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育教学规律是客观存在的,具有必然性、稳定性、普遍性等特点,是卓越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基本支撑。课程思政是一种综合教育理念,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使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是卓越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本文认为培养卓越新闻传播人才,一方面需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另一方面需要建设“课程思政”体系,实现两个方面互融互补,实现高校新闻传播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  相似文献   

2.
邓若蕾 《今传媒》2023,(9):154-156
课程思政作为高校立德树人的重要路径,可以为“三全育人”整体赋能。新闻教育是高校人才培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在新媒体时代下,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此,将课程思政融入到新闻专业课程体系中是非常必要的。本文对新闻专业有效融入课程思政的有效性和特殊性,以及“课程思政”在“新闻”类混合课程中深度融入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指出课程思政与新闻专业混合式课程深度融合的实施路径,旨在助力课程思政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中发挥最大的育人效益。  相似文献   

3.
文章以《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为总体目标和指导思想,深入探讨新闻传播专业课程的思政建设问题.基于新闻传播与思政教育的关系考虑,新闻传播专业课程思政的建设与实施,需以融合创新为思想引领和内驱动力,从教育目标、理念与思维创新、教学体系设计及内容整合、教学方式方法创新、渠道路径的优化等多方面着手,创新新闻传播专业课程...  相似文献   

4.
《新闻采访与写作》作为新闻学专业的核心课程,需充分挖掘课程思政资源,将思政育人与专业教学巧妙融合。该课程思政元素丰富,但如何让思政有效落实到教学的各个环节,实现思政落地是要解决的现实问题。新闻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需结合媒介生态环境的变化,以专业人才培养需求为指导,力求解决课程思政与课堂教育融合生硬、实践环节思政落地不明显等痛点问题。在教学中要不断规范思政教学体系,精心设计思政教学内容,以任务为驱动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提质课堂,实现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的全过程落地。  相似文献   

5.
为落实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担负好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在高校积极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本文以软件工程专业为例,探讨融入红色基因元素的课程思政大思政格局整体规划、培养方案思政部署、教师思政能力提升、教学思政资源建设等,并进行线上线下混合式翻转课堂开展思政教育的实施探索,以达到完善高校思政教学体系和提升专业课程思政...  相似文献   

6.
思政教育与新闻教育之间的特殊关联,使新闻传播人才培养中的课程思政建设尤为重要。本文以人才培养目标建设为切入口,探索课程思政在新闻传播人才培养中加以运用的现实。课程思政并非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的简单结合,其遵循着教育的规律性、权威性、有效性、全面性等内涵诉求,将此纳入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目标建设,在观念、知识、能力、素养四个层面探索更丰富优化的体系,为新文科背景下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科学合理性提供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国家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始终坚守“立德树人”的根本宗旨,在课程思政教育模式方面也越来越多地融入多样化专业育人模式,进一步探索教书和育人的有机结合。本文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育人内涵为背景,探讨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路径,分析探索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融入高校思政的重要性,探索课程思政和专业教育在内容和形式上的创新,为思想政治教育深入学生内心寻找探究渠道。  相似文献   

8.
张苗 《四川档案》2023,(2):48-50
<正>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强调将课程思政融入课堂教学建设全过程,要综合运用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不断拓展课程思政建设方法和途径。我国高职院校正处于构建高质量发展体系的新阶段,全面推行课程思政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关键举措,是新时代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体系中的核心环节。档案是历史记忆的载体,  相似文献   

9.
在当前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建设背景之下,各类课程和教学改革被逐渐提上议事日程。由此,本文从笔者数年讲授新闻传播理论课程的实践出发,以品牌传播作为新的视角,探讨如何更好地进行新闻传播理论教学的改革与创新,从而助推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0.
郑卓  陈莹 《传媒》2021,(9):85-87
在我国高等教育教学事业创新发展的新时代,新闻传播专业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党和国家教育方针的时代使命,是培养卓越新闻传播人才的现实需要,是优化新闻传播课程体系的应有之义.为此,本文立足于课程思政的全新育人理念和新闻传播专业的特殊学科属性,提出可供参考的实践路径,以此不断推进新闻传播专业课程思政的全面建设和长效运行.  相似文献   

11.
朱晓莉 《传媒》2021,(7):83-85
落实高等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需要强化"课程思政"育人理念.作为专业核心课程,新闻采访与写作有必要、有条件、有优势落实思政育人理念.可通过提升教师思政教育能力、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建设经典教学案例库、巧设教学环节等方式,在新闻采访与写作中植入思政教育元素,实现思政元素内化于课堂教学,外显于学生成长,守好一段渠,种好教师自己的责任田,为党和人民培养可靠的新闻舆论工作者.  相似文献   

12.
郑卓  陈莹 《出版广角》2021,(20):93-95
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举措.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作为我国高等教育新闻传播学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为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课程的育人功能,文章围绕目标设定、元素挖掘、方法选择、评价建构四个方面进行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与探索,以期更好地推进新闻传播学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工作,培养出一批政治坚定、思想过硬、作风优良的卓越新闻传播人才.  相似文献   

13.
卫昱 《出版参考》2023,(5):57-59
中国职业教育正进入高质量发展时期,如何在英语课程中落实教育的育人目标,是职业教育英语教学界共同关注的话题。本文从目前高职公共英语教材课程思政建设的现状与挑战入手,结合课程思政内涵要求以及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的趋势,以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高职公共英语教材中的一些做法为例,试对高职外语教材编写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的路径与方法进行初探,并提出建设思路与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4.
5G背景下,数字技术逐步成为新闻传播生态的底层逻辑。面对全新的媒介生态变革,高校迫切需要推行新媒介素养教育,建构"课程思政+"的双向育人模式、编订相应的新媒介素养教材、建立人才培养的教学团队,通过建立完善高校媒介素养课程的全过程评价机制,以适应5G技术背景下高素质新闻人才的培养需要。  相似文献   

15.
高职院校文秘专业《档案管理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职院校文秘专业的《档案管理学》课程在长期传统教学中存在重理论轻实践、教学方式单一、知识结构体系不健全的现象,使得高职院校以培养高素质综合类文秘人才的目标很难实现。因此,该课程的教学改革应确立正确的人才观,完善课程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16.
韩福娜  王星 《中国出版》2023,(14):53-57
教材作为教学的重要载体,在立德树人、铸魂育人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不只是简单地在教材中融入思政元素,更要有计划、有体系地进行教材建设和出版。高校教材出版要注重价值塑造,坚持育人为本,避免空洞泛化,教材的编写者、出版者、使用者应协同合作,共同在教材出版中推进课程思政建设。  相似文献   

17.
三全育人是党中央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途径,按照全员、全程、全方位的育人理念,高校图书馆需要参与到三全育人的实践中。课程思政是三全育人的重要抓手,文章对高校图书馆的课程思政进行了深入剖析,提出了图书馆课程思政,特别是第二课堂思政的策略,以期为高校图书馆践行三全育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张雨楠 《东南传播》2021,(11):55-57
红色文化融入高校课程实践教学的深入开展与思政教学的融合,为新闻传播学课程教学创新注入新的助力.坚持红色文化融入新闻传播学的课程思政秉持着理论性和实践性统一的同时,在教学模式、培养目标等实践路径探索新方向,由此进一步推动新闻传播学课程思政的建设,有力促进新时代新闻传播学教育新格局的形成.  相似文献   

19.
默会知识论为立德树人教育实践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本文依托默会知识论,深入探析信息素养课程体系的核心思政元素,构建信息素养思政案例库,以东北师范大学为应用场域,通过案例库教学实践为高校图书馆开展信息素养课程思政提供适切的案例教学方案及育人素材。从反思教师个体默会知识与教学行为的内在联系,思政案例库教学辐射信息素养教育全体系,建立网络学术共同体三个维度对思政案例库教学实践进行拓展和加强。  相似文献   

20.
[目的/意义]落实国家对新时代高校部署的“立德树人”重要任务,探索图情档学科课程思政建设模式,不仅有助于推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进程,也有利于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方法/过程]梳理课程思政内涵,调研我国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学科课程思政建设现状,结合吉林大学图情档学科的特点,构建“思创融合,协同育人”课程思政建设模式,并以档案学为例,介绍该模式指导下的课程思政教学实践经验及成果。[结果/结论]“思创融合,协同育人”课程思政建设模式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价值。图情档学科课程思政建设虽已取得一定进展,但仍亟需对其理论及实践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