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蓉 《声屏世界》2004,(9):41-42
现代广播具有双重属性,一是传播学意义上的社会属性;二是传媒产业意义上的经济属性。后一属性的介入,使广播更深刻地融入到文化消费领域,成为市场经济的一个组成部分。广播传媒作为信息产业的一部分,其生产的产品是广播的栏目和节目。频道、栏目、节目质量的好坏,决定着听众的收听率,决定着广告创收和节目经营的创收,决定着  相似文献   

2.
现代传媒几乎进入了一个言必称"策划"的时代.在"为人作嫁"的传统传媒理念中引入并培植传媒的策划意识,意在促使传媒活动从相对被动的技术性加工走向充满主体精神的整合、建构与创造活动.现代传媒不可避免地陷入信息无限增长与人的注意力相对有限的内在矛盾之中,策划往往成为传媒人确证职业位置和实现存在价值的一种方式,成为传媒主体最为核心的素质构成,甚而成为传媒形而上的精神与灵魂.  相似文献   

3.
对现代传媒的文化批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法兰克福学派和文化生态学提供的角度 ,对现代传媒进行了尝试性的文化批判。现代传媒加速了人的异化 ,更重要的是破坏了文化多样性 ,为人类文明带来了风险。现代传媒只是工具 ,根源在于其所承载的西方文化。文化多元主义是我们在现代化进程中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4.
建设综合性实验教学平台实训复合型现代传媒人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社会已是信息社会,以信息传播技术为核心的新闻传播媒介,目前已经进入了采编网络化、通讯数字化、传输同步化的时代。高等院校如何培养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上手快、能力强、素质高、后劲足的复合型传媒人才,成为当今传媒教育界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也是传媒实验室所面临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5.
马英典 《兰台世界》2006,(1X):64-65
提起清末人物,人们好像只知道慈禧和刘罗锅了。而那些真正需要我们记住的曾为我们这个民族呕心沥血、做出杰出贡献的历史人物却几乎不再被人们提起,更遑论借助先进的现代传媒让他们重现于艺术舞台之上了。  相似文献   

6.
晓德 《青年记者》2006,(11):1-1
几乎传媒圈内所有的预言家都在重复着同样一个话题:传统媒体正遭遇史无前例的寒流,媒体人颇有些无可奈何举步维艰之感。而在这个当口,最近发生的几件事又从另一个角度对新闻从业者敲响了警钟。一切仿佛都早有预兆。五一期间,央视法治报道记者在湖南被打,网络上几乎是一边倒的对  相似文献   

7.
所谓传媒技术,换言之便是信息技术,主要是指将相关信息运输到传播媒介领域中的信息化技术。从当前情况来看,被人们应用过的传媒媒介包含了多个方面,分别是语言传媒、广播传媒、电视以及互联网传媒,而传媒技术也涉及到了多种类型,比如印刷技术、造纸技术、广播技术和量子传媒技术等。思维是人们在社会生产期间为了实现目标而对相关问题进行的探究和分析,思维属于人们运动的一个过程,包含了灵感思维、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结合我国传媒经济的发展情况来看,未来的传媒经济发展属于一项体系性的战略。在本文中,重点探究了传媒技术和传媒思维。  相似文献   

8.
中国的西部大开发是一个长久的战略性经济政策,也是一次持续的社会变迁。它对中国的传媒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可持续报道的主题。本文拟论证这个主题内传媒可持续报道的若干话题,提出宏观、中观的报道规划。作者强调,中国的传媒有责任给予西部大开发以更多的理性和人文关怀;同时,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这种监督的重点,不在于由传媒出面解决具体问题,而在于通过对具体事实的持续报道,使人们的观念逐渐实现从愚昧到理性、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变。  相似文献   

9.
非亚  冷凇 《今传媒》2004,(4):17-18
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新闻业是一个不断扩张的产业。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急剧扩张期,英国从仅仅拥有提供新闻服务的两家电视台发展到如今拥有400多个频道的传媒帝国,其新闻产品和英文节目跨越和占据了世界传媒版图上的大部分角落,并享有不可撼动的地位。如今,英国传媒在资本和有序的市场运作下,其发展已经达到了一个相对稳定的阶段。  相似文献   

10.
广播电视媒体的数字化生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播电视这种建立在现代光电声讯技术基础上的电子媒体,自从诞生的第一天起就丝毫离不开技术的支持。现代通讯技术的任何发展都不可避免地影响到电子传媒的生存状态和发展轨迹,世纪之交,以数字技术为科技理论基础,以多媒体电脑为硬件载体,以网络为运作形式的国际互联网几乎是在一出世的瞬间就一举扫荡了大众传播的各个领域。其具体表现就是数字音频广播(DAB)和数字电视(DTV),以及第四媒体——国际互联网。广播电视在这些技术平台上获得了新的发展动力和新的存在方式。  相似文献   

11.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1988年9月邓小平在全国科学大会上提出的一个马克思主义的论断。这一论断,一方面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的"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基本原理,另一方面在我国实施改革开放十周年之际告诫国人:改革开放之路就是科学发展之路,就是深度运用先进技术之路,就是赢者之路。传媒技术就是信息技术,即专指运用到传播媒介领域内的信息技术。自人类诞生以来曾被人类使用过的传播媒介主要有六大类:语言传媒、纸质传媒、广播传媒、电视传媒、互联网传媒、量子传媒等。同人类使用过的传播媒介相适应,传媒技术也有六大类:人类肌体形成的天然性传媒"技术"、印刷技术和造纸技术、广播技术、电视广播技术、互联网传媒技术和量子传媒技术。思维是万物之灵——人类在经济社会生活中为实现自己的梦想对一些现象或问题所作的思考。思维是一个过程,是人类心智运动的过程,它主要有三种类型,即灵感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根据我国传媒经济发展的实际,未来传媒经济发展战略是一种体系战略,它主要是由传媒绿水青山发展战略、传媒经济理论发展战略和传媒融合发展战略构成。  相似文献   

12.
<正>前不久,我在参加一次有关传媒产业发展的研讨会上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一场有关传媒产业发展的研讨会,却来了很多并非是在咱传媒领域的公司,而且更有趣的是,他们成了那天研讨会上的主角。其实,这些公司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过去他们的定位很单纯——技术提供商,而今天这些技术型公司已经把向内容提供商转型写进其未来的发展战略之中。从严格意义上讲,这些技术型公司在过去还仅仅是为传媒行业提供技术支持,他们绝对不是传媒  相似文献   

13.
独立审判是世界各法治国家奉行的宪法原则和诉讼原则 ,从法律上说 ,审判机关审判案件不受传媒的影响或干涉 ,传媒无权干预诉讼活动。现代社会是一个传媒愈来愈活跃的时代 ,同时也是一个司法对各种社会关系的调整愈来愈强有力的时代。为了保证独立审判 ,同时又保证传媒能对司法实行有效的舆论监督 ,在法律对传媒报道诉讼活动没有作具体规定之前 ,当务之急是确定有关传媒报道诉讼活动的一些基本原则 ,避免传媒报道对公正审判产生负面影响。一、维护法律尊严原则法律是国家意志的体现 ,法院则是依据法律审理案件的审判机关 ,是现代法治国家最公…  相似文献   

14.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分合之道,万事如此,传媒亦然。由报纸而广播、而电视,是分;到了网络时代,印刷与电子传媒又出现合流趋势;由字而摄影是分,倡导“图并茂,两翼齐飞”的本意就在强调摄影,到了网络时代,图同样出现某种合流迹象。网络作为现代传媒的集大成,作为20世纪的传媒终结,正给新世纪的世界传媒带来革命性变革,带来传播理念与传播方式的深刻变化,也对传媒人提出全新要求,这就是:时代呼唤现代传媒人!  相似文献   

15.
王海 《新闻界》2006,(1):95-96
传媒的一个重要属性是产业化经营的企业,产业组织发展的一般规律适用于传媒产业。如果没有反垄断法和像美国的联邦通讯委员会(FCC)这样的约束和规制,为利润驱使的传媒集团总是要追求垄断。单人制——合伙制——公司制,一般产业组织竞争发展的结果必然是走向垄断。同理,传媒业的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深入与成熟,各种新闻传媒从中央到地方,从报刊杂志纸媒到电视视听传媒,再到电脑手机网络电信互动传媒的惨烈竞争挤压,广播音频传媒可谓是蹒跚前行。广播传媒作为党和国家的“喉舌”,能否在提高广播自身的经济效益上开源节流,辟途寻径,获取新的经济增长点,较好地生存发展,就成为广播从业者们探寻思考的主要课题。  相似文献   

17.
黄桃利 《新闻窗》2010,(6):97-98
热线电话直播互动是现代广播的一大特点。在报纸、广播、电视三大传统传媒中,可以说广播是与现代通讯工具结合得最好的传媒。无论你在世界的哪个角落,只要有电话就可以同广播电台的直播间连接,实现直播互动。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西部大开发是一个长久的战略性经济政策,也是一次持续的深夜迁,它对中国的传媒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可持续报道的主题。本拟论证这个主题内传媒可持续报道的若干话题,提出宏观、中观的报道规划。作强调,中国的传媒有责任给予西部大开发以更多的理性和人关怀;同时,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这种监督的重点,不在于由传媒出面解决问题,而在于通过对具体事实的持续报道,使人们的观念逐渐实现从愚味到理性、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变。  相似文献   

19.
传媒绿水青山是什么?2005年8月15日,习近平首次提出"绿水青山"概念,2013年再次强调了这个概念。从此以后,这个概念就被应用到了经济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中国的传媒绿水青山概念也就是2013年以后在阐述传媒生态、传媒二重性理论以及传播媒介生命体时借用的一个形象化的概念。生命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共区分为生命的"产生"、生命的"存长"和生命的"消存"三个阶段。生命的"产生"是生命个体的形成并以其物质体的形态成为地球上生命群体中的一员;生命的"存长"是指生命个体的存在和成长;生命的"消存"是根据物质不灭定律的要求,生命个体消亡后的存在模式。人类生命体系不仅具有一般生物体的生命特征,而且在其生命体系中所体现的有机生命和无机生命尤为突出。所谓"生命"群可区分为有机生命群和无机生命群两大类就是根据人类生命体系特征得出的结论。人工智能机是人将其"智能"外化在"机器"上以后"机器"才能够成为智能机,其智能不是机器的本能,而是由人外化给机器的。人工智能机所展现出来的智慧是人的智慧,机器本身是没有智慧的。机器人永远是机器,它永远都不会成为人;机器人代替人从事某种工作是人"教给"机器人去做的,绝对不会相反。传媒生命是人类本体生命体的外化,它属于人类无机生命体。这种人类无机生命体并不是现在才有的,它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类对传播工具的使用,人类智慧通过人类本体生命体逐渐外化到传播工具上,这时,一方面是人类无机生命体的形成,另一方面是体现人类无机生命体功能力的人工智慧传播工具也逐渐成为人类传播重要工具。传媒生态是传媒个体、传媒整体同其周围环境之间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传媒状态。传媒生态决定传播媒介的生命,决定传播媒介的机构,决定传播媒介的未来。因此,传播媒介的发展必须通过科学的传媒生态战略实施融合,进而改革或改变传统的传媒管理模式,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特质的传媒生态管理模式。传播媒介的发展必须从单体性的封闭型转向生态性的开放型,必须从传媒技术性生态位转向传媒市场性生态位;必须从单体性的"独轮"生态运营模式转向开放性的"多轮"生态运营模式。传播媒介的发展必须从单体性传媒思维转向生态性传媒思维。在信息社会,特别是智能化时代的到来,一方面是人们之间的交往越来越多,而且朝着深层次化的方向快速发展;另一方面是人们之间的相互接触越来越少。那么,怎样理解人们之间的这种交往呢?回答是:传媒绿水青山时代的到来。  相似文献   

20.
第一,所有的媒体都将成为跨媒体。我们今天在谈传统媒体怎么样,新媒体怎么样,好像感觉是两个完全不同的阵营,其实这种理解是错误的。至少从我们传媒投资的这个角度来看,传统媒体如果你今天不把新媒体作为你未来发展的一个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的话,可能在未来三到五年的时间里面,你会从传媒产业整个向前高速飞奔的列车上掉下队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