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文化语境中存在各种形形色色貌合神离、似是而非的"假朋友",它们不仅妨碍人们在英语学习和日常交际中正确理解和表达思想,而且在文化交流和英汉互译等跨文化交际活动中也会使人误入歧途,闹出笑话甚至产生隔阂,广大翻译工作者和英语学习者对此应引起高度警戒。学会正确解读文化语境下的"假朋友"对于促进英语学习和顺利开展跨文化交际活动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是英语教育的重要目的。而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关键在于学生对异域文化应具有一定的认知能力。唯有如此,学生才能加强对异域文化的了解,提高他们对异域文化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从中获得英语语用能力,增强跨文化交际能力,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经济文化交流需求,真正成为能融通多元文化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3.
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是英语教育的重要目的。而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关键在于学生对异域文化应具有一定的认知能力。唯有如此,学生才能加强对异域文化的了解,提高他们对异域文化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从中获得英语语用能力,增强跨文化交际能力,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经济文化交流需求,真正成为能融通多元文化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4.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文化全球化的交流与传播也日益盛行,其中跨文化交际就是一个典型的非民族与民族语言交际现象。如何在不同文化情境中进行自由交流、冲破文化模式与传统的束缚,成为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目的与重要内容。因此跨文化移情能力的培养成为跨文化交际的关键。本文通过对跨文化交际中文化移情能力的价值进行剖析,从而体现跨文化交际中文化移情能力的重要性,采取有效方法培养人们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移情作用,从而使其在不同的文化环境中能够与非民族文化交流者进行良好的沟通,实现文化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5.
陈玉银 《广西教育》2013,(18):73-73
初中英语新课程标准指出,文化意识是得体运用语言的保证。因此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挖掘并展现教材中的英语文化素材,将文化与语言教学有机结合,创设文化交流场景,使学生理解英语文化,获得跨文化的认同感,在中外文化的对比中,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加深对本民族文化的理解,提高和发展跨文化交际能力。一、初中英语文化意识课程目标的内涵及意义  相似文献   

6.
劲松四小的校训里有这样一句话:心有祖国,眼望世界,做国际的我。梁启超说少年强则国强,林则徐告诉我们要开眼看世界。在小学阶段,英语教学是孩子们看世界的那扇窗,英语教学应有利于学生理孵外国文化,加深对祖国文化的理解,进而拓展文化视野,形成跨文化交际意识和初步的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如何在课堂中对学生进行文化意识的渗透,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发展跨文化交际能力,做国际的我?  相似文献   

7.
徐星玉 《考试周刊》2011,(36):103-104
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是目前外语教学的重要目标。而跨文化交际的双向性决定我们不能只偏重目的语国家的文化输入。作为母语文化背景的中国文化,也应该引起重视。多种因素导致了中国文化在大学英语教材及教学实践中的缺失。要在真正意义上提高学生的文化交际能力,应从教材、教师和教学实践多方面入手,积极融入中国文化,培养学生双向文化交流的意识。  相似文献   

8.
随着时代的发展,文化交流的深度与广度逐步加深,这种形势下,培养学生的文化交际能力就成为了高校教学中不可缺少的工作。然而,许多教师受传统教学法中一些弊端的影响,至今仍然无法实现关于学生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有效教学。该文对高校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进行了研究,旨在增长学生的英语知识,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9.
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逐步发展成为多元文化交流的载体。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性质、交际目的和交际内容都发生了变化。因此,大学英语教学,尤其在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过程中,应更加注重提升学生对多元文化的敏感度和宽容度。同时,提高流利表达本土文化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逐步发展成为多元文化交流的载体。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性质、交际目的和交际内容都发生了变化。因此,大学英语教学,尤其在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过程中,应更加注重提升学生对多元文化的敏感度和宽容度。同时,提高流利表达本土文化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在文化全球化语境下人们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会产生中西文化的碰撞。文化全球化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文化全球化也给我国民族文化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如发达国家强势文化的渗透、中西价值观的碰撞、网络传播和英语全球化的影响。我们要抓住机遇,迎对挑战,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实现我国民族文化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12.
文化是对某一个民族历史、文化背景以及对人生的看法、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反映。语言受文化的影响,反映文化。故而文化差异是影响跨文化交流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探讨中英文化的某些差异和在跨文化交流时应该注意的问题,了解中英文化差异在语言学习中的重要性,有助于促进英语学习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3.
在不同的民族文化中,同一种颜色表达不同的文化心理,引起不同的联想,具有不同的文化内涵。随着国际交流的日益密切,英汉两种语言之间不断影响、相互渗透。本文即从六种颜色词语用含义的异同出发,探讨英汉颜色词的联想碰撞与渗透。  相似文献   

14.
习语是各民族语言的精华,受文化因素的影响,汉英习语承载了浓厚的文化重荷,体现了鲜明的民族特色。同时,作为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手段,翻译要尽可能地最大限度地传递习语中的文化信息,更好地促进两种文化的交流。  相似文献   

15.
跨文化交际是不同文化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学习者首先要对自己民族的文化具有充足的自信力才能进行平等的跨文化交际。跨文化交际英语教学中,英语只是交流的工具,熟知民族文化并具有民族文化自信是成功进行跨文化交际的前提和基础。秦良玉将军不仅是土家族著名的女英雄,也是国际上最具有影响力的女性之一。在跨文化交际英语教学中介绍秦良玉将军的国际影响力,能够增强学习者的民族文化自豪感和自信力,也有利于提高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  相似文献   

16.
文化逆差与跨文化交际张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逆差是文化全球化所传达的现代性与地方文化所固守的民族性之间交互作用的产物,它是跨文化交际的张力所在。通过分析文化逆差产生的经济原因和民族文化心理根源,文章指出文化逆差是现代性话语对民族性话语的暴力征服,在跨文化交际中,弱势文化的逆差直接关系到其文化话语的获得和文化身份在全球化语境的构建。  相似文献   

17.
在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全球化大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大学英语教学已将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作为英语学习的主要目标.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语言相通是文化交流的基础.认同中西文化差异,尊重并理解西方国家文化特点,才能增强英语学习兴趣.转变教学模式,加强阅读和听力的训练,提高学生语言知识水平和运用能力,实现提高学生跨文化交流能力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借语的出现是语言交流中文化融合和语言发展的必然产物。借词在跨文化交际中起着纽带和桥梁的作用。从英汉相互借词的结构构成方式和文化心理上分析其在跨文化交际中的作用,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在少数民族地区构建课堂多元文化共生格局有利于培养学生对文化差异和文化共生共荣的习惯性心态,从而提高他们的跨文化适应能力;而学习者族群文化与国家文化的合理布局与引渡则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国家意识,提高其国家认同水平. 相比汉语文等科目,作为第三方语言的英语课更容易营造相对"中立"的文化共生氛围. 尽管如此,在教师的语言立场和民、汉、英三种文化的权重设计等方面仍然要注意避免"说教"、"教化"乃至将他们"汉化"的嫌疑,以免激发民族学生潜在的抵触情绪.  相似文献   

20.
通过斯图尔特.霍尔所提出的3种假设解码立场,即著名的"霍尔模式",将研究从原来的大众传媒"电视文本"研究主题推移至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广义文本的信息传递与接受,来解读跨文化交际中外来文化习俗传播与接受状况。文章通过选取有代表性的案例进行调查,得出样本信息并加以分析,从而破解跨文化交际中的意义传递在传送者"制码"与接受者"解码"之间的非直线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