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关于太平天国时期中国的丝茶出口贸易,学术界存在两种不同的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由于太平天国革命政府执行正确的独立自主的对外政策,使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分子“以采购中国丝茶为主的出口贸易不能不因失去了特权庇护和无法走私而受到影响”,因而打击了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进行的商业掠夺。这个观点根本无法说明十多年中丝茶出口贸易的增长趋势。本文不拟再论。另一种观点以英国人呤唎的  相似文献   

2.
上海之生丝     
十四年上海生丝输出额民国十四年华丝之出口额·计值一万四千零三十五万余两·而上海生丝之出口额计有一万四百六十五余两·实占全国出口总额之百分之七十四强·是上海已占代表全国之地位矣·今以民国十四年上海生丝出口数列表如左·(十五年關册须十六年七八月後方出版)  相似文献   

3.
上海之茶業     
民國十四年上海華茶輸出额民國十四年華茶輸出額.計值二千二百十四萬五千六百八十八兩。而上海華茶之出口額.計有一千三百四十二萬六千四百七十二兩.實占全國出口總額百分之六十強.是上海為全國茶市之中心也.今以民國十四年上海華茶出口数列表如左:  相似文献   

4.
“太平天国与爱国主义国际学术研讨会”于5月下旬在广西蒙山县召开。 与会者认为,爱国主义是人类社会关系的产物,是永恒的主题。但在不同国家、不同历史时期,其内涵是不同的。中国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以后,中国人民的爱国斗争呈现多元化和复杂化的特点。近代爱国主义的内容,既包括反帝反封建的一面,也包括向西方学习的一面。太平天国掀起反封建的斗争,为近代中国民主革命树立典范;太平天国站在反帝斗争的前列,捍卫了国家主权;太平天国积极向西方学习,为近代中国指明了资本主义道路。 有一种观点认为,中国的近代化始于洋务运动,其标志是曾国藩1861年在安庆设立的内军械所。但与会者认为,如果从机器生产作为中国近代化起始的标志,那么这个标志不是在安庆内军械所,而是1860年前后出现的太平天国的军火工业。太平天国的青浦、昆山、嘉定等均建有“洋炮馆”,除修理洋枪洋炮外,还制造冲天炮和各式子弹。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将江南富庶地区的“子女玉帛重器”尽入上海,并在上海,主要是租界沉淀下来。大量的资金和廉价的劳动力促成了上海的近代化。这虽然不是太平天国的主观愿望,却是不争的事实。  相似文献   

5.
辛亥革命以来,太平天国妇女问题都是太平天国史和中国近现代妇女解放运动史研究中的热点和焦点问题。学界围绕太平天国妇女运动的性质即是不是一场男女平等的妇女解放运动进行了讨论。总体来说,强调太平天国解放了妇女、实现了男女平等的观点一直是学术界的主流观点,呈显出一种非理性的不科学的态度。改革开放以后,否定太平天国妇女政策和妇女地位的学术观点越来越突出,大有替代前者之势。主张太平天国妇女政策具有双重性的观点则游移其中,似乎没有引起学界更大的争论和反响。太平天国妇女问题的研究要取得新的进展和突破,应该采用新的观点、新的思维、新的方法和新的手段。  相似文献   

6.
半个世纪的贸易数据表明,中国具有蚕丝出口优势,东南亚蚕丝贸易是逆差。以贸易数量和金额来看,东南亚是蚕丝进口远大于出口为主要特征的区域,我国对东南亚丝类的数量贸易竞争力指数和金额贸易竞争力指数表明中国在东南亚市场的蚕丝贸易具有强竞争力。1986-2011年的蚕丝出口贸易结合度,中国对东南亚的高于东南亚对中国的,且在波动中增大,表明中国出口结构与东南亚需求结构的一致性在加强;中国对东南亚各国之间的蚕丝贸易结合度有显著差异性。未来几年中,东南亚需求市场的潜力较大,但在2020年以前中国面向东南亚的蚕丝出口数量占中国出口总量的比重有限,需要进一步采取措施加强互惠合作并扩大东南亚蚕丝贸易。  相似文献   

7.
贸易成本是国家间贸易往来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出口持续时间是考察国际贸易关系好坏的重要标准。运用Novy模型和生存函数模型分别测度了中国与欧亚经济联盟的贸易成本及出口持续时间,并将贸易成本作为核心变量纳入Cloglog模型探索影响出口贸易持续时间的因素。研究发现:第一,中国与欧亚经济联盟出口持续时间普遍较短,中位数仅为3年;在持续3年以后大部分贸易关系终结。第二,贸易成本增加了双边出口贸易关系失败的风险,进而缩短出口贸易持续时间。第三,传统引力模型变量、产品层面变量以及汇率对出口持续时间的影响均比较显著。  相似文献   

8.
鸦片战争后,上海开始了早期的现代化进程.在这一转型过程中,移民是上海发展的助推器.而苏州则是唐宋以来中国人口最稠密、经济最发达、文化水准最高的城市之一.太平天国战争期间,苏州大量人口迁入上海.他们带去资金、文化和劳动力,进一步促进了上海城市的繁荣与发展.  相似文献   

9.
20世纪20年代,以商会和丝业公会为主体开展的中关丝商交往,直接促动了中国丝业的改良。丝业改良一时成为中国丝业界议论的焦点,但讨论和建议多于行动:作为丝业改良的中心环节——蚕种改良和缫丝技术改良难收成效;谋求生丝直接对外贸易的活动也仅仅处于探索阶段。而美国丝商支持和参与的中国丝业改良活动也并不顺利,他们以高校为依托的丝业改良与推广,以及参与的中国合众蚕桑改良会工作,虽取得一定成效,但困难重重;而中美合建的上海生丝检查所只能勉强维持。中关丝商交往的直接动因是美国丝业界为谋求充足而廉价的生丝原料,但改良华丝,扩大对美生丝出口对于中国丝业来说也不无益处。从这个意义说,中国丝商错失了扩大对美出口的极好机会。  相似文献   

10.
产业集聚作为一种空间地理特征,对于一国或地区的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具有重要影响。以湖南省冶金及金属制品产业出口贸易与产业集聚的状况为例,实证分析产业集聚对出口贸易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从长期来看,湖南省冶金及金属制品产业出口贸易与产业集聚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关系,产业集聚有效促进了出口贸易的增长,且集聚规模每增长1%,出口规模增长0.41%。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我国的水产品出口都位居大宗农产品出口的首位,但是水产品出口贸易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不少的问题.文章通过对2009年我国水产品出口贸易基本情况的介绍,提出存在国际市场需求下降、出口水产品质量不容乐观、出口产品结构不合理、出口市场相对集中等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太平天国两破江南大营、进攻苏杭、三次进攻上海,但战争不仅没有使上海受到损害,反而使上海在开埠后迅速繁荣起来,超过了中国所有城市,包括一切通商口岸.  相似文献   

13.
1860年5月,太平军第二次粉碎江南大营以后,为巩固太平天国政权,准备进军上海.6月2日,太平军攻克苏州.清两江总督何桂清自苏州逃至上海,与驻沪英公使普鲁斯、法公使浦步龙交涉,求借侵略军反扑.是时,正是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之际,英法怕这是清廷引诱他们陷入与太平军作战"旋涡"的计谋,未能答允.太平军在此时进军上海是适时的.但太平天国领导人没有把握住这一有利时机,集中优势兵力,一举攻克上海,而是把主要注意力放在争取外国侵略者支持的外交活动上.干王洪仁玕、忠王李秀成花了两个多月的时间,不惜"委曲求全"先后向英、法等驻沪使节再三致函,呼吁他们本着"皆奉天父上帝、天兄耶稣,以立国者既属一本,自当同心"的精神,与太平天国谈判.同时,还接待了大批从上海来的外国传教士、商人,想通过他们打通与驻沪各国公使会谈的渠道,结果这些努力都未能凑效.从上海当时所处的特殊情况,干王、忠王采取这一措施,争取各国支持或中立,孤立清朝当局,为太平军进军上  相似文献   

14.
一国出口贸易发展战略的选择,既要考虑目前利益,又要考虑长远利益;既要考虑现存比较优势,又要考虑比较优势转移的方向。本文在对发展中国家出口贸易发展战略三种类型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根据我国实际情况,提出了以劳动密集型产品和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相结合为主,辅之以有选择地出口初级产品的出口贸易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5.
阐述了绿色贸易的基本内涵和主要特点,介绍了福建省茶叶出口贸易发展的概况,通过搜集整理数据分析了福建省茶叶出口贸易现存的问题,并且详细介绍了福建省茶叶出口贸易现存问题的原因,以建设绿色食品基地、绿色技术基地,实行绿色包装,发展有机茶为内容,提出福建省茶叶出口发展绿色贸易的对策分析,旨在提高福建省出口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打破福建省茶叶出口这几年一直处于下降的局面。  相似文献   

16.
上海小刀会对太平天国的“争取接管”战略述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上海小刀会于1853年9月7日起义以后,刘丽川等人即宣称接受太平天国的领导,并确立了争取太平天国派员到上海接管的战略,为此进行了各种努力,死守上海县城。但是,上海的外侨社会并不相信他们与太平天国的关系,而太平天国又不能调整自身的北伐和西征战略以接受这一战略,只是给予了一定的军事策应,由于对小刀会的宗教信仰状况不太满意,还放弃了进一步军事策应的行动。这使小刀会对起义的前途感到迷茫,由此出现了投降、议降的风潮。议降也找不到出路,他们只能调整战略,起义的第一阶段结束。  相似文献   

17.
采用河南省1993~2009年出口额、FDI与GDP的时间序列数据,运用Johansen-Juselius协整检验、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的计量方法,实证研究河南省出口贸易、FDI对其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出口贸易与GDP、FDI与GDP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和显著的Granger因果关系;出口贸易、FDI对河南省经济增长都有较强的促进作用,它们对经济增长的脉冲响应总体上都是正向响应,但出口比FDI 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更强一些.最后根据研究结果提出加快出口、FDI增长以带动GDP增长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答:1851年中国近代史上长达14年之久的太平天国革命在广西爆发,仅在起义爆发后的九个月间,清廷就从户部支出镇压起义的军费600多万两,两年后,这个数字又增至1800多万两,占当年清政府一年总收入1/2.太平天国起义不仅从政治上.而且从经济上给清政府早已捉襟见肘的财政状况以沉重的一击.然而,令人惊奇和注意的是,长达14年之久、遍及中国半壁江山的轰轰烈烈的太平起义烈火,居然并未能冲垮清政府的财政,却被清朝封建统治者残酷地镇压下去了.那么,清廷是怎样克服太平天国起义带来的财政危机,怎样筹措和解决镇压太平天国军费的呢?  相似文献   

19.
祁龙威先生主要研究中国近代史,长于考证.他在长期的学术实践中,总结出一套具有个性特色的史料考证准则与方法,并将其运用于中国近代史的研究与教学,取得了斐然成绩,在太平天国文献考证方面建树甚多,并且在中国史学界较早提出了"考证学必须与唯物史观相结合"的观点,这对于纠正当前"历史学社会科学化"、"轻史料重理论"的研究倾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农民反对封建主义和外国侵略的伟大的革命战争。它在与国内外反动派进行英勇战斗的同时,对于以韦昌辉、石达开、李秀成为代表的分裂主义路线和投降主义路线也作了不调和的斗争。在教育领域里,反封建的教育革命与复辟封建主义教育的斗争也十分尖锐激烈。以洪秀全为代表的革命派要摧毁封建主义教育,使教育更好地为革命战争和革命政权服务,而韦昌辉、石达开、李秀成等投降派却要把教育作为复辟封建主义的工具,这两条教育路线的斗争一直贯穿在太平天国革命的过程中。它是太平天国革命时期阶级斗争在上层建筑教育领域里的反映。今天我们在纪念太平天国革命一百二十五周年之际,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总结这一斗争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