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美国著名女作家、教育家海伦·凯勒通晓5种语言,一生写了14部著作。然而,她却是一个自幼就又聋、又瞎、又哑的残废人。她的巨大成就,归功于她的老师———安妮·苏利文对她的悉心培养。苏利文18岁到海伦家担任家庭教师,在长达50年的教书生涯中,她以创造性的劳动,以满腔热血,滋润着海伦干涸、荒芜的心田。苏利文克服了无数难以想象的困难,使海伦学会了英、法、德、拉丁、希腊5种语言,并且学习了代数、物理、天文等课程。海伦在20岁时便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美国最好的大学之一———拉德克里夫学院,并且以优等成绩毕业,成…  相似文献   

2.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本书讲述的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我几乎是一口气将它读完,从中受到深刻的教育。书中写了一位美国盲女孩海伦·凯勒的一生。她双目失明,失去了听力,生活在一个无光无声的世界里。可是她凭着超人的毅力,学会了讲话,并且学会五种语言,为社会做出重要贡献,受到人们的赞赏和敬佩,拥有无数次鲜花和掌声。一个盲聋残疾人,在接受命运的挑战中,为什么能取得如此大的成绩?如果海伦屈服于艰难,她很可能成为世界上既可怜而又无知的人。然而,她以不屈不挠的心,顽强惊人的  相似文献   

3.
正游弋在茫茫书海中,我得到了许多。鲁迅教给我深邃,巴金带给我真挚,冰心让我感到温馨……书籍真可谓人类永恒的精神食粮。在阅读中,我学会了珍惜。《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中的海伦·凯勒出生后不久便双目失明,双耳失聪,在那无边无际的黑暗和死一般的沉寂里,海伦是多么的孤独和痛苦,可她并没有悲观失望。她用自己的手代替眼睛和耳朵,不断克服困难,以超人的毅力完成了一件又一件不平凡的事。与海伦·凯勒相比,我们是无比幸运的。想想海伦,我们所拥有的比  相似文献   

4.
感谢安妮     
海伦·凯特是美国一个普通的女孩,她19个月时得了一场大病,这场大病使她聋哑而且眼也瞎了,完全走人一个无声无光的世界。海伦是不幸的,她算得上是世界上最悲惨的人了,但海伦又是幸运的,她遇上了世界上最好的老师——安妮·沙利文。很难想象,一个对声光世界毫无感知也无法感知的女孩,安妮是凭着怎样的信心和耐心才得以教会她第一个单词“water“(水),这需经历多少艰辛和困苦啊!海伦看不见,也听不见,唯一用来感知世界的只是触觉。她只有靠触摸老师的腮帮、嘴唇、喉部,感受振动来学习发音;只有靠安妮把课文写于她手心来了解课文。这,对海伦和安妮都将是怎样的困难  相似文献   

5.
海伦·凯勒(1880—1968),是美国著名女作家、教育家、演讲家。她一岁半的时候,由于患急性充血而导致丧失了视力、听力,随后又丧失了说话的能力,成为一个既盲又聋又哑的残疾人。如此年幼就被剥夺了认识世界的机会,可谓人生之大不幸!然而,身陷无边黑暗与漫长寂寞的她,竟然在波士顿柏金斯盲人学校教师莎利文帮助下,凭着手摸认识了周围的世界,学会了读书;在波士顿霍勒斯曼盲人学校教师富勒的教导下,又学会了说话!历尽千辛  相似文献   

6.
美国著名女作家、教育家海伦·凯勒通晓 5种语言,一生写了 14部著作。然而,她却是一个自幼就又聋、又哑、又瞎的残疾人。她的巨大成就,归功于她的老师——安妮·苏利文对她的悉心培养。   苏利文 18岁到海伦家担任家庭教师,在长达 50年的教学生涯中,她以创造性的劳动,用满腔热血,滋润着海伦干涸、荒芜的心田。苏利文克服了无数难以想象的困难,使海伦成了知识渊博的学者,而她也赢得了“海伦的另一半”美名。   由此笔者想到了教育界一个流行多年的概念——“差生”,想到了后进生的教育问题。要说“差生”,海伦可谓“名副其实…  相似文献   

7.
一、名人故事,激情导入世界著名作家马克·吐温说:“19世纪有两个值得关注的人,一个是拿破仑,另一个就是海伦·凯勒。”海伦是个什么人?你了解多少?她是20世纪美国十大偶像之一。她留给人们最大的启示就是:勇敢地接受生命的挑战就能赢得生命中的光明。她又聋又哑又盲,发出“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呼喊,并在文章开头写道“:我常常想,如果每一个人在刚刚步入社会时,患上几天聋盲症,那将是一个很好的经历:因为黑暗将会让他珍爱视觉,寂静将会让他更加明白声音的愉悦。”可是有的学生却由于在平时生活中粗心大意,忽略了大自然中各种美妙的声音。…  相似文献   

8.
有一天,海伦的世界突然停电了。海伦摸索地想要打开灯,可是,上帝关了海伦的门,轻轻地,坚决、残酷地夺走了她的幸福。但是,拿走了幸福,并不等于拿走了希望。她紧紧地握着希望、呵护着希望。  相似文献   

9.
站在玉米地中央的那棵榆树名叫海伦。农夫约翰每年都会在她周围耕种,所以她没有其他树友相伴。她已经站在那儿许多许多年了。冬天,她独自站立在一片白色的世界之中。她挺立在一座小土丘顶上, 显得如此落寞、孤独。但海伦根本就不孤独。因为就在她裸露的树根里面,居住着一窝松鼠。这群小家伙儿已经挖了一个温暖的窝,享受着海伦宽厚脚趾的庇护。几个土拨鼠家族则选择在她伸展的枝条下打洞安家。因为离树干很近,农夫约翰的犁就不会碰到这些地洞。兔子们也会常来附近露营,拜访海伦,将她躯干周围的灌木丛打扫得干干净净。海伦还让许多小生灵在冬天里饱暖无忧。成千上万的昆虫家族在她的枝干上居住。有些虫儿早早地在她粗壮枝条上凿出个小洞,然后蜷曲在里  相似文献   

10.
正1.1880年6月27日,美国女作家、教育家海伦·凯勒出生在美国南部的一个小镇。十九个月大时,小海伦突然得了一场大病,从此她双目失明、双耳也聋了。海伦七岁时,父母为她请了一位年轻的家庭教师安妮·沙利文。2.一天,安妮让海伦用一只手接水,然后在她另一只手上一遍遍地写着水。果然,海伦领悟到水正是从自己手中流过的那股清凉的东西。当海伦懂了安妮在她手上写的妈妈的意思时,她一下子扑到妈妈的怀里。  相似文献   

11.
《海伦·凯勒》记叙了美国盲聋女作家、教育家海伦·凯勒的一生。海伦从小就因病丧失了视觉和听力,但她并没有向命运屈服,而是战胜了病残学会了讲话和用手指“听话”,并掌握了五国文字。她把一生的精力都投入到盲人、聋人的教育事业中,为残疾人教育作出了贡献。一个盲聋人能取得如此大的成绩,是多么的惊人啊!假如海伦当时自暴自弃,在命运面前低头的话,又会怎样呢?她凭着惊人的毅力和顽强的意志,克服了一般人不可想象的痛苦和艰难,取得了许多健康人都很难取得的成就,谱写了她光辉的人生。海伦曾经问过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你的眼睛明天就要失…  相似文献   

12.
1. Hellen Dawson was five years old, and her mother wanted her to begin going to school, becaus she wanted to start working in an office again. 海伦·道森五岁了,她妈妈想让她开始上学,因为她又想开始在办公室班上了。  相似文献   

13.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是我最喜欢的一本书。看完这本书后,我被深深地震撼了。本书的作者是一位生活在黑暗中却又给人类带来光明的女性——海伦·凯勒。马克·吐温曾经说过:“19世纪有两位奇人,一位是拿破仑,一位就是海伦·凯勒。”海伦以其勇敢的方式震撼了世界,她度过了生命的88个春秋,却熬过了87年无光、无声的孤独岁月。《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讲述了海伦·凯勒传奇的一生。海伦生于美国,1岁时,她突然生病,高烧不退。医生们诊断的结果,是急性胃充血以及脑充血,他们宣布无法挽救。在一个清晨,海伦的高烧突然退了,她竟奇迹般地活了下来;但是,…  相似文献   

14.
一、激情洋溢的课题导入
  师: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曾说过:“19世纪有两个奇人,一个是拿破仑,一个是海伦·凯勒。拿破仑试图用武力征服世界,他失败了;而海伦·凯勒试图用笔征服世界,她成功了。”海伦一生写了14本书,毫不保留地把她的经历、奋斗、思想展现在世人面前,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自强不息。今天,我们就通过欣赏她的著作《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走近这位虽失去光明,却带给人光明的使者--海伦·凯勒。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一个独特的生命个体以其勇敢的方式震撼了世界,她——海伦·凯勒(1880~1968),一个生活在黑暗中却又给人类带来光明的女性,一个度过了生命的88个春秋,却熬了87年无光、无声、无语的孤绝岁月的弱女子。正是她,毕业于哈佛大学德克利夫学院,并用生命的全部力量处处奔走,建起了一家家慈善机构,为残疾人造福,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20世纪美国十大英雄偶像。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海伦·凯勒为我们勾画的能见光明的第二天,感受这个笑看人生,热情拥抱生活,勇敢面对困境的奇女子的光明世界……  相似文献   

16.
海伦·凯勒     
1880年,海伦·凯勒出生在美国。不幸的小海伦,在生了一场重病之后,双目失明,双耳失聪。天哪,谁能想到,当时她才是一个一岁半的娃娃呀!从此,小海伦与有声有色的世界隔绝了。她面对着的是无边无际的黑暗和死一般的沉寂。她不能喊一声"妈妈",也不能倾诉心中的希望和要求。她变得暴躁起来,脾气越来越坏。就在这时,家庭教师安妮·沙  相似文献   

17.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是美国女作家海伦·凯勒写的一篇阐述人生哲理的优秀散文。海伦·凯勒,著名的美国女作家及教育家。她出生19个月时就因重病失去了视力、听力,不久又变哑。对她来说,拥有和正常人一样的世界已是一个无法实现的梦。但海伦·凯勒始终有坚定的信念:努力奋斗,生命的光彩依然夺目,她最终成为全世界残疾人成功奋斗的典范。《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细细读过了好几遍,每次阅读都被海伦·凯勒的顽强精神所感动,被她乐观的人生态度所感动。“只有那些瞎了的人才更加珍惜光明”这句话更震撼着我,时时鞭策着我。每当我想偷懒的时候,想…  相似文献   

18.
海伦·凯勒什么也看不到,可是她写的作品却能让读者眼前一亮。一个比常人少了眼睛的光明,少了耳朵的聪灵的人,怎么能写下那么多优秀的著作呢? 我想,是海伦·凯勒比常人多了一颗“心”,一颗比常人更敏感的心。以前的海伦被黑暗与寂寞笼罩着,是知识把她从黑暗中解救过来,并且让她享受到  相似文献   

19.
海伦·凯勒,一个身体单薄的女子,一个哑巴、聋子和盲人,却凭借着自己惊人的努力考上了哈佛大学,并在全美同创办了数以百计的慈善院。她用一己之力帮助成千上万的聋盲哑人找到了幸福与光明,改变了他们苦难的命运。因此,世界著名戏剧家梅特林克夫人曾说,海伦·凯勒是一个让我们自豪与羞愧的名字.她应该得到永世流传,以对我们的生命给予最必要的提醒。  相似文献   

20.
《考试周刊》2016,(25):173-174
教师,是人类文明知识的传播者,也是学生道德的启蒙者、美好心灵的塑造者。教师的品质、道德知识、能力、情感、行为等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安妮·莎莉文14岁才进入柏金斯盲人学校读书,20岁毕业,便走入海伦的生活。她所受的教育程度虽然不高,但是她对海伦无比热爱和尊重,她把爱浸润在谆谆教诲中,讲究方式方法艺术,灵活运用儿童心理,善于寻找最佳教育契机,这是她的教育策略与机智。教育艺术就诞生于师生双边的交流与合作之中,这不仅开启了海伦智慧和情感的大门,激发了海伦炽热的求知欲,而且让海伦真切地享受到了幸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