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 毫秒
1.
杜烽的剧作从真人真事题材的话剧《李国瑞》的“意外”的成功,中经有概念化之嫌的《为和平幸福而战》的教训,终于创作出历史军事文学杰作《决胜千里之外》和《上甘岭》的姊妹篇《英雄万岁》。杜烽的剧作是人民革命史的壮丽画卷,其创伤历程给后人以深刻的启迪。  相似文献   

2.
《士兵突击》是近段热播的的军事题材剧作,与同类题材的剧作《历史的天空》、《亮剑》和《狼毒花》相比,是在顾及观众的审美心理的基础上创作出来的优秀之作。本文试图从大众文化的角度简要分析《士兵突击》对同类题材剧作中的一些突破。  相似文献   

3.
<正> 4.国内关于电视文艺的文学性研究国内较早且较为系统地研究电视文学的著作是刘树林先生的《电视文学概论》,紧接着便有路海波的《电视编剧技巧》,高鑫的《电视剧创作概论》,叶子、刘实的《电视创作技巧论》等。举凡这类著作,均以电视剧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兼及电视作为艺术的基本特性等,因之,我们以电视文艺的“文学性”加以界定。这里的“文学性”主要包括电视文艺(电视剧)的剧作研究,以剧作特性、剧作创作、剧作改编等为基本内  相似文献   

4.
阮章竞是我国当代著名的诗人和剧作家。他不仅有《漳河水》、《金色的海螺》、《新塞外行》等优秀诗作,而且还有《赤叶河》、《在时代的列车上》等优秀剧作。现在,有许多研究者在论及阮章竞的创作时,注重诗作较多,而对他的剧作则注意不够,甚至有所忽略。这种现象对于研究一个作家来说,至少是不够全面的。其实,阮章竞的文学生涯是从创作戏剧开始  相似文献   

5.
《雷雨》和《日出》是曹禺三十年代最重要、最有成就的两部剧作。从《雷雨》到《日出》,曹禺的创作倾向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且也标志着作者戏剧创作的日趋成熟,也体现出了曹禺戏剧创作的追求和轨迹。本文就此变化做一个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6.
《苍蝇》是萨特创作成功的第一部剧作。我国学者关于这部剧作的评论文章,主要探讨了剧中的主人公俄瑞斯忒斯的思想特征,以及萨特创作《苍蝇》时的思想变化轨迹。这些文章大致可分为:俄瑞斯忒斯是存在主义或启蒙主义的英雄、《苍蝇》是萨特的自由观发生转变时的产物、比较俄瑞斯忒斯和哈姆雷特的异同三种情况。此外,评论的文章中还有《苍蝇》受马克思主义影响的观点。  相似文献   

7.
《苍蝇》是萨特创作成功的第一部剧作。我国学者关于这部剧作的评论文章,主要探讨了剧中的主人公俄瑞斯忒斯的思想特征,以及萨特创作《苍蝇》时的思想变化轨迹。这些文章大致可分为:俄瑞斯忒斯是存在主义或启蒙主义的英雄、《苍蝇》是萨特的自由观发生转变时的产物、比较俄瑞斯忒斯和哈姆雷特的异同三种情况。此外,评论的文章中还有《苍蝇》受马克思主义影响的观点。  相似文献   

8.
从《雷雨》到《北京人》评曹禺前期剧作风格的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曹禺解放前从《雷雨》到《北京人》的创作历程为主线,评析了剧作家前期剧作风格形成、发展、演进、创新的历史转变轨迹。作者认为,《雷雨》创作的成功标志着曹禺是一个具有自己的创作个性和独特艺术风格的剧作家,也鲜明地代表着曹禺剧作的特定审美视角和艺术追求。强烈的个性和人物形象,紧张激烈的戏剧冲突,曲折跌宕的情结网扣,错综交织而又严谨统一的戏剧结构,以及赋以动作感的诗剧化语言,共同构成了《雷雨》特有的艺术风格。《北京人》的创作成功,使曹禺前期剧作达到了另一新高峰,标志着剧作家勇于开拓进取、不断探索创新的艺术追求喜结新的硕果。同时也呈现出有别于《雷雨》的新的艺术风格:由日常生活琐细流露着时代的政治信息;于平淡幽远里积蓄着深沉紧张的动力;而忧郁哀伤的感时怀旧中渗透出对于未来的明朗乐观情调。  相似文献   

9.
"娜拉现象"与《雷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五四”运动初期,易卜生及其剧作《玩偶之家》以及作品中主人公娜拉对中国新文学产生了重要影响,一大批“娜拉”式的具有全新的价值观念、追求个性解放和精神自由的现代新女性形象涌现出来。在中国,创作思想上与易卜生相通并在创作上得到易卜生创作真髓的是曹禺。《雷雨》是曹禺写得最好最成功的剧作之一。《雷雨》与《玩偶之家》从创作思想、作品中矛盾冲突到思想内容、人物形象都有相通之处又各具艺术魅力。两部剧作都各自着力塑造了一位具有反抗精神的女性形象,繁漪是个失败的娜拉。《雷雨》是话剧这一西方艺术形式本土化的一个典范。  相似文献   

10.
在曹禺创作的多幕剧中,我们可以看到几种不同的创作情状:有些是受命创作或拘囿于先行的主题观念的,如《王昭君》、《明朗的天》、《胆剑篇》、《蜕变》;有些是受限于原著文本的改编之作,如《家》;另一些则是充分体现了作家主体意识的自主创作,如早期优秀剧作《雷雨》、《日  相似文献   

11.
《上海屋檐下》作为夏衍抗战时期的代表剧作,集中体现了剧作家这一时期的创作风格。本文着重从剧作强烈的政治色彩、素朴的人物塑造和剧作虚实结合的戏剧结构、饱含寓意的舞台气氛等方面论述了该剧浓郁的政治抒情诗特色。  相似文献   

12.
《茶花女》是威尔第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也是世界歌剧舞台上长演不衰的剧作。本文介绍了《茶花女》的创作背景,分析了《茶花女》创作的艺术特色,这对理解歌剧《茶花女》的艺术价值,进而分析其它同时代的歌剧音乐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作为李渔的代表剧作,《风筝误》很好的体现了他在戏曲创作上所持的观点。最突出表现为喜剧创作倾向和适合舞台表演的特性。  相似文献   

14.
《浣纱记》是明代中叶著名传奇作家梁辰鱼的代表作品,剧作表现了西施牺牲个人幸福以求复国昭雪的爱国精神,独具匠心地赋予她崇高的政治情操,使之成为着力表现女性政治情结、通过男女爱情串联国家政治较早的最具代表性的传奇作品。同时,《浣纱记》"以生旦爱情寄兴亡之感"的创作手法,影响到清代《长生殿》和《桃花扇》等剧作的创作模式,作为戏曲史上一部重要的作品对之后的明清戏曲具有开创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近松门左卫门的情死剧创作集中展现了町人和游女的爱情悲剧,构成了其剧作中“町游恋”的创作导向。“町游恋”悲剧揭示了当时社会存在的“义理”与“人情”的矛盾,展现了江户时代商品经济发展带来的价值观念的碰撞、冲突与变迁,同时也反映了元禄社会的生死观与宗教观。剧作《曾根崎心中》《冥途飞脚》和《心中天网岛》,反映着“町游恋”生成和消亡背后的各种社会文化因素的碰撞,“町游恋”的创作导向展现了的近松门左卫门的情死剧创作的人文关怀以及社会批判意义。  相似文献   

16.
《虎头牌》是元代女真族作家用汉语创作、描写女真人生活的优秀剧作,独具民族特色。剧作是由音乐旋律和故事情节共同构成的,《虎头牌》中女真音乐慷慨激昂,以双调为主要音乐形式。故事围绕大国与小家之间的忠、孝矛盾展开,富有民族风趣。  相似文献   

17.
王骥德作为明代著名曲论家,一部《曲律》奠定了他在中国古代戏曲理论史上的崇高地位。同时,王骥德还是一位剧作家,一生创作过不少戏曲作品,其传奇《题红记》和杂剧《男王后》流传至今。从王氏剧作本身出发,通过分析其剧作取材与构思特点,与其《曲律》中的相关论述进行参照,旨在找出其中的异同,并联系当时的学术文化背景,揭示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作为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著名的小说家莫言,在话剧创作上也是卓有成就的。他以一种不同于传统戏剧又与当代极端的先锋戏剧有差别的创作姿态,创作了《我们的荆轲》《霸王别姬》《锅炉工的妻子》三篇优秀的剧作,显示出了其在戏剧创作上丰富的想象力和思想深度。文章主要从话剧《霸王别姬》中的女性形象来进行分析,从而彰显出莫言对于当下人的生存状态选择的一种思考。  相似文献   

19.
夏衍留学日本,与日本学普罗剧作家藤森成吉过从甚密。1929年4月,夏衍翻译了藤森成吉的两部剧作《牺牲》和《光明与黑暗》。尔后,夏衍创作了大量的剧作,醒目于中国现代剧坛。倘若将夏衍的剧作与成吉的剧作相比较,就会发现,两者都带有明显的理性色彩,即语言的理论色彩和生活的政治色彩。这种理性色彩体现出了“倾向性”戏剧的特征。虽然,夏衍特别不满意并极力摆脱“倾向性戏剧”的影响,但他与藤森成吉一样,囿于普罗文艺的功利性,在戏剧创作中若即若离地表现出了“倾向性戏剧”的倾向,就是戏剧的理性色彩。  相似文献   

20.
伸振奎作为清代改编《红楼梦》小说为戏曲的第一人,学术界一般只是将其与《红楼梦》的传播相联系,而对其戏曲创作的成就,特别是剧作总数至今没有定论。对仲氏在《红楼梦传奇》创作中所体现的“民本”思想和高度的戏剧创作技巧则论之甚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