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降水距平百分率在西藏干旱判定中的验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选择1971—2000年5~8月降水量资料,采用我国通用的半干旱、半湿润地区干旱等级标准划分标准,对西藏地区主要农区6个气象观测站点的降水距平百分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降水距平百分率基本上能体现出西藏的干旱状况,但是干旱的轻重程度体现不够理想,因此对降水距平百分率的等级做出适当调整,调整后的降水距平百分率等级标准判断的干旱结果与实际出现的旱情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2.
利用我国自主生产的叶面积指数产品GLASS LAI定义叶面积指数距平百分率作为干旱指标,对四川省2006年夏季发生的干旱事件进行分析,将结果与基于降水距平百分率识别的干旱特征进行比较.结果表明GLASS LAI可以反映干旱分布及严重程度,在东部盆地的效果要优于西部山区的效果,在东部盆地,叶面积指数距平对旱情严重程度的反应偏轻.由于叶面积指数变化受地形影响严重,在以后的工作中,可以将高程作为一个参数设计叶面积指数干旱指标,也可以与其它数据结合,构造综合干旱指标,以提高干旱特征识别精度.  相似文献   

3.
黑河上游气象与水文干旱指数时空变化特征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干旱具有成因复杂、影响范围广等特点,全球气候变化等因素使得干旱发生的频率日益增加。干旱指数是定量化干旱的工具,可用来分析干旱频率、程度及其时空变化特征。本文选取标准降水指数(SPI)与水文干湿指数这两个指标分别代表气象干旱指数与水文干旱指数,利用西北干旱区黑河上游祁连、野牛沟、托勒和肃南4个气象站1968-2009年的降水数据,采用子流域划分和空间插值等方法,分月、季节和年尺度计算出各站气象干旱指数及相应年份的水文干旱指数,并对两者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标准降水指数SPI与水文干湿指数都对干旱反应灵敏,均能较准确地发现和评价干旱,且二者在年尺度上以及空间上都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但在月尺度上,因水文循环过程,水文干旱滞后于气象干旱。  相似文献   

4.
基于标准化降水指数的云南省近55年旱涝演变特征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21世纪以来极端气候事件频发,其中旱涝灾害对人类影响最为明显。本文以云南省为例,选用标准化降水指数SPI(Standard Precipitation Index)为干旱指标,计算了1958-2012年近55a的29个气象站点5种不同时间尺度上的SPI值,在此基础上分析不同年及季节的旱涝站次比和旱涝强度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干旱强度在各时间尺度上均呈不同程度增加趋势,春季、秋季、冬季干旱强度及影响范围均呈现增加趋势,夏季干旱的强度和影响范围总体上呈略微下降趋势。雨涝强度在时间尺度上呈下降趋势;夏季雨涝强度和雨涝影响范围呈现略微上升趋势,其他季节均呈现出下降趋势。在当前气候变化背景下,云南省干旱整体上反映对农业生产不利影响加重的态势。研究表明标准化降水指数能够在较长时间系列尺度上很好地反映研究区年际及季节性旱涝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5.
基于内蒙古自治区116个气象站37~60年实测气象资料,利用干旱概率指标对内蒙古干旱特征进行了分析:首先计算了各站点历史逐月、逐年降水距平百分率,并根据内蒙古不同降水量区域干旱指标,划分了历年逐年、逐月干旱类型,在此基础上,计算了各站点的缺水概率,然后利用空间插值的方法分析了研究区域基于缺水概率的干旱时空分布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冬季缺水概率最高、夏季缺水概率最低,自东北向西南缺水概率呈逐步增大趋势。  相似文献   

6.
利用2004~2015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及14个地市逐月降水资料,以降水距平百分率作为干旱等级评价指标,分析广西降水的年际变化、季节变化和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广西多年平均降水量桂南﹥桂北﹥桂东﹥桂中﹥桂西;2004~2015年间有6年发生干旱,发生春旱、夏旱、秋旱、冬旱的频率分别为25%、8.33%、41.67%、50%;广西14个地级市发生干旱的平均频率为49.4%。广西发生轻旱、中旱、重旱、特旱的平均频率分别为6%、12.5%、8.3%、22.6%;其中南宁和梧州为轻旱易发城市,贵港、玉林、崇左和河池为中旱易发城市,崇左、河池、百色、来宾为重旱易发城市,河池、百色、崇左、南宁为特旱易发城市。  相似文献   

7.
近48年青海干旱的时空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计算青海34个气象代表站点的1961~2008年年尺度的标准化降水指数(SPI)的基础上,采用经验正交函数展开、滑动t-检验法、Yamamoto法、功率谱方法等诊断方法,研究了青海干旱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所得到的干旱典型配置场能较好地反映青海干旱的时空分布特征;第一模态的时间系数序列的极值年份与实际发生的旱涝年份有很好的对应关系;一致性异常是青海年尺度干旱的最主要空间分布模态;青海东部与中、西部及南部与北部干旱呈反相变化也是青海年尺度的干旱特征的两个重要模态;青海的干旱呈减少趋势,并于2002~2003年发生了一次减少的突变现象;近48a来青海干旱存在准3,5,10a的周期振荡。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降水距平百分率和相对湿润度指数两种成因性旱情指标的相关性和一致性分析,得到两种指标可同时作为南充地区旱情评价指标,采用相对湿润度指数分析评价了南充地区旱情特征和时空分布规律,与南充季风气候比较一致,从而进一步探索分析了南充近年土壤墒情监测成果应用于旱情评价的适应性和差异情况。  相似文献   

9.
ENSO事件对西藏夏季降水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1969年以来夏季发生ENSO事件与西藏23个站点夏季(5-9月)、初夏(5-6月)、盛夏(7-8月)时段内降水量分别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发现当年夏季厄尔尼诺事件增强或开始发生当年除藏北一线、南部边缘部分地区的降水接近常年平均值或略多外,其余大部以偏少为主。拉尼娜事件当年,自治区大部地区降水偏多,而北部、南部与之相反。通过旱涝等级指数特征时间函数和23个站点降水距平百分率与ENSO事件的关系分析,在厄尔尼诺发生当年西藏主要农区降水量偏少或甚至为严重干旱,西藏北部和南部降水正常或偏多,强厄尔尼诺年为全区性干旱。拉尼娜发生当年西藏北部和南部降水偏少,而中部以涝为主。由于西藏高原地形复杂,区域降水明显,如果仅用全区降水特征向量时间函数与ENSO的关系,不能完全表达各地区的具体降水状况与ENSO的关系。为此用全区23个站点降水距平百分率与ENSO的关系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研究。其中对西藏主要农区7个代表站(拉萨、日喀则、泽当、江孜、浪卡子、昌都、林芝),夏季(5-9月)降水距平及距平百分率与ENSO事件的关系和两个不同事件中的降水差异体了重点分析。总之西藏地区最严惩干旱发生在厄尔尼诺事件出现的当年,洪涝最严重的也是发生在拉尼娜事件当年,由此推断,ENSO不仅预测西藏地区旱涝发生提供了某些物理依据,而且也可作为西藏中部农区发生旱涝的一种信号。  相似文献   

10.
利用山南地区1980—2022年汛期降水距平资料,对其进行降水特征分析,得出山南地区汛期降水百分率整体呈略微增加趋势,即每10a降水百分率增加了1.7%;调用国家气候中心提供的气候因子与山南汛期降水距平做相关性分析,得出西伸脊点指数、亚洲区极涡面积指数、东亚大槽强度、西太平洋副高北界位置指数等气候因子与山南汛期降水相关度较高;分别用130个气候因子和挑选的优势气候因子指数为预报因子,分别基于支持向量机、决策树、随机森林等机器学习方法建立了山南汛期季节降水预测模型,采用ps评分的方法对各模型进行检验,结果发现:在检验时段内4月起报山南初夏降水ps评分为72.56分,6月起报山南盛夏降水ps评分为72.43分,6种机器学习中卷积神经网络学习ps评分最高为74.65分,挑选最优气候因子ps评分略高于国家气候中心提供的130个气候因子的ps评分。  相似文献   

11.
西南地区旱涝演变与ENSO事件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琳  徐宗学  杨晓静 《资源科学》2019,41(11):2144-2153
在气候变化大背景下,西南地区旱涝频发,而ENSO(厄尔尼诺-南方涛动)是气候变化的重要指示性因子。本文利用海表温度距平(SSTA)、南方涛动指数(SOI)、西南地区近57年的降水和气温数据,运用小波分析和数理统计方法,分析ENSO事件与降水、气温及旱涝指数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①ENSO事件存在9 a、24 a和3~4 a左右的准周期变化。②降水量、气温与ENSO事件强度存在比较明显的相关关系,且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在EI Nino(厄尔尼诺)事件发生的年份,西南地区的降水、气温与SSTA在滞后2~4个月时呈显著负相关;在La Nina(拉尼娜)事件发生的年份,西南地区的降水、气温与SSTA在滞后2~4个月时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气温同ENSO事件相关关系更为明显。③ENSO事件强度与旱涝等级存在一定的负相关关系,当EI Nino事件强度增大时对应西南地区的干旱事件增多;当La Nina事件强度增大时,西南地区洪涝事件增多;旱涝指数SPI和SOI也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SOI对旱涝的影响存在1~4个月的滞后期,并且在滞后3个月时影响最大。因此,西南地区在强ENSO事件发生的当年或次年易发生旱涝灾害,需要提高对旱涝事件的警惕,加强防汛抗旱工作。本文结果可为西南地区防汛抗旱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曹永强  曹阳  徐丹 《资源科学》2015,37(10):2068-2077
本文选取标准化降水指数(SPI),以黄淮海流域145个气象站点1961-2010年逐日降水资料为基础,选取旱涝频率和旱涝范围作为评价指标,结合morlet小波分析法和经验正交分解函数(EOF),从时间和空间两个方面对黄淮海流域旱涝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研究时段内,黄淮海流域气候总体呈暖干化趋势,除中度干旱主周期为10年外,其余各级干旱、洪涝范围的主周期分别为20~25年、25~33年,另外除极度洪涝外,其余各级旱涝的突变年份均在1977-1978年左右;空间上,流域内洪涝频率总体上低于干旱频率,在大尺度气候异常影响下,黄河、海河流域旱涝变化基本同步,淮河流域与其它两流域旱涝变化相反。此外,受纬度和季风气候等因素的综合作用,流域内旱涝变化呈纬向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13.
全球变化下秦岭南北旱涝时空变化格局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李敏敏  延军平 《资源科学》2013,35(3):638-645
依据1961年-2010年秦岭南北59个气象站逐月降水数据,采用标准化降水指数(Standardized Precipitation Index,SPI)和经验正交函数分解法(Empi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EOF)对秦岭南北旱涝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①秦岭南北近50 a气候总体呈暖干化趋势,降水变化经历了四个时期:正常期-湿润期-干旱期-过渡期;②关中、陕南两地的旱涝等级变化,无论从步调上还是趋势上都基本一致.关中旱涝等级年代波动幅度小于陕南,暖干化程度大于陕南;③EOF分析得出近50a秦岭南北降水主要空间分布类型为:受大尺度气候变暖影响,降水量以秦岭为界,关中地区由北向南纬向递增,陕南呈现西南-东北向带状分布的全区一致型,这是最主要的分布特征.此外受纬度因素、季风气候、小尺度地貌单元等综合因素的影响,有西北(渭北旱塬)-东南(大巴山地区)向的降水分布相反型,以汉中盆地为正值中心的东北-西南向降水分布相反型,以汉江谷地中段为负值中心的东西向降水分布相反型.  相似文献   

14.
基于CI指数的河北省近50 年干旱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基于河北省1961年-2010年64个气象站逐日气温和降水资料,采用综合气象干旱指数(CI)计算近50年逐日CI值,分析了河北省气象干旱发生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河北省近50年降水量以16.5mm/10年的速度递减,近10年中有7年降水量不足历年均值;各级干旱年均出现日数均为南多北少,其中冀南平原地区最多,张家口北部最少;四季中春旱最重,夏旱最轻,除夏旱为东北低、西南高外,其他时段均为北低南高的特点;近20年中有16年出现重、特旱覆盖率为100%,夏季出现大范围重、特旱的年份最多、冬季最少;秋季大范围干旱增长趋势较其他季节明显。  相似文献   

15.
张潇  夏自强  郭利丹  鄢波 《资源科学》2016,38(6):1118-1128
根据巴尔喀什湖流域24个气象站1960-2010年逐月降水资料,在采用Kriging插值分析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及降水增率空间分布的基础上,通过SPI、Z、PDECI 3种干湿指标对比印证,分析了巴尔喀什湖流域的年际干湿变化特征、干湿事件发生频次、持续时间以及典型年干湿空间分布特征。研究结果显示:①巴尔喀什湖流域年际干湿交替出现,3个月尺度下的偏旱事件多发生在2-4月,偏涝事件多发生在6-8月;②20世纪70年代以后,湿润事件持续时间逐步增长;进入21世纪,湿润事件发生频次显著增加;3种指标印证结果显示,流域正处在湿润周期内;③ 典型丰、平、枯水年条件下,流域依次呈现“东南干旱、西部湿润”、“东北干旱、东南湿润”、“南部干旱、西部湿润”的干湿空间分布特征。研究成果有助于揭示巴尔喀什湖地区气候环境变化,可为流域水陆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北方农牧交错区降水过程的持续性特征与干旱发生趋势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刘瞳  黄河清  闫慧敏  贾静 《资源科学》2012,34(5):940-947
过去50多年来,环境脆弱的北方农牧交错带中部区域增温明显且干旱频发,对生态系统和农牧民的生计造成极为严重的影响。认识该区域降水过程的持续性特征对准确预测未来可能面临的灾害事件及政策调整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时序距平分析法与基于分形理论的重标极差分析法相结合的方式,详细分析了北方农牧交错带中部地区6个站点1956年-2009期间降水变化过程及其持续性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过去54年间的年降水量总体呈下降趋势,夏季降水量年际变化曲线与年降水量变化曲线基本一致,但春季降水量略有上升;在1年与5年时间尺度上,年降水量和各季节降水量变化均呈剧烈波动态势。值得注意的是,在5年时间尺度上,Hurst指数在整个研究区域上的平均值比其在1年时间尺度上的平均值更接近于1.0,即随着时间尺度的增大,降水过程的自相关性、持续性增强明显。在10年尺度上,研究区全年少水期的出现即距平值为负值的持续时间长约10年,而春季少水期出现的持续时间则可能长达20.30年。  相似文献   

17.
杨金虎  孙兰东  林婧婧  杨建玲 《资源科学》2015,37(10):2078-2085
利用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提供的中国西北东部地区1961-2012年盛夏(7-8月)156个台站逐月降水量、国家气候中心提供的74个环流指数以及NCAR/NCEP月平均再分析资料,通过定义盛夏持续性旱涝指数,对中国西北东南部地区盛夏持续性旱涝异常的环流特征进行分析,并建立预测模型,结果表明:近半个世纪来西北东南部盛夏持续性干旱事件发生略多于持续性洪涝事件,但持续性洪涝事件的强度明显强于持续性干旱事件。在持续性涝年乌拉尔山脊明显偏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西偏强,南亚高压偏东偏强,而且表现为双峰型,低层风场表现为辐合,高层表现为辐散,垂直场上表现为上升运动,且来自印度洋和太平洋的异常水汽能够输送到西北东南部,水汽散度场表现为辐合,因此降水偏多。而持续性旱年正好相反,因此降水偏少。利用前期大气环流指数对持续性旱涝指数建立的集合预报模型具有一定的预测能力,从而为西北东南部盛夏持续性旱涝现象的短期气候预测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利用累积湿润指数分析江淮地区农业旱涝时空变化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2  
马晓群  吴文玉  张辉 《资源科学》2008,30(3):371-377
提出了一个农业旱涝气象指标一一累积湿润指数。该指标以相对湿润度指数为基础,通过确定不同区域综合农田作物系数对参考作物蒸散量进行订正,并考虑前期旱涝程度对当前旱涝状况的累积影响,从而具有农业意义。用土壤墒情指标对该指标进行分区域旬旱涝等级的确定和检验,其定量符合率为60%-70%,定性符合率为80%.90%。利用该指标分析近30年江淮地区农业旱涝时空变化的结果表明,从多年平均意义上江淮地区农田水分状况能满足作物需求,湿润程度湿润区高于半湿润区。农业旱涝年际变化大,变异率北部大于南部。北部旱涝并存,春旱、夏秋和秋冬连旱频率高,夏季洪涝严重;南部总体湿润,以涝居多,但夏秋干旱频发。在气候变化导致江淮地区降水格局发生变化的条件下,近年来北部夏季洪涝,南部夏秋旱问题突出,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