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京漂系列"和"花街系列"是徐则臣小说世界中基本公认的两大版块,长篇小说《耶路撒冷》用"回乡"模式将花街与北京两大空间的书写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并引入了全新的空间"耶路撒冷",勾勒出主人公与"成长花街——出走北京——重返花街——到耶路撒冷去——到世界去"的路线。文学空间的板块扩张实则与徐则臣对历史的思考相互映衬,在北京与花街通过"回乡"模式合并的表象之下,是《耶路撒冷》为70后一代人的独特历史著书立传的明确意识。通过"内历史"与"外历史"的双轨并行的方式,徐则臣探讨了一代人建构自身的精神信仰、寻求历史主体性和合法性等命题,以"出走"的姿态让自己的创作通向了更广阔的疆域。  相似文献   

2.
徐则臣长篇新作《耶路撒冷》运用"归乡模式",通过"70后"初平阳们的回忆,建构了属于自己的一套"70后"成长史的话语体系。在这套话语体系中,他嵌入了诸多"70后"作家写作的关键词:"时代与自我""漂泊与寻找""反思与重建"。这一切使得《耶路撒冷》成为一本极有历史感与现实感的小说。  相似文献   

3.
70后经历了两个社会阶段的转换,这使得他们普遍有着不同于前后两代人的性格特征,他们矛盾、焦虑,在对外部世界的怀疑中,转而关注和探索精神世界。本文是以徐则臣的《耶路撒冷》为文本,来解读70后们如何解决信仰危机、重建精神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正徐则臣将自己归入"理性作家"之列,他说写作时"一定要先解决‘我写这个意义在哪里’的问题"。其小说中的人物大多也都以不同方式作为一个理想主义者出现,"他们的理想主义不以道德论,不以法律论,只是骨子里头的勇往直前的精神"。在《耶路撒冷》中,徐则臣试图大规模、全景式地梳理和表达一代人的经验。书中的主人公最终获得了救赎,而在谈及信仰时,徐则臣说:"在我看来,信仰是一种坚持,一种理想主义的东西。这个时代的人变得特别脆弱,特别容易放弃……我们整天抱怨外界的东西改变了生活,如果你有坚定的想法,  相似文献   

5.
徐则臣的长篇小说《耶路撒冷》可以看做是为70后一代人所写的心灵史或成长史,他在作品中塑造了几个典型的70后人物形象以描摹处于中国社会疾速转型时期的70后一代的精神脉络走向,且通过专栏的形式审视关照70后一代所面临的普遍的精神困境,并最终指向70后一代的信仰问题。  相似文献   

6.
徐则臣的《耶路撒冷》描写了一群出生于二十世纪70年代、介于青年与中年之间的故乡出走者,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社会地位或经济能力,但却始终怀着无法开解的乡愁,这乡愁的意义超越了"70后"的生活经验,是中国社会转型之后新成长起来的"70后"、"80后"甚至"90后"们普遍面临的困惑。  相似文献   

7.
徐则臣的文学创作始于20世纪90年代,其书写总是连接着当前社会的精神血缘,以故事中的人物镜像坦诚剖析自我灵魂。徐则臣的作品大多于故乡"花街"和都市"北京"这两个空间展开,在独特的时空形式中形成了"花街叙事"和"京漂叙事"两大系列。他用一代人成长和漂泊的文学母题叩问着这个时代的精神困境。拒绝失语的"70后"作家群体依附于个人成长经验和对当下生活的现实感受,构筑起属于自己的文学审美世界,完成着对后中国经验的症候式表达。对徐则臣的创作范式进行剖析,恰也可以触及"70后"作家群体的写作伦理。  相似文献   

8.
作品信息     
正徐则臣首次创作儿童文学《青云谷童话》徐则臣首部儿童文学作品《青云谷童话》近日在天津首发。徐则臣是"七零后"代表作家之一,长期以故乡和北京为创作支点,书写当下现实,代表作有《耶路撒冷》《王城如海》《午夜之门》《夜火车》等,曾获得鲁迅文学奖、老舍文学奖等文学界重要奖项。由新蕾出版社2017年4月出版的《青云谷童话》,是徐则臣为儿童创作的首部跨界童话,讲述了一个发生在青云谷的奇幻故事。在人与动物、自然和谐并存、发展的主  相似文献   

9.
徐则臣认为乡村和城市是世界的两侧,乡村生活让他感知着生命的爱与怜惜,进而潜在影响其写作。何平对乡村的情感是复杂的,既迷恋又想逃离乡村。李徽昭则在世界视野中比较和阐释乡村的独特性,呼吁关注乡村。有关城市,徐则臣指出,文学应该在乡村和城市之间不断穿越,正确认识当下城市。何平认为,中国城市是马赛克一般的存在,具有更多的可能性和复杂性。李徽昭提出,不能从表层或概念去理解城市,应强化个人感受,从主体性出发去认知和解读城市。他们共同认为,中国城市文化有其复杂性,城市书写还没有充分文学化,作家需要建构新的城市审美数据库。李徽昭认为《耶路撒冷》是一代人的心灵史,弱化故事情节的同时,强化了小说的思想力。徐则臣则指出“耶路撒冷”关切着精神层面,当信仰缺失、妥协成为常态时,应找回初心。  相似文献   

10.
《北上》是"70后"杰出作家徐则臣的最新力作,在2019年荣获第十届茅盾文学奖。它被称作是"一条河流与一个民族的秘史",以世界眼光审视中国,描写纷繁的历史,展现宏伟的气派。"焰火"结构统领全局、人称视角巧妙变换、历史现实双线交织,这部作品在叙事结构上的别出心裁,使得它具有了独特的魅力,因此,本文主要从以上三个方面窥探这部佳作的奥妙。徐则臣逆流而上,敢于挑战具有世界格局的历史题材故事;打破范式,在叙事方面进行多次探索。他的"野心"与创新对长篇小说进一步发展具有深刻的借鉴和指导意义,使我们对于创作有了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在最后一场雪纷纷扬扬时,我们的小学青年教师教学理论读书班,正春意盎然地进行着。拿起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轻轻地抚摩,爱不释手,因为它有一种积淀了丰富教育思想的厚重感;翻开施良方先生的《教学理论》、《学习论》, 高屋建瓴的理论框架也曾让我望而生畏;《新课程标  相似文献   

12.
探讨学习的两种性质:天性学习和规定性学习为研究起点,分析两种学习认识的异同和产生的作用,试图从二者的集合相生作用中找出对教育异化现象的解释和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13.
爱好成就事业 耿成群站在监视器前,对着新郎喊:"踢球的时候不要看新娘,你是第一次见到她,怎么能老看她.眼神运用不对!你这样看不怕人家当你是流氓啊!"然后他走到新郎面前,拿起足球边踢边跑边示范,这样,很自然地跑过,让足球自然地滚到她脚边.一队人马在郑州市人民公园忙碌着,摄像、灯光、化妆……  相似文献   

14.
网络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之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未成年人正成为网络用户中的一支不容忽视的群体.网络的"双刃剑"作用明显,特别是网络对未成年人的负面影响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加强网络管理,提供健康文明的网络环境.推进网络德育,提高未成年人的免疫力.社会、学校、家庭密切配合,让网络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5.
分析哲学家赖尔批判了笛卡尔的身心二元论,否认了独立的心的存在,将心灵还原为行为,具有一定理论价值,但同时也面临方法论和本体论上的困难。由于其包含了物理主义的本体论,故成为一种"无头脑"的心理学。行为主义如何对待精神存在的事实?这也正是唯物主义必须直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埃里克森将人格发展视为自我调整顺利度过每个阶段的"危机",实现每个阶段的"平衡"。后悔往往伴随消极的情绪体验,与内部"不平衡"状态联系紧密,是人格发展需要处理的任务。接受后悔的程度、自我调整以及年龄差异影响个体的生活状态。适应和接受人生后悔经历对人最终实现人格自我完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赫尔巴特主张在教学中和教学外都要给予学生最大程度的自由,但又反对教育者对学生放任自流。在对学生的态度上,他力图保持“压制”与“约束”、“自由”与“放任”间的平衡,这对当今教育有很大的警示作用。  相似文献   

18.
关于重建教师评价工作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评价工作既复杂又重要.反思教师评价工作现状,积弊甚多,应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重建教师评价工作.重建,是继承、借鉴和创新.发展教育生产力是教师评价工作的根本目的.评价工作应遵循先进性、科学性、客观性、全面性、群众性和法制性等基本原则.要用多元化的标准评价教师工作.构建强调了指导和权重的教师教学工作评价表是开展教师评价工作的关键.师德、课堂教学、教科研、身心健康、继续教育、学科成绩、学生测评等是特别要加强研究的教师工作评价子指标.  相似文献   

19.
作文教学是综合语文学科的各种能力 ,培养思考 ,提高表达能力的重要一环 ,是由感知到内部语言(加工酝酿)再到外部语言的心理过程 ,是运用语言文字准确而有条理地反映客观事物 ,表达思想感情的高级思维活动。多年以来 ,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改革中研究探索的着力点 ,许多有识之士为改变作文教学停步不前、学生作文水平没有真正提高的局面 ,进行了不懈的努力 ,提出了许多新的理论 ,产生了一些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使得作文教学研究领域里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景象。但是 ,在诸多研究中 ,人们更多地着眼于作文教学的过程研究和方…  相似文献   

20.
考试作弊在我国越来越严重,屡禁不止。本文以问卷调查形式对考试作弊进行了一次考查,内容涉及作弊原因和防止作弊的措施等。通过统计分析,我们认为,恰当的方法和得力的措施还是能减少作弊的发生,但要从根本上杜绝考试作弊,还需要尽可能取消作弊有利的考试,提高决策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