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江苏省档案信息化人才需求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人才是档案信息化建设最宝贵的资源。开展档案信息化人才需求分析,加强专业人才的培养,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任务。本文以江苏省为例,对档案信息化建设所需专业人才的数量与结构作一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2.
档案信息化人才建设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信息化人才是推动档案信息化发展的动力,是档案信息化建设最宝贵的资源。重视信息化人才培养,提高档案从业者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能。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迫切任务。  相似文献   

3.
目前,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已在各普通高校逐步开展起来。然而,在档案信息化建设进程中,设备投入容易,人才培养难的问题日渐突出。尤其是一些规模较小、档案工作较少的高校,现有的档案工作人员无论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很难达到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要求,是加快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最大障碍。档案信息化建设是一项极复杂的、专业技术性极强的、长期的、庞大的系统工程,因此,培养选拔适应信息时代的档案人才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4.
加快档案信息化建设步伐,促进档案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是全国档案事业发展“十五”计划的重点。知识经济时代,人才是最重要的资源。档案信息化建设本身又是最具有知识经济时代特征的新兴领域,因而人才无疑是最重要的建设源,是保证档案信息化建设持续发展的关键。因此,必须重视档案信息化人才的培养,满足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人才需求。一、档案信息化建设所需的人才队伍结构档案信息化建设是一个需要有着合理结构的人才队伍才能完成的系统工程。理解与掌握档案信息化建设所需的人才结构,对于档案信息化建设是至关重要的。根据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特点与要求,笔者认为档案信息化建设需要以下几类人才:  相似文献   

5.
《上海档案》2007,(1):31-31
张照余在《档案与建设》2006年第12期撰文分析档案信息化人才需求的类型及知识结构。 1、管理型人才。管理型人才是省、市档案信息化项目的组织推动、战略规划、工程策划和标准制定者,也是档案信息化工程设计的主要参与者。此类人才要求能了解国内外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现状。熟悉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内容和要求.做到既精通档案管理业务,又熟悉信息技术应用。  相似文献   

6.
人才,是治国强国之本,也是治档兴档之本。只有高素质的人才不断出现,档案事业才能始终充满活力。紧紧抓住培养人才、吸引人才、用好人才三个环节,培养一支适应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高素质的档案队伍,才能推进档案工作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7.
当今世界是一个信息化的世界,社会竞争空前激烈,信息化、网络化已悄然来到我们身边,档案行业也不例外。档案信息资源存储的数字化、档案信息管理的自动化、档案库房管理的可视化、档案信息传递的网络化、档案信息服务的远程化,从根本上改变了档案工作人员的工作环境与方式。但是,一个突出的问题是档案工作人员的素质还不能适应档案信息化的要求,要适应和加速档案工作信息化建设,就必须提高档案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高度重视档案工作信息化人才的培养,为档案工作信息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   

8.
彭青梅 《档案时空》2006,(10):26-27
一、档案信息化与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 档案信息化建设最关键的是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培养。随着大量高新技术在档案部门的广泛应用,必须建立一支分工合理、结构科学、素质过硬、保障有力的档案管理队伍。省级以上档案部门规模大,专业分工细,研究能力强,编制人员多,档案队伍的建设应朝着研究型专业人才与应用型操作人才、技术型支持人才的综合队伍方向发展。地(市)级以下档案部门规模小,编制少,  相似文献   

9.
档案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加快档案信息化建设步伐,促进档案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是全国档案事业发展十五计划的重点。知识经济时代,人才是最重要的资源。人才在档案信息化  相似文献   

10.
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金冠 《浙江档案》2003,(10):11-12
档案信息化已成为各级各类档案部门的热点。如果将计算机网络比作信息高速公路,服务器和终端是车,标准规范是交通法规,档案信息资源是车上的货,那么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人才就是驾驶员。如何培养合格的、技术娴熟的驾驶员,直接关系到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成败。因此本文试就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人才培养作一探讨。一、档案信息化建设培训的现状一是档案信息化知识与计算机技术的培训在很大程度上存在“粘合不紧的两张皮,有机结合程度不高”,其结果是兼具两方面专业知识的人才,一身而两任者,如凤毛麟角,少之又少。二是重知识的讲解和传授,轻技能的训练…  相似文献   

11.
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认识与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一般意义和完全意义的信息化建设信息化成为当今社会的时髦语言,我们不能像“广告词”一样,事事都与信息或信息化攀缘,混淆了信息化工作与常规工作的概念;信息化工作与常规工作的区别与联系,是和社会建设时代及我们档案工作所处阶段密切联系。研究、探讨信息化建设不能背离时代和工作阶段。1.现在我们处在工业化建设时期,就面临着信息化时代滚滚浪潮。档案工作尚处在各项基础工作有待完善和提高建设时期,面临着信息化建设对档案管理与建设提出新要求。因此,提出跨越式战略发展目标。2.档案信息化建设需要档案基本建设来保证。我…  相似文献   

12.
园艺档案信息化应是园艺信息化建设中的重要环节,其内容包括档案信息的有序整理、档案信息数据库的建设、档案信息网络的建设、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档案信息化人才的培育以及开发利用的制度等等。目前,园艺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步伐在档案信息化建设进程中仍显缓慢。  相似文献   

13.
我国高校流动人才档案信息化管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校是人才流动比较频繁的场所,流动人才档案是高校重要的人力资源信息。高校管理逐渐现代化,流动人才档案信息化也是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但是,目前档案信息化还有很多不足,我们要强化对其重要性的认识,加快高校流动人才档案信息化建设。  相似文献   

14.
高校档案“五化”建设,就是指高校档案“资源信息化、管理理现代化、服务社会化、人才专业化、工作法制化”。“十一五”期间,是高校档案建设的黄金发展期,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笔者以为,从长远的战略高度考虑,应该把高校档案“五化”建设作为“十一五”高校档案建设的重点,积极推进,抓紧实施。  相似文献   

15.
档案信息化建设人才培训与创新能力培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华 《北京档案》2006,(4):34-35
随着网络技术和数据库技术的发展,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步伐日益加快,人才培训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成为档案信息化建设至关重要的工作,结合区县档案馆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实际,笔者谈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16.
张照余 《上海档案》2007,(11):32-32
张照余在《浙江档案》2007年第9期撰文认为档案信息化建设既要克服"技术外化"倾向,着力培育本行业的专业技术人才。文章说:"技术外化"观点认为技术对于信息化建设而言是次要因素,在档案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技术问题完全可通过引入外部力量来解决。"技术外化"是对待档案信息化技术的另一种危险态度,源于对技术的轻视。笔者无意排斥外部  相似文献   

17.
一、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目前,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现状:起步不齐,有快有慢;各自发展,互不相通;先进后进,差距较大;标准不一,规划不细;投入不足,人才匮乏。早在上世纪90年  相似文献   

18.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特别是计算机及其网络化的普遍应用,档案工作重心向信息化发展已成为必然的趋势,加快档案信息化建设迫在眉睫。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前提是单位重视支持,应与本单位信息化建设共同规划,同步实施;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保障是制定并推行相应的法规和标准,通过相应制度和标准的执行,形成科技档案的管理模式;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基础是档案信息资源的数字化,包括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的形成、积累和各类档案数据库的建设及档案编研成果的信息化;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环节是档案管理应用软件的开发推广;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必备要素是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管理人才;档案信息化建设重要课题是确保电子档案安全。文章从这几个方面对实施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主要步骤进行了思考和探讨。  相似文献   

19.
梁健 《兰台内外》2023,(12):39-41
千秋基业,人才为本。新时代档案干部人才队伍现代化建设要着眼于现代化档案干部人才队伍需求类型,立足档案干部人才队伍现状,结合档案干部人才培育特点,从明确档案人才队伍建设目标、优化档案人才队伍培养路径、搭建档案人才队伍培养平台、评估档案人才队伍培养效果等途径推动新时代档案干部人才队伍现代化建设,为新时代档案事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相似文献   

20.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软硬件技术的极大发展和成熟,基于网络的数据库信息的信息处理及应用给整个社会的所有信息处理方式带来了革命性的飞跃。作为社会信息储存库的档案,应充分利用这些先进的信息处理技术,使档案更加充分的发挥作用。为了全面了解、掌握当前我区档案工作信息化状况,为更好的开展档案信息化建设提供规范的,建设性的意见,我们开展了对全区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的调研,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