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采用针形水泥搅拌桩对依托工程广泛分布的软土地基进行加固,通过桩身强度及复合地基承载力及工后沉降检测确定其处置结果的可靠性,同时采用三种模型对工后沉降值进行预测。结果表明,水泥搅拌桩桩身无侧线抗压强度及复合地基承载力均达到设计要求,采用星野法及BP神经网络模型能准确预测工后沉降,15年工后沉降预测值符合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2.
基于高速公路软土地基的特点,提出采用粉喷桩处理软土地基施工工艺与沉降和稳定观测方法,以提高软地基承载能力,减少地基的沉降,确保工程的质量,为此类工程的施工建设提供有意义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在软土地基上修建城市道路,如何控制路基土的固结度、路基的沉降速率和工后沉降量是影响建成后路面质量、行车速度、使用寿命等的关键性问题;而如何通过现有的实测沉降资料来准确计算和预测最终沉降量是我们现在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结合东莞市某干道软土路基沉降实测资料进行最终沉降量推算,从推算过程厦推算结果的比较中找到类似工程的最佳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4.
不均匀沉降是道桥工程软土地基常见问题。本文以道桥工程软土地基为切入点,分析软土地基不均匀沉降原因,针对这些原因切实提出科学合理的解决措施,促进道桥工程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5.
文章通过对软土的工程特性及沉降规律的分析,提出了软土地基的加固和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6.
浅谈阳江地区市政道路软基施工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软土地基有极大的危害性,如果不处理或处理不当,就会造成地基失稳,使道路沉降过大或不均匀沉降,对道路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文章结合阳江地区工程实践,介绍了市政道路工地常用的几种处理软土地基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软土地基是道路工程中比较常见的地基类型,在处理起来有着较大的难度,为了保证道路工程的质量,施工单位必须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软土地基处理方案。在研究处理策略时,设计人员需要做好地质勘察工作,还要结合工程造价、施工技术以及道路工程的进度,一定要综合考虑影响因素,还要优化施工流程,要做好沉降测试工作,这样才能避免地基失稳现象的出现。软土地基有着较大的施工难度,如果施工单位采用的技术不合理,会出现严重的地基沉降问题。  相似文献   

8.
软土地基一直以来都是地基处理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通过一个路段的软土地基沉降和稳定性的现场监测,分析了软土路堤施工期间路基土体的压缩固结过程以及深部土体的侧向位移发展规律,并通过双曲线法预测了工后沉降,确保了施工的安全。  相似文献   

9.
沿海区域地质多为冲积层或海相淤泥质层,作为工程地基时必须进行加固措施才能满足承载力要求,同时在施工期应进行沉降预测,确定沉降值是否满足工程要求。针对软土地基沉降预测影响因素多、误差大、技术手段相对复杂的情况,本文以温州乐清湾某码头作为实例工程,借助ABAQUS有限元软件进行建模分析,对码头最终沉降量进行预测模拟。经工程施工后沉降实际测量值对比,本次模拟最大误差为9.16%,平均误差为4.25%,预测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10.
深圳地区工程设计中多采用一维固结沉降公式的两种形式计算软土地基的主固结沉降:按e-p曲线,即压缩系数a1-2或压缩模量Es的计算公式;按e-1ogp曲线,考虑软土应力历史特征即压缩指数Cc的计算公式。采用压缩指数和e-logp曲线计算更符合实际一些,但由于深圳地方规范的要求以及工程师的经验和习惯,大量工程采用e-p曲线法计算软土地基的沉降。对于一维固结沉降公式两种形式的计算精度,将结合深圳市某污水处理厂软土地基处理工程监测成果进行探讨以提出符合深圳地区软土实际的沉降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我国道桥工程项目在交付使用以后,普遍存在一定的质量问题,其中过渡段不均匀沉降的问题是最为常见的,而且其原因和现象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所以对于道桥工程在软土地基中不均匀沉降问题的研究对发展我国的道路桥梁施工有着重要作用。本文主要对道桥工程在软土地基中不均匀沉降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讨论与研究,并对道桥工程在软土地基中不均匀沉降防治措施的创新给出了自己的见解,希望读者能够从中受益。  相似文献   

12.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水平的迅速提升,我国的建筑行业的发展也是十分迅速,其中我国房屋建筑工程项目的数量越来越多,并且规模也越来越大,当房屋建筑工程的地基受力层主要为软土时,那么其地基就是软土地基.与其他类型的地基基础的处理工作相比,软土地基基础的处理工作更为复杂,如果对其稍有处理不当,那么就可能使房屋建筑出现较大的沉降和不均匀沉降的现象,大大降低房屋建筑工程的安全性,对居住人的生命财产安全也带来严重的影响.本文便对房屋建筑工程软土地基加固的常用方法、房屋建筑工程软土桩基础的基本结构形式以及房屋建筑工程软土基础设计时应注意的问题三个方面的内容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探析,从而详细论述了我国房屋建筑工程软土地基基础的处理工作.  相似文献   

13.
长期荷载作用下软土地基的变形性状广为工程与学术界关注,长期变形与软土的次固结有关,有关粘性土次固结变形机理,学术界已开展了大量试验和理论研究,取得了不少成果。相对而言,工程性状分析,尤其是长期荷载作用下软粘土地基变形大小及其发展趋势的报道相对较少。我国第一个在软土地基上成功采用砂井排水固结法加固地基建成的杜湖大坝,自1972年投入使用以来已安全运行40余年,积累了较为完整的大坝坝基沉降与边桩水平位移等监测数据。本文在总结前人软土主、次固结变形研究成果基础上,对杜湖大坝的长期沉降和边桩水平位移加以整理,从随时间发展模式和变形有限终值两方面考虑,分析了坝基沉降和坝体水平位移随时间长期发展模式,提出了一种预测长期沉降的经验估算法,探讨了坝基变形形态随时间的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14.
软土地基的孔隙较大、含水量较高,使得在工程施工中易出现变形问题。本文主要以宁夏沙坡头水利工程为研究目标,首先,对新地基、工后地基、整体软土地基在振动荷载下的沉降进行计算分析;其次,采用弹性半无限空间理论计算工程挖土对地基产生的附加竖向压力,获取软土地基固体部分应力应变关系;再次,对软土地基体变进行修正,确定软土地基变形情况;最后进行实验分析。实验分析发现,振动荷载频率及施工产生的沉降对软土地基具有一定的影响,使软土地基产生一定的变形。  相似文献   

15.
利用小波神经网络在非线性建模中收敛迅速等优越性,提出预测高速公路软土地基最终沉降量的方法。其要点是:将前期沉降观测值作为样本,通过对小波神经网络结构的训练寻求沉降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的内在关系,据以预测后期沉降量。  相似文献   

16.
软土地基上堤坝的沉降计算一直本是研究的热点。目前关于堤坝沉降计算中采用沉降修正经验系数,但合理计算其沉降难度仍很大。为较好解决地基沉降计算这一重要难题,通过探讨应力历史和地基土附加应力对地基土变形模量影响,采用分级加载,提出了堤坝下软土地基非线性沉降计算的改进分层总和法,该方法不仅反映应力历史和地基土附加应力对变形模量影响,而且反映地基土深度对其影响,计算参数选取也较少。通过对某试验堤坝沉降进行计算与分析,并与实测结果进行比较,证明该方法效果较好,可较准确计算堤坝沉降。  相似文献   

17.
防止地基不均匀沉降对建筑物的危害,是软土地基房屋设计的一个十分重要问题。结合工程实践,对存在软土地基时的基础形式、设计时应采取的措施和注意事项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史丽然 《科技风》2011,(17):185
由于地质形成的特殊性,公路沿线路基下经常存在深厚的软土层,在该软土地基上修建道路时,有可能因地基沉降或差异沉降过大而影响道路的正常使用功能。文章归纳了软土地基处理方法的种类及选择,提出了软土地基处理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9.
提出基于分层总和法的道路桥梁地基不均匀沉降预测方法,运用土工合成材料加筋砂垫层方法为软土地基加固。运用分层总和法结合直线变形体理论,将压缩层区域内地基土层实行分层,分别计算各层应力并结合各层变形量可获得复合地基变形沉降量。利用土工合成材料加筋砂垫层施工方法为软土地基加固,分别运用不同土工合成材料加筋砂垫层即土工格室筋砂层、两层土工格栅筋砂层、一层土工格栅筋砂层及无砂筋层进行地基浅层加固实验,实验表明:土工合成材料加筋砂垫层可有效防止软土地基沉降变形,以土工格室筋砂层加固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0.
本文结合宣杭铁路复线工程X标段软土地基分布的具体情况,较全面地阐述了软土地基处理设计的理论与施工工艺。对粉喷桩处理软土地基的地基承载力、路基的稳定性、沉降计算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同时对粉喷桩具体的施工工艺和关键控制点及现场实际效果等简洁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