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职院校的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都是一种特殊的组织文化。高职院校办学要实现与就业市场的“零距离”对接,就必须使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充分融合对接。本文在比较分析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基础上,借鉴组织文化理论,强调学校文化应注重外显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建设,并提出了高职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对接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常红 《教育教学论坛》2019,(30):252-254
高职教育未来发展中要深化“产教融合”,而实现企业文化与专业文化的融合则是“产教融合”中的重要一环。专业文化建设对专业发展及人才培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在专业文化建设中,必须将专业文化与行业文化、企业文化相结合,在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及环境文化等方面进行多维度的建设,才能为专业发展提供深厚的人文底蕴,真正将高职专业建设成为高品质、有特色的专业,更符合社会对高职教育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中职学校文化的建设,要通过借鉴优秀的企业文化,实现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即让学生在校内能感受到企业各种文化,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营造生产氛围,所以进一步完善中职学校文化建设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4.
结合企业要求和市场需求来思考并引入优秀企业文化,拓宽校企合作向文化纵深发展要效率的创新之路。在教育教学的每一环节,加强与企业文化的融合,探析打造“企业版本校园文化”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5.
高职教育是为企业培养生产一线所需要的应用型技术人才.要想实现高职毕业生“零距离”就业的需要,就要将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深度融合、对接,而对接的途径是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文章介绍了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含义、区别与联系,阐述了实行校企文化融合的重要意义,重点论述了如何“全程、全面、全员”进行校企文化融合,包括:全程融合,将企业文化融入人才培养过程;全面融合,将企业文化渗透到学校文化的各个方面;全员参与,推动校企文化融合.  相似文献   

7.
推进校企文化融合 构建高职特色学校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职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有区别也有联系,推进校企业文化融合,是满足企业需要,促进学生就业,构建高职特色学校文化的必然需要。高职院校实现校企文化融合,应做到“全程、全面、全员”的多维立体的融合。  相似文献   

8.
丁彦 《煤炭高等教育》2011,29(1):108-110
“校企结合”是构建独立学院特色校园文化的一种有效途径,即独立学院在建设校园文化的过程中学习和借鉴企业文化精神,实现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独立学院校园文化建设中“校企融合”的实现途径主要包括:主动学习研究企业文化、邀请企业精英参与校园文化建设、全方位实施“校企联教”、注重来自企业的反馈信息。  相似文献   

9.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相融合,不仅是校园文化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内在需求。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相融合应坚持以下原则:以高职教育文化为主导,对企业文化要有选择,文化结合要有层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相融合的途径是:建立与企业相融合的精神文化;引入企业文化,丰富校园文化内涵;建立高职院校实训文化;以各种活动、社会实践为载体,搭建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交流的平台。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从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融合的切入点入手,对企业文化和校园文化的异同点进行了分析,进而提出通过搭建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交流平台“、移植”优秀企业文化,让企业专业人士参与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等来融合职业院校的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以期对高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发展与改革有所增益。  相似文献   

11.
高校适应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是如何实现与企业对接,校企文化有机融合是影响校企深度合作关键,以校企文化融合为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成为必要。本文探索儒家文化“德学”教育精髓,以“德”为本,从核心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三方面阐明校企文化融合思路,推行“知、情、意、行”教育过程的校园文化渗透与传承。  相似文献   

12.
李梦卿  邢晓 《职教论坛》2021,(1):144-150
学校文化建设是高职院校发展的灵魂,是高职院校落实“立德树人”、弘扬“工匠精神”、彰显职教特色的关键。《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要促进职业院校和行业企业形成命运共同体,产教融合是形成命运共同体的关键路径。在“双高计划”引领下,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归根到底还是文化的融合,因此,加强高职院校文化建设十分重要也非常必要,企业识别系统(CIS)理论为高职院校文化创新建设提供了全新视角,从企业的视角,基于CIS理论开展其与高职院校文化建设的耦合机理及价值分析,从价值塑造、制度变革以及环境优化等方面提出合理优化路径,以提升技术技能人才职业素养,促进高职院校文化创新建设,推动高职院校高水平、特色化、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高职教育学校文化和企业文化融合发展是高职院校提升学生就业质量的客观需要,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的需要,是高职院校特色建设的需要。双方融合发展的主要内容包括环境文化融合发展、行为文化融合发展、规则文化融合发展、职业素养文化融合发展四个方面。双方融合发展要注意处理好二者之间的相辅相成的关系,要加强与企业文化融合发展的基础建设,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14.
羌毅  姜乐军 《职教论坛》2021,(2):149-155
来自社会低层家庭的高职生群体“先赋性”社会主流文化资本不足、“后生性”文化资本建构分化明显、对中华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判断选择能力不强、“资本化”思维下“自我实现”的真实与虚假并存。高职院校是高职生文化资本再生产的主要场所,产教融合为其文化资本再生产提供了良好的“场域”和条件。然而,公益性与市场性的组织属性决定了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在价值目标、价值愿景、价值取向、价值实现程序和价值评价上存在显著差异甚至冲突。校企文化融合是产教的根本性融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滋养职业志向、以“工匠精神”规训职业技能、以校企制度文化融合形塑职业操守、以责任担当激活职业发展动力,是产教融合中高职生文化资本再生产的基本范式。  相似文献   

15.
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源泉。潍柴65年来,特别是最近13年来,始终坚持“文化兴企、文化育人”,秉承“文化引领,战略驱动、主动融合,打造特色、提升企业软实力”的文化建设思路,用文化统领发展,用文化统一言行,逐步培育了执行力文化、激情文化、用户导向文化、融合文化、感恩文化,由此形成了独具潍柴特色的“动力文化”体系。  相似文献   

16.
区域文化资源对高职院校自身的定位及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甚至比专业技能的影响更为深远,是十分宝贵的教育资源。虽然高职院校结合区域文化资源在资源开发、特色育人、产教融合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存在与人才培养融合程度不深、与教育实践融合渠道不畅、与人才培养匹配度不高的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区域文化资源中的非遗文化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传承、审美教育、培养工匠精神等方面的育人功能,凝练校园文化特色;另一方面要将专业群建设无缝对接区域产业群,企业文化有效融入教学实践,对学生实行“准职业人”的培养模式,将创业文化融入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深度挖掘区域文化资源中的产业文化,凝练办学特色,构建区域文化资源“1+1协同融合”育人体系。  相似文献   

17.
融合     
融合在2014年成为了一种现实,也是时尚.互联网与打车的融合,互联网与阅读的融合,互联网与购物更紧密的融合,“互联”这个词本身就是一种融合的形态. 在文化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传统文化,习近平主席出席孔子诞辰国际学术研讨会,称“孔子思想裨益当代治国理政”“要结合时代条件加以继承和发扬,赋予其新的含义”.这体现了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的融合.  相似文献   

18.
“后街文化”产生的背景、原因和特点对校园文化建设产生重要的影响.“后街文化”的治理,一要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作用;二要实现基础建设与文化建设的有效统一治理;三要促进校园文化与“后街文化”的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19.
武术运动的“活”与“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活”与“合”是武术运动中不可分割的两个重要元素:“活”体现在动作要活,内容要活,意识要活;“合”:就个体而言要实现“内外合一”,就个体与自然社会而言要追求“天人合一”,就技术文化而言要达到“兼容并包,资源整合”;“活”与“合”的相互融合统一是武术文化保持与更新,继承与发展的关键,更是传承繁衍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0.
扈春香 《教师》2008,(10):117-118
技术融合是伴随着技术本身的融合,企业文化、企业管理等因素也存在“融合”问题。没有这些因素的改善和优化,技术融合工作也不能顺利进行。因而,技术融合与其相关因素的整合过程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