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3 毫秒
1.
职业倦怠是个体在不能有效缓解工作压力的情境下产生的一种身心疲惫状态.职业倦怠易发于助人行业,教师乃助人行业之一,故职业倦怠现象频繁出现.为缓解教师的职业倦怠,本文力图通过对教师职业倦怠产生的内外矛盾进行解析,针对教师职业倦怠现象从社会、学校、个人三个层面提出有效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2.
职业倦怠特指在助人行业中个体的体力、精力和能力因无法适应工作要求而产生的一种身心俱疲的状态.教师的职业倦怠对教师本人、学生、学校和社会均会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导致教师职业倦怠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现行教师评价方式的不合理,所以缓解教师职业倦怠的有效途径是改革教师评价模式,实施发展性的教师评价.  相似文献   

3.
职业倦怠特指在助人行业中个体的体力、精力和能力因无法适应工作要求而产生的一种身心俱疲的状态。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高职教师职业倦怠的问题渐露端倪,这对教师自身、学生、学校和社会均会产生严重的危害。引发高职教师职业倦怠的关键因素是现行的教师绩效评价体系不合理,而疏解高职教师职业倦怠的有效路径是优化教师绩效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4.
中学体育教师教学效能感与职业倦怠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职业倦怠、教学效能感理论与中学体育教师面临的困境职业倦怠(job burnout)指个体对长期的情绪紧张源与人际关系紧张源产生应激反应而表现的一系列心理生理综合症。教师职业作为一种典型的助人行业,易产生职业倦怠现象。对教师职业倦怠状态的研  相似文献   

5.
浅谈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职业倦怠是美国临床心理学家费登伯格在1974年研究职业压力时提出的一个概念,指在助人行业中,个体的体力、精力、能力无法应对工作要求时而产生的一种身心俱疲的状态。职业倦怠有三个核心特征:(1)情绪衰竭;(2)非人性化;(3)低个人成就感。国内外研究表明,教师是职业倦怠的高发群体。职业倦怠是一种职业性伤害,其存在严重地影响着教师的身心健康和学生成长,进而影响到教育事业的发展。因此,采取有效措施,消除教师职业倦怠,已成为教育界不可忽视的问题。一、教师职业倦怠的界定、典型表现及影响教师职业倦怠是教师在长期压力体验下产生的一种情…  相似文献   

6.
一、职业倦怠、教学效能感理论与中学体育教师面临的困境 职业倦怠(jobburnout)指个体对长期的情绪紧张源与人际关系紧张源产生应激反应而表现的一系列心理生理综合症。教师职业作为一种典型的助人行业,易产生职业倦怠现象。对教师职业倦怠状态的研究发现,处于职业倦怠状态之中的教师容易对学生失去耐心与爱心,对课程准备的充分性降低,对工作的控制感与成就感下降。不仅影响教师本人的生活、工作与身心健康,也影响学生的健康发展。国内研究表明,我国中小学教师面临较大的心理压力,有些教师的心理压力已经对教学工作、班级管理产生了消极影响,呈现出明显的职业倦怠症状。  相似文献   

7.
随着高等教育对英语教学的日益重视,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大学英语教师的职业发展。在强大的职业压力下,很多教师出现职业倦怠的现象,教师身心健康受到严重影响,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育教学的质量。从自我效能感的角度,分析教师职业倦怠的表现和产生的原因,探讨教师自我效能感与职业倦怠的关系,提出缓解教师职业倦怠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8.
吴雪慧 《中国教师》2013,(Z1):218-219
职业倦怠是美国心理学家弗鲁登伯格于1974年首次提出用来专指从事助人行业的个体由于长时间面临情感和人际压力所产生的身心极度疲劳状态的职业倦怠。而教师职业倦怠则是这一问题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并在社会发展急剧变化的当今时代,日益成为教育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有研究表面,教师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在长期枯竭的状态下,会出现工作满意度低、工作热情丧失、情感疏离和冷漠的现象(Byrne,Schaufeli 1993)。教师职业倦怠对学生的发展也有消极影响,国内外相关研究表面,处于职  相似文献   

9.
“职业倦怠”一词首次由费鲁顿伯格用于描述助人行业的职业心理。职业倦怠作为一种职业性伤害,转型期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倦怠表现得尤为明显。其存在给高职院校的教师个人、学生、乃至整个社会都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因此,缓解教师职业倦怠,首先需要社会各界改变对高职教育认识上的不足;其次,要改变高职院校的管理机制,为教师创造良好的学习、工作、生活环境;高职院校的教师也应调适好自己的心态,主动适应转型期高职教育的变革发展。  相似文献   

10.
心理咨询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及其调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理咨询教师是助人的职业,它的职业倦怠不但导致个体生理、认知等方面的极度疲劳,而且直接影响着来访者进行心理咨询及问题的解决。因此,心理咨询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已不容忽视。文中从心理咨询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及其调适两方面进行阐述,以便帮助心理咨询教师缓解职业倦怠问题。  相似文献   

11.
一、教师职业倦怠的涵义及表现 (一)教师职业倦怠的涵义 1974年,美国临床心理学家费登伯格首次提出了职业倦怠这一概念,特指在助人行业中,个体的体力、精力、能力无法应对工作要求而产生的一种身心俱疲的状态。  相似文献   

12.
罗湘萍 《成人教育》2013,(9):110-111
对我国教师的职业倦怠定义进行解释,分析了教师职业倦怠的类型,找出了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并且针对这些原因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以期对于缓解教师职业倦怠情绪的产生、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3.
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与其社会支持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职业倦怠近年来已成为心理学研究的热点,作为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教师的职业倦怠状况更是引人关注。教师的职业倦怠会对学生和教师的身心发展产生严重的负向影响,因此对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意义重大。文章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调查了山西省高中、初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状况,旨在探讨教师职业倦怠与社会支持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缓解教师职业倦怠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论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及其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的调查表明,我国中小学教师心理健状况令人担忧,各种心理问题层出不穷。其中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职业倦怠现象。因此,关注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探究引发教师职业倦怠的根源并寻找相应的对策以缓解职业倦怠,已成为当前教育界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教师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分析教师职业倦怠是由工作压力引起的。但教师职业倦怠却不是对工作中某一特定事件的即时反应,而是在较长一段时期内,对工作中所遇到的压力,在情绪上产生的一种低强度递进的反应过程。导致中小学教师工作压力及职业倦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拟从教师职业本身的特点、社…  相似文献   

15.
论教师职业倦怠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教师职业倦怠是教师的心理问题之一。关注教师的职业倦怠现象,对教育的发展极为重要。职业倦怠一旦产生便会给教师、学生乃至整个社会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导致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有社会因素、职业因素和个人因素。我们可以从个人、学校和社会三个方面来避免和克服教师职业倦怠现象。  相似文献   

16.
“Burn-out”在英语国家里原本是精疲力竭的意思,1974年美国临床心理学家费登伯格首次将它引入心理学,用来代表教师行业中的职业倦怠现象。1981年玛勒斯等人确定了职业倦怠的三个核心成分:(1)情绪衰竭,指个体情绪情感处于极度的疲劳状态,工作热情完全丧失;(2)非人性化,指个体以消极、否定或麻木不仁的态度对待来访者;(3)低个人成就感,指个体评价自我的意义与价值的倾向降低,这是目前西方国家实证研究职业倦怠的普遍采用的指标。教师作为一种特殊的助人的行业,与其他行业相比更容易产生职业倦怠。一、教师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分析教师职业倦…  相似文献   

17.
高职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和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职业倦怠是教师的心理问题之一,高职教师由于其职业角色的特殊性,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文章通过高职业院校教师职业倦怠心理的成因分析,提出了缓解高职教师职业倦怠心理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18.
《考试周刊》2017,(82):1-2
1974年,弗登伯格首次提出"职业倦怠"这一概念。高职教师的职业倦怠现象已呈现蔓延状态,这将影响到高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为了减少教师职业倦怠对高职院校建设发展关键时期的负面影响,本文从社会重视、学校引导、提高生源质量和教师自我调适等几个角度提出了教师职业倦怠的有效缓解相关策略,以期能够改善高职教师的职业倦怠情绪,应对新时期高职教育发展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19.
一、教师职业倦怠的涵义及表现(一)教师职业倦怠的涵义1974年,美国临床心理学家费登伯格首次提出了职业倦怠这一概念,特指在助人行业中,个体的体力、精力、能力  相似文献   

20.
浅析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职业倦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国家对中等职业教育十分重视,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职业倦怠现象越来越引起学者们的关注,因此有必要对职业倦怠的概念以及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业倦怠的根源加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缓解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业倦怠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