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80后、90后已是社会的主导力量,他们对于青春有着独到的见解。青春是一种文化,青春文化也是一种年轻人所特有的文化。拟从青春与文学、电影、音乐的角度浅析新时期青春文化的特点,揭露新时期年轻人的内心思想。  相似文献   

2.
青春不遗憾     
正赵薇导演的青春题材电影《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聚焦于青春的电影让我们找回了曾经的青春记忆。这部电影里,有聒躁不羁和温馨转美的青春气息,也有无奈离愁的哀伤之情;有男生之间的打架、女生晚上的"卧谈会",也有教室里的自习、情侣之间的吵闹,还有散伙饭时的宣泄、恣意。这些大学时代的  相似文献   

3.
电影《致青春》是一部以青春爱情与青春群体为主要叙事对象的青春题材电影。影片通过爱情故事的艺术化再现,为观众再造了一个乌托邦的青春美梦,以感性缅怀青春;通过青春群体的成人化观照,让现世中的人类群体深省自身生存状态,以理性审视青春,从而辩证阐释出青春的残酷特质,以此实现导演"致青春"即是"告别青春、走出青春"的意识形态书写。  相似文献   

4.
言宴 《中学生百科》2014,(Z3):14-15
青春样板初中时喜欢看台湾片,觉得年轻演员们演绎的就是我们的青春。上高中后,便有些烦蹂,甚至感到悲哀,因为电影里能找到的只是局部的青春。因为年轻,所以有资本挥霍青春?这在电影中,只是一句不痛不痒的口号,而在现实中,鲜有人敢去付诸行动——  相似文献   

5.
从《海角七号》之后,台湾青春电影掀起了一股新热潮,郑芬芬成为台湾电影的新生力量之一。本文以她的《沉睡的青春》和《听说》这两部青春电影为例,从电影的主要内容和主题两方面入手,分析这位女导演是如何表述她的青春絮语的,从而探讨郑芬芬导演青春电影的叙事风格与情感表达,也由此一窥台湾青春电影的内在意蕴。  相似文献   

6.
<正>"故乡是用来怀念的,青春就是用来追忆的,当你怀揣着它时,它一文不值,只有将它耗尽后,再回过头看,一切才有了意义—爱过我们的人和伤害过我们的人,都是我们青春存在的意义!"前段时间,辛夷坞的小说《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被搬上了荧屏,而导演,正好是许多年前以最青春的面孔闯入我们视野的赵薇。出道十余年,她成功蜕变,从偶像剧女主角华丽转变为电影导演,这是她的导演处女作,也是她的研究生毕业作品。与其说这部电影纪念了许多人的青春往事,倒不如说这部电影正是赵薇用来纪念自己出道十几年的岁月浮华。那些青春,你拼过,跌过,争取过,失落过。青春,不是一部需要用票房来证明结局的电影,只要存在,用心对待过,就有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中国当代青春电影为研究对象,将当代青春电影置于20世纪末期至后现代主义文化、另类文化、青年文化等文化现实背景下,对当代青春电影进行精神分析,然后对其进行评价,归纳出其精神特质,寻找当代青春电影在当代艺术中的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8.
小倩  刘曼 《音乐世界》2008,(17):92-93
《歌舞青春》原是2006年迪士尼播出的一部电视电影,在青少年中颇具人气,曾刮起热潮、获奖无数;而《歌舞青春2》也再次创下收视纪录,并夺得美国青少年选择大奖最佳电视电影奖在内的多项大奖;受此鼓舞的迪士尼于是决定将《歌舞青春》搬上大银幕,《歌舞青春3》故事紧接前两集,原班人马依旧上阵。  相似文献   

9.
日本青春励志电影浅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春励志电影是一个新兴的电影类型,特别是在日本,这种类型受到了关注和好评。本文从青春励志电影在日本的产生和发展、与传统励志电影的比较及其艺术特点这三个方面进行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10.
赵薇执导的电影处女作《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以致青春的名义,收获了不俗的票房。也许,其中的爱情故事引发了很多人对青春的怀念。诚然,青春不能没有爱情,但青春更大的魅力,其实在于它所承载的梦想,以及我们为梦想而生的那份心动。  相似文献   

11.
Youth     
青春不是年华,而是心态;青春不是粉面、红唇、柔膝,而是坚强的意志,恢弘的想象,炙热的恋情;青春是生命深处的自在涌流。  相似文献   

12.
Youth     
Youth is not a time of life;it is a state of mind;it is not a matter of rosy cheeks,red lips and supple knees;it is a matter of the will,a quality  相似文献   

13.
青春     
太平洋战争打得正酣之时,麦克阿瑟将军时常从繁忙中抬起头,注视挂在墙上的镜框,镜框里是篇名为<青春>的文章.这篇文章一直伴随着他,后来,日本人在东京的美军总部发现了它,于是<青春>开始在日本流传.  相似文献   

14.
青春寄语     
《海外英语》2003,(12):1
Youth is not a time of life; it is a state of mind; it is not a matter of rosycheeks, red lips and supple(柔韧的)knees; it is a matter of will, a quality of imagination, a vigor of the emotions; it is the freshness of the deep springs of life.Youth means a temperamental predominance(支配,主导)of courage over timidity(胆怯),of the appetite for adventure over the love of ease. This often exists in a man of 60 more than a boy of 20. Nobody grows old merely by a number of  相似文献   

15.
青年流行文化是文化工业化和市场化迅猛发展的产物,是青年思想、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和生存状态的写照。针对青年流行文化给青年价值观带来的复杂深刻影响,我们需要以辩证视角审视青年流行文化,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青年价值观教育,更新青年价值观教育理念,不断创新青年价值观教育途径与方式。  相似文献   

16.
Through a leadership for learning approach, a school–university partnership in a large, urban district was able to recruit, develop, and retain new and existing school leaders. Two cohorts of new leaders were trained while existing leaders enhanced their skills through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Data indicated that the school–university partnership increased the overall percentage of new district leaders by over 19 percent, and met or exceeded all seven of its established targets for leadership development and sustainability.  相似文献   

17.
基于对青年一代才是革除中国积弊,挽救中国危亡,建设民主富强的中坚力量和希望的认识,以及当时大多数青年的现状,《新青年》提倡一种新型人生观:在反对旧道德和传统的基础上,以西方自由、平等、独立、自主的价值取向为核心的一种新型的近代人生观,它对青年自身及其对社会发展的贡献提出了要求,即内图个性之发展,外图贡献于社会。它更是针对青年的糟糕状况和中国严峻的现实而提出的以启蒙救国为内在目的的一种务实的人生观。  相似文献   

18.
青春文学以青少年的成长历程为主题,谱写一代代青春之歌,在网络文化和网络语境中成长起来的"80后"作家的"残酷青春"叙事现今已不再符合读者的审美趣味。日益加剧的狂欢化、游戏化的网络消费文化,泛娱乐化的碎片阅读,在后现代语境文学逐步走向产业化的浪潮中,"微笑青春"小说以轻松幽默的笔调书写青春,为深陷现实和媒介焦虑中的读者大众解压,成为青春叙事的新转向。青春网络作家缺乏生活经验,大都只困于个体经验的"小我"创作之中,缺乏"大我"精神,其叙事或过于残酷,或过于美好,作品的真实性有待推敲。  相似文献   

19.
获悉人们希望我在这里讲几句时,我就问他们我该讲些什么。他们希望我讲些适合年轻人的东西——一些教诲性,有教育意义的东西。或是一些好的建议。这太好了!我倒是  相似文献   

20.
汪静之是"湖畔诗社"的著名诗人,他的<蕙的风>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以爱情诗为主体的诗集.从诗作的写作背景出发,主要从爱情诗、写景诗、社会写实诗三方面来阐述<蕙的风>青春的审美特质,可以客观地反映出其在中国诗歌发展史的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