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中国的经济外交,既为中国的发展,更为中国和世界的共同未来。经过多年实践,中国经济外交在2014年开启了新思路、新视野、新局面。2014年中国经济外交可圈可点早在2013年3月习近平主席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发表重要演讲时就强调,要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在2014年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习主席再次强调"要坚持合作共赢,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坚持互利共赢的开  相似文献   

2.
对当前阶段中国公共外交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发展,中国公共外交已经取得了很大成就,但是与具备成熟公共外交体系的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公共外交仍有一定差距.勇于总结现有经验教训并向西方学习,积极拓宽公共外交平台对于促进中国公共外交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如何在国际大格局中正确处理错综复杂的国家关系,同其他国家建立外交关系,是中国政府面临的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改变了旧中国的屈辱外交,制定了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外交工作方针。周恩来既是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制定者,又是执行者,在外交工作实践中,发挥了主导作用,有许多独到的创造。关于新中国的外交工作问题,周恩来在建国初期曾指出,旧中国长期遭受帝国主义的蹂躏,新中国要不折不扣地实行独立自主的外交,坚定不移地维护中国的独立和主权。这是我们确立外交政策的…  相似文献   

4.
1997年的新年除夕夜,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播报——自1998年1月1日起,中国和南非正式建立大使级的外交关系。王学贤被任命为中国驻南非的首任大使。王学贤大使祖籍是青岛市崂山区,他在担任中国驻南非首任大使之前,已经从事多年的外交工作,他是中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从事中国多边外交;他是中国阿富汗事务大使和中国亚欧会议高官,从事中国的双边兼多边外交……作为中国驻南非大使,在其3年半任期结束时的告别招待会上,几十位南非华人为王大使赶排长篇诗歌朗诵,边排练边哭,最后哭成一团,一些国家的使节都感动得流下眼泪。“那场面把我也弄得老泪…  相似文献   

5.
新时期下的中国外交战略应创造性地继承与发展,既要有别于传统的“韬光养晦”,又要有别于西方的实力至上。  相似文献   

6.
何宜玉  何硕 《大观周刊》2012,(14):285-285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国家软实力成为大国竞相角逐的对象,圈家文化利益成为各国外交工作的重要宗旨和目标。作为中国软实力核心的文化外交发挥着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手段难以达到的独特作用。孔子学院是体现中国“软实力”的最亮品牌,极大的促进了中国的文化外交,孔子学院对中国的文化外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外交中的一项基本准则,她的提出是新中国外交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被誉为新中国的“外交名片”。50多年来,这一原则在处理国与国关系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中国凭着这张新颖别致的“外交名片”活跃在世界政治舞台上,得到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的认同和支持。那么,这张“外交名片”形成的背景和经过又是怎样的呢?  相似文献   

8.
“2002年是中国外交空前活跃和丰收的一年。中国与美国、日本、俄罗斯等大国及欧盟的关系处在二三年来最好的时候,中国与周边、与第三世界国家的传统关系,也在这一年得到了加强,中国的多边外交在这一年更显成熟。”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郭震远研究员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郭震远认为,中国外交正处于1989年6月以来最好的时候。  相似文献   

9.
中国在处理与包括社会主义国家在内的一切国家的关系的时候,长期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从1955年万隆会议上周总理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开始,中国的外交就一直奉行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原则,并通过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同世界上许多国家建立和发展了友好合作的关系。这与中共外交领导集体所做出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同时也展现了中共外交领导集体的外交智慧。本文通过对我国外交的历史和发展进行分析和研究,并论述了中国外交所取得的成就,充分体现了中国几代领导集体的外交智慧和决策能力。  相似文献   

10.
冯晓霞 《大观周刊》2012,(43):414-414,382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1949年建国始,周恩来同志作为第一任外交部长,是新中国外交的奠基人,同时也是当代中国乃至全世界最出色的外交家之一,因此在建国后至1976年周恩来过世,新中国的外交都带有强烈的周恩来色彩。本文从周恩来外交思想的形成的历史条件,外交思想的应用及其现实精神三个方面进行探讨,力求再现周恩来的外交风采。  相似文献   

11.
赵雄 《历史档案》2003,(4):109-116
英国外交部(Foreign Office)成立于1782年,是当时负责管理英国与世界各国外交关系的政府主管部门,1968年并入外交与联邦事务部(Foreign and Commonwealth Affairs)。英国外交部档案(包含少量外交与联邦事务部档案)现存英国公共档案馆(Public RecordOffice),共计1113个档案系列,其中与清代中国有关的档案大约有70余个系列。本文拟根据英国公共档案馆相关文献和笔者对该馆的实地业务考察,就英国外交部及其与清代中国有关  相似文献   

12.
《出版发行研究》2006,(9):78-78
本刊讯收录吴建民先生近年来重要文章与演讲的《外交与国际关系》一书,最近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隆重推出。本书以“与世界共同分享中国”作为基本核心,展示了作者任外交学院院长三年来关于中国外交与国际关系的理论思考,也记载了一个驻外大使多年亲历的种种外交事务。吴建民先  相似文献   

13.
自古以来,礼仪外交就是外交的重要手段,剑舞发展到唐朝时期已经很成熟,贯穿于唐朝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代表着唐人的精神面貌,本文从唐朝的外交关系、剑舞的发展历程来讨论剑舞在唐代礼仪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4.
值此国际形势急剧变幻的时代背景下,中国的国际形象怎样?影响中国国际形象变幻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如何才能实事求是地理解和把握这种变化,以实现有利于我国和平发展的战略目标?如何开展公共外交,实现从世界凝视中国向中国评判世界的视角转型?在全球化的背景下,类似问题已成为我国政府决策中的重要问题。围绕这些问题的回答和解决,2010年12月26日,上海市委宣传部和上海交通大学在北京举办了国家形象与公共外交研讨会。  相似文献   

15.
"观念形态的革命以批判传统为条件,但现实观念形态的革命又不仅仅在于批判传统.它表现为冲击旧文化与树立新文化的同一,破坏旧传统与正而重建的同一".[1]38鸦片战争的爆发、西方列强的入侵,使得传统的价值观念和对外观念受到挑战,同时也为传统中国对外关系走向近代化提供了良好的契机.随着西方先进外交观念的传人,中国逐渐形成了近代的外交思想,此后晚清的外交也开始步入近代化.  相似文献   

16.
资深外交家吴建民曾任驻法大使和外交学院院长,退休以后,以丰富的政府外交阅历为底蕴,以从事外交50年的经历为基础,活跃于各国的公共外交舞台上,以卓然的交流艺术向世界说明中国,于温和之中近乎透明地捍卫中国形象。《公共外交札记》一书,  相似文献   

17.
张锦文 《今传媒》2010,18(10):120-121
新闻工作是中国外交的一项重要内容,它主要通过四个途径来运作和完成,为外交起帮助与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自2013年3月,习近平以中国最高领导人的身份开始首次出访以来,迄今21个月间,已完成11次出访,到访国家31个。其足迹遍及亚洲、非洲、欧洲、美州和五大洋洲这五大洲,意味着中国新的外交布局已经日趋完整。  相似文献   

19.
古巴是第一个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外交关系的拉美国家。古巴作为当今世界为数不多的社会主义国家,对于中国的国际问题研究者来说具有独特的吸引力。1959年古巴革命胜利后,古方很快派出党政领导人访华。随后,卡斯特罗宣布同台湾当局断交,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外交关系。随着外交档案的解密,中古建交的始末渐渐揭开神秘的面纱。  相似文献   

20.
王珣  李翔 《兰台世界》2016,(11):139-142
鸦片战争开始中国近代化的序幕,同时也开始中国外交近代化的进程。自从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外交体制,由"朝贡体系"到"条约体系",从"近代化"到"现代化"嬗变,这种嬗变既是历史发展的进步,同时也是中国主动融入国际社会的必然选择。晚清中国外交体制的变化与发展在近现代中国外交史乃至中国近现代史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当代中国外交也具有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