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汉语"下去"一词在意义和功能上的复杂性使维吾尔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偏误。出现偏误的根源是因为属于黏着语的维吾尔语没有补语成分,当汉语的"下去"一词在句中作补语时,维吾尔语是通过各种不同的方式进行表达的,没有相对应的表达形式。避免错误的对策为:教学中对比分析应做在课前,做到有的放矢;难点部分要"精讲多练";通过语境设计,在实现真实交际的同时,使学习者掌握这一语言难点。  相似文献   

2.
周文进 《文教资料》2008,22(4):38-39
判断句是现代汉语中的一类十分重要的句子,但是,作为主要判断词的"是",它的产生年代、成熟标志是什么?这些问题尚未取得一致意见.经过一番比较研究,笔者认为判断词"是"的成熟年代大约在两晋之交或稍前些,亦即公元四世纪前叶,助动词修饰判断词"是",这是代词"是"发展成为纯粹的判断词的最后一道防线,跨过这道防线,"是"就被视同动词而与指示代词彻底划清了界线.  相似文献   

3.
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学生在使用汉语“一点儿”和“有点儿”时,常常把维吾尔语、哈萨克语中的用法套用在汉语中而使汉语语意出现偏误。为了避免这种偏误现象的发生,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常常从汉语词义、词性、语法功能等角度入手,为学生讲清楚“一点儿”和“有点儿”在维吾尔语、哈萨克语及汉语中各自不同的语法特点,以此来排除学生的母语干扰,使他们能够准确地掌握这两个词在汉语中的正确使用方法。  相似文献   

4.
"是"在现代汉语中的词性和用法颇多争议,本文赞成将表示判断意义的"是"叫做判断动词,并根据"是"后面构成成分性质的不同,把<骆驼祥子>中所有作为判断动词的用例进行了分类.  相似文献   

5.
在维吾尔语词汇中有许多词扮演着一词多词义的角色,其中"salmaq"就是这样的一个词。本文会对维吾尔语中的"salmaq"一词进行全面性的分析,并将"salmaq"一词在汉语中的意义分别举例说明再浅谈其用法。  相似文献   

6.
零派生名词是指用派生构词法构成的没有添加任何词缀的名词.对维吾尔语中零派生名词进行分类,按照其在派生过程中“词形不变,词义、词类改变”这一特征,探寻维吾尔语零派生名词与汉语的兼类名词、名动词之间的对应关系,从而根据它们的异同点来分析维吾尔语零派生名词在汉译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下去"和"下来"是汉语中一对常见的趋向补语.外国学生在初学时对这两个词的选择经常会有一些偏差.如果把握住说话人、动作主体和动词之间的位置和时间关系,就容易正确使用这两个词.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词块理论的框架下,通过对汉英语料库的检索和统计,对汉英"拉"类动词的动宾词块进行了对比分析和考察.研究发现,汉英"拉"类动词的动宾词块共性和个性并存,汉语动词"拉"成为原型动词,动宾词块较为丰富,"拖"的带宾能力不强,动宾词块较少;而英语中"pull"和"draw"势均力敌,"pull"多与具象义名词构成词块,而"draw"则多与抽象义名词构成词块.  相似文献   

9.
通过分析《日本语大辞典》的サ变动词与对应的汉语同形词的词性,旨在为日语词汇学的教学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日语中的サ变动词对应的汉语同形词的词性有八类:动词、名词、形容词、同形异义词、副词、介词、连词、成语.此外,62.191%的サ变动词在汉语中无对应的同形词.中日两国同属汉字文化圈,但在词汇的使用上仍有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根据语言的形态学分类法,汉语属于孤立语,词与词之间的关系及各种语法作用,主要靠词序和虚词表示。维吾尔语属粘着性语言,词与词之间的关系及各种语法作用,主要通过词汇本身的形态变化表示。维语每种语法意义都用同一个构形形态表达,维语动词很重要的一个特点是具有时、态、体三种形态变化。汉语动词不具备这种形态变化,但这并不意味着汉维  相似文献   

11.
“是”及其复合体的使用频率很高,本根据其不同用法,从语义功能、语法功能加以分析,旨在指出“是”字的不同层面及使用规律,指出维语的相应译法。  相似文献   

12.
准确使用动词,才能凸显语言的表现力。本文将从动词的时、体的语法范畴分析英日汉三语中动词时、体表现手法的异同,以期在对比中掌握各语中如何准确把握动词的时和体,并同时感知对比在语言学习中必要性。  相似文献   

13.
"诸"是不是合音词的况总共有三种:(一)"动词+诸",(二)"动词+诸+乎",(三)"动词+诸+名词(或词组).文章对这三种情况进行了具体分析和讨论,发现上述(一)、(二)两种情况的"诸"字都只相当于代词"之",由"诸"字煞尾时,"诸"字并不是"之乎"的合音.第(三)种情况的"诸"字,有称代作用时,只相当于代词"之",认为"诸"字是"之于"的合音,是忽视了古代汉语中"于"字可用可不用的客观事实而误会的结果;"诸"字无称代作用时,只相当于介词"于".最后得出结论:"诸"没有合音词的用法.  相似文献   

14.
语气副词“势必”由非词的分立的句法单位词汇化而来。在古汉语中“势”与“必”共现有四种句法类型:其 “势必” VP;主语 “势必” VP;小句 “势必” VP;“势必” 小句。在这四种句法类型中,“势必”为副词的形式标志有三个:“其势必”中的“其”由指示代词转向人称代词;“势”的实指义虚化;“势必”居小句首表示一种主观态度。根据上述标志,“势必”作为副词形成于魏晋南北朝与唐宋时,完全成熟于元明清时期。其词汇化的主要因素是“势”的意义虚化,与“必”融合为一个复音副词。  相似文献   

15.
文章用三个平面的理论对长治方言“来“字进行较为全面的考察,指出长治方言的“来“有三种功能:一般动词、趋向动词、助词.由于所在位置不同,“来“所表达的语法意义、语法功能各异.文章着重从历史和历时的角度,分析了“来“作为趋向动词的各种用法.  相似文献   

16.
现代汉语普通话中“有VP”句仅限于“有”和动词的直接搭配,它的兴起是汉语方言和港台普通话共同作用的结果。“有VP”句中“有”的性质对句式的成立和结构有着决定性作用,它用来表示确定或者强调,应归属副词词性,甚至是完成体的“体标记”。  相似文献   

17.
文章针对"努力"词性的不同看法,比较细致、深入地考察了"努力"一词出现的实际语境;辨析了"努力"的词性,认为它是一个集动词、形容词和名词于一身的兼类词.文章注重词在实际运用中的入句结果,密切联系语境以辨别词性.  相似文献   

18.
现代汉语中“是”字使用频率很高,由它构成的句式也是多种多样,“S是P”句式就是判断句的一种主要的常用的句式。本文就“是”的争议,“S是P”判断句的类型以及逻辑方面“S是P”的多义性作一简单的论述,以期更好地解释“S是P”判断句这一语言事实。  相似文献   

19.
古代汉语中“动宾补”结构即已有之,只是用得很少。唐宋以后的近代汉语中,随着语言更接近口语,这种口语色彩浓重的“动宾补”结构,使用频率大大增高,且作为补语标志的结构助词“得”也已产生,形成了与古代汉语不同的“动宾补”结构特征。不仅如此,近代汉语中的“动宾补”结构,无论用“得”还是不用“得”,和现代汉语相比,都显示出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句法语义入手,对“是“字句中“是“的语义性质和“是“字句的句义类型进行了探索.认为“是“语义性质,是由“是“系连的前后项之间的语义关系确定的,“是“在句中具有可延续性、匀质性、无界性等语义特征.根据“是“系连的前后项之间的语义关系,可将“是 名“句分类作指别、等同、存现等句义类型,“是 非名“句可分为等同、陈述、说明等句义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