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群秀 《现代语文》2002,(11):45-47
4网络是语言的一个新载体,载体的变化往往造成语言风格或语体的变化。语体是语言的环境变体,如日常会话语体、公文语体、文艺语体、媒介语体。网络催生了语言的新语体———网络语言。我国自1990年大力发展网络研究和应用后(特别是1995年后),由活动在网络虚拟空间、具有自主、开放、包容、多样和创新特点的网民群落逐渐创造和形成中国的网络语言———在网络这种特殊环境中(例如BBS、OICQ、E-mail)传递和交流信息的载体、社会语言的变体———网络语言语体。在网络语言语体中,完全病句、数字、符号、拼音、汉字、英文…  相似文献   

2.
贺敏洁 《文教资料》2006,(24):112-113
计算机网络的历史在中国的高速发展不过10多个年头,但其态势却非常迅猛。网络作为语言的一个新载体,催生了语言的新语体——网络语言。网络语言产生后,有褒有贬,各方态度迥异。网络语言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两个,即存在着不符合现代汉语词汇和语法规范的现象,以及逐渐渗透进现实生活。但是从语言的约定俗成性和自我调整性来看,网络语言的发展最终会随着网民人数的不断增加以及构成的多元化趋势而逐渐得到规范。  相似文献   

3.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继书本、广播、电视之后网络成为人们学习、交流的重要工具。人们的生活随着网络的成熟正在发生着天翻地覆的变化,对网络的依赖也与日剧增。网络是语言的一个新的载体,它快捷、自由和方便。载体的变化造成了语言风格或语体发生了变化,网络催生了网络语言这种新语体。而网络语言的流行惹来不少争议。  相似文献   

4.
高岩 《华章》2012,(10)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信息和网络也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网络的发展催生了语言的新语体——网络语言.网络语言是随着网络的出现而出现的一种社会语言.网络语言的出现为传统汉语注入了活力,并丰富了汉语语言词汇.网络语言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一种常见的语言变体,它形成了独特的语用特征.本文对网络语言的定义、性质、特征及其产生的原因从语用学角度分析其自身发展的规律.  相似文献   

5.
本文旨在分析高校大学生的网络语言使用动机与跨文化交际能力间的关系,进而探究如何通过使用网络语言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本研究通过Pearson相关分析以及回归分析,对吉林省高校的215名学生的网络语言使用动机与跨文化交际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实用动机是高校大学生网络语言使用动机中最主要的形式,表达情绪的倾向并不高,高校学生的网络语言使用动机与年龄、年级、性别存在显著性差异;在跨文化交际方面,高校学生虽有较强的文化意识,但缺乏交际实践,跨文化交际能力与年龄、年级和性别也存在显著性差异;高校大学生的网络语言使用动机与跨文化交际能力存在正相关关系,前者对后者有着75.2%的解释力。基于此,高校学生在日常网络语言的使用中,可以通过刺激实用动机来有效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6.
探析网络语言的生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交流日益成为现代人生活的一部分,网络交际被广泛运用,渐渐地催生了语言的新语体——网络语言。 “网络语言”的定义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方面来理解。广义的网络语言指的是网络时代出现的所有与网络和电子技术有关的语言,如:“拨号上网”“平台”“接口”“个人主页”“服务器”“附件”“访问”“点击”;狭义的网络语言指的是在网上交际所用的新生语言,是仅用于网络交际的非全民通用的语言。如:“伊妹儿”“霉女”“恐龙”“猫”笑脸“:-)”、生气“(:-”、做鬼脸“:-p”等等。本文论述的网络语言指的是后者。  相似文献   

7.
网络语言是介于口语和书面语之间的特殊语言状态。“网络语言”是因为载体的变化而造成的语言风格或者语体的变化,其本质上是现代汉语的一种社会变异。网络语言展示了一种生活态度,是网民身份识别的符号资本,也是表达自我叛逆性、向传统进行挑战的媒介和工具。这也决定了网络语言具有反叛和戏谑的解构性、无序和匿名的创造性、狂欢与边缘的前卫性等文化特性。  相似文献   

8.
试论网络语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语言是当代人以网络生活为主题,在网聊、网络社区中使用的"键盘语言",具有全民性,是一种新生的语体,而不是社会方言。网络语体具有四种性质:隐匿性、主观性、变异性和快餐性;网络语体还具有四种表现风格:时尚(色彩)、搞笑(格调)、辛辣(品位)和简约(形式)。网络语体既从其他语体中吸取营养,同时也引领时尚,回馈其他语体,促进现代汉语转型。  相似文献   

9.
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大学生网络使用行为、网络使用动机对网络成瘾的影响。大学生网络使用行为对网络成瘾有着显著影响,网络使用者的行为表现并不完全就等同于个体内在的网络使用动机。网络的虚拟环境成为吸引部分大学生使用网络,并导致其网络成瘾的主要因素,院校应积极引导大学生健康的网络使用行为和动机。  相似文献   

10.
网络的发展催生了网络语言这一新的语体。网络语言通过对已有词语的变异使用,使许多传统词汇获得了新的意义;而新造词语则是网络语言中最有活力的部分。网络语言极大地激发了人们运用语言的智慧和创造力,丰富了现代汉语的表达方式。现代汉语面临着自五四以来又一次深刻的变革,在这一过程中,网络语言无疑将扮演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11.
网络用语的诞生,为人们提供了多种形式的表达方式,丰富了我们的语言选择。网络语言的发展在大学生中显得尤为快速,这无疑丰富了大学生的语言。大学生成为网络语言的自觉接受者和网络词汇的大胆使用者、超越常规语法的勇敢表达者。同时由于网络语言的影响大学生语言构成与表达又显示出贫乏的一面,失去语言丰富的内涵意蕴。  相似文献   

12.
网络用语的诞生,为人们提供了多种形式的表达方式,丰富了我们的语言选择。网络语言的发展在大学生中显得尤为快速,这无疑丰富了大学生的语言。大学生成为网络语言的自觉接受者和网络词汇的大胆使用者、超越常规语法的勇敢表达者。同时由于网络语言的影响大学生语言构成与表达又显示出贫乏的一面,失去语言丰富的内涵意蕴。  相似文献   

13.
网络的发展催生了网络语言这一新的语体.网络语言通过对已有词语的变异使用,使许多传统词汇获得了新的意义;而新造词语则是网络语言中最有活力的部分.网络语言极大地激发了人们运用语言的智慧和创造力,丰富了现代汉语的表达方式.现代汉语面临着自五四以来又一次深刻的变革,在这一过程中,网络语言无疑将扮演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14.
《集宁师专学报》2018,(1):78-82
网络语言是伴随着网络发展而新兴的区别于传统语言的一种语言形式。这种语言有其独特的语用价值,也存在不规范等缺陷。本文基于语用学的研究视角,从语用学及网络语言的涵义着手,聚焦日语网络语言的语体特性及构词类型,探究日语网络语言的语用原则。  相似文献   

15.
随着网络的产生和发展,人们交流的载体——语言也随着网络的拓展在新的时空中延伸。网络语言就是语言世界里伴随网络的诞生而出现的新生成分,它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网络语言中一个突出现象是大量英语外来词杂糅其中。本文通过分析网络语言中英语外来词构成方式与各自特点,探讨网络语言中英语外来词的使用现状。  相似文献   

16.
网络语言已经成为一种新兴语体,网络语言的变异更是体现了以互联网为载体的特殊交流方式。网络语言的变异主要体现在语音、语法、词汇三个方面。对于网络语言变异现象应持理性态度,遵循语言自身发展规律,同时加以规范引导。  相似文献   

17.
在网络时代,不同语言和多元文化不断碰撞交融,形成了新型的网络语言体系。网络流行语是网络语言体系中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组成部分。当代大学生好奇心强,喜欢并易于接受新事物,不太青睐中规中矩的传统语言,创造、使用和传播了大多数网络语言,是推动网络流行语泛化的主要群体。基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这一视角,全面、客观分析网络流行语在大学生群体中泛化的主要特征和心理原因,因势利导,不断强化网络话语权,创新大学生网络舆情建设,将有力提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8.
网络语言是一种在互联网中使用的,与传统语言规范有明显不同的语言形式。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网络语言的运用愈发广泛,逐渐在实际生活中得到充分的发展,同时,由于其中包含着丰富的内涵,也对传统语言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然而,由于互联网具有匿名性和虚拟性,加上互联网监督难度较大,使得网络语言失范现象频发,给大学生的健康发展带来了较大的消极影响。因此,要通过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来对学生的网络语言进行规范,并使得大学生能够更好地对网络语言的优劣进行辨别,提高大学生网络道德水平,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9.
伴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互联网的迅速普及,人类进入了信息化时代,可以随意地阅读网络杂志(webzine),看网络电视(webTV),进行网上商务(e—business),在线购物(online shopping),在线交易(online transaction),在聊天室中可以自由地交网络朋友(net partner),甚至寻找网络情人(cyber lover),发电子邮件(e—mail)。以上这些新词的出现正是由于网络所带来的。所以,也就逐渐形成了一种新的语言社团——网络语言。网络创造了自己的语言,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新语体,产生了许多新的语言现象。  相似文献   

20.
网络语言是网民在网络社区通用的一种语言变体。模因论是阐释语言现象的新理论。语言是模因的载体之一,模因也被寓于语言之中。以模因论为视角,通过某一谐音模因进行构造、借用外来语言模因仿造、直接使用某一方言模因进行构造、缩略模因进行构造网络词;用标点符号的“超常”书写,忽略大小写规则;以固定句式去诠释不同的内容解读网络语言的变异,为研究网络语言创新了方法与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