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数学建模是联系数学与实际问题的桥梁,是数学在各个领域广泛应用的具体体现。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数学建模的概念、数学建模竞赛的发展概况和数学建模竞赛中使用的重要数学软件一Matlab,然后重点介绍了笔者在这几年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集训中关于Matlab软件教学的一些点滴体会。  相似文献   

2.
我国中学教学竞赛活动起始于1986年.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数学奥林匹克竞赛活动已经被广泛地每年在全国各省市教育所属部门的中学举行;被参加的学生由中学生发展到小学生.由全国初中、高中数学联赛发展到各种不同的形式竞赛.受数学奥林匹克活动的影响,其它学科也相继举办了奥林匹克竞赛活动.奥林匹克活动已经远远超出了一门学科竞赛的意义,它已经在竞赛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自己特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竞赛考试、评估机制.通过举办全国初中数学竞赛活动,将有力推动我国中学生数学能力的大力提高与发展;更加能尽早、及时地培养和造就更多的数学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3.
章首先就数学建模的概念和方法、数学建模竞赛的发展概况和数学建模竞赛的优秀工具-Maple软件作了简要介绍,然后着重介绍了笔在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集训中关于Maple软件教学的一些心得体会。  相似文献   

4.
数学竞赛是一项风行世界的智力竞技活动。近代的数学竞赛是从1894年开始的。这一年,匈牙利首次举行了数学竞赛。自此以后,举行数学竞赛的国家越来越多。1902年,罗马尼亚首次举行了数学竞赛。1934年,苏联首次举行了“数学奥林匹克”。此后,1949年保加利亚,1950年波兰,1951年捷克斯洛伐克等国也先后举行了数学竞赛。在此基础上,1959年罗马尼亚数理学会向东欧七国倡仪,于7月22日至23日在布加勒斯特举办了第一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InternationalMathematicalOlympiad,简称IMO)。这是世界上最早举办的国际性的数学竞赛。自此以后,每年举行…  相似文献   

5.
关于数学竞赛,社会各界人士有许多不同的看法甚至争议,但毋庸置疑其正面、积极的一面。原浙江省特级教师协会会长潘国权先生在《学科竞赛与英才培养》一文中,归纳了学科竞赛在学校、教师和学生这3个层面的积极意义。在他看来,学科竞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造就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促进学校的科学发展;有利于提高教师的师德水准、专业水平和教学技艺;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同时他也对学科竞赛工作提出了反思改进的3条建议:明确学科竞赛的任务与目的、改变学科竞赛的内容与方法、改变学科竞赛的形式。笔者认为,这样的分析是客观、正确的,建议是中肯、可行的,应当成为中学学科竞赛的基本思想与实践指南。基于此,笔者结合自己从事数学竞赛辅导工作和学校学科竞赛管理工作10多年的教学实践,从学生层面、教师层面、教学层面和学校管理层面谈谈对重点中学开展数学竞赛辅导工作的粗浅认识,与同行们商榷。1.学生层面 对数学竞赛颇有微词的人士,更多的是对奥数热的意见和批评。的确,并不是每一个学生都适合竞赛数学学习。在重点中学,由于生源的优势,适合竞赛数学学习的学生会相对集中一些,这就为数学竞赛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基础,适合竞赛数学学习的学生应具有怎样的基本特征呢?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通过指导学生参加全国数学建模竞赛,谈谈对今后进一步搞好工科数学教学工作的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7.
环绕着数学竞赛而开展的各种活动已经搭起了一个数学教育新分支的框架,其特点是以开发智力为根本目的、以问题解决为基本形式、以竞赛数学为主要内容.最本质的是对中学生进行“竞赛数学”的教育.这种教育的性质是:较高层次的基础教育,开发智力的素质教育,生动活泼的业余教育,现代数学的普及教育。  相似文献   

8.
2011年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举办20周年。20年来,该项赛事锻炼了一届又一届的大学生,取得了出色的人才培养效益。以浙江大学在本科生中开展数学建模实践教学和组织学生参加数学建模竞赛所取得的成效为例,证明开展数学建模教学和组织学生参加数学建模竞赛活动是激发学生创新意识与进取精神的好方法.是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因而,也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一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9.
《中学教研》2007,(2):F0004-F0004
浙江奥数网以提高中学生数学素质,培养中学生的数学兴趣,发展个性才能为宗旨,成功举办了多次中学生数学竞赛夏令营、冬令营活动和数学奥林匹克星级教练员培训班。为满足广大中学师生的要求,2007年寒假浙江奥数网将继续面向全国举办中学生数学竞赛冬令营活动。参加人员:在校初二至高二学生授课教师:国内水平高、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奥数专家及中学数学特级、高级教师  相似文献   

10.
第31届俄罗斯数学奥林匹克于2005年4月24-29日在俄罗斯下诺夫哥罗德市举行.与以往各届一样,竞赛分年级进行。举行两天考试,每天5个小时考4道题.我国派出了由湖北省6名中学生组成的代表队参加了此次竞赛,他们分别来自武钢三中、黄冈中学和华中师大一附中,其中4名高二学生参加了十年级的竞赛,2名高一学生参加了九年级的竞赛.我国参赛的6名队员均获得奖牌,来自华中师大一附中的柳智宇同学在十年级竞赛中成绩名列第一.  相似文献   

11.
通过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实践与体会,从四方面对活动进行了总结,提出了加强数学建模课程建设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数学教学通讯》2009,(7):124-124
该竞赛始于2005年,是由世界各地致力于普及青少年数学教育的机构、团体和个人组成的合作性组织IMC国际数学竞赛,迄今为止已经在新加坡举办了四届,已有来自新加坡、印度、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泰国、中国等国家的经过选拔的数千名学生参加了竞赛活动。各国按年级竞赛成绩分别评奖,参赛学生根据竞赛排名分获金、银、铜奖。  相似文献   

13.
《数学教学》2006,(8):37-39
竞赛简况 为了贯彻《上海市中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推动数字化数学活动和数学课余活动的开展,同时也为了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以及自主学习、探索求知和应用技术的能力,由上海市教委教研室与上海市数学会中教委员会联合举办了2006年上海市TI杯高二数学竞赛。由于该项竞赛允许学生使用包括图形计算器在内的各种型号计算器,因此竞赛试题的内容和形式都与通常的数学竞赛有所不同,它涉及问题更宽广、更有趣,解决问题途径更多样。  相似文献   

14.
苏淳 《中等数学》2005,(2):34-38
圣彼得堡数学奥林匹克原称列宁格勒数学奥林匹克,起始于1933年,1992年起改称现名.它是第一个把数学竞赛称为数学奥林匹克的竞赛活动,也是颇具特色的竞赛活动,在俄罗斯具有较大的影响力,每年参加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的俄罗斯代表队中,通常都有来自圣彼得堡的队员,并且,他们往往是代表队中的主力队员.俄罗斯的学制为十一年,其中六至八年级相当于我国的初中.圣彼得堡数学奥林匹克按年级进行,其中第一轮和第二轮竞赛在中学的所有六个年级进行,而对高中生则还有一轮选拔赛,其目的是选拔参加全俄罗斯数学奥林匹克的选手.从本期开始,我们将不定期地向读介绍圣彼得堡数学奥林匹克自1992年以来的六至八年级的试题及解答。  相似文献   

15.
黄海洋 《中国教师》2014,(15):61-66
<正>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已开展了22年。在教育部的悉心指导下,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组织委员会的精心组织下,数学建模竞赛的规模不断扩大,参赛人数逐年增加,目前已经发展成为一项规模最大的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这项学科竞赛活动给学生提供了全过程亲身体验运用数学方法和计算机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激励学生发挥创造力,通过团队合作参与竞争,同时也促进教师对数学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思考与研究,对推动高校数学教学改革有着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6.
一、引言什么是数学竞赛?数学竞赛是在数学学科中展开的智力竞赛活动,是通过数学内容进行的教育活动。数学竞赛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通过数学竞赛选手的选拔、培养和开展比赛,可以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现和培养优秀人才,促进  相似文献   

17.
《数学教学》2005,(8):40-43
一年一度的上海市TI杯高二年级数学竞赛于2005年5月28日再次拉开序幕,这是全国惟一允许使用计算器的赛事.计算器型号不限,包括可以编写程序的、拥有计算机代数操作系统(CAS)的图形计算器,竞赛分个人赛和团体赛,每个参赛学校指派3名学生参加团体赛,参赛学生允许对试题讨论、分工和合作,他们的个人赛成绩与团体赛得分的总和为学校团体总分.本刊2002年第3期曾经报道了上海市(首届)TI杯高二年级数学竞赛,2003年5月因非典原因停办一次,今年举办的是第三届.计算器的熟练使用已成为此赛事关注的热点之一,现刊登本次大赛的试题和解答,以飨读.  相似文献   

18.
《数学教学》2007,(8):41-43
简讯今年五月,上海市举行了"2007年TI杯高二年级数学竞赛".该项活动是为了贯彻《上海市中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试行稿)》的要求,推动数字化数学活动和数学课外活动的开展,发展学生运用技术探索求知和实践应用的能力.竞赛试题中有涉及图形计算器的应用,因此,竞赛中对学生所使用的计算器的型号不加规定.本次竞赛参赛学生近800名,70多个学校组队参加团体比赛,新加坡南洋华侨中学等6所学校也应邀以通讯方式参加比赛.最后由上海市延安中学、上海中学、控江中学分获团体前三名.延安中学徐申骏等13名学生以满分成绩获一等奖,另有43名学生获二等奖,80名学生获三等奖.新加坡赛区南洋华侨中学获团体优胜奖.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实践活动,阐述了高职院校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取得优异成绩的前提、关键、基础、手段、保障,并指出落实数学建模教育应注意"四个相结合"。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实践活动,阐述了高职院校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取得优异成绩的前提、关键、基础、手段、保障,并指出落实数学建模教育应注意“四个相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