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保全 《新闻三昧》2008,(11):49-51
时下,“脚板底下出新闻”,“脚板底下出精品”这样一句被新闻工作者信奉的至理名言,一个朴实无华的道理,却遭到了一些人的质疑和冷遇。这些人认为,在网络、通讯设备高度发达的时代,再提“脚板底下出新闻”已经不合时宜了。在这种思想的误导下,一些记者靠从网上扒新闻,从别家报纸上摘新闻,从通讯员的来稿上窃新闻,从新闻发布会上“剪”新闻。  相似文献   

2.
不当的追捧     
又到了大学生报到的时节,许多媒体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对高考状元的“追击”,一些报道甚至成为一些高考状元的“起居注”。从高考成绩公布至今,好多高考状元就一直处于媒体的“监视”之下,没消停几天。对高考状元进行一些报道,自然无可厚非。但一些媒体追捧高考状元的那种  相似文献   

3.
黄中原 《大观周刊》2011,(38):122-122
物理新课程标准则明确提出“注重学生发展”、“汪重科学探究”,“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等许多新的教育理念然而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存在着一些现实的问题。我就当前实验教学的现状和我在教学工作中采取的一些策略采谈一谈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过去讲过要“反对党八股”,列其罪状,从“空话连篇,言之无物”“装腔作势,借以吓人”“无的放矢,不看对象”“甲乙丙丁,开中药铺”,直到“流毒全党”“祸国殃民”。今天,谈对“医改意见”的意见,引出这些话,似乎言重了。但事关民生,关系我们从价值取向、态度、思维方式到行动是否应转变,话讲重一些,要得罪一些人,也是无奈。  相似文献   

5.
何少华 《传媒》2002,(10):21
不知从何时开始,医药市场上的吹喇叭、抬轿子风盛行了起来。最初是在个体游医中常见。一些走江湖、卖狗皮膏药者总要邀集一帮人冒充病号,声称某医师如何妙手回春,药到病除,并常以“现身说法”加以论证,尽展其假戏真演之技艺,令人不知不觉掏空腰包。 如今的这类吹捧风似乎更“新潮”了一些。不仅仅是“有口皆碑”地传播,还借助一些媒体“图文并茂”’地张扬,不仅仅是找一些普通人摇唇鼓舌,还常聘请一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传媒业竞争日益加剧,五花八门、令人瞠目结舌的假新闻甚至成了某些媒体应对竞争的“杀手锏”。在时下一些报纸的“社会新闻”和“特别报道”等专栏内,经常看到一些离奇的假新闻。炮制假新闻的人多是以文行骗的骗子。从形式  相似文献   

7.
媒体要对真相负责--关于假新闻恶意炒作及其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露洁牙膏可能致癌!”又—假新闻出笼了。4月15日,这条假新闻由国外传来,国内一些媒体以高度的“新闻敏感”相继予以报道,有的媒体还从不同角度进行了跟踪报道。一时间“高露洁事件”被炒得沸沸扬扬,其事件真相变得越来越混淆,结论也越来越可怕。致使一些商场、超市纷纷从柜台、货架上将这种“毒牙膏”撤了下来一些曾用这种牙膏洁齿的百姓们更是慌恐不安。  相似文献   

8.
徐继明 《图书馆》2003,(5):37-38
笔者从“先驱图书馆”的服务实例,对照高校图书馆工作中现存的一些现象作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9.
刘鼎 《新闻前哨》2009,(3):43-44
不知从何时开始,一些媒体对腐败案件的报道热衷于桃色香艳的追逐与细描。从“有一百单八名女人”的张二江、“女张二江”尹冬桂,到湖南的蒋艳萍,安徽的尚军,最近又冒出被称为拥有“鞍山最美丽的屁股”的刘光明,在这些腐败官员被查处并进入法院审理之后,一些媒体充分展示其“挖掘技巧”,将一个个桃色故事演绎得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10.
报载,某省工商行政管理局、省打假领导小组办公室对该省晚报追踪“油耗子”系列报道给予表扬,同时颁发奖金5000元。据悉,这是省政府部门首次时新闻单位进行奖励。 报道说,长期以来,一些被称为“油耗子”的不法分子,从一些宾馆、饭店的下水道中捞出臭油水炼制成所谓的色拉油,出售给市内的一些食用油批发部,  相似文献   

11.
媒体骚挠     
从某些方面说,媒体正在由社会的守望者变成骚挠者,比如骚挠一些城市、骚挠一些人群等。拿城市说话,最早是从《新周刊》开始的,如“第四城”、“回到北京”、“城市魅力榜”等等,其后, 《三联生活周刊》跟  相似文献   

12.
《新闻爱好者》刊登的“新闻知识百题问答”我感到很好。虽然我从1950年开始学写稿,至今40年,但是对新闻知识并没有系统学习过,特别是缺乏理论学习。有些问题只是从报刊上学习一些片断,在开会时听领导讲一些写稿知识,听先进的同志介绍一些写稿的经  相似文献   

13.
一段时间以来,一些政府部门和官员不能正确地认识舆论监督,采取回避或者抵制的态度消极对待舆论监督,甚至有“防火防盗防记者”的说法。一些媒体也不能很好地掌握舆论监督的方式和方法,发挥舆论监督的建设性作用。因此,我们有必要从“监督对象”、“监督者”和“管理者”三个方面来重新认识舆论监督。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茂名乙烯资料室“技术标准”管理的现状为突破口,探讨了“技术标准”管理工作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5.
傅海 《新闻采编》2007,(1):27-28
千百年来,人类的思想者不停地叩问生命存在之价值,所谓“意义”与“虚无”,所谓“时间”与“空间”,所谓“有为”与“无为”……每一项讨论都带给我们一些光亮,同时也带给我们一些迷惘。2006年5月,中国大陆一所著名新闻院校的一位学业颇优的女博士抛夫别女,从八楼跃下,结束了她  相似文献   

16.
徐立军 《视听界》2008,(2):117-117
又到“两会”了。从2004年到2007年,我连续担任了四年OOTV-2经济频道“两会”报道的总策划。今天,我的战场转移了,从经济频道到新闻频道。对于“两会”的理解和思考角度也有了一些变化。  相似文献   

17.
最近一个时期连续从有关媒体获悉,我国的一些文化典藏机构不断地获得一些著名人士捐赠的手稿,除专业的现代文学馆、美术馆等外,更有一些实力不菲的“杂牌军”介入征集大军,硕果累累,比如上海图书馆、北京图书馆等,尤其是“上图”已经收藏有上千位近现代文化名人的手...  相似文献   

18.
《新华日报》开设《社会生活版》一年多来,在广大通讯员和读者的支持下,刊登了一些有一定影响的稿件,受到了群众的欢迎。但总的来看,有深度的、能给人以较多启迪的稿件还不多。本文想结合对一些稿件的分析,探讨如何将社会新闻写深的问题。 (一) 从《社会生活版》来说,“社会透视”这个栏目里的文章相对要深一些。但从来稿看,“社会透视”——对一种社会现象的描述多,分析少,大部分是写单个事件的。这与作者的功力(观察、分析能力)有关。有一部分作者文字基础不错,对一些社会现象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但未能涉足“社会透视”,究其原因,主要是没有养成从宏观上考察问题的习惯。  相似文献   

19.
今年2月初,从南方到北方,从一些大报到许多小报,纷纷刊出《“香妃”随风而逝》、《“香妃”化蝶》等消息,报道《还珠格格》电视剧中“香妃”扮演者刘丹因车祸而亡的事件。有的报纸甚而用一整版,以特  相似文献   

20.
从事新闻工作这些年,有幸与很多高素质的优秀人才共事,从他们身上学到很多的优点和长处,从中可长期受益。在我众多的同事当中,有不少都是业内的“快手”,很有一些“倚马可待”的大将风采。对他们,周围的领导与同事都会用“出手快”来形容和评价。与此同时,也有一些同行是以“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