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关于"伦理"与"道德"的异同,存在许多不同见解.虽然在日常生活中二者经常混用,但在学理上作出分辨仍然是必要的.在本文中笔者将采取黑格尔式的立场,将"伦理"看做实体,而将"道德"理解为精神,即"伦理"与客观世界的现实运动及其过程、环节相关,而"道德"主要与主观世界的意志自律和意图显现相关.并且我们还将从这一角度考察行政伦理与行政道德的概念所指及其关联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以伦理世界为绝对前提的道德世界和解模式,是对现代伦理世界的现象学考察.现代性道德世界观的和谐是预定的,因而道德意识是以背反式存在的;道德意识这种“颠倒”的存在,即是伦理精神的“对象性表象”存在——伪善.在道德自我的统一中,通过道德语言的中项作用,个体道德的罪过得以宽恕,伦理普遍意识得以现实存在,伦理普遍意识与个体道德行为得到相互承认,达到和解.伦理精神以“理性直观”的形式保存于道德世界之中.  相似文献   

3.
黑格尔道德和伦理之分思想的发展同他庞大的思想体系一样,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只有在黑格尔的辩证法视阈中才能理解道德和伦理的内容及其关系,并且把道德和伦理纳入一个整体之中,按它们自身发展的样子进行把握。  相似文献   

4.
从实质而言,道德是一个情感问题,而道德情感又是伦理学的核心问题,它与道德理性、良心及道德教育都有十分密切的关系,贯穿于伦理学的各个方面和环节,因而具有很重要的理论和现实地位。  相似文献   

5.
道德和伦理这两个概念,不论中外,在一定的词源涵义上,长期以来都被视为同义异词,指的是社会道德现象,虽然也有人指出单纯的“道德”与“伦理”的不同,认为“道德较多的是指人们之间实际的道德关系和道德行为,伦理则较多的是指有关这种关系与行为的道德和理论。”(《伦理学大辞典》宋希仁等,检民出版社,第395页),但在具体运用过程中,尤其在讨论伦理学的研究对象中始终是把二相通运用的,因此学术界常有所谓的“伦理学就是道德学学科,伦理学就是道德学学科,伦理就是道德,道德即是伦理”之说。本试从另一角度对伦理学主题作一新的辨析,旨在引起学术界同仁的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文学的本质特性,使其与伦理学之间"自然而然"地存在联系。分析特定历史时代文学作品的道德意蕴,是理解和把握当时代伦理学的重要途径。中国先秦文学之道德意蕴,主要表现在赞美王者风范和劳动者向往的理想人生、公私分明的道德观念和先公后私的行为准则、鞭笞统治者制造不和谐伦理的不良品行、憧憬婚姻的欢愉美感和重视男女有别的操行伦理等。它们具有昭示中华民族道德文明发展史之源头、奠基中国伦理思想史之逻辑起点、开启"文以载道"之道德文化建设先河等方面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网络道德失范与网络伦理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技术在为社会发展提供便利条件的同时,也造成了某些负面和消极的影响,甚至导致了网络道德失范现象.网络道德失范主要基于弱化的"自律道德"和难以形成"他律道德".网民行为必须有所规范,必须遵循"网络道德原则".网络行为的特殊性及由此所引发的伦理问题,要求一种全新的网络伦理学加以甄别和解决.  相似文献   

8.
伦理与道德作为伦理学的两个重要范畴存在密切联系,但是二者是有本质区别的。因此,厘清伦理与道德的联系与区别,有助于从理论高度明确应用伦理学领域的具体研究对象和重点,同时,对公民道德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伦理和道德是两个使用频率很高但又常常被混淆的概念。伦理指人际互动所应当遵循的行为准则,而道德则是个体对天道、人道及所处社会倡导的价值标准、伦理规范的洞察、领悟和践行。动词性的道德才能真正彰显其本质特征。伦理和道德既相互区别又有密切关联。伦理学和道德学应是高度相关的两个学科。  相似文献   

10.
随着传统社会到现代社会的演变,伦理学话语发生了由以"善"为主题到以"正当"为主题的现代性转换,从而导致了"德性"与"规范"的分离。现代性道德危机的根源也正是来自于由这种分离所引起的"道德话语"与"伦理话语"的错位,在话语的实践运用中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道德教育的"伦理化",二是伦理教育的"道德泛化"以及伦理教育的缺失。对二者界限和范围的厘清有利于现代性语境下新的社会伦理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