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雁”是中国古典诗词中经常出现的意象,代表着书信的往来,信息的传递,也寄托着文人思乡的情绪。在李清照《一剪梅》、《声声慢》两首词中也出现了“雁”这一意象,传达出女词人独特的细腻的情思。  相似文献   

2.
第一步:切入话题。交代课题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一首词《一剪梅》。 上学期,我们学过了她的一首词《声声慢》,对她的词风有了一定的了解。来,现在让我们一起回忆一下吧!  相似文献   

3.
《声声慢》是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女词人李清照的代表作,词人借以抒发自己暮年痛苦绝望的心情。在英译此词时,有格律和声调、意象、词眼等问题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4.
李清照的《声声慢》是她晚年所作的名篇之一。其中“满地黄花堆积”一句,有资料(如《高中文言文译注及赏析》,吴铜运主编,长春出版社2005年版)把其解释为“庭院里黄花遍地盛开”。这首词是反映词人晚年独居的愁苦心情.满地黄花遍地盛开是一种很绚烂的情景啊,这种美丽的景色与词人的愁苦心情是不相符的。  相似文献   

5.
第一步:切入话题,交代课题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一首词《一剪梅》。上学期,我们学过了她的一首词《声声慢》,对她的词风有了一定的了解。来,现在让我们一起回忆一下吧!  相似文献   

6.
采用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角度来解读《声声慢》一词,可以发现它既是李清照寡居生活的真实写照,又是对动荡历史的潜在揭露,其间流露出在男权话语下作为一个具有一定自我意识的女词人所具有的独特体验与感受。  相似文献   

7.
<正>《醉花阴》《声声慢》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二单元里面的两首词,作者是女词人李清照。中年以前的李清照,一直过的是比较幸福快乐的日子,在这样的生活环境下所写出来的作品,很多是自然游兴的,表达自己对生命的热爱之情(比如她的一些咏物词)及闺阁之情,诉说对理想爱情的追求,此时的基调是欢快明朗。然而到了中年,作品大多抒发自己对丈夫的思念之情,书写一种离愁别绪,体现追求自由的  相似文献   

8.
<正>南宋女词人李清照,以她杰出的艺术成就独步词坛。女性的特质使她对色彩尤为敏感,词人通过一首首精致的小词向读者展示了自己细腻而又丰富的内心世界,形成了婉丽、清秀、脱俗、自然的温婉词风。李词的美学价值可从多方面探讨,本文仅以李清照的晚期作品《声声慢·寻寻觅觅》为例,探索李清照强烈色彩美意识的特殊渊源,品味李清照词作的形式美价值。一、李清照《声声慢》色彩美意识的渊源1.非凡的身世背景讨论李清照的强烈色彩美意识的渊源,就不得不  相似文献   

9.
<正>在我国文学长河中,有这么一位女词人让我感慨:她开辟婉约派的蹊径,以优美的诗词为我们诠释生活。她在动乱年间,仍热烈地爱着生活,优雅的诗意气质让我们倾倒。她就是一代才女——李清照。一首《一剪梅》,包含了多少她的细腻心思。"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  相似文献   

10.
正李清照是中国古代带罕见的才女,她擅长书画,通晓金石,尤其精通诗词,在宋代众多词人中,是独树一帜。她的词被称为"别是一家",赢得了婉约派词人"宗主"的地位。她的前期词主要体现的是对他们甜蜜的爱情生活和对自然景物的热爱。后期词由于社会和自己生活的突变,主要反映的是国亡、失夫之痛和暮年时孤寂之苦,《声声慢》  相似文献   

11.
《醉花阴》和《声声慢》是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四第二单元中的两首词,它们分别是李清照早年和晚年的代表作,分别代表了词人不同时期的思想情感。编者选录这两首词,一方面是想让学生将其与前面苏辛的豪放派词作进行对比阅读,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让学生了解词人在不同时期的不同情感和风格。就两首词中相同的意象进行比较阅读,从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一切景语皆情语"的创作、鉴赏原则,更好地理解词人复杂而细腻的情感。  相似文献   

12.
<正>【学情分析】对于李清照早期作品如《如梦令》《一剪梅》等,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学习了,并且也接触了相关抒发"愁绪"的作品,由此可以让学生进行比较阅读,体会李清照词的精妙。被后人誉为"千古绝唱"的本词是李清照后期的代表作,围绕着"愁"展开,运用各种各样的手法熏染愁绪。这首词虽然比较低沉,但是却显示了她过人的艺术  相似文献   

13.
<正>【案例背景】一个很偶然的机会,我听了一节在五年级上的李清照《如梦令》。课堂快结束的时候,教师引导学生体会词人的心情。一个坐我身边、表现很活跃、估计也很聪明的学生说出了"词人当时很难受"的答案……【案例描述】一次提问:满脸疑惑……师:现在,请同学们说说词人李清照当时的心情怎样。你怎么理解"沉醉"?生:我觉得李清照很快乐,因为词中出现了"兴尽","沉醉"说明她陶  相似文献   

14.
《声声慢》是李清照的晚年之作,"一字一泪,都是咬着牙根咽下"(梁启超语)。细细品读,凄苦、悲凉之情随瑟瑟秋风穿越时空,直吹心中,一个风鬟霜鬓的老妪从视野的深处走来,呼之欲出。学习李清照的作品,高一学生有一定的基础,初中时学习她的《如梦令》《一剪梅》和《武陵春》,恰是李清照前后两个不同时期词作的代表。学生对作者的身世遭遇、对词人婉约的词风有所了  相似文献   

15.
<正>"花"是李清照词中的主要意象。在她现存的45首诗词中1,差不多有30多首写到花,如梅花、菊花、荷花、海棠、梧桐等等,尤其以写梅花为重。李清照不是简单地把最能引起视觉刺激的花写入词中,而是把意念和理性中与自己的人格追求相融洽的花采撷于笔下,其中的一枝、一景都摇曳着属于女词人自己的那一片"风月",观照着自己的人生际遇。  相似文献   

16.
邓燕 《考试周刊》2009,(43):27-28
李清照,南宋女词人,号易安居士。她从女性的心理出发.以女性细腻的笔法书写其亲身感受与内心体验,故而她的词显得格外真挚细腻、委婉动人,备受世人推崇。《声声慢》是其代表作之一,抒发了词人暮年沉痛乃至凄厉的悲愁之情。本文旨在对徐忠杰英译的《声声慢》从解构主义、女性主义和后殖民主义视角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17.
课堂回放 <声声慢>教学实录 师:在中国历史上有这样一位奇女子,她凭一份清高一份脱俗,独步词坛,光耀千秋.她半世孤苦却心系故国,她一生坎坷却坚毅执著.她用七十余年的生命抒写了万世流传的妩媚和凄婉,她就是李清照. 这堂课,我们共同来"读"她的千古名篇--<声声慢>.(板书:读)  相似文献   

18.
现在我想就李清照的《一剪梅》和忙声慢》做个尝试,凭着已有的鉴赏能力对这两首词的细细品读,通过对词的意象意境的赏析去领会词的内外意蕴。  相似文献   

19.
"满地黄花堆积"出自于李清照的词《声声慢》,对于这一句话的理解,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在其注释中认为"黄花枯萎凋谢洒落一地",笔者认为这样理解有失偏颇,无法更好地诠释出词人当时愁苦不堪的心境。在充分解读文本的基础上,同时也为了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把握词人的情感,笔者认为此时的"满地黄花堆积"不是说黄花凋残一地,而是指黄花盛放枝头。  相似文献   

20.
李清照是我国宋代著名女词人,一生写下了很多成为千古绝唱的诗词。她的诗词中有许多独特的、耐人咀嚼的意象。“舟船”作为古代诗人经常寄寓情感的一种审美意象,也出现在了李清照词中,并且赋予了新的文化意蕴,承载了她的五味人生,寄托了她漂泊、忧愁的心绪。本文通过对李清照词中的“舟船”意象的文化解读,旨在折射她的百态人生和她所处的动乱的时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