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董仲舒的宗教道德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中国伦理思想史而言,董仲舒无疑是有重大影响的,但他的伦理思想往往被作为哲学思想的一个从属部分,很少有从伦理学的视角去研究的。本文拟对此作一粗浅的探索。 (一)儒家伦理思想的神学化把先秦儒家伦理思想发展成为一种宗教道德,是董仲舒伦理思想的主要特征。宗教道德,是把道德的本质、原则及其规范看作是某种超自然的力量从天上降临人间的结果的一种唯心主义道德学说。在西方,超自然的力量是上帝,对上帝的盲目信仰是欧洲中  相似文献   

2.
《春秋繁露》全面、系统阐发了董仲舒的宇宙观和政治哲学、伦理思想等等,现今我们要探究董仲舒儒家“通经政用”思想当从解读《春秋繁露》思想着手.从个人修身、家庭伦理、社会道德和国家行政四个维度来理解和把握《春秋繁露》通经政用思想不失为一种更加合理的方式.在个人修身维度,董仲舒创造了“人副天数”说,并对先秦儒家的人性论进行了扬弃和发展;在家庭伦理维度,董仲舒“天人合一”的家庭伦理思想最终表现在长幼、夫妻、手足关系上;在社会道德维度,董仲舒的社会道德体系一言以蔽之就是“三纲五常”;在国家行政维度,董仲舒大力宣扬“天人感应”说并鼓吹君权神授.  相似文献   

3.
本在诠释义利范畴的基础上对中国义利之辨的源头-儒家伦理中的“以义制利”说进行了钧沉与论证,章认为先秦儒家以义制利说因其合理性而成为儒家伦理思想之精华,它奠定了中华民族伦理思维的基本模式和价值标准与价值取向的基础,成为中国先秦后世正统伦理思潮的源头而流传古今,扬播中外。  相似文献   

4.
佛教是伦理道德色彩相当浓厚的宗教。早期佛教伦理反映的是印度社会的人际关系,并以超越现实社会、追求精神解脱为目的。这种思想进入中国后,成为对儒家传统的伦理观念、民族心理和生活习俗的巨大挑战,形成本上和域外、世俗和宗教的两种伦理思想的尖锐矛盾。尤其是佛教的沙门不拜双亲、不敬王者,与中国封建伦理的矛盾更是严峻。在中国本上形成的儒家伦理道德,经由董仲舒等人的神化后,成为中国封建时代的统治思想和强大的社会习俗,有着不可动摇的支配地位。任何外来的伦理思想若想维持其本位观念,而与儒家伦理分庭抗礼,或是试图超越…  相似文献   

5.
孔子忠孝观念溯源──兼论先秦时期的宗族依附杨华忠孝观念是儒家伦理思想的基本范畴之一。且不说董仲舒以来的三纲五常,以及理学家嘴里的忠孝节义,在原始儒家孔子那里,忠孝观念就已十分严密。《论语》中“忠”字凡十六见,“孝”字凡十七见。就孝而言,孟懿子、孟武伯...  相似文献   

6.
本文想通过对先秦儒家伦理思想的分析,找出先秦儒家伦理思想中对于个人尊严和个人意志的尊重的思想,通过分析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理念与先秦儒家伦理思想的共同性,利用儒家伦理思想解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理念从而利用儒家伦理思想启发大学生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相似文献   

7.
社会稳定,是历代统治者所致力追求的政治思想。与前代相比,董仲舒的社会稳定思想因社会环境的不同而呈现出独有的特色,强调居安思危主安。董仲舒长治久安思想的中心是由任刑罚而重德治的政策性转轨。需要强调的是:董仲舒的德治思想并不是先秦儒家道德政治的简单复归,他的创造性贡献在于;将先秦儒家以“修身为本”的单一化约束机制 为思想与度制相结合的双轨化社会制约体制。  相似文献   

8.
贾谊与董仲舒的人生际遇曲折多舛,而正是这样的经历迫使其对治国理政有了更深刻的体悟和思考。贾谊与董仲舒都曾受到儒家、法家、道家思想的影响,二者对儒、法、道的思想有继承更有发展。贾谊形成了"以礼治国""坚持仁政、不废法治""以民为本"的行政伦理思想,董仲舒形成了"以德治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天人感应"的行政伦理思想。对比分析二者的行政伦理思想,可以看出贾谊将礼的概念由伦理范畴扩展为政治范畴,而董仲舒是将德育引申到治国方法中;贾谊用制度沟通礼、法,董仲舒强调儒术的统治地位;贾谊主张以"民意"选吏,董仲舒利用"天意"来约束统治者的行为。二者的行政伦理思想是启示借鉴与继承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王船山是王阳明以后儒家伦理学说的集大成者,也是创造性地转换儒家伦理学说,使其实现由中古的权威主义伦理向近代的人本主义伦理过渡的代表性人物。他不仅对先秦至宋明时期各家各派的伦理思想作出了全面的批判性的清理与总结,使中国传统伦理哲学取得了完备的形态,而且建立了一个颇有近代特色的伦理思想体系,推进了中华伦理文化的发展和向近代的转型。船山的义利思想也是如此,  相似文献   

10.
中国儒家从先秦时期就将"修身、齐家、平天下"立为人生格言。基于古为今用的视角,通过研究先秦儒家伦理思想,探究道德主体,推己及人,上升到天下为公、仁民爱物的伦理高度,并从宏大和精微相互结合的意义上寻找对当代公民道德建设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董仲舒吸取黄老“道论”、“精气”精华,充实儒家天道理论体系;采纳黄老“无为”精要,弥补儒家“治术”不足;提炼黄老养生之道,充实儒家修身之术;融会黄老阴阳尊卑学说,论证儒家伦理三纲,成功实现了对先秦儒学的革新与转化,使儒学由先秦学术的一支成为封建社会定于一尊的官学,进而成为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12.
先秦各家学说多具有鲜明的人文色彩,儒家创始人孔子的思想更是以具有浓烈伦理精神见长。本文写作目的主要在于揭示孔子伦理思想的涵义、特征、及其内容,并对其伦理思想作简略评述,以期有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之主体的儒家伦理,已经确立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德"或"母德",这是在长达2000多年历史发展中形成的:经过先秦时期的百家争鸣,形成了独树一帜的儒家思想;董仲舒提出"抑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确立了儒家在中国社会的统治地位;经过以后历代的兼收并蓄和对立融合,发展成为儒、道、佛融合一体的宋明理学;近代中国社会对儒家思想的批判性发展,促使我们对儒家伦理思想进行时代的反思.荣格的分析心理学思想为东西方道德观的比较提供了一种独特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14.
《礼记》的家庭伦理思想论及父子、兄弟、夫妇等家庭人伦,较为全面地论述了儒家孝道理论,并着力论述了为妇之道,其内容与儒家其他典籍的论述存在诸多相通之处,集中体现了儒家传统家庭伦理的特质。《礼记》中繁琐的孝行与妇道也表明,其家庭伦理开始走向僵硬化、专制化。  相似文献   

15.
郭飒飒在《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5月第二期撰文,对儒家伦理是精英伦理还是大众伦理的问题进行讨论,吾淳先生指出:“当我们仔细考察先秦儒家伦理思想的时候,就会发现儒家伦理有十分确定的适用性,它的主体定位是古代社会中‘士’以上阶层,或士大夫阶层,孔子与孟子等早期儒家创始性人物又将其叫做‘君子’。显然,这是一种精英定位。”  相似文献   

16.
先泰儒家富有深厚的生态伦理底蕴,具有贵人贼畜的特点。这一道德等级论由其“天人舍一”的思维方式决定,由其生态价值观规定,有着独特的感情心理基础。在当代,先秦儒家生态伦理思想日益显示出对人类生态实践的巨大意义,给予我们诸多启示,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7.
董仲舒是汉代最著名的经学大师之一,哲学家和教育家,有“汉代孔子”之称。在先秦儒学向汉代经学的转变过程中,董仲舒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他的作用主要表现在通过主张“独尊儒术”使儒学神学化、经学化、社会化上。董仲舒的主要著作《春秋繁露》着重从重德教、辅刑罚,万民之性、待教而善,“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必仁且智以及教师观等方面,来分析董仲舒的修己治人之道,可以使高教管理者对古代儒家伦理管理思想有更深的理解。  相似文献   

18.
仁、义问题是中国古代思想家十分关心的问题,也是中国哲学伦理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儒家德治思想主张的核心问题。在董仲舒之前,对仁和义的论述没有十分明确的界限,仁、义往往内容交叉。董仲舒系统总结了先秦以来的仁义思想资料,对仁、义的内容进行了明确的界定,发展出了一套系统的明于仁义之分的“新仁学”思想。  相似文献   

19.
人性思想是伦理思想的预设理论前提,伦理思想又反过来体现、丰富着人性思想,二者共同成为伦理教化思想的理论基础。本文拟通过西汉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董仲舒的人性伦理思想来深化人性与伦理的关系,以探究他特殊的人性与伦理教化关系。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传统文化中蕴涵着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资源,拟从生态伦理学的角度,解读先秦儒家"天人合一"的哲学基础、"天人合一"的生态伦理内涵、"天人合一"的生态伦理价值等生态智慧。深人挖掘中国古代的生态伦理思想,对于我们摆脱环境困境,加强环境保护意识,维护生态平衡,促进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