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众所周知,作文教学的主要问题是: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作文要求过高;让学生写命题作文多,许多题目脱离学生的生活;注重作文形式上的指导,在写法上限制过多……教师越教学生越讨厌作文课,学生越学越觉得作文不好写。以致对作文失去了兴趣和自信。为此,要改变这种作文教学的“恶性循环”现象,有效提升作文教学质量,老师必须大力实施以解脱作文“课”的限制和“教”的束缚为目标的无痕教学策略,努力为学生营造自由、宽松、开放的习作氛围,使学生乐于动笔,自由表达,享受习作的快乐。[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小学习作教学一般是两课时,第一课时是"习作指导课",第二课时是"习作讲评课"。特级教师宋运来认为,"习作讲评课"的称谓不妥,它应该有个更贴切的名字,叫"习作欣赏课"。他提出,"习作欣赏课"的教学流程可以按照"发现—欣赏—分享"进行。那么,"习作指导课"该如何指导?"习作欣赏课"又该如何欣赏呢?本期特推出宋运来老师的两节习作教学实录及评析,第一节是"习作指导课",第二节则是"习作欣赏课",希望对您的作文教学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3.
语文教师要牢固树立大作文教学观,积极营造自由、开放、和谐的习作教学氛围,切实淡化作文课堂界限,努力摆脱课的限制和教的束缚,灵活巧妙地把习作指导延伸到课前,引导学生事先轻松获取习作之所需,为写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语文教师要牢固树立大作文教学观,积极营造自由、开放、和谐的习作教学氛围,切实淡化作文课堂界限,努力摆脱“课”的限制和“教”的束缚,灵活巧妙地把习作指导延伸到课前,引导学生事先轻松获取习作之所需,为写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习作教学一直难以走出高耗低效的困境,根源在于教师们大多只顾在作文课上下工夫,而忽视了作文教学的其他指导环节。而学生写作时认识世界、吸收内化相关信息之后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其问所吸纳的信息包含“表述”的内容、形式和方法。而这些信息的获取和方法的习得,不是单靠作文教学所能完成的。鉴于此,语文教师一定要牢固树立大作文教学观,积极营造自由、开放、和谐的习作教学氛围,切实淡化作文课堂界限,努力摆脱“课”的限制和“教”的束缚,灵活巧妙地把习作指导贯穿到每一个教学环节中。  相似文献   

6.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体现就在于学生是否能清晰准确地表达。表达分为两种,一种是口语,另一种是习作。习作能充分体现学生的综合能力,是学生真实情感的流露。因此,习作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新课标强调,不管习作的内容还是习作的形式都应多一些自由、开放,少一些束缚、限制,让学生由写自己的话到自由表达,在情感上贯穿一个"真"字,在语言、形式  相似文献   

7.
不久前,笔者参加了我市教科所主办的"全市小学习作教学观摩研讨"活动,听了9位老师的习作指导课。听课过程中,我针对习作指导课的时间效益作了专项课堂观察:一堂习作课的时间比例如何分配才科学?作文前指导与作文后评改,哪一个更重要?笔者以课堂观察为思考点,试以走向专业的听课,从听课中思考、甄别、检验,  相似文献   

8.
微课是指运用信息技术按照认知规律,呈现碎片化学习内容、过程及扩展素材的结构化数字资源,主要载体是视频,记录老师在课堂内外教与学的活动过程。老师可以在习作教学中引入微课教学,提高学生们的习作兴趣,还可以把过于抽象、无效的讲解和解释用形象直观的方法表现出来。本文就以北师大版三年级习作教学为例,详细深入地探索与讨论了微课在起步作文教学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习作教学“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可是,小学高年级习作教学的现状却并非十分理想,许多老师以考试为指挥棒,要求学生的习作要讲究“大篇幅、新结构、高立意”,习惯于按照成人的想法把各种鲜活的思想与内容套在千人一面的形式里,从而导致学生思想的僵化,天性的压抑,个性的湮没,不能不说这是习作教学的悲哀。教学十多年来,我每每接手新的班级,总是发现两极分化的现象相当严重。作为小学高年级教师,我们更应为学生提供开放自由的习作空间,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让学生快乐习作,自由习作。  相似文献   

10.
习作教学生活化是新课标指导下的课改动向,如何诱发学生已有生活体验的积累,让学生在生活化的情境中自觉地表达、自由地表达呢?笔者有幸听到一节《猜硬币》习作指导研讨课,借此课谈谈个人看法。  相似文献   

11.
教学理念 三年级习作贵在习作兴趣的培养,教师对习作形式与内容不加限定,更不强调技能,让学生自由选择习作素材,自由表达思想情感,自由运用个性语言,说清楚谁和谁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语句通顺,让人看明白就可以。  相似文献   

12.
“作文教学的主要问题是:对小学生作文定位不准,要求过高;大多练写命题作文,很多时候题目出得脱离学生的生活;注重作文形式上的指导,在写法上限制过多……”崔峦老师的这番话,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当前习作命题及其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那么,小学语文教师应如何更新命题观念,改进命题方法,有效提高习作教学质量呢?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纪实习作教学一直陷入学生无话可说的困境,实践中有人回避此类教学习作。依据学段的课程目标和学生身心特点,小学高年级习作教学必须打好纪实习作这一攻坚战。学生无话可说的原因有多种,教学中内容与形式关系的扭曲无疑是主因。纪实习作教学辩证施治才能革除病根,从内容入手、形式相随,习得为主、学得为辅,自由表达、统一指导等策略,可以使其走出困境,走上坦途。  相似文献   

14.
新教材提倡"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在此理念引导下,教材改用单元主题编排的形式,习作内容更贴近学生生活,习作形式更为自由,习作方法指导被明显淡化。但由此也引发出一系列新的问题。该文旨在通过分析因写法指导淡化引发的作文现状,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以提高习作教学的有效性与系统性,让学生言之有序,言之有情。  相似文献   

15.
习作教学难,中年级习作起步阶段的教学更加难。三年级习作刚刚起步,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增强学生习作的自信心,是中段语文老师的一个重要任务。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小学中年级起步作文教学策略,谈谈自己的看法。一、加强习作指导为了迅速帮助学生提高习作水平,达到自己预期的教学效果,不少老师在习作指导课上或拔高要求,或大包大揽,事无巨细,一一为学生充分考虑,务必使学生能洋洋洒洒写就一篇自己认为比较理想的习作。到底应该如何对这些刚在写作的道路上蹒跚起步的学生进行习作指导?  相似文献   

16.
本届教学观摩活动中,我最欣赏的是臧学华老师的《写导游词》,他的课真实、朴实、扎实、灵动,为学生点亮了习作之灯,让学生自信、自由、自在、温暖地表达。一、真实的情境:激发学生习作之愿望1.生活情境臧老师的课堂创设了真实的习作情境:请学生为来自全国各地听课的教师介绍桂林的景点,一方面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习作因"需"而"作",另一方面他们能真实地感受到习作源于生活。【教学片段一】课前沟通时  相似文献   

17.
于永正老师曾在某地上过三年级习作教学《学写人物对话》。这是一场原汁原味的习作教学,朴实、易懂、易学、精巧、精彩,值得我们细细品赏。聊天即开课聊天即开课,对话即内容。上课了,于老师出示的第一张幻灯片,竟然是课前与学生进行的那段短短的三句对话。这一教学设计,隐去了学生学习  相似文献   

18.
一、现阶段小学习作教学的困惑 【困惑一】让学生写什么? 现行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标实验教材以专题为单元编排,习作内容基本与专题的主旨统一,习作内容常常跟综合性学习有关。如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根据“中华传统文化”的综合性学习,写一篇习作。  相似文献   

19.
对于大部分小学生来说,常常感觉"习作难,难于上青天",习作成了其语文学习中的一道坎。而老师们也大都对习作教学感到很无奈——往往使出浑身解数,但收效甚微。到底是什么原因让教师与学生畏"习作"如虎呢?又该如何消除学生对习作的畏惧心理呢?前一段时间,湖南常德市鼎城区教育局组织了一次习作教学研讨会,笔者带着这个问题认真地聆听了每堂教学研讨课,努力寻找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契合点。思考之中,说一家之言,在此一吐为快。  相似文献   

20.
笔者观摩了许多语文特级教师示范课,他们的课非常精彩。但是,要么是阅读课,要么是习作课。就连全国性、地方性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比赛,也很少有上识字、写字课的。为什么呢?因为在阅读、习作课上容易展示教师的教学艺术。而在识字、写字课上就不同了。因为识字写字究竟怎么教,有许多问题仍没有弄清楚。至于展示教师课堂教学艺术那就更难说了。因此,很少有人选识字写字课展示自己的教学实力。特级教师、教学能手都在回避的问题.普通老师该怎么办呢?说明识字、写字教学的问题并没有在新课改实验中解决.甚至还没有提到解决日程上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