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索拉  张悦 《大观周刊》2006,(42):6-7
朱智蕊是那种叫人过目不忘的“类型女人”。英文名Arey ,当导游时外号“肥肥”,现在则冠名“蕊姐”,除了年轻的下属,年纪比她大的东南亚各国旅行社老总,都这么称呼她。……[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漫长的约定     
有一阵子,我老婆到外地学习,百无聊赖的我于是热衷于上网聊天,并且自己发明了叫“抢女朋友”的游戏,就是找一对在大厅里聊得正欢的男女,向那男的下战书,把他的聊友“抢”过来。她就是我抢过来的“战利品”。抢过来之后,我就有点后悔了,因为我喜欢上了她。更麻烦的是我比她年长十八岁,她仅高中毕业,刚考完大学而已。  相似文献   

3.
她写信落款写“莲子”,打电话自报家门说“我是莲子”,人们也都叫她“莲子”;她钟爱“莲子”这个名字,因为莲子是一茎“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玉藕,是一朵淡淡留香、深深留情的小荷,是她生命的全部。其实她的真名叫徐春莲,只有在《家庭》杂志的版权页  相似文献   

4.
贝壳笑了     
在马来西亚的一个小岛上,住着一个叫王未的小女孩,她很活泼很可爱,宽大的草帽下时常露出水汪汪的眼睛,老爱调逗式的看着我笑。未未的名字本身不是这样的,原来她叫王雪莹。雪莹,多好听的名字,却在她猜中“塔罗纸牌”的那个清晨强烈要求换名字。  相似文献   

5.
论倪萍     
论倪萍应天常观众对主持人的共同衡定标尺是“真”,而倪萍的形象是真诚清新、谦恭随和。但是为什么到了倪萍如日中天的时候,观众都忽然叫道“该换人了”!?倪萍进入了她的“高原期”,倪萍追求真诚,但是她的演员历史使她的戏剧化行为、模念惯性在不自觉中发挥着影响。...  相似文献   

6.
中国叫李嫣的女孩何其多,中国的唇裂婴儿何其多,只因为她的爸爸妈妈是李亚鹏、王菲,使这个叫李嫣的女孩甚至还在娘胎时,就已经是国内被关注度最高、“悬赏”最高的待出生婴儿,她的存在与否、性别.出生日期更是早前被不断诉诸报端。  相似文献   

7.
王增勤 《新闻世界》2005,(12):35-36
爱子落难,盲农妇请律师讨赔偿埋下大祸患 山东省菏泽市单县蔡堂镇苏双楼村,今年52岁的魏月莺可算是个响当当的人物,她一向心直口快,老爱干些“铲不平”的闲事儿,再加上与生俱来的大嗓门,大伙儿给她起了个稚号叫“魏大炮”。  相似文献   

8.
电影艺术家秦怡,一生经历坎坷。小苗初成时,她想追随抗日的队伍,没有想到却差点成为别人的“花瓶”。她到“陪都”重庆又遇人不淑,17岁就成了别人的“新娘”。就在她“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时候,左翼进步力量人士帮助了她。最终,秦怡成为了一代电影艺术家。然而,泰怡和电影演员金焰婚后生下的孩子,却患有精神疾病……  相似文献   

9.
暑假里我回苏州,与家人一起去饭店吃饭。我需要餐巾纸,招呼服务员,称她“小姐”。我妹妹说,现在不这么称呼了,你叫她小姐,她要生气的。我问为何,我妹妹说,“小姐”会让人有“不正经女子”的联想。我问那该怎么称呼。我妹妹说,现在都叫“美女”。但是,我还是叫不出口,总觉得用“美女”称呼招待员听上去太轻浮。这令我想起网络称呼语“亲”,有人研究说,这是从韩语来的,原意是“朋友”。  相似文献   

10.
遍地枭雄     
韩燕来,也叫毛豆,一个上海北郊的男孩,在家中足老小,又是父母中年时生的,人称“奶末头”,家中人都娇宝他。他高中毕业后,断断续续地打过几份工。其间也与同学商量,合伙做生意,自己做老板。但这只是停留在商量阶段,刚出校门的人总是好高骛远。他多数时间是在家闲着。后来比他大八岁的姐姐替他在驾驶学校报了名,还为他付了学费。几个月后他考出驾照,开起了出租车。  相似文献   

11.
ROSE,是凤凰卫视记者闾丘露薇的英文名字。以前人们习惯称呼她“闾丘”,现在大家更愿意叫她“战地玫瑰”  相似文献   

12.
“书到用时方恨少”。感触颇深。我想书到用时方恨少,对每个编辑大慨都是如此,都会有一些个人的真情实感。读书是快乐,读书是幸福,惟有读书滋味最长。本刊今年第五期卷首语叫“人的最大幸福是读书”;杨绛有篇文章题目就叫“没有书不好过日子”,她把读书和过日子等同起来;我也赞赏这句话:“布衣暖,菜根香,读书滋味长”。  相似文献   

13.
<正>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我在河南省西华县黄泛区农场园艺场当知青的时候,有位要好的朋友,人们习惯称他为小常。小常来到农场小常(全名常全振)比我小一点,是日本投降那年八月份生人。上世纪六十年代初,他老家河南信阳地区(他家乡是固始县农村)遇上了解放后最艰难的三年自然灾害,地里收不了多少粮食,又加上极左的"五风"刮得厉害,基层干部瞎指挥,媒体也胡吹"放卫星了,亩产几千斤上万斤了"。他父母在这场天灾人祸中先后饿死。那时,他还  相似文献   

14.
我们这一代     
我今年35岁,即将步人中年,因为没有做生意,所以没人叫我“狗总”。但因为一直写东西学化,所以有很多比我小的人叫我“狗老师”,而且是不带调侃很真心地这么叫,也好,我就当他们是在骂老师吧。  相似文献   

15.
郑亚楠 《新闻传播》2007,(12):29-30
用深情的话筒传播真情,用浓浓的爱心温暖听众,用无私的行动帮助弱势群体,这是黑龙江人民广播电台首席节目主持人、交通广播主持人亓欣莉在节目主持生涯中不懈的追求和行动。她用爱心赢得了广大听众的爱戴,不论男女老幼,听众们都亲切地叫她“欣莉姐”,“欣莉姐”是百姓心中最贴心的爱心大使。  相似文献   

16.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2005年3月,一个乍暖还寒的早晨,滕州市档案局(馆)接待了一个六十多岁的农妇和一个三十多岁的男子。听农妇介绍:她叫刘贵兰,是木石镇沂南村村民。她父亲刘旺才在1956年“二次土改”时被划为“漏网地主”,在1968年“文化大革命”期间去世。她有两个儿子, 大儿子高扬,因家庭成份是地主,始终没有说上媳妇,到现在还是光棍一个。跟她来的这一个是小儿子高明,他的命比他哥好,赶上了党的改革开放好政策“不唯成份论”,  相似文献   

17.
“我母亲特别爱音乐,她给三个孩子全取了音符的名字,我哥哥叫多多,我姐姐叫米拉,我叫索拉。”  相似文献   

18.
小虚,原名并不叫小虚,实际上是叫小许,可是由于做事情总是“活抖抖”的,而得此名。“活抖抖”是她家乡的方言,意为做事冒失,让人不放心。由于她的这一习性.领导有事情总是想不到她,无论好事、坏事,她也逐渐地把自己看成了空气,似有若无。闲来无事,她就看着窗外的云,看着云彩的变幻万千,她非常想幻身为其中的一朵。  相似文献   

19.
刚迷上“爬格子”那阵子,我的写作热情很高,尤其是到报道组以后,更加勤奋,几乎每晚都要写作到一两点钟。由于我写的稿子没有感动过自己,自然也就打动不了编辑,结果“报道员”的头衔扛了几个月,竟然毫无收获。一次,我听说有个女兵连队的指导员,不顾“小家”顾“大家”,整天忙于工作,很少回家。一天她回到家,替3岁的儿子过生日时,孩子却叫她一阿姨”。于是,每逢周末,战士们便将她“撵”回家。采访到她的事迹后,我很受感动。回去后顾不上吃饭,连夜动手写稿,将采访的材料整理成为一篇1000多字的通讯。稿子发出没几天,便在《…  相似文献   

20.
邓拓《燕山夜话》里论及过“带汁诸葛亮”,典出《程史》第十五卷《郭倪自比诸葛亮》。什么叫“带汁诸葛亮”?就是“冒充的诸葛亮”,“假装的诸葛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