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人,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数学课堂变得千姿百态、花样繁多。但是“热闹”过后,我们不禁要反思:“热闹”的课堂上教师问了不少,带给学生的究竟有多少?丰富多变的教学活动中蕴涵的教学有效性有多少?学生在遇到同样的或类似的问题时,为何还无从下手?  相似文献   

2.
实施新课改以来,小学数学课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一些公开课上,教师为了刻意追求"热闹",各种"技法"层出不穷,动手操作、小组竞赛、课题研讨等学习形式充满了整个课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似乎"津津有味",热情发挥得淋漓尽致。但当我们静下心反思时就会有这样的疑问:在这样的课堂上,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了吗?这样的课堂真的是有效的吗?莫让"热闹"代替"静思"  相似文献   

3.
如今课堂的教学活动是精彩纷呈,可热闹过后老师收获了什么?学生又学到了哪些?因此要向课堂要效率,还是得从根源抓起,吹去课堂繁华不实之风,让实在驻扎在我们的语文课堂,真正做到"老师有所教、学生有所学。"  相似文献   

4.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是为了不教。"作为一线教师,在和新课程改革成长的这十余年中,这样的话语经常在耳畔回响。但是,纵观我们的课堂,有多少课堂上的时间是真正属于学生的?又有多少学生真正地成为了课堂的主人?大多  相似文献   

5.
<正>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一个既古老又年轻的课题,如今科学的课堂热闹非凡,一个个多姿多彩的探究活动让同学们兴高采烈,课堂气氛轰轰烈烈!但是在热闹的背后,学生到底学到了多少呢?得到了多少发展呢?如何提高"课堂四十分钟的教学探究效果,怎样关注孩子的自主探究意识与行为"已成为很多科学教师关注的问题,也引发了对"科学课堂学生实证意识与行为的培养"的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6.
正课堂改革活跃了我们的课堂,让课堂更加丰富多彩,老师充满激情,学生充满活力.但在一些"热闹"的课堂背后,我们应该冷静下来思考: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该如何让课堂热闹的同时,还要提高数学学习的效率呢?倘若以为延长教学时间,这必然不是一个好的方法,学生也不乐意接受,那又该如何解决呢?这是一个摆在所有高中数学教育者面前棘手的问题.笔者对此问题也做了深入思考,觉得只有紧抓45分钟课堂效率才可以缓解问题.提高课堂效率有很多方法,通过一年的实践,觉得在课堂上精选例题常常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邱敏敏 《考试周刊》2014,(37):100-100
<正>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英语课堂形式变得丰富多彩。课堂上时常会出现"热闹"的场面:学生分组讨论问题,分角色情景对话表演等。然而热闹过后,学生究竟掌握了多少知识?面对这一教学现状,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构建高效课堂,成为摆在每一个英语教师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一、用充满情趣的教学激活课堂,实现教学双赢只有生动的课堂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让学生在快乐学习中强化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8.
《华章》2007,(10)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在课堂上,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倾听他人的见解,解除内心的疑惑,直至感到豁然开朗。走进数学课堂,合作学习随处可见。然而,在热闹的场面背后,到底有多少学生发表了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认真地倾听了别人的见解,又有多少学生游离其外,无所适从呢?  相似文献   

9.
课堂开放了,教师如何调控?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自主探究,教师做什么?教师如何机智应对课堂生成等,这些问题对我们的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透过当前课堂表面的"热闹",我们看到了不当开放的"低效".它不能不让每一位教师深思:开放课堂,应如何巧妙设计与机智调控?首先,"开放的问题"要有"限度".  相似文献   

10.
在新课程标准下的科学课堂里。我们经常会看到辩论、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等各种学习方式,课堂很是热闹,体现了探究式学习的基本特征:“活”和“动”。但是,又有多少讨论、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围绕着教学目标而展开?如果热闹的讨论不能产生思想的交锋,如果亲身体验不能给学生带来视野的拓展,那么我们如何养成创新能力,又如何逼近真理?针对这一现象,我进行了“科学课堂需不需要纪律”的实践研究,在对四年级366名的学生问卷调查中找到了答案——科学课需要纪律,需要属于我们科学课的纪律。纪律一定要有。那么如何建构我们科学课堂的纪律?下面我将通过一年来的实践谈谈自己初浅的感受。  相似文献   

11.
许多教师都有这样的体会:紧握"讲练结合"的法宝,批阅作业如山,学生成绩却不如人意;孜孜以求于课堂教学的精彩生动,学生课堂表现仍是云里雾里,一片茫然;因课前设置了太多的教学任务,而使教学内容处于游离状态,无重难点可言;课后总有学生反复询问课堂上刚刚讲过的某例题的解法.为什么呢?为什么非要等到课堂结束后我们才发现问题呢?我们在上课之前设计教学的时候,有没有问过自己:我们的设计是否能培养学生的能力?是否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是否考虑了学生们的兴趣?这个设计是否是学生学习过程中必须有的?还是仅仅为了课堂花样多些、热闹些?我们的课堂设计是否真的落到实处?我们的课堂设计是否真的做到以学生为主体?  相似文献   

12.
新的课程改革给原本枯燥、贫乏、僵化的课堂带来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许多学生在课堂上成为学习的主人,他们想说就说,想做就做,无所顾忌,课堂呈现出一派争先发言的热烈景象.然而这种"热闹"背后却暗藏着"危机":学生怎么冷静思考?部分学生怎么成为课堂的主人?怎么撷取别人的精华?怎么养成尊重他人的良好品质?等等.面对这种情景,我们该怎样办呢?  相似文献   

13.
课改行进至今,我们应冷静下来再理性审视课改:这双"新鞋"是否让我们在行进的过程中也感到了疲倦和迷茫,面对这些疑惑我们又该如何应对?困惑一:课堂里光有热闹的活动行吗?当前课堂教学中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热闹繁荣"的景象:学生忙于活动材料的搜集、整理,小组忙于热热闹闹、旁若无人地讨论,教师忙于一个一个活动的组织、开展。  相似文献   

14.
正谈到开放语文,我们常常考虑的是怎样放飞,很少思考我们的课堂该融入什么?只关注"飞",我们的课堂就会热闹而轻浮,只有也想到"人",我们的课堂才会在热闹中有冷静,自由中有目标。开放语文可以融入的东西有很多,但笔者认为,至少应该融入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15.
<正>新课改以来,教师每年都要培训。至今十七八年过去了。效果如何?今之教师、学生、课堂,比之新课改之前,有无变化?有多少变化?有多少变好的?又有多少变坏的?凡此种种,堪忧!窃以为,教师培训要记住四句话。第一句话,是维特根斯坦说的"我们要贴着地面步行,不要在云间跳舞"。这句话告  相似文献   

16.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我们的音乐课堂教学焕发青春,或许课堂上不再是单调乏味的知识讲解,不再是高深莫测的演唱技巧,不再是教师的"一言堂",而带给我们更多的是课堂上的"热闹非凡":多媒体跟花缭乱;小组讨论满堂皆是;教师语言文采飞扬……然而,当我们一味追求"热闹"的同时,能否静下心来想想孩子的耳朵里到底听到了多少音乐?  相似文献   

17.
众所周知,课堂是学生收获新知、展现自我的平台,也应该是师生共享的求知历程,是师生共创的真知体验.而在课堂上,作为教师的我们,又有多少次真正地站在了学生的位置,给他们留出适当的时间思考与探讨,让他们自己发现新知呢?又有多少次真正地为学生改变教学"航道",为学生做到真正的起飞呢?学生的学习需要时间,也需要我们真切地了解学生的情况,尊重学生的求知,倾听学生的心声,在循循善诱中激励鼓舞,静待花开,这样的课堂才会焕发别样精彩.  相似文献   

18.
新课改的实施,让数学课堂充满了生命的活力,但从另一个侧面我们也隐约发现:有的时候我们的数学课堂热闹了,数学味淡了;综合性有了,学科性丢了;学生真动起来了,教师却溜走了;有时教师激情燃烧,学生烟都不冒。课改流于形式,这就成了无"根"的课堂。那么,数学课堂的"根"是什么?课程标准给了我们答案:"根"就是在学生主动学习的状态下,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进而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9.
众所周知,课堂是学生收获新知、展现自我的平台,也应该是师生共享的求知历程,是师生共创的真知体验。而在课堂上,作为教师的我们,又有多少次真正地站在了学生的位置,给他们留出适当的时间思考与探讨,让他们自己发现新知呢?又有多少次真正地为学生改变教学"航道",为学生做到真正的起飞呢?学生的学习需要时间,也需要我们真切地了解学生的情况,尊重学生的求知,倾听学生的心声,在循循善诱中激励鼓舞,静待花开,这样的课堂才会焕发别样精彩。  相似文献   

20.
<正>玫瑰的激情,在于花的怒放;玫瑰的温润,在于花的酝酿。有了酝酿的过程,才有了怒放的激情。——题记看惯了太多的热闹课堂,尤其是公开课教学,教师都会不遗余力的营造"动感十足"的活动课堂。在这类课堂中,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活动教学的确让课堂增色不少。但如此热闹的课堂,留给学生思考、消化的时间似乎很少,这样的活动课堂教学效果如何呢?回望现实,常态课堂上,我们又总是通过课前精心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