×103千克/米3).解:据ρ=mV得V铜=m铜ρ铜,V蜡=m蜡ρ蜡,又因为V铜=V蜡,所以m蜡ρ蜡=m铜ρ铜.由此得m蜡=ρ蜡ρ铜·m铜=0.9×103千克/米38.9×103千克/米3×445千克=45千克.例2当给油和水供给相同的热量后,油和水升高的温…  相似文献   

9.
现行高中物理课本在讲到阿伏伽德罗常数时,介绍了如下的计算方法:“知道分子的大小,不难粗略算出阿伏伽德罗常数,例如1摩水的质量是0.018千克,体积是1.8×10~(-5)米~3,每个水分子的直径是4×10~(-10)米,体积约为π/6(4×10~(-10))~3=3×10~(-29)米~3。设想水分子是一个挨一个排列的,不难算出1摩水中所含的水分子数; N_A=1.8×10~(-5)米~3/摩/3×10~(-29)米~3=6×10~(23)摩~(-1)。这种算法可用下式表示: 阿伏伽德罗常数=1摩水的体积/每个分子(球形)的体积. 这种算法存在明显的问题,把球形分子的体积当成了分子所占空间的体积。如果把分子看作球形,即使是  相似文献   

10.
初中物理教材中 ,压强和浮力是力学部分的重点和难点 ,特别是压强和浮力的综合计算 ,是物理中考难题的生长点之一。而通过大量的习题来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 ,往往事倍功半 ,效果不理想。本人在历年的初三教学中 ,通过一题多变一问多解的方式 ,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取得比较好的效果。下面说说具体的操作过程 ,供大家探讨。例题 如图所示 ,把 10 0克的石块A放在木块B上 ,木块刚好没入水中 ,若把石块A挂在木块B下 ,则木块露出水面 1/4 ,已知石块的密度为 2 .0× 10 3千克 /米3,g =10牛 /千克 ;求 :木块的密度。析与解 把木块和…  相似文献   

11.
在应用物理公式进行相应的解题时,由于部分同学没有认真理解物理公式适用的条件、公式中各符号所表示的物理量以及应用公式时的注意事项,常在解题中出现错误。现把同学们的错误,以剖析错解的方式指出,以作“前车之鉴”。一、死记硬背,乱套用公式的常见错误1.不理解物理公式适用的条件例1:圆柱形的桥墩,浸在水中部分的体积是50m3,如图所示,则桥墩受到的浮力是多少?(g=10N/kg)错解:F浮=ρ水gV排=1.0×103kg/m3×10N/kg×50m3=5×105N剖析:阿基米德定律的表达式F浮=ρ液gV排是在物体受到浮力情况下才适用的。本题中由浮力产生的原因可知:由…  相似文献   

12.
一、审题不细[例1]40克5℃的水,温度升高10℃,需吸收多少热量?水=4.2×103焦/(千克℃)][错解]Q吸=C水m水·(t-t0)=4.2×103焦/(千克℃)×40×10-3克×(10-5)℃=840焦.[解析]“升高10℃”与“升高到10℃”含义不同,前者△t=℃,后者是指末温为10℃,即△t=10℃-5℃=5℃.本题的正确解答为:Q吸=C水m水·△t=4.2×103焦/(千克℃)×40×10-3千克×10℃=68×103焦. △t25二、单位不规范[例2]50克的铁块,温度由30℃升高到50℃,需吸收多少热量?[C铁=4.6×102焦/(千克℃)][错解]Q吸=C铁·m铁·(t-t0)=4.6×102焦/(千克℃)…  相似文献   

13.
测验卷(一)参考答案一、填空 1_A.25,4×10~4.2_A.5364,53640,536400.3_B.米,千克,微米。 4_B.7×10~(-2),7×10~(-3),0.05462.5_A.(1) 2300毫米、1800厘米、256分米、2.4×10~3米、2.7千米。(2) 300000毫克、2000克、2.1千克、3×10~(-2)吨。6_B.36.0毫米,36毫米,0毫米。7_C.35。二、选择 1_A.C.2_A.B.3_A.C. 4_A.C.5_B.B.6_B.B. 7_A.D.8_A.C.9_A.B. 三、判断 1_A.错。2_A.对。3_A.对。4_B.错。四、问答 1_C.用天平测出钢笔未灌满墨水时的质量m_1;将钢笔灌满墨水,再在天平上称出它的质量m_2,m_2—m_1即为该钢笔能灌墨水克数。 2_D.用天平称出全部球形小糖的质量M;从中数出10颗小糖(颗数越多,测得的  相似文献   

14.
多余条件的试题,具有一定迷惑性,往往给解题者造成干扰,导致错解。因此,我们要学会识别“多余条件”,现举几例供同学们参考。 例1 质量为7.9千克的正方体铁块放置在面积为0.5米~2的水平桌面上.求铁块对水平桌面的压强是多大?(已知ρ_(铁)=7.9×10~3千克/米~3) 分析与解:有的同学一看,觉得题很简单,压力F=G=mg=7.9千克×9.8牛顿/千克=77.42牛顿.所以,铁块对水平桌面的压强为P=F/S=77.42牛顿/0.5米~2=154.84帕斯卡.  相似文献   

15.
一、巧选研究对象例1木块A漂浮在容器中的水面上,它上面放一石块B,此时木块A排开水的体积为V1;若将石块B从木块A上取下,放入水中静止时,A和B排开水的体积为V2,已知V1-V2=2分米3,木块A的体积为4分米3,石块B的密度为3×103千克/米3,g=10牛/千克,则容器底对石块B的支持力为().A.10牛B.20牛C.30牛D.40N解析:把A和B视为整体,作为研究对象,当石块B在木块A上时,对AB整体有ρ水gV1=GA+GB①当石块B放入水中静止时,对AB整体有ρ水gV2=GA+GB-F支②两式相减后得容器底对石块B的支持力为F支=ρ水g(V1-V2)=20N.故应选B.二、等效物理过程…  相似文献   

16.
这天,森林小学正在上数学练习课,狒狒老师为了考察小学员们的思维能力,特意出了下面这样一道题:买1千克苹果要6元钱,等于1千克桔子价钱的3倍。买5千克苹果的钱,能够买多少千克桔子?小学员们看了题目后,一个个都认真地思考、解答起来。狒狒老师在巡回辅导中发现,大部分学员都用下面的方法解答:①1千克桔子的价钱6÷3=2(元)②5千克苹果多少钱166×5=30(元)③能买多少千克桔子30÷2=15(千克)综合算式6×5÷(6÷3)=30÷2=15(千克)答:能够买15千克桔子。可是,狒狒老师发现,小猕猴的解法却与众不同。于是,狒狒老师请小猕猴演板。小猕猴列的算式是:…  相似文献   

17.
一、隐含在物理常数中例1重为7.02牛的铁块一个。当它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为多少牛?(已知ρ铁=7.9×10~3千克/米~3)分析根据题意有:W排=V铁,g和ρ水是我们必须记住的两个物理常数,故本题可解。解一7、9X10’干克/米’X10牛/千克—”—””“””米’·FO一p*gym—L0XI矿千克/米’X8.9/10-‘米’XIO牛/千克一0.89牛.二、隐含在物理术语中例如“浸没”意思是物体全部浸入液体中;“悬浮”是指物体浸没液体中,且有FO一b。pw一p。;‘“漂浮”是指物体只有一部分浸没液体中,另一部分浮在液而_卜,F。一G。,且…  相似文献   

18.
读了本刊1992年第5期《对课本中阿伏伽德罗常数计算方法的商榷》一文,颇受启发,笔者结合教学中的体会也谈一点看法。 1 三种排列模型的估算笔者在教学中,学生对书本上阿伏伽德罗常数的估算,提出了三种不同的排列模型。 1.1 球体分子近似排列模型。计算方法与课本上完全一致,将分子看作弹性小球,每个分子占体积V=4/3πr~3=4/3π(2×10~ )~3=3×10~(29)米~3,因为1摩水的体积为V_A=1.8×10~5米~3,所以1摩中所含分子数: N_A=(1.8×10~5米~3/摩)/(3×10~(29)米~3)=6×10~(23)摩~1。 1.2 球体分子立方形排列模型。将分子看作小球,且分子间排列按立方体排列,则每分子在空间所占体积V=d~3=6.4×10~(29)米~3。所以1摩水中所含分子数为:  相似文献   

19.
“甲组3人割草24千克,乙组2人割草6千克,平均每人割草多少千克?”当学生列出下列算式时, 算式一:(24÷3+6÷2)÷2=5.5(千克) 算式二:(24+6)÷(3+2)=6(千克) 教师如何进行讲评呢? 如果只是从求平均数的数量关系“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说明算式一错误,学生肯定一知半解,甚至迷惑不解。因为在他们脑海中,求平均数的数量关系就是等分关系。从感知基础上理解求平均数的意义就是移多补少。现在从二组中各取1人的平均割草量进行移多补少的等分,为什么错呢?如果不错,那么计算结果为什么与算式二不同呢?所以这个困惑单凭数量关系进行讲评说服力不够。我在教学时借助图  相似文献   

20.
例1 有含盐10%的盐水100千克,要使盐水含盐达到12%,还需加盐多少千克?分析由于加盐前与加盐后水的量没有发生变化,故可根据它列方程.加盐前的水为(1-10%)×100千克,加盐 x 千克后的水为(1-12%)×(100+x)千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