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微博虽"微",名人微博却以其特有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在微博圈里具有很大的话语权,在众多"粉丝"的关注下,名人通过微博爆粗口会对受众和社会产生相当大的负面影响。本文通过分析名人微博爆粗口的动机来探讨其社会负面影响,同时给出关于减少微博粗口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前不久北京大学发布了全国第一份《屌丝生存状况报告》,这是一份严肃的学术报告。《屌丝男士》更是火了很久,在电视、报纸上被热烈讨论。看起来屌丝这个词算是能在书面语里活下来了。与此同时,跟“屌丝”出身差不多的一干粗口也纷纷精神抖擞地出席于大庭广众和正式的出版物中。现今无论高低贵贱、型男靓女,对于爆粗口都表示适应良好。  相似文献   

3.
一位美国来的媒体记者爆着粗口冲电话那头的编辑大喊:“我没有,我这里什么都没打。”在马航370飞机失联事件后,  相似文献   

4.
杨驰原 《传媒》2016,(9):34-35
4月18日,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抢先发布了一条让人颇感震惊的消息:“Papi酱”系列视频因为主持人常爆粗口而被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勒令下线整改。  相似文献   

5.
邵亮 《新闻传播》2013,(8):193-194
一、引言江苏教育电视台11月24日录制竞猜节目《棒棒棒》时,邀请干露露母女三人参加表演,其间三人撒野无底线,耍横爆粗口,引起了广大网民的愤怒和热议。导致江苏教育电视台被勒令停播整顿。此次事件也给媒体行业敲了一次警钟,媒体应如何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成为了不容忽视的课题。  相似文献   

6.
针对网络关注度极高的干露露母女三人在江苏教育电视台竞猜节目《棒棒棒》录制中放泼撒野、大爆粗口一事,广电总局新闻发言人11月28日表示,江苏教育电视台违反《广播电视管理条例》,责令立即停播《棒棒棒》栏目,对这一事件作深入调查,依法依规作出进一步严肃处理(11月29日《京华时报》)。干露露母女一脱而红,虽为大多  相似文献   

7.
案例 2012年11月25日,一段源自江苏教育电视台《棒棒棒》节目录制现场的视频被观众上传至网络,引起轩然大波。视频中作为嘉宾的干露露干毛毛母女三人对现场观众破口大骂、大爆粗口,而节目组人员却并未予以阻止。视频引发大量讨论,更引起了国家广电总局的关注。随后广电总局宣布停播江苏教育电视台所有栏目,并要求严禁有丑闻劣迹的人员参与广播电视节目和电影电视剧制作。  相似文献   

8.
邵亮 《声屏世界》2013,(4):60-61
2012年11月24日,江苏教育电视台因综艺类节目《棒棒棒》录制现场中,干露露母女撒野无底线,耍横爆粗口,引起了广大网民的愤怒和热议,被国家广电总局叫停。一个靠"浴室视频"走红网络的干露露,走上大众荧屏后,不仅干掉一档栏目,干停一家省级教育电视台,还干砸了栏目聘用编导的饭碗。细想慢嚼,教训十分深刻。学习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媒体应该先行一步,  相似文献   

9.
“解说门事件”频出 在里约奥运会77公斤级男子举重项目比赛中,我国选手吕小军与哈萨克斯坦选手拉莫西夫展开冠军争夺战.看到拉莫西夫在挺举时身体尚未站稳的情况下就获得裁判的成绩认可,吕小军夺冠无望,担任央视解说嘉宾的张国政当即情绪失控,对司职裁判“怒爆粗口”:“什么情况啊,我发现裁判脑袋有屎啊.举重规定就是要站,没道理啊.  相似文献   

10.
前不久,江苏教育电视台《棒棒棒》节目制作现场三嘉宾撒泼、大爆粗口的一段录像震动网络,引发众怒,受到国家广电总局的严厉批评。该栏目已被责令停播(2012年11月29日《北京青年报》)。某些人为了出名,不择手段,践踏人伦底线,在网上闹闹,也掀不起大浪。令人惊诧莫名的是肩负着弘扬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肩负着教育下一代重任的省级教育电视台竟然把这样的人请来做嘉宾,这一现象倒值得  相似文献   

11.
《视听界》2013,(5):15-16
2012年以来,“屏丝”这一广东方言粗口经互联网发酵迅速蹿红为媒体热词。有关“席丝”的话题频见于电视荧屏,为一些电视名主持和嘉宾所津津乐道。一些相亲、选秀节目的嘉宾自我介绍时,拍着胸脯或用大拇指顶着鼻尖大叫:“我是席丝!”各类电视音乐、选秀、竞技等娱乐节目中爆红的草根明星也破极力塑造为“席丝逆袭”的典范。  相似文献   

12.
被称为“2016年中国第一网红”的“Papi酱”,其系列视频因主持人存在表述粗口等问题,被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勒令整改.总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对低俗网络节目将持续保持整治力度.(《北京青年报》,4月19日) 管理部门要求“Papi酱”系列视频下线整改,去除低俗内容,当然与主持人时常爆出如“卧槽”“CAO”“小婊子”等粗口有关.而说脏话、自黑、夸大、颠覆等,恰恰是新媒体吸粉的法宝,如果没有了粗口低俗,“Papi酱”是否还能红起来,就要打个问号了.  相似文献   

13.
主持人的粗口是猥亵,不是淫秽,关乎庄重与否,无涉是否色情;但为了孩子。应该解决,也有办法解决。  相似文献   

14.
主持人的粗口是猥亵,不是淫秽,关乎庄重与否,无涉是否色情;但为了孩子,应该解决,也有办法解决.  相似文献   

15.
时尚人物     
罗大佑最近频频把国骂搬上大雅之堂。其实他可能和很多人一样,私底下对这句粗口情有独钟,但在公众场合只能忍着不讲。这回终于在上海忍不住讲了一次,结果舆论哗然。既然已经“哗然”了,索  相似文献   

16.
读者点评     
《日本震后百日纪》粗口妹:噢很有意思!每个文化都有自己的特点.看到自己的狄隘对于日本不失为一件好事。  相似文献   

17.
纠错二则     
光明 《新闻三昧》2005,(10):39-39
应是“迭爆”8月22日上海《新民晚报》26版《丢了一块金牌冒出一双新人》一文中说本届羽毛球世锦赛的混双项目“冷门叠爆”。笔者以为“叠爆”错了,应是“迭爆”才对。“叠”有一层层往上加,重叠、折叠的意思;“迭”有屡次的意思。所谓“冷门迭爆”,就是多次出现冷门,当然应该是“迭爆”而不是“叠爆”。  相似文献   

18.
<正>说起"郑家木桥小瘪三",不少上海人会觉得既熟悉又陌生。在沪语中,"瘪三"是最具代表性的骂人粗口之一,指代那些生活在城市底层中、无正当职业而以乞讨或偷窃为生的游民流丐,带有明显的鄙视色彩。郑家木桥,更让人感到陌生,寻遍如今的上海,根本找不到这座桥。  相似文献   

19.
蔡骐  吴可 《传媒观察》2007,(7):43-44
最近这段时间,网络传播出现了一个新的热点,全社会的矛头都开始指向北京海淀艺校的辱师视频:学生在课堂上对年迈的地理老师极尽侮辱之能事,暴粗口,扔矿泉水瓶子,甚至拉扯老师的衣服。视频在全国各大网站广泛传播后,引起了广大网民的激愤,他们不仅叫嚷着要把学生揪出来教训一顿,还黑掉了中学生所在学校的主页,并在网上号召所有的用人单位不用该校的学生。  相似文献   

20.
聂云 《航空档案》2006,(1):31-32
1964年10月16日,中国成功试爆了第一枚原子弹。在这之前和之后,美国中央情报局向总统约翰逊和国防部长麦克纳马拉等军政要员呈送了绝密报告。其中,8月26日的秘密报告已经发现中国为试爆第一枚原子弹准备核试验场。中国试爆第一枚原子弹后,中央情报局对中国核作战潜力进行了具体的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