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曾表示,对于盲目决策造成环境问题的官员要终身追责。对于这个制度的落实,国家环保总局原副局长王玉庆认为应加强环保内容在官员考核中的分量,考核结果需公示公开,以便监督,并且要针对考核结果赏罚分明  相似文献   

2.
陶循 《大观周刊》2011,(9):27-28
现今的政府官员考核机制的问题不仅在于对国民生产总值的崇拜,更在于缺乏一套合理有效的标准体系,要建立和谐社会建立一套合理有效的政府官员政绩考核标准。  相似文献   

3.
年关将至,正是各级官员至为焦虑之时。此时,他们要面临一年一度的政绩考核。 中国社会的变迁,在不同历史时期赋予官员考核不同的时代内容。而在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三十年里,经济指标,或者更通俗地说,GDP,便顺理成章地成为衡量官员执政水平的重要标杆。尤其在中国内陆经济欠发达地区,GDP在考核中的权重更为突出,这个数字的大小事关政绩好坏、仕途起落,从而也让官员们辗转反侧,夜不能寐。  相似文献   

4.
年关将至,正是各级官员至为焦虑之时。此时,他们要面临一年一度的政绩考核。中国社会的变迁,在不同历史时期赋予官员考核不同的时代内容。而在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三十年里,经济指标,或者更通俗地说,GDP,便顺理成章地成为衡量官员执政水平的重要标杆。尤其在中国内陆经济欠发达地区,GDP在考核中的权重更为突出,这个数字的大小事关政绩好坏、仕途  相似文献   

5.
对近些年全国官员贪腐案件的研究发现,在因贪腐获罪的官员当中,有约70%是“带病”而仍得到提拔的官员。这个数字背后是亟须加强的干部队伍建设、考核、选拔和监督等制度革新和建设  相似文献   

6.
沿着建设“责任政府”和“官员问责制”的轨迹.如何考核政府及官员的政绩得失.成为各地竞相探索的课题。这种评价正逐渐显露的刚性.让官员们不得不为之怵然。  相似文献   

7.
清代的司道府官员,位于文官体系的中上层。这一群体对上辅佐总督、巡抚,对下为州县官员表率,承上启下,责任重大。司道府的优劣贤否,直接关系地方吏治的清浊。清代重视对司道府官员这一群体的考察,清前中期,对两司道府的考核制度有考满、朝觐考察、大计等;乾隆后期,形成了针对司道府官员的"年终密考",体现了清代官员管理制度的不断探索、发展、完善的过程。在不同的考核制度下,考察文本的内容亦有所不同。对司道府官员的考核监督,是清廷整顿地方吏治的重要内容,通过定期的考核,及时升迁黜陟,保持中层官僚队伍的整体素质。本文利用档案史料,关注司道府考核制度的变迁和相关考察文本,以期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有所深入。  相似文献   

8.
从官员档案的视角出发,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雍正执政时期的政治制度,而且看到雍正时期各类官员丰富的履历,这些官员的形象也更加立体饱满。通过详细对比和认真分析,结合古代人事档案的具体特点和现代档案管理的分类原则,将官员档案分为履历档案、自荐档案和考核档案三种类型。接下来,具体讲解奏折中体现的引荐制度和密折检查制度。  相似文献   

9.
GDP仍是考核官员的重要标准,而考核结果又与官员政绩、个人升迁乃至来年地方的财政拨款都密切关联。当这一切发生在一个资源匮乏的贫困县里,故事更是曲折和纠结每到年末,吴应政就下意识地开始焦虑。他是陕西省岚皋县考核办主任。该县位于陕西南部,是一个国家级贫困县。11月16日,吴应政在饭桌上见到县招商局局长王彬,你得抓紧啊,招商上个月在市里的排名靠后啊。王彬回答说:不用你催,我比你还急。  相似文献   

10.
清代的司道府官员,位于文官体系的中上层。这一群体对上辅佐总督、巡抚,对下为州县官员表率,承上启下,责任重大。司道府的优劣贤否,直接关系地方吏治的清浊。清代重视对司道府官员这一群体的考察,清前中期,对两司道府的考核制度有考满、朝觐考察、大计等;乾隆后期,形成了针对司道府官员的"年终密考",体现了清代官员管理制度的不断探索、发展、完善的过程。在不同的考核制度下,考察文本的内容亦有所不同。对司道府官员的考核监督,是清廷整顿地方吏治的重要内容,通过定期的考核,及时升迁黜陟,保持中层官僚队伍的整体素质。本文利用档案史料,关注司道府考核制度的变迁和相关考察文本,以期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有所深入。  相似文献   

11.
宋朝建立以后,忙于收拾残局,其官员的考核只想恢复盛唐模式,加上内忧外患,使其在考核的各方面都少有自己的建树,长期采取维持的方针.但局部的一些调整,也有自己的特色.  相似文献   

12.
相比政绩考核和官员问责,如实的环境信息公开和广泛有效的公众参与更为重要,也更具有实际监督意义2011年,北京市在争议声中创下全年286天的"蓝天"纪录,但PM2.5事件导致舆论对官方数据的强烈质疑。近日,北京市政府宣布,将在环保管理体制上推进新改革,尤其涉及政绩考核和官员升迁。在2月16日北京市政府发布的《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文件的意见》中提出,今后所有有  相似文献   

13.
清廷对官员的铨选十分重视,每三年考核一次,京官曰京察,外官曰大计。考核时要对官员作出评语,以决定升迁罢黜,然而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不少问題,对此,都察院御史及六科给事中指出了问題之所在,并提出了改良之方法。现从馆藏内阁黄册都察院御史奏章中选出有关档案史料,予以发表,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14.
由于被滥用,并引发诸多新的负面问题,政府考核体系中曾经"威力十足"的"一票否决"面临质疑,到了需要调整的时候近期,在南京市改进工作作风座谈会上,中共江苏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杨卫泽严厉批评考核弄虚作假问题,痛斥"考核你好我好大家好,一起糊弄市领导"。杨卫泽发出如此严厉之辞的背景是,近期雾霾再次笼罩中国,一些城市PM2.5出现"爆表"。虽然不少城市对市民承诺"蓝天",环保考核纳入官员政绩考核"一票否决"内容,但并没有几个官员真正因此丢了"乌纱帽"。杨卫泽说,今后三年,南京将按照"一票否决"的要求,把节能  相似文献   

15.
公务员考核是提高政府部门工作效能,促进公务员队伍勘政廉政的重要手段,但在当前我国的公务员考核实践中.还存在许多不足。通过对中国历代官员考核制度发展过程的整理、研究和借鉴,可以对健全完善我国公务员考核制度以有益的启发。  相似文献   

16.
宋朝建立以后,忙于收拾残局,其官员的考核只想恢复盛唐模式,加上内忧外患,使其在考核的各方面都少有自己的建树,长期采取维持的方针。但局部的一些调整,也有自己的特色。  相似文献   

17.
新中国成立初期,官员考核着重突出政治思想表现。1949年11月,中组部颁布有关规定.干部鉴定内容“重点放在立场、观点、作风、掌握政策等方面”。  相似文献   

18.
读者来信     
@阿迪大师95:“夜不能寐”形容面临年终考的官员真是恰切。经济为中心衍生的一系列政绩工程则成了“年终考核”的应付手段。  相似文献   

19.
所谓"潜伏期"提拔,是指已经染指贪污腐败等违法违规行为的官员,在干部考核晋升程序中没有被发现,反而得到重用和提拔。贪官"潜伏期"提拔分为两种,一种是隐藏的较深,未被发现,从而仕途继续平步青云。另一种情况则是贪腐情况已经有所暴露,但却由于种种原因被忽视。无论是何种情况,问题的背后都是干部考核、监督、选拔机制存在的纰漏。虽然"潜伏期"提拔只占升职官员中的少数,但对执政党的伤害极大,影响极坏。中共总书记习近平曾针对此类问题专门撰文指出,"有些地方和部门在对党员队伍和党的干部队伍管理上不同程  相似文献   

20.
这组史料选自馆藏内阁题本、揭贴,其内容有河东盐课招商分引的办法及关于官员办理盐课的考核等等。现予公布,供研究清初经济及盐务问题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